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3351.
洪修平教授:法相唯識宗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1269)
3352.
洪修平教授:《金剛經》是怎樣一部經? (1733)
3353.
洪修平教授:《法華經》是怎樣一部經? (800)
3354.
洪修平教授:為什麼說心性學說是中國佛教思想的主流? (741)
3355.
洪修平教授:中國佛學的人文精神主要體現在哪裡? (379)
3356.
洪修平教授:佛教的中國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769)
3357.
洪修平教授:中國佛學為什麼重頓悟? (582)
3358.
洪修平教授:中國佛學的調和性體現在哪裡? (507)
3359.
洪修平教授:為什麼說中國佛學的特質在禅? (555)
3360.
洪修平教授:中國佛學的簡易性體現在哪裡? (441)
3361.
洪修平教授:什麼是三學? (1460)
3362.
洪修平教授:什麼是八正道? (795)
3363.
洪修平教授:什麼是三皈依? (3189)
3364.
洪修平教授:什麼是忏悔? (2071)
3365.
洪修平教授:什麼是念佛三昧? (4685)
3366.
林國良教授:談談佛教的財富觀 (2376)
3367.
林國良教授:忍辱行與社會責任 (588)
3368.
林國良教授:唯識學存在論及若干難題評析 (1157)
3369.
林國良教授:佛教教育中的獨立人格 (612)
3370.
林國良教授:唯識論的價值 (738)
3371.
林國良教授:唯識思想前後期價值取向之重要變化——《解深密經》與《成唯識論》三自性理論比較 (696)
3372.
林國良教授:略說眾生變現器世間 (744)
3373.
林國良教授:唯識學認知理論的現代心理學解析 (1050)
3374.
林國良教授:《成唯識論》的物質觀與量子力學的物質觀 (844)
3375.
林國良教授:“五重唯識”觀辨析 (736)
3376.
林國良教授:大乘百法明門論直解 (1518)
3377.
林國良教授:論佛教中的實在論和反實在論--暨論實體自性與特性自性 (864)
3378.
鈴木大拙教授:禅學隨筆 七、禅的自然觀 (500)
3379.
鈴木大拙教授:禅學隨筆 六、問答 (427)
3380.
鈴木大拙教授:禅學隨筆 五、禅:答胡適博士 (654)
3381.
鈴木大拙教授:禅學隨筆 四、佛教哲學中的理性與直觀 (564)
3382.
鈴木大拙教授:禅學隨筆 三、禅體驗的解釋 (502)
3383.
鈴木大拙教授:禅學隨筆 二、禅佛教 (519)
3384.
鈴木大拙教授:禅學隨筆 一、佛教中的禅宗 (803)
3385.
鈴木大拙教授:悟:禅宗的存在價值 (678)
3386.
鈴木大拙教授:鈴木大拙年譜與著作目錄 (545)
3387.
陳星橋居士:如何識別與防范附佛外道 (799)
3388.
曾琦雲居士:《楞嚴經》漫談 (1356)
3389.
曾琦雲居士:論《安士全書》的思想內涵 (489)
3390.
曾琦雲居士:石頭希遷大師參同契心要論 (618)
3391.
曾琦雲居士:論跨世紀佛教的六大走向 (559)
3392.
曾琦雲居士:佛教從寺院走向世間 (565)
3393.
曾琦雲居士:“無我”論 (823)
3394.
曾琦雲居士:一切唯心論 (631)
3395.
曾琦雲居士: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業——中國肉身菩薩隱蓮法師回憶錄 (1278)
3396.
曾琦雲居士:在愛情中實現涅盤——與現代禅一起討論佛教愛情婚姻觀 (2061)
3397.
曾琦雲居士:大淨土論——《西歸直指》導讀 (420)
3398.
曾琦雲居士:密宗法義初探 (551)
3399.
曾琦雲居士:從佛教人間化及其哲學基礎看和諧社會的構建 (601)
3400.
曾琦雲居士:生活禅淺探 (997)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