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十善业道经修学报告


   日期:2012/3/22 8: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顶礼阿弥陀佛

顶礼净空老法师

顶礼学院各位老师大德

末学到这个月,刚好学佛一年。从开始接触佛法起欢喜心,改正外在的行为,直到近期的学习,才开始渐渐的重视念头的善恶。深深感觉到佛法无边,善力不可思义。

老法师在课程中,强调说十善业道,是整个佛法的大根大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不依此十善大地建立佛法。并强调:无论修学哪一法门,哪一宗派,只有念念与十善相应,才是学佛。所以,十善业道须臾不可离,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八万四千法门,总纲领还是十善业。

《十善业道经》每一句,都让末学感觉到无限深广。感觉最概括的一段,就是:“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

十善第一:“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末学深有体会。未学佛前,末学终日愤愤不平,诸多瞋恚,小病不断,家庭不和。某日活杀了两条大肚泥鳅并生吃,不到半日,内心就怒火中烧,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吵架,离家出走,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第二日善念起,将余下泥鳅全部放生。就在它们入水的一瞬间,心中闷堵的感觉就消失了,还欢喜得流泪,自己都感觉很奇怪。学佛后,明白其中因果道理,末学非常难过,为过去愚痴残忍所杀害的每一个生命,每一口肉,深深地忏悔!学佛后,和家人一起吃素,放生,戒杀,忏悔,回向。现在,末学心态越来越平和,不再有恶梦,一家人都很安康,往日的怨仇也渐渐消散。对恶道众生,也能生起悲悯的心,愿它们能早日破迷开悟,脱离苦海。感恩佛菩萨对众生的慈悲救拔!阿弥陀佛。

十善第二:“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老法师说:占别人的便宜,哪怕只是想想,就是盗心,也是偷盗!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才警觉到自己修行只是表面,不曾观照每一个念。正因念头善恶间杂,所以恶习总不能断,还不断造就新的恶业。贪小便宜,拿公家财物,损人利己等等,末学都曾做过。明白这个道理后,末学和先生尽量不再用公家和他人的一纸一物,并学着经常去财布施。初始还有患得患失,渐渐坦然。越舍越能舍,心地也越来越清静。感觉真是很自在!再次感恩佛菩萨!阿弥陀佛。

十善第三:“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如今的社会大染缸,从外面满大街的广告画,到电视网络中的色情画面,真是避无可避。未学佛前,不懂因果,也犯邪YIN,家中时有吵闹。学佛后,后悔莫及。如今端正心念,蒙龙天护佑,感招的结果,好象这些不良画面也越来越少见到,先生和末学齐心学佛,其乐融融。

十善第四,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

十善第五,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

十善第六,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

十善第七,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

十善业中,有四业为口业,可见口业的重要性。身语意三业中,口业最容易犯。曾听说九华山百岁尼师劝人:“守住口业,成佛一半。”末学口业也是最重最难改,经常妄谈是非,人我。反观内省,一定要时时提起正念,即“昼夜常念思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如老师所说:还是要从心地上下功夫。末学现阶段功夫浅,就干脆少讲话,多念佛。不方便就心里念。但有时在家人面前,习气使然,又会喋喋不休。如今意识到这个毛病,末学定当努力改正。老法师也说到:修行要从根本修,就是转三毒为戒定慧。根本的根本就是破除“我”执。末学也感觉到,若能舍弃“自我”的观念,无论他人何种说法,烦恼少。有时末学观想无我,与宇宙星光虚空融为一体的境界,似乎能将“ 我”淡化,心中升起清静喜悦的感觉。末学知道,这种境界亦不是初学弟子可以契入的境界,做功夫,还是要老实念佛。阿弥陀佛。

十善第八:“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老法师说: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之所以能成为圣贤,就是能离贪欲。贪欲不但毁人德行,而且是堕落三恶道的第一因素。有贪的念头,学习佛法的目的就达不到了。因此,贪心不能不舍。永离贪欲是因,五种自在是果,修因必定证果。末学没观照心念以前,还只是把贪理解为对名闻利养的贪爱,如今渐能深入体会对世间,对物质合合形成的人,事,物的贪着,包括对境界,对法的贪着。虽然理解了皮毛,但无法真正舍弃。这将是日后末学修学中努力破除的一方面。

十善业第九:“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贪嗔痴就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末学认为:若前面的口业是果,贪嗔痴就是因。嗔恚是恶口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种种杀盗YIN妄恶业的因。“贪欲之害,时间长而缓慢;嗔恚之害,时间短而猛烈。发脾气、起嗔恚,决定是地狱道的业因。”末学为什么口业无法戒除?观照十善业,便能觉察到念头中的嗔恚心。自以为放下怨恨,其实嗔恚的习气还根深蒂固,这也是自我执着的一个表现,亦说明自己修行功力的浅薄,行善消业太少。老法师提醒我们:“如何能戒除?唯有‘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回头是岸。修行就是反省、思惟、改过自新。”当末学发觉到内心起嗔恚,就用“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来提醒自己,并赶紧心中念佛,能有效果。因恶习深重,嗔心时不时还会起,需要更努力的修行。末学惭愧!

十善业第十:“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邪见,就是愚痴,其想法、看法完全与自性违背,表现于外就是邪知邪见。”老法师教我们,求智慧,一定要依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修学的过程,我们也不例外。末学在修学佛法这一年中,因心不定,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对佛法和佛法修学的说法、看法,也有求感应的想法。这些,都是戒定不足的表现。所幸佛菩萨护佑,没有行差踏错,走入旁门外道中去。从今往后,多听经,多念佛,老实听从老师们的教导。以十善业观照,从根本的念头上改起。

十善修到“不容毫分不善间杂”的层次,就直接修菩萨法,若有丝毫不善夹杂,善就不纯。佛法劝人发心,就是发至善之心。至善之心对自己,就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至善的心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菩提心里面的大悲心;从至善可以见性,性是真诚心,至诚心。

菩萨六度中,以布施,舍为开始,进而修行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个层次,要循序渐进,不能打乱。

十善业落实在念头上,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之中。慈是“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是 “愍诸众生常不厌舍”; 喜是“普贤十愿的‘随喜功德’”。不生傲慢,嫉妒的烦恼;舍是“于顺违境无爱恚心。”欢喜舍,尽量舍,舍得越多,证得果位越高。

四摄,佛教导我们与一切众生相处之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这四种方法教化一切众生,令众生欢喜顺从教化。身边人反对自己学佛,可以反观自己有没有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修布施?有没有观机,用智慧去劝导、帮助他人?起心动念,利益自己还是利益众生?能不能完完全全放下自私自利的念头?与众生相处,是否还有分别、执着?佛法中说“广结法缘”。这些,都是四摄的内容。末学虽浅明道理,行为却任性。这是自己法缘稀少的原因。自知羞愧,定当努力改正。阿弥陀佛。

三十七道品共有七科目: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这七个段落是完整的佛法。老法师慈悲,给我们方便说,四念处就是看得破,四神足就是放得下,四正勤是断恶修善。看破、放下贯穿了全部的佛法。“信、进、念、定、慧,”上生五根,在五根上提升“五力”。在“七觉支”中觉悟一切诸法。在“八正道”中修真心,得正智慧。老法师亦说:八正道,就是落实十善业。

因此,从初学到如来果地,无边无量法门,六度、四摄、三十七道品、止观的落实,乃至如来果地上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都因十善而得究竟圆满。十善业是一切人天佛法的根本,不贪不嗔不痴是十善业的根本。

以上是末学对十善业道经粗浅的认知,恳请老师大德们批评指正。感恩老法师及学院各位老师大德!合十顶礼!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十善业道经       修学心得)(五明学佛网:十善业道经       修学心得)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8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7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6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5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4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3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2 

 锺茂森博士:回归本性本善《十善业道经》学习心得01 

 周叔迦居士:佛说十善业道经注 

 智海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二十六 

 智海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二十五 

 智海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