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走出境界的误区


   日期:2011/12/15 15: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许多学佛人,非常看重境界,在意境界,他学佛的目的,是得到境界。跟了上师几天,念几个咒,便以为有了境界;念了几天佛,打了几个佛七,便以为有了境界;看了几本佛经,懂了些道理,便以为有了境界;打了几次坐,看了几个禅宗公案,便以为有了境界。                                          


    其实,境界不是轻易获得的。他不是我们看了几部经以后刹那的喜悦;不是我们打了几次坐以后那暂时的安宁;不是我们口若悬河、绘声绘色的理论;不是我们亲近了某些大德以后的自我衿夸、自以为是;不是我们吟了几首禅诗以后的风流不羁、潇洒偍傥、呵佛骂祖、绝教离经。这只是一种心理误区,是一种修行中对“自我”的过度肯定,他的极至是,舍我其谁?这只是“我”的张扬,不是禅的境界。 

    禅的修行,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项弘观的心理工程,更是百千万亿恒河沙数微观之行为工程。也就是说,禅修,需要循序渐进,契而不舍的去精进。什么叫精进呢?《禅宗法要》中说:“身心不起,是名第一牢强精进。”这就非常明白的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所面对的种种事境,是我们修行的最好道场,无论你的生活环境是顺逆苦乐、崇辱得失,也无论你的人事环境是善恶美丑、贫富贵贱,你都不会生起憎恨和贪爱之心、喜悦和忧愁之念。事无具细,境无好丑,人无高低,你都能时时心怀慈悲,耐心的去处理,智慧的去疏导,而自心自在,坦荡如海,事过如风,不留痕迹。正如无门慧开禅师所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一个禅人经历了风花雪月之后,那种触境不惊的淡定从容,豁然无我;这是一种经历了心的砥励后,那种闲来无事的坐看云起,自在自如。这是才是禅的境界。

    所以,禅的境界,不是顺手拈来,开口即道的。禅的境界,是一种深深的内心体验,一种勇猛洗炼后的内心无我,而于身心万法的豁然贯通。禅的语言和证量之间,总是存在着太大的距离,没有经过内心洗练,没有经过风雨寒霜,没有超越自我的烦恼习性,不可能有境界。宋代苏东坡曾作诗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身心于一切事境中,能不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等世俗风雨所动的人,才能于事自在,于心自如,不为物累,智慧常生。没有经历这些世俗风雨的人,永远经不起风雨的吹打动摇,说时理非凡,触事心非圣。触事即迷,发语即乖。古人说得好:“梅花香自苦来。”没有经过内心的猛历训练,没有经过大善知识的苦心捶打,没有从内心大死大活的一番,生命永远不会放射出普照大千的智慧光明,绽放出清熏千古的道德馨香。有一位佛友非常坦率的说:“一直以为受佛理熏陶的我,可以波澜不惊,如今才明白,原来是未经历足以扰我心之事。”这是一种真实勇敢的内心忏悔,老老实实走出境界的误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境界       误区)(五明学佛网:境界       误区)  

 楼宇烈教授: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道必然会有境界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一 走出闭关中的境界 

 张秉全居士:依一实境界起修,速得疾入菩萨种性 

 开愿法师:念佛人临命终时佛来接引的误区 

 明一法师:永嘉大师说境界 

 蔡日新居士: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蔡日新先生访谈录(续) 

 梦参法师:日常生活中,所有外边的境界相的一切现象,都是你 

 冯学成居士:漫谈《信心铭》 第八讲、祖师禅的崇高境界 

 体方法师:真正的境界跟受用就是在与人间万法的接触中 

 如孝法师:离境界 去执着 

 杜保瑞教授:《大乘起信论》的功夫理论与境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