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3601.
黃心川教授:“三教合一”在我國發展的過程、特點及其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792)
3602.
黃心川教授:印度瑜伽與少林武功 (607)
3603.
黃心川教授:鸠摩羅什和中國民族文化 (538)
3604.
黃心川教授:佛教應該與中國社會共同發展 (550)
3605.
杜保瑞教授:華嚴宗法界緣起之成立條件 (640)
3606.
杜保瑞教授:鸠摩羅什的大乘大義章探究 (468)
3607.
杜保瑞教授:《大乘起信論》的功夫理論與境界哲學 (560)
3608.
杜保瑞教授:《摩诃止觀》的實踐方法探究 (886)
3609.
杜保瑞教授:慧能無念功夫的實踐方法 (556)
3610.
杜保瑞教授:大乘大義章探究 (482)
3611.
杜保瑞教授:《楞伽經》的知識意義探究 (616)
3612.
洪修平教授:佛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特殊意義 (1296)
3613.
馮學成居士:玩陀螺的修行方法 (554)
3614.
任傑居士:聖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 (1601)
3615.
任傑居士:在日用逆順境界中用功夫 (425)
3616.
任傑居士:《般若經》與《現觀莊嚴論》之注疏 (497)
3617.
任傑居士:《般若經》中的法句 (409)
3618.
任傑居士:《增一阿含經》(Ekottaragama-sutra)導讀 (438)
3619.
任傑居士:關於藏傳《中論》八不頌的意義 (448)
3620.
任傑居士:回憶能海法師 (410)
3621.
蔡日新居士:正傳禅師 (429)
3622.
陳燕珠居士:善念帶來樂果 (395)
3623.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附後:解脫的聖者八風不動 (411)
3624.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結語 (300)
3625.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四聖谛 (426)
3626.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三法印 (336)
3627.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中道的佛教 (442)
3628.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學佛三要門 (464)
3629.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究竟圓滿的佛陀三德 (417)
3630.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人類有三特勝可以學佛 (656)
3631.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佛法以有情為中心 (483)
3632.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切莫誤解佛教 (523)
3633.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重視人間的佛教 (403)
3634.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佛陀 (374)
3635.
陳燕珠居士:佛法要義 自序 (310)
3636.
陳兵教授:佛教輪回說的鮮明特點 (1327)
3637.
鈴木大拙教授:叢林生活的中心思想 (732)
3638.
唐仲容居士:改造人生宇宙的偉大導師 (489)
3639.
陳兵教授:佛法對科學的啟迪 (359)
3640.
樓宇烈教授:佛教的現代啟示意義 (546)
3641.
李向平教授:佛教文化與現代世界 (482)
3642.
李向平教授:禅者眼中的和諧社會 (452)
3643.
李向平教授:人間佛教的現代轉換及其意義 (515)
3644.
李向平教授:雞足山與現代中國佛教——大師弘化型佛教的現代典范 (489)
3645.
李向平教授:寺院經濟是佛教發展之必需 (545)
3646.
李向平教授:因緣和合——佛教和平觀的現代意義 (981)
3647.
李向平教授:傳統中國佛教的制度分析 (493)
3648.
李向平教授:佛教人間 心心相印 (534)
3649.
李向平教授:中國佛教的和諧理性模式——從“心”開始的功德本體論 (919)
3650.
李向平教授:佛教中的“真與俗”對立嗎? (669)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