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知识

 佛说业报差别经:因果之贵族与贱民


   日期:2009/3/24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印度从前是有种性制度的。一个人生下来就有固定的种性,只能从事某一类工作。有的拥有特权,有的地位就十分卑微。其实不仅仅是印度,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不过形式不同,等级的划分也不同。区分的严格程度也不相同。印度的种性制度是属于划分较为严格,区别明显的,分为四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在欧洲我们看到的就是皇室、贵族与平民的区分了。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没有了,而是形式上改变了。依然有人生下来就会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权力。属于上层社会。有人生下来就是普通人,被他人所支配,没有任何特权。这是什么原因呢?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一者不知敬父。二者不知敬母。三者不知敬沙门。四者不知敬婆罗门。

有十种原因,会让我们生下来就成为下族姓报,首先是不尊敬父母。佛法中对于孝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和我们说的儒家的孝并不一样。这个孝是理性的,在因果业报规律的指导下的孝顺。

有人会说,佛法让我们做这个、做那个、又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太不自由。其实不是佛法强制人去做什么,而是告诉大家这件事做完了有什么结果,那件事做完了有什么结果。比如上面说的,没有尊敬父母、尊敬修行者、尊敬婆罗门,就会有下族姓的果报。

尊敬父母大家都知道,尊敬出家修道者,佛法经典中已经不是一处讲到。尊敬婆罗门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婆罗门是印度种性之一。和我们说的婆罗门教不完全相同。在这里它不是指宗教,是指阶层,是出家僧侣、学者阶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

五者于诸尊长。而不敬仰。六者于诸师长。不奉迎供养。七者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

对于老师、长者不能尊敬、礼敬。恭迎奉座。也会导致下族姓的果报。见到尊长应起立迎接、让座。这一点对现代生活中非常有指导意义。平素我们生活中,对待父母尊长,要有起码的礼节、来迎奉座、尊重闻讯,是不可少的。

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诲。九者于贤圣所。亦不受教。

不能遵循父母、圣贤长者,有益的教诲。我们平素对于父母师长有益的教诲、合理的指派理应听闻顺意。没有做到的话,我们将来的果报就是下族姓、出身不会高贵、他人不会尊敬。因为自己没有尊敬该尊敬的人的缘故。

十者轻蔑下族。以是十业。得下族姓报。

轻蔑下族姓也会导致自己成为下族姓人的果报。对于地位、权力、威望不如自己的人,不可轻蔑,不能轻视,看不起人是要不得的。哪怕是乞丐也要平等看待。《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布施的时候能够对贫贱之人平等看待,会导致布施的果报完全不同。可见平等是多么重要的观念。
那么后面,我们就知道了,如何才能得到上族姓的果报呢?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一者善知敬父。二者善知敬母。三者善知敬沙门。四者善知敬婆罗门。

如果用一句话说,尊敬一切应该尊敬之人。尊重他人的果报就是将来自己能够受他人尊敬。

那怎么尊敬呢?下面说了:

五者敬护尊长。六者奉迎师长。七者见诸尊长。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诲。九者于贤圣所。尊敬受教。

对于父母师长来应起立、奉座、恭敬闻讯、对于其有益的教诲应听闻顺意。能做到这个就非常好。

十者不轻下族。以是十业。得上族姓报。

不可轻蔑他人、轻视不如自己的人。贫贱者要平等看待。

或许有人会说,即便做到了,那也是下辈子才能见到的果报。太遥远了。其实不然。现在的社会,地位权力已经不再是终身制、不再是仅靠出身造就。如果我们身体力行世尊的教导,自然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一部分,世尊为我们讲述了几点对待父母师长应有的礼节,让我们在生活上有法可依,不致迷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说业报差别经       因果)(五明学佛网:佛说业报差别经       因果)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 

 梦参法师:平心静气思因果 

 黄庆澜居士:初机净业指南 因果法则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法门名义集 因果品法门名义第六(李师政 

 仁俊法师:略说佛教因果 

 仁俊法师:从不昧因果到扭转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