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专念药师佛名号之重要性—如何得到药师琉璃光佛本愿威神加持


   日期:2012/3/18 10: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专念药师佛名号之重要性

——如何得到药师琉璃光佛本愿威神之加持

普光撰

 

 

一、前言

三字经中教导我们:「教之道,贵以专」,其意旨是说教育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世间的学问如此,而学佛何尝不也如是呢?一般来说,修学佛法以专修比较快成就。一个人要完成一个事业,也必需要专一的在同一领域用心研究,持续不懈,才可能有成功的一天。古今大德常常告诫我们,修行要专一,所谓一门深入,才能有所成就;又言专一则灵,分驰则蔽,若一个人三心两意,常常对于自己所修的法门没有决定心,那也是信心不稳固的一种现象。故本文即欲探讨专修专持的重要性。

二、正助双修

专修药师法门的行者,有正行与助行,正行就是以念佛名号、诵经、持咒为主,助行包括了:印经、布施、造像、放生、供养、燃灯、悬幡、祈请护法(结药叉五色缕)…等等,经中所提到的种种行法。由于本文并非在探讨正行、助行的部分,故对此就不多加阐述了。

念佛名号之所以称为正行的原因,是因为药师佛本愿是以名号功德为主;而读经则是能帮助行者了解及深入药师佛本愿功德,从而建立信心的不二法门。

(一)诸经论所说专念名号的依据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何以故?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悉具无量功德、无量辩才。

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阿难所闻佛法,得念总持,辩才智能于声闻中虽为最胜,犹住量数,则有限碍。

若得一行三昧,诸经法门,一一分别,皆悉了知,决定无碍。昼夜常说,智能辩才终不断绝。若比阿难多闻辩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

一行三昧,就是指专称念一尊佛名为行持的法门,从这篇经文的解说我们可知,为何念佛法门常常强调要专念一佛,因为专念一佛跟念无量诸佛的功德是一样的。而专念一佛能让心有所属、归向,不会散乱而没有定见;这样来修持法门是比较容易成就的。古德云:『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

楞严经上的各尊菩萨的圆通也是专修一法而成就的典范,他们对于任何法门都没有分别,但都是根据不同因缘、根基的情况,而专修一种相应的法门而得到圆通。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也说:『欲求一切功德疾得成就。宜专持诵一道真言。成时一切真言功德皆悉成就。』

印度密宗的祖师也开示:「专修一位本尊成就,就等于修一百位本尊成就;如果同时修一百位本尊,那么一位本尊的成就也得不到。」

其实这个道理很明白。比如在只有一个人力的情况下钻井,若同时钻很多井,当然最终都会钻到水源,但若专心只钻一个井,那么进度就会加快。这样的比喻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平常若专持一佛,这样心会容易定下来,若遇到紧急状况,也会容易忆念起,而不会自乱阵脚。

而「一行三昧」经文教导我们的也是专念一佛名号,这是大智文殊菩萨的教言。并非一般人所说的愚夫愚妇,才专念一佛的说法,慎勿毁谤圣者的教言,以免招咎。

文殊与念佛法门的关系,在《观佛三昧海经》中自叙往昔本生因缘提到:『…时彼童子亲侍诸佛间无空缺。礼拜供养合掌观佛。观佛功德因缘力故。复得值遇百万阿僧祇佛。彼诸世尊亦以身色化度众生从是已后即得百千亿念佛三昧。得百万阿僧祇旋陀罗尼。既得此已诸佛现前说无相法。须臾之间得首楞严三昧。时彼童子受三归依。一礼佛故谛观佛相心无疲厌。由此因缘值无数佛。何况系念具足思惟观佛色身。时彼童子岂异人乎。今我身是。』

同经另一段又言:『佛敕阿难。汝持文殊师利语。遍告大众及未来世众生。若能礼拜者。若能念佛者。若能观佛者。当知此人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舍身他世。文殊师利等诸大菩萨为其和上。』

又《华严经》云:「尔时光明,过于世界,一切处文殊菩萨各于佛所同时说言,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暂断,如是业应作。」

又《文殊说般若经》所示一行三昧的修法:「系心一佛,专称名字。」

又《净土圣贤录》云:『唐法照大师,蒙文殊以威神力,摄入五台圣境。照见作礼,请问修行要道。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是诸法之王。』

所以勿以为念佛名号之易行便生轻视的心态,若依佛陀的圣言量开示,念佛是与「文殊师利,等无有异」的,如此当更能坚定念佛人的信念。其实为何药师经由文殊菩萨发起,也是有它的意义存在的;文殊菩萨因地是修持念佛之法而得到利益的,因而才有药师经中文殊菩萨誓愿在末法时弘扬念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的缘起。所以今日我们能听闻到药师佛本愿名号,也是蒙大智文殊菩萨的恩德加持护佑所致。

(二)药师经所示念佛专修

在药师经中也屡屡说道,专念受持佛号的重要,今列出经文如下:

◎第十一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饥渴所恼,为求食故造诸恶业;得闻我名,专念受持,我当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后以法味,毕竟安乐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贫无衣服,蚊虻寒热,昼夜逼恼;若闻我名,专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种种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宝庄严具,华鬘涂香,鼓乐众伎,随心所玩,皆令满足。」

◎若昔人中,曾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由此善因,今复忆念,至心归依。以佛神力,众苦解脱,诸根聪利,智能多闻,恒求胜法,常遇善友,永断魔罥,破无明[谷-禾+卵],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

◎或有女人,临当产时,受于极苦;若能至心称名礼赞,恭敬供养彼如来者,众苦皆除。

◎若能专念彼佛名号,恭敬供养者,必定不受三恶趣生。

◎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

从以上经文可以看到,专念一佛名号的殊胜利益。而专念的意思有两种,一是质量上:二是数量上。质量上我们要摄心专念的念佛,数量上就是只专念一尊佛名。这种教法也是源自于一行三昧中文殊菩萨的教言。

《药师经疏钞择要》解释「至心念诵」、「专念受持」之意:

「◎「至心」,举意以摄身口净也。「念」约心,「诵」兼身口。饮水饭食,穿衣动止,以及语默之间,俱当念诵,无有间断。

◎忆念口行,恭敬意行,供养身行。至心贯通三业,无不至也。

◎心若不至,佛亦不现,佛无愿力,障亦难除。因缘具足,感应难思。又行者当善根熟时,念之或不至心,亦蒙佛度;如须达家老母是也。

◎「专念」,意业,思慧也。「受」,身业;「持」,口业,即修慧也。专者,如母忆子之意。事则一心不乱为专念,六根都摄为专受,称诵无间为专持。理则妙觉圆照为专念,住法身空名专受,不见持性名专持。由事行,得世间乳酪醍醐上妙之味,除其饥渴,养其色身。由理行,得出世间襌悦法喜最妙之味,除其烦恼,长其智能。」

(三)如何建立专修的信心

专修一个法而不为任何顺逆因缘影响而变更,这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与坚持,才能达到信心纯熟的阶段。

初入门者,最佳的情况下是能专修一种法;在这个领域中,沉浸钻研;过程中或许会遇到各种违缘,但只要保持坚定的立场,就不会轻易的退却。

首先应多了解、听闻关于赞叹药师法门的相关经论及开示,慢慢培养对这个殊胜法门的信心。

再来就是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对于此法门的信心。在专念佛号时,若遇到种种逆缘,都不为所动。若此时心怀怯懦欲退转时,可以再多听、多阅读相关的开示。

其实会对于违缘或其它法门心动,都是一种妄念;要坚持一心念佛,便能看穿念头生灭虚妄之处,而不为所转,坚持下去。

(五)辟疑

或许有人会认为,若专念一佛,岂不是违背了「法门无量誓愿学」的说法?或者认为若只念一佛名号是否会有太过于极端?或者专念一佛,就是在排挤其它的法门?

其实,这些疑惑都是因为不懂得圆融的道理。若能融会贯通,那么这些疑惑就冰释了。

专念一佛并不会妨碍学习其它的法,比如我们在修布施时,心中也是专念一佛;做任何功德时,也都可以一佛为主要的摄心所缘。就是说,若修布施时,就想到药师佛的本愿功德,也是在于布施给一切众生安乐……等等。这样心中专念一佛并不妨碍我们做任何利益他人的事,也不会妨碍我们去听闻任何经论。不管听任何经论都能融入到药师佛的本愿功德中,而专念佛号信心不移。

而专念一佛也不代表就可以排斥其它法门,对于一切正法还是应当给予赞叹,因为每一个法都是应不同根基所说。

也并非专念药师佛号就会欠缺其它功德,或者是念药师佛就不是在念其它佛,其实念一尊佛就等于是念了其它佛,只是药师佛的本愿加持的缘故,我们会较为迅速的得到本愿的功德利益。而念其它尊佛要得到药师佛的本愿功德利益,那就必须是入于三昧才有可能的。简单说就是你修药师法门所得到的加持,就是药师佛本愿所说的那些功德利益。对于一般人而言,佛的本愿事业还是有所分别的。这也是为何诸佛立名皆有所不同的缘故,因为是要利益不同根性机缘的众生。而当我们能专念一佛得入三昧后,就得能到所有佛的愿力的加持,这一论点可以参考文殊菩萨说一行三昧的经文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若还想兼其它的法门当作加行,也无不可,只要主修没有改变及减少,当然是可行的。当然不能反客为主,这样反而变成杂修杂行,没有一个主轴、依止了。

持念药师佛,不只是对于现生有利益,对于消除过去的恶业,以及未来的果报更有增益的作用。所以若有人念佛,因为所求未遂而生退转心,这是不懂药师法的意趣,因为保持信心不退转的念药师佛,就算因为各种因素,而所求尚未实现,那么也是有消业、积福的功能。

有时候是因为众生的业障太深,一时无法得到相应。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言:『菩萨满一切众生所愿,谓应可得者,然菩萨心无齐限,福德果报亦无有量,但众生无量阿僧祇劫罪厚障故,而不能得。』又云:『菩萨欲满一切众生愿。彼以罪故而不能得。菩萨无咎。』所以一时的无法应验,也许是业障尚未消除,应当继续用功努力持念,必有云开天霁之日。

所以不应该只因为眼前的祈求暂时未应允而懈怠,应该思惟不论如何,只要念药师佛就能有清除业垢,对于来生也有更增上的利益。

佛菩萨有时会根据众生的根性满足祈求,渐渐度化。药师经云:『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药师佛关怀世间、能满世间人的愿求,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就,佛菩萨会观察众生因缘,若不适合、会妨碍道业者,是不可能会应验。这就是佛菩萨与世间神祇不同之处。有人说求世间神明很灵验,但并不一定如佛菩萨有那样广大的神通能观察您无量劫的因缘,做出最适合的安排。所以不论应验与否都不能对佛菩萨失去信心,因为以凡夫浅短的智能是无法了知其中的奥妙。这样的正见是很重要的。

念药师佛对三世都有助益,应有如此的认识与信心、圣法难闻今已得的欢喜心,保持不退转持之以恒,久之自然功夫深,念佛的功德力也会显现。

四、结语

念药师佛名,内含三力:

(一)本有佛性力,如舟船。(二)称念彼佛力,如帆楫。(三)佛愿摄取力,如顺风。

持诵、推广药师佛本愿功德名号,不仅是药师佛本愿摄受众生之方法,对于大众而言也是较为普被三根的法门。若是持咒而言,由于梵语翻成中文的咒语用字的关系,若只看文字的话,没有经过口传,有些咒音经过时代语言的变迁,已经跟当时翻译的语言不尽相同,就不一定每一个人都可以念得正确;而念佛号是最简易、无有限制、随时随地可受持的修法;也符合药师佛的本愿,就宣传面而言也可以更为深广。

所谓的闻佛名号的内涵是什么?当然有初浅与深入等不同层次,初浅是佛以名号种入众生八识中,以做将来得度因缘。另外就闻佛名号而言,也可说是以各种形式,依因缘深浅而或快或慢的接触到药师佛的本愿名号功德。

若是从修持的角度来看,闻佛名号,是指常自念佛反闻,如口念耳闻、口念心闻、心念耳闻、心念心闻、神念神闻等功夫。

其实我们修持法门,有时候会执着于仪轨上的操作,认为要进行什么样的形式上的念诵才是修行。然而我们只念一句佛号就是在修持,有时古代的修行者并没有一定要做很多仪式,或修很多种法。很多只是终身或者生生世世只专修一法、甚至只受持一偈、只念一佛而得到成就。

因为他们是用生命去念,用生命去皈依一尊佛。所以他整个生命的轨迹就进入那个法的三昧中。并非有些人只是念念仪轨,就认为大事已毕。每一个法都是要用我们的生命去实践的,让诸佛的本愿在我们身上体现。如此就是专念一佛,专修一个法门,能得到真实利益的缘故。

祈愿药师法,大德广弘宣,

现前及当来,遍扬十方界,

法缘转增盛,如日耀中天,

一切众生闻,佛愿广加被,

业障悉消灭,福慧皆圆满,

往生佛净土,速得正等觉。

南无药师琉璃光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佛!

南无药师琉璃光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加持       药师佛)(五明学佛网:加持       药师佛)  

 净界法师:佛陀的愿力对每一个人的加持,肯定是完全不一样 

 佛菩萨加持进入目标重点高中 

 梦参法师:佛菩萨加持灵不灵?死刑犯念观音获救 

 明一法师: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 

 明一法师:什么是加持力 

 仁焕法师:交命与加持的不同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只拜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佛,不再另拜药 

 雪漠:加持力:传承内的智慧电流 

 隆莲法师:无上大宝恩师赞颂祈求加持文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一章 心中心法 5 佛力 

 药师山·紫虚居士:关于「加持动作」的问题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