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凡是有生有灭的,都是不究竟的


   日期:2012/2/15 9: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凡是有生有灭的,都是不究竟的

 

文章摘自杜忠诰《得诀归来好用功》

有缘得首愚和尚指导,修习准提法门。一切依照南老师所授的仪轨,老老实实地打了两个七。在气机连续发动后,全身体质起了极大的变化。二十多年来的羸病阴霾霍然扫除,神气转旺,深切体悟到“身”、“口”、“意”三密的神奇效验。

南师见我法喜充满,说我这是“初尝法味”。并且问我说:“山上修法时的境界,现在还在吗?”我略一沉吟,说:“似乎已经不在了。”老师接着说:“修了就有,不修就没有,那是生灭法,不是菩提道。凡是有生有灭的,都是不究竟的。要学,就要证到那个不生不灭的。“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真要学佛,去看佛经,知见不正,盲目念咒是没有用的。”又说“学佛要想有成就,见地、工夫和行愿,一样都少不得。”

准提法是修功德,修福德资粮,你可以念,可以修。你多去看看,我们老古印的《参学旨要》这本书,有刘洙源的《佛法要领》《禅修法要》《永嘉证道歌》《永嘉禅宗集》,你走这条路是正路。你这个年龄,把老古出版的《参学旨要》好好抱到,把刘洙源初步的可以丢开了。你也可以看,一时就证入了。”

老师既知我跟这个法门相应,怕我盲修瞎练走冤枉路,还嘱咐宏忍师进去拿了一本道辰法师《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送给我。此书字数不多,回来后不久就看完了。既知咒语是成就无上正觉的种子,又知准提神咒实含其他诸咒语,一心持诵此咒,具有除罪消障,成就一切功德的不思议妙用。又阅读了首愚和尚送给我的《准提法本》(蓝吉富教授编),对于这个法门,才渐渐有了概略的认识。

我心想我如此勇猛精进地修炼,身心气脉起了这么大的转化,理应得到老师的一些肯定与嘉奖。岂料老师表情严肃地说:“杜忠诰!你搞了半天,都在玩弄精神啊!”

“不要再玩弄色身了。包括释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也照样生病啊!也请他的弟子医王开药方吃啊!他也没有逃过这个(病)。也一样生老病死,结果他也走了!昨天看到《成吉思汗》剧中的丘长春也走了,我将来也走了,你也走了,不会永恒留到,那个不生不死的,不是这个东西。你如果要追求佛法,你看《楞严经》去!你现在所讲的,统统是外道的话。你讲了半天,都是唯物主义的生理存在变化,加上自己的意思,认为这个对那个不对,这样好那样好,都是在骗自己。什么是第一义?什么是形而上?影子都没有。至于这个身体总会死的,怎么修炼都会死的!那个什么气脉通啦,都在骗自己,我这话讲了,你不相信,去考察考察。不要搞这一套。你要真正学佛,你刚才有句大话,想即生成就,我劝你看《楞严经》去,什么人的话都不要听,连我的话也不要听,看《楞严经》、《楞伽经》的原文去。

老师发现他教给我的“看光法”(大光明定),被我误解了,狠狠地数落了我一顿:“我上次告诉你的,你什么要点都没有抓到,白跑一趟。总的问题,在你不懂佛学。”要我重新来过,他老人家则不厌其烦地重新现场指导。

老师为了破除我对于“双盘打坐比较有效”的执着,还刻意要我把原本双盘坐着的两腿松开,就以小腿与大腿垂直的姿势,两眼向前平视地坐在沙发前沿上。

意识要忘掉,看的注意力拿掉,也不管眼睛了。眼珠不动,眼皮慢慢闭拢起来,眼珠还是前面,难就是眼珠子不是盯着前面。眼皮慢慢闭拢,自然一片光明中嘛!是不是?自然一片光明中,看的观念拿掉了,注意力拿掉!不要守在头里头,没有眼睛嘛!连身体。无眼、耳、鼻、舌、身、意,一切都没有,注意力也没有。你就利用这个物理世界自然光跟自己合一,身心内外,一片光明,就完了嘛!也没有身体感觉,也不要理。当时告诉你这个,没有眼睛,眼珠子还是对住前面,最后忘了眼珠子。眼不要注意去看,自然在一片光明中。如果夜里,黑色黑光,白色白光,光色变化,都是境界,不理,你自然与虚空合一了嘛!这是有相的虚空喔!先跟有相的虚空合一。这一下你轻松愉快吧!比什么都好。什么气脉,什么拙火?那些狗屁话,一概不理,都在其中了!不一定盘腿。你这样一定,三天五天,几个钟头,你身心整个的起大变化,不要管他好不好,那就好得不得了了。”

跟虚空合一,跟光明合一。光就是我,我就是光。外面形体的肉体四大都放掉,与虚空合一。光,物理上,现代自然科学也知道,它是不生不灭的。不要看了,看的意识拿掉。它黑色来的黑光,白色白光,都是色相的变化。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就懂了嘛!就悟进去了嘛!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光色是空的嘛!你有个空的境界,抓住了,这一点是根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不是清清楚楚吗?”

“你跟虚空合一,跟光明合一。光就是我,我就是光。连基督教你翻开《新约全书》都说:‘神就是光,光就是神。’”

“等于利用眼球为擦头,定住。不看。注意力拿掉,把眼识这个习气拿掉,然后证入一片自然光中,就好了。你就这么定下去。忘掉,身体忘掉,连脑袋也忘掉,眼睛也忘掉。都丢,念头更要丢,都丢完了嘛!禅宗说‘放下’,放下就是丢嘛!”

“什么准提法,一切最后圆满次第都证入了!所有来的问题,要问的,都是妄念,都丢掉就好了。这个时候,管他咒不咒,佛不佛呢!”

“这不是定吗?盘个什么屁的腿啊?连眼睛、头脑都不要了,还管什么样的腿?又来了!什么‘手’(手印)啊?啐!那么无智!你不是讲四大皆空吗?还有个‘手’?真的那么笨啊?你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你拼命抓住眼睛、眼珠子了!还在那里搞,又笨了!一证入,那个情况一来就知道了嘛!还抓这个干么?又来了!你的问题就在这里,这就是你杜忠诰要命的习气。”

“你赶快丢!眼珠也不是看的。眼珠子同照相机一样,是照着的。那个能够知道是什么的,那个心的第六意识分别,这个拿掉!”

“你开着眼睛也可以啊!与一片自然光合一。忘记了身体,忘记眼睛,与光合一。光是不生不死的,在自然科学里头,光是不生不灭的。不过,你现在看到的光,还是光色,不要着色。所以叫阿弥陀佛,是无量寿光。无量寿,寿就是寿命,它不生不死,所以无量寿、无量光。也没有边际,不在内、外、中间,一片光明中。这样懂了吗?懂了,就不要讲话了。夜里黑色黑光,白色白光,慢慢你晓得光色,就不管了。光能同你的性能一样,你只要不起分别,它就自然如如不动了嘛!所以叫‘如如不动’,‘如如’,两个形容词,还有个什么叫‘如如’啊?好像好像没有动了。”

“你不是看过《六祖坛经》吗?‘不思善,不思恶’,好的也丢,坏的也丢。都抛光,就住在与虚空光明合一中。这懂了吧!不思善,不思恶,你还有个分别呢!善恶都不思,善恶两头都有思!一下跟人家辩论起来了,毛病!”

“还要放!无我了嘛。无人相,无我相,不是理论。只是一放,你就到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完了。过去心不可得,一个念头来,过去了嘛!未来心不可得,念头没有起,当然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当下就空了,听过了就完了嘛!”

“嗯,又来了!丢!喜怒哀乐都丢。你《中庸》忘记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怎么中节呢?起来就把它空掉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都给你讲完了。不要给情绪动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你管它悲欢喜乐来,都是一扫而光。一个《中庸》,一个《大学》,就完了嘛!这几句话,就完了嘛!‘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你都会呀!你师大毕业的。”

“嗯!这下你又被悲感困住了!丢掉!看光去。不是看,体会光去。悲感怎么来的呢?有人问过佛陀,有些人明白了,大哭,有些大笑。佛说那些堕落短暂的菩萨,过去修行,已经知道了,现在迷住了,堕落了。一下子明白了,会大哭。为什么?觉得我怎么那么笨啊!把自己的东西丢掉。那堕落久了的菩萨,明白了,哈哈大笑。这些都是情绪。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节,要节制,要把它停掉。‘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跟虚空合一。《中庸》都讲了,就那么简单,比佛法还要明白。你懂了佛法,儒家这才懂了。现在我背《中庸》给你听,你懂了吧!懂了就信得过。一信就拉倒了,一路下去了。”

“至于生理上变化,什么流汗啊!光明啊!你爱去玩弄,这多呢!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两个插进去,还快乐得要死!等一下没有了,这就叫性交。三秒钟都没有,就完了。诸行无常一切空,可是众生都迷在那个里头。那不是工夫吗?也是工夫啊!一个男的,一个女的,拼命劳动。打坐时,你搞气脉,什么‘’、‘阿’、‘’的把呼吸闭住,一个人在那里做劳动而已,没有什么两样。”

“还有一点吩咐你,什么‘吸一口气,闭住’,那是笨办法,不对的。出世法是什么?你碰到那个不对的,呼一口气,鼻子呼出来了,切断了,不呼也不吸,那个是对的。你看!现在我跟你讲,你在境界中,不呼也不吸,这个是对的。不是吸进来,不对的,有呼吸就不对了。念头动了,呼吸就动;念头不动,呼吸也不动。”

“现在你体会一下,放空!念空了,呼吸也不动,这个是对的。呼吸是生灭法,有来有去都不是。不要努力在看光!名称叫看光,不是去看。不要分别去看了。眉毛展开,笑!嘿,假笑,慢慢真笑了,弥勒菩萨都在笑中。搞清楚了吧!”

“这样你懂了吧!你就定住。还早呢!能够定住一个钟头更好。现在唯一的事,记住!在一片光中,这个境界里头,光没有了,一片空。抓住。然后记住一个偈子,六祖的师兄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一切都扫光,‘勿使惹尘埃’就对了,就那么简单!‘身是菩提树’,你这样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有杂念来,善念恶念,一切皆扫。‘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到了究竟,就是六祖那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要扫它,它也空。念头不要你去空它的,它来空你的,没有一个感觉,没有一个知觉可以停留的,都是无常。空你的,不是你去空它。你去空它,已经是个妄念了。这样懂了吧!你空个屁啊?它本来空你的,它不停留的。你就明白了嘛!‘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来空你的,不是我去空它的。”

生灭法一切无常,能够知道的这个,不在身体内,也不在外面、中间。这个没有变动,你年轻知道,也是这个;现在老了知道,也是这个。没有写字以前也是这个,写字以后也是这个。”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生灭)(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生灭)  

 冯学成居士:心灵锁钥 第三章:是天上飘浮的云朵还是连通大 

 体方法师:观察生灭乃至无常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三章 缘起之生灭与 

 能弘法师:生灭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