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随顺世缘守好戒


   日期:2011/4/17 18: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随顺世缘守好戒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来忏悔》,讲到必须有一种强烈的希望守戒的心。要充分使用自己的智慧,达到自利利他的目的,这就是最好的守持戒律。我们要充分利用忏悔这个保持戒体清净的有力武器。这样我们就能好好地守戒,随顺世缘自然就会容易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被问的最多的可能应该算是戒律的问题。因为有很多的居士学佛后很精进,就想着受个戒来提高自己的学佛信心,这是所有佛子的心情。但是,他们往往有很多的担心,怕受了戒以后,守不住怎么办,实在有困难了要怎么处理。这种心态可以说更好了,有了这个心态就是一种精进。

我们先看看在家居士五戒的内容——不杀生、不盗窃、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可以这样说,除了饮酒在世间的法律没有禁止外,其它四条戒律都是法律所禁止的。也就是说,你能遵守国家的法律,你就已经是守了多分(四分)戒律的佛弟子了。

为什么呢?佛陀制戒是有一个最低标准的,那就是按当时的社会上的法律为依准。所以不杀生戒的最低标准就是不杀人和不杀国家规定的受保护动物;不盗窃戒的最低标准就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偷窃等罪不要犯;不邪YIN戒的最低标准就是不重婚;不妄语戒的最低标准就是不犯诈骗罪。加上你的自觉,不喝酒,你就是一个守满分戒的佛弟子了。

当然,我们佛弟子个个是勇猛精进的人,绝不会只是满足于社会法律的要求,对于这些戒律会更加精严地去要求自己。因为我们学佛后都会知道因果关系。比如,如果不杀其它动物,我们将来就不会被别的众生杀害,就会减少更多的敌人,就不会有被杀害的恐怖。

如此等等众多的好处会鼓励我们不杀大动物;不杀小动物;不杀微小动物;不杀对自己不利的动物;不杀……这样我们所持的不杀生戒就更完美,就更清净。其它的四条戒律也是一样,随着自己的能力提高,会守持得越来越精严。从而得到更大的好处。

五戒只要守到一条戒律,就算是五戒弟子了。所以有少分优婆塞或少分优婆姨、多分优婆塞或者多分优婆姨、满分优婆塞或者满分优婆姨之分。从社会法律来看,按最低标准来说,人人都在守五戒,因为即使在监狱的犯人里面,也很少见到五戒同时犯的人。

如果人人都在守五戒,那么我们无论是身心还是环境,就没有被侵害的可能,从而得到戒律的保护。反过来看,我们守持五戒就是对自己最大的爱护。另一方面来看,受了戒以后,我们就有很强烈的守戒之心,从而对于一些非法的事情,有很大的抵触与理由,从而非直接地得到戒律的保护。

所以,在持戒的时候也不要固执己见,要有善巧方便。《大般若经》里面就说过,没有善巧方便不名菩萨。应该知道守住底线,努力提高守戒的档次。只要守住底线了,高档次、更深入的戒条我们可以慢慢地去守持。因为自己已经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切,明白了守持戒律的重要性。

所以管好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戒律的精神,遵守纪律、遵守规矩、遵守戒律、遵守法律……这样就能使得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清净,一切事情都能顺利没有障碍地完成,看一切的事情都是合情合理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样,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是守持戒律的高手了。

所以,帮助别人也不用大喊大叫,只要把道理跟他们讲清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析给他们听;把应该如何处理的方法告诉他们;把……他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我们守戒的退伍里面来,从而把问题简单化。今后我们大家都一起走上布施、持戒等菩萨六度之道。

 

后面敬请关注《随顺世缘明五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一法师       守戒)(五明学佛网:明一法师       守戒)  

 雪漠:三昧耶誓约与守戒 

 净慧法师:遵规守戒,把修行落实在具体生活中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十 观心用功待考证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九 观心偏差实可惜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八 观心容易堕无记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七 观心容易住境界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六 观心功夫难清明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五 观心用功难深入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四 观心用功有比喻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三 观察缘虑心粗细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二 五种心性可观察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一 心有五种佛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