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3951.
蔡禮旭:不爭一時之氣 (3252)
3952.
南懷瑾:禅宗是佛學的心法,是注重修行求證的 (5164)
3953.
南懷瑾:精從足底生,寒也從足底生,所以說人老先老腿 (16670)
3954.
元音老人:正定是沒有出入而能起妙用! (3734)
3955.
元音老人:什麼是定? (5082)
3956.
元音老人:修道人因知見的差別,修證的果有五種不同! (3582)
3957.
方海權:這首偈,能使我們快速悟入佛道 (1695)
3958.
南懷瑾:孔子一生對立身處世的道德標准 (4079)
3959.
南懷瑾:老人或者小孩不小心跌倒,要等一下再扶起來 (4099)
3960.
元音老人:如何才算正知見 (4032)
3961.
元音老人:見惑、身見、邊見、邪見 (8123)
3962.
元音老人:外道見,見取見,戒禁取見 (4464)
3963.
鐘茂森:君子剛愎自用,小人行險僥幸 (2621)
3964.
鐘茂森:為什麼有些人先富後貧? (3235)
3965.
蔡禮旭: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13619)
3966.
劉素雲:我們應該快樂的學佛 (6381)
3967.
方海權:修學楞嚴咒有十妙,一定要看看 (3820)
3968.
南懷瑾:你是本事大呢?還是脾氣大? (2486)
3969.
蔡禮旭:有一毫夾雜一毫自欺則非真 (1320)
3970.
劉素雲:我們要把老法師的傳心法要,接過來傳下去 (3014)
3971.
蔡禮旭: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河海 (1455)
3972.
方海權:怎樣才能大豐收、大安樂 (940)
3973.
南懷瑾老師:神氣充足的人智慧就高 (5779)
3974.
陳大惠:人格魅力中有一種成分叫大氣 (2969)
3975.
蔡禮旭: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1851)
3976.
方海權:世態變遷無定,速歸故鄉極樂清涼地 (1677)
3977.
陳大惠:怎樣才能不生病,不短命? (5283)
3978.
南懷瑾:為人處世的困難 (4240)
3979.
蔡禮旭:求學問首先一定要立志 (1801)
3980.
蔡禮旭: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2697)
3981.
蔡禮旭:有恆 (1260)
3982.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習傳統文化,講的真好! (9773)
3983.
南懷瑾:忠不得過職,忠孝過分了就是毛病 (2560)
3984.
方海權:大智大慧大富大貴從何來 (3215)
3985.
蔡禮旭:憂百姓之窮 (1651)
3986.
蔡禮旭:見善,必以自存也。見不善,必以自省也 (1733)
3987.
南懷瑾:中國文化與佛學八講(完整版) (61713)
3988.
南懷瑾:我對待鬼神是這樣的態度 (13896)
3989.
南懷瑾:同一句佛號你念的心態不同功德大不一樣 (4757)
3990.
方海權:第一了不起的行動,就是念阿彌陀佛 (2621)
3991.
方海權:原來這樣也可以相貌好、納福 (4167)
3992.
南懷瑾:相由心變,看面孔就曉得人的個性思想 (12610)
3993.
方海權:你去過極樂世界嗎? (2427)
3994.
南懷瑾:少私少欲,就是難能可貴的大神通 (4932)
3995.
元音老人:芸芸眾生哪個不是為了這個軀殼忙 (4445)
3996.
鐘茂森: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 (7308)
3997.
南懷瑾:過分的禮儀規矩會出大毛病的 (4524)
3998.
陳大惠:好人緣是怎麼來的? (4235)
3999.
方海權:為什麼有的人總是不順利? (2256)
4000.
南懷瑾:《金剛經》的重點,要特別注意 (3507)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