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法的岛屿:持诵《心经》随感


   日期:2009/3/19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感应之事,按修行人来说,是不轻易谈吐的,况且末学愚钝,修法不精,信心不专,又怎会有大的感应示现呢?可不到两年的持诵。从混沌不知到逐渐清晰。却又实在是一个初学者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法不孤起,仗缘而生。学法也是一样,大悲咒、楞严咒、准提咒、百字明、金刚经、大明咒,哪个不是感应叠加的修法。可有时这个法放到你身上,却没什么感应,那个法却反应非常大。这个叫什么?这就叫法门相契。

因此上说,佛学是一切唯心造的。不要说是佛菩萨的咒语与经典,就是日日持诵“扫帚”两字,不也让周利磐佗修成正果了吗?西藏的一位老太太,把大明咒念成了"嗡嘛呢呗咪牛",可竟也念的周身放光。当有人将她的错误说出来后,她按照正音读诵,光马上不见了,重新再念"牛"竟又放光。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诚、敬,是修法的第一步。也是贯穿始终的一步。信则有,华严上说:“信为道源功德母。”就是这意思。儒家讲诚敬,这个范围就更大了,里面不光是有信的范畴,还有戒的含义,行为举止,说话办事,都要以诚敬来规范自己。所以,不要说佛学,入世的儒家况且如此,那学佛者就更不要说了。也就是说,凡是你要想修习心法,信、诚敬的信,是第一要素。

感应从哪来?就是从这来。而本性具足的佛性,我们说,在修习《心经》的过程中,更是要时时反观,时时反求自性。

尽管《心经》是讲空的,可真空妙有,没有“有”哪来的“空”?所以,初学时,从有下手,是入门之始。而这个有,就是我们的正信、正思维、正精进、......八正道的不断勤修。六度的不断培植,就是戒律的严持。就是菩提心的广大愿行。总之当有的量达到一定圆满时空才会显现。也就是般若智才会出现。一部《心经》里面出现了多次空字,字字不同。可真正的空又是什么呢?这是要证的,不是思维的事。而修持,我们说一切的仪轨可按照一定的佛门礼拜来完成,如《拜心经》一字一拜,这是修大恭敬心的修法,也是消业的最好手段,不过拜时一是要有恭敬心,二是有专一心不起妄想,心清静才会有感应。好可加入观想心。

好了,说了一堆,下面就说说我与《心经》的因缘:

在我书架众多佛经中,第一个听到的经名是《金刚经》,第一本请进家的,却是《心经》。因为喜欢书,所以就不问是佛经,还是世俗书,大概有二十年了吧!一次,在寺院里看到流通处的经书,哪本都想买,可还是个孩子的我,哪来的钱,于是,就找了本价格最便宜的经请下了。可这本经,请到后,却一直没怎么读,偶尔读读,却知道了六度。那本经,大概是应慈法师著的。

多年后,因缘成熟了,在佛门外徘徊了十多年后,走入佛门。

最初选择的是南传的观息入门,刚刚学打座,什么也不知道,妄想真是漫天飞。坐下去数息,基本过不去三下,就不知心思飞哪去了。散乱的基本收不住心。

后来,看到网上有师兄说是业障现前,必须念佛来排除。于是,便开始在之前加行念佛。可念了一段之后,一是没什么感应,二是对我对这个法门,总是难以相契,说白了,就是生不起信来(业障重吧)。

再后来,就看到有说《心经》是祛魔第一的,而且字数短,便于持诵。另外,经后有咒语,真是经咒一体的如意宝。

更重要的是,在持诵心经的过程中,一直对两位大德心存感念。正是这两位大德,才坚定了我一直走修学《心经》这个法门,并作为终身受持的法门的想法。

这两个人,一是玄奘大师。他西天取经,一直遇种种魔难,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魔妖,都是依这部心经而化解的。据说,最神奇者是,有次是因为命马上要被杀的一瞬,他持心经而化解。

再有一位大德,是近代的赵朴初会长。他也是一生持《心经》。我曾看过他在北京八大处(灵光寺)的山墙上书写的《心经》,堪称书法经典。据说,他出差在火车上,一天就持诵《心经》500部。

还有一位,是南怀谨先生。南先生每晚不论多晚,都要持诵《心经》,回向给自己的母亲;再有就是晚上施食。这两件事,他一直坚持做。

我持《心经》之始,只是持诵,没有前面的忏悔,也没有回向。

可那时不知是什么原因而引发的,持诵时,总是想到自己周围有许多的非人来听经。于是,自己在心里就观想着自己在做着法布施。

说来怪,本来,刚开始是只念佛号的。可念时,嗓子就像是吃了鸡毛一般,只要持过《心经》后,一切就平复了,嗓音正常。

这个现象,也一直保持到现在。有时,上座急着持准提咒,忘了持《心经》了,嗓子于是便沙哑难受。只要一持,便会正常了。而且,持《心经》后,妄想也变得很少了。

如果说是感应的话,这算是第一个吧!也是最初学佛时,我立定信字门的开始。

观出入息一年左右的时间,对佛法整体生起一个正信的轮廓。但心灵深处,好像总有个心灵问题解决不了。

于是,在转年,我开始正式持诵准提咒。但《心经》做为给准提咒的加行没有改变,依然是每天7遍。只是,这其中回向在变化。

在2008年的五月左右,家里灾祸不断,心魔纠缠。有时,心魔起来,咒力不显,无意中一持《心经》,马上就平复下去了,简直是奇效。

举例说,于人群生恐惧心。这时,持《心经》立竿见影。
有时,去医院,心下常会生起一丝恐惧心与冤戚心,这时持《心经》也是如此。

再有,就是去学校,如今因持咒、持经,基本没什么了,可当初,不敢去学校,由其是小学校,凡是孩子聚集的地方,我哪怕是从门口过,都会心生冤戚,要哭的感觉。那时想,因为我以前教过十几年的学,经常打骂学生,所以业障现前,报冤。实际上,这也确实是一个主要原因。

后来,看南师的书,才知道,原来孩子的气场,也是不好的。南师说医院、太平间、坟场,这些都是不干净的地方,对修法有大碍。一般有修为的人,去一次坟场,都会大病一场。道家则有一种说法,不碰死、不碰病,还有一行是不碰小(孩子)。

持诵《心经》有一段后,我发觉,我对《心经》有感应,实际上是对观音菩萨有感应。这于我也是个大因缘了。

总之,在修法中,由其是在择取法门中,如果对观音菩萨有感应、有信心的话,我建议都来持修《心经》。

当然,大明咒、大悲咒都是观音菩萨的法门,有些人有种种顾忌。《心经》则不然,真是有一种“金刚不坏”的摧魔力,这是我修学当中的切实感应。

下面说说我理解对于持《心经》当应用力的地方。

在修学的过程中,我曾修过一些藏传的《心经》修持法门,如击掌法、观想法等。

还有持数,我一直坚持的是7次每座。而藏传是9次。改后,总觉得别扭,后来就又改回来了。藏传讲身口意三密修法,可汉传大都注重意根。一般来说,如没有师承的话,我想还是以汉传修法为好。况《心经》在藏地也没有确切的法门主修。

持诵《心经》,如果要想求感应,只要做到一个“诚、敬”就有了,都是自性具足的。

有法师念佛,念的身放金光,南师讲,这不过也是自性之光罢了。所以,一味图感应,只是我们走在路上的风光,是我们的一些调剂的动力罢了。而这个诚敬,要做到家,那可着实不易。

一是,身恭敬。

身体上,要礼拜。法门中有拜《心经》的法门,实际上,礼拜的就是自性三宝。

二是,心恭敬。

身与意,实际上也是一体的。打座的坐姿,持诵前,洗漱、净心,字字清晰,心下清静、不起妄念,不要为应付遍数而起持。

长此以往,定会有感应的。

再有,就是持诵之前的忏悔,与持后的回向。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一定要与发心联系起来。

忏悔要真诚,回向要广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法的岛屿       心经)(五明学佛网:法的岛屿       心经)  

 照光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2 

 照光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通解 1 

 蔡惠明居士:读“评印顺法师心经讲记” 

 梦参法师:心经上的第一个字 

 慧门禅师:行深度苦证智--慧门禅师以心经说禅行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贯释 

 王骧陆居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白话分段贯释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4 下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4 上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3 下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4-3 上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开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4-2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