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1951.
陳兵教授:三教一貫心性法門(中)道教內丹的心性論 (578)
1952.
陳兵教授:三教一貫心性法門(上)儒家心性論 (484)
1953.
陳兵教授:普賢行願研修會2011年國慶禅修活動紀實 (892)
1954.
陳兵教授:密教雙修必具的條件是什麼? (1060)
1955.
陳兵教授:性是否妨礙禅定? (1223)
1956.
陳兵教授:發現“上師”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應該怎麼辦? (675)
1957.
陳兵教授:如何鑒別邪師? (909)
1958.
陳兵教授:怎樣參訪善知識? (520)
1959.
陳兵教授:佛法是怎樣看待風水的? (885)
1960.
陳兵教授:佛教心理學與西方心理學之間有什麼關系? (617)
1961.
陳兵教授:“六道輪回”在心理學中怎麼解釋? (1372)
1962.
陳兵教授:阿賴耶識與第六意識的區別是什麼? (817)
1963.
陳兵教授:有時候在禅定中會看到一個星球,該如何處理? (870)
1964.
陳兵教授:年輕人如何處理學佛與做人的關系? (742)
1965.
陳兵教授:如何福慧雙修? (1458)
1966.
陳兵教授:如何融禅入生活? (699)
1967.
陳兵教授:如何發真實菩提心?其成就的標准的是什麼? (643)
1968.
陳兵教授:如法的皈依是什麼?怎樣皈依才能獲得皈依戒、皈依體? (1065)
1969.
單培根居士:六無為法辨正 (792)
1970.
單培根居士:與友人論研究佛教 (401)
1971.
單培根居士:意根探索 (580)
1972.
單培根居士:建立阿陀那識與末那 (960)
1973.
單培根居士:紀念佛學集大成者太虛大師 (1035)
1974.
單培根居士:從動物看生死根本我執 (789)
1975.
單培根居士:因明入正理論通釋 (628)
1976.
張秉全居士: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 (452)
1977.
張秉全居士:理具和事造 (430)
1978.
張秉全居士:生與無生,兩冥之道 (520)
1979.
張秉全居士:二谛圓融,說法正印 (428)
1980.
張秉全居士:二谛圓融,說法正印 (378)
1981.
張秉全居士:略論一句彌陀,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871)
1982.
張秉全居士:一句彌陀,即凡夫心,成秘密藏。 (689)
1983.
張秉全居士:一真無性,染淨從緣。如金鑄器,貴賤天淵。 (324)
1984.
張秉全居士:盡信書,不如無書 (587)
1985.
張秉全居士:真念佛人,用不得禅門知識開示 (1642)
1986.
張秉全居士:持名念佛,有事持理持 (1395)
1987.
張秉全居士:依一實境界起修,速得疾入菩薩種性 (484)
1988.
張秉全居士:青海玉樹大地震念佛回向偈 (1089)
1989.
張秉全居士:三種回向,熏修正轍 (904)
1990.
張秉全居士:一句彌陀,圓具十門 (621)
1991.
張秉全居士:一念心性,不落斷常 (395)
1992.
張秉全居士:谛觀名別體還同 (414)
1993.
張秉全居士:文字般若 觀照般若 實相般若 (815)
1994.
張秉全居士:或有或無話授記 (357)
1995.
張秉全居士: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 (788)
1996.
張秉全居士:永嘉禅師“一宿覺”辯 (452)
1997.
張秉全居士:悲智雙運,即菩提心 (804)
1998.
張秉全居士:念佛與止觀 (1356)
1999.
張秉全居士: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432)
2000.
張秉全居士:厭離行與欣求行 (521)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