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谕法師:諸法無行經淺解 解經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解經題  
 
 
諸法無行經淺解
 
姚秦龜茲三藏鸠摩羅什譯
 
釋智谕解
 
解經題
「諸法無行經」
 
「行」者,生滅義、取相義、分別義、有起有作義。所謂無行,是言一切法無生,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分別,一切法無起無作,一切法空。
 
所謂空者,非是空法,而是空其「見」。若空其見,則不見有不見空,不見性不見相,不見人不見我,不見善不見不善,不見是不見非,不見毀不見譽,不見生死不見涅槃,不見煩惱不見菩提,乃至不見佛不見生。如此一切不見,即見第一義。故佛說離於諸見,是名真空觀也。此謂之覺,所謂覺後空空無大千也。
凡夫不然,修空觀者,起心觀境。將空境作自心所,以能觀之見,觀所觀之境。所以凡夫之人,觀空觀有,皆是我見,皆是取相。所以觀有固然不空,觀空依然是有見。
 
以有見故,於是見有見無,見性見相,見人見我,見善見惡,見是見非,見毀見譽,見生死見涅槃,見煩惱見菩提,乃至見佛見生。以如是分別故,乃生憎見愛見,貪見瞋見,順見違見。於是起種種行,造種種業。於畢竟無中,生一切有見。於三界六道,取二十五有。此謂之迷,迷時分明有六道也。
 
佛知一切眾生,皆以有見落入生死,故說此《諸法無行經》以度眾生。
 
若論七種立題,此屬以法立題。法與非法,等皆本無,故名諸法本無。
 
「經」者,梵文修多羅,譯曰契經。契者,上契佛理,下契生機。契理契機,功在度化。令眾生度迷證覺也。
 
「姚秦龜茲三藏鸠摩羅什譯」
 
晉末五胡亂華,姚苌弒前秦國主苻堅,自立為王,史稱後秦。姚苌者羌族,赤亭人。本經鸠摩羅什大師於姚秦時代譯出。
 
龜茲,國名,漢時西域小國之一。在今新疆地方,故址在新疆庫車與沙雅二縣之間。
 
其實羅什大師祖籍天竺,至父親一代,始遷龜茲。
 
父鸠摩炎,世居天竺,名重當時。因避相位,遁世出家。度蔥嶺,至龜茲國。龜茲王以妹妻之。
 
懷羅什大師時,其母神悟超解,倍於平時,羅漢達摩瞿沙曰,此女必懷智子。
 
生二子後,母樂出家。其夫未允,乃絕食以明志。至六日夜,一息奄奄,其夫大懼,乃遂其志。羅什大師年七歲,亦隨母出家。
 
其母樂禅,得證初果。後至天竺,進登三果。羅什大師從師受經,日誦千偈,約三萬二千言。
 
後其母攜羅什大師至罽賓(即今克什米爾)。羅什大師先務小學,後習大乘。聞說諸法空無相義,慨然歎曰,我昔學小乘,如人不識金,以鍮石為妙也。乃廣求大乘義要,受誦《中》、《百》、《十二門論》等。
 
羅什於寺內讀《放光經》,魔來為障。障蔽其文,令不得見。羅什大師知為魔所蔽,於是誓心愈固。魔不得便,隱避而去,文字乃顯。
 
苻堅久聞羅什大師名,乃於建元十八年九月,遣骁騎將軍呂光,率兵七萬,伐龜茲求羅什大師。
 
呂光破龜茲得羅什大師。輕其年少,強以龜茲王女妻之。苦逼之下,羅什大師乃失戒行。
 
呂光還軍,行至涼州,聞苻堅已為姚苌所害。於是竊稱號於關外。
 
後秦姚興及位,於弘始三年五月,西伐呂隆,迎羅什大師入關。羅什大師乃於秦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至於長安。姚興待以國師之禮,優寵備至。並請羅什大師入西明閣及逍遙園,從事譯經。《諸法無行經》,即於彼時譯出。 
 
 

上一篇:唐仲容居士:巴中唐仲容居土行實
下一篇:唐仲容居士:恩師唐公法身父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