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念佛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念佛開示 (1)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修念佛法門的要懂得“怎樣念佛”、
“怎樣修好淨土法門”、“怎樣往生淨土”

提要:
 ·孩子心裡有媽,佛弟子心裡要有佛
 ·佛弟子都應念佛念法念僧,念佛是念釋迦佛,也要念十方佛
 ·十方淨土都好,多了解一些佛的功德,豈不更好
 ·諸佛平等,淨土同樣莊嚴,不要起分別心,佛的淨土都要贊歎
 ·修念佛法門的要懂得“怎樣念佛”、“怎樣修好淨土法門”、“怎樣往生
  淨土”

我們崇教寺的學法禅修,各地來了很多同學,大家都非常歡喜。還來了很多修念佛法門的同學,我是非常贊歎念佛法門,所以看到你們來,就想跟你們講一講“怎麼念佛”。聽說你們前幾天已經在盼望了,因為講法比較忙,所以排到今天。

孩子心裡有媽,佛弟子心裡要有佛

念佛實際上不能算作某個宗派的法門,每個佛弟子都應該念佛,佛弟子不念佛念啥呀?好比說孩子都應該想媽媽,孩子遇到困難,首先會叫媽。假如孩子心裡沒有媽媽,這不對吧。

佛弟子都應念佛念法念僧,
念佛是念釋迦佛,也要念十方佛

出離乘的經典和大乘佛教的經典,都有念佛念法念僧,也就是說不管是大小二乘,佛弟子都應該要念佛。出離乘經典裡的念佛,是指念釋迦佛;念法是念釋迦佛講的法;念僧是念僧團裡的比丘僧。我們心中要有釋迦佛,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佛就是釋迦佛。

後來釋迦佛說了大乘法門,叫我們要皈依十方佛,贊歎、恭敬十方佛,要念十方佛。十方佛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以我們應該要明白,念釋迦佛也叫念佛,念藥師佛、念阿彌陀佛都是念佛。

十方淨土都好,多了解一些佛的功德,豈不更好

在淨土法門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琉璃淨土的藥師法門和極樂淨土的阿彌陀法門。假如你發願往生琉璃世界,是不是不需要了解西方極樂世界,不需要念阿彌陀佛了?釋迦佛沒這麼說吧?十方淨土都好,如果我們能夠多了解一點,也不會吃虧。假如你往生到琉璃世界了,忽然想去極樂世界看看,你現在就了解一下阿彌陀佛的功德,不是更好嗎?

同樣道理,如果你發願往生極樂淨土,你能夠了解一下琉璃淨土也很好嘛,將來往生極樂淨土,花開見佛了,你也可以到琉璃世界去看看嘛。好比娑婆世界修行的法門、清淨道場很多,你每個道場都去參學參學也很好啊,所以心量要廣大。

諸佛平等,淨土同樣莊嚴,
不要起分別心,佛的淨土都要贊歎

況且諸佛平等,淨土都是一模一樣,佛都是圓滿的,我們佛弟子對於諸佛的功德、諸佛的淨土、諸佛的圓滿不要起分別心。你可以由你的願力選擇往生某個淨土,但對各個淨土你都要贊歎,所以對每個淨土的種種莊嚴,你都應該了解。

如今修藥師法門的不多。前些年我們接到一位法師的邀請電話,她是修藥師法門的,因緣就是當年生了病,怎麼也看不好,那麼發願天天誦《藥師經》,病好了就要弘揚藥師法門。所以她提出來,希望我到她那兒能講講《藥師經》,弘揚藥師法門。

修念佛法門的要懂得“怎樣念佛”、
“怎樣修好淨土法門”、“怎樣往生淨土”

修極樂淨土念阿彌陀佛的現在居多,隨便到哪個寺院,都會看到牆上寫著“南無阿彌陀佛”,每個寺院差不多都有三聖殿。這次來了這麼多念阿彌陀佛的居士,所以就講講“怎麼念佛”。

我講“怎麼念佛”是分三個題目來講。第一個題目“怎麼念佛”。這個題目,當年我在石獅金沙庵講過,這一次就算過去講的繼續吧。第二個題目“怎麼修好淨土法門”,第三個題目“怎麼往生淨土”。
 
 念佛開示 (2)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如今修淨土法門的觀點不同,
但佛教的淨土法門,就要根據釋迦佛講的法為准

提要:
 ·如今修淨土法門的觀點不同,但佛教的淨土法門,就要根據釋迦佛講的法
  為准
 ·佛弟子是一家人,大家都聽釋迦佛的,觀點就統一起來了
 ·由矛盾起煩惱、造惡業,對佛教不利,對修行更不利
 ·經書裡說唸佛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有人竟說這樣講大家對往生就沒信心了
 ·平時唸佛求一心不亂,臨終相信決定往生,那不是很好嗎?

如今修淨土法門的觀點不同,
但佛教的淨土法門,就要根據釋迦佛講的法為准

今天只能講第一個題目──怎麼念佛。由於長期以來修念佛法門的人觀點不同,我講的法,可能有人聽不慣,那就供你參考吧。我講對了你應該接受,講錯了就不應該接受。那麼區分講對講錯的標准要根據釋迦佛。淨土法門是佛教的淨土法門,當然一切都要根據釋迦佛講的法為准。釋迦佛講的法就叫正法,與正法不同的,就叫不正法,就是邪說。

佛弟子是一家人,大家都聽釋迦佛
的,觀點就統一起來了

我常說:我們佛弟子在修行上、在法上觀點很容易統一起來,用不著爭來爭去,很簡單,不聽你的,也不聽他的,也不聽我的,大家都聽釋迦佛,那不是統一起來了?佛弟子是一家人,不要因為觀點不同而鬧矛盾、鬧分裂。

由矛盾起煩惱、造惡業,
對佛教不利,對修行更不利

佛教傳到中國來建立了十大宗派,現在十大宗派也不全了,講法相宗的人很少了,禅宗還有一點,淨土宗最多,密宗在漢地並不多。不管是法相宗、淨土宗、禅宗等等,都是佛教的宗派,修各種宗派的人都是佛弟子,佛弟子是一家人。七、八年前在福鼎,我看見佛弟子因為宗派不同而鬧矛盾、鬧分裂,大家都很苦惱,而且一鬧矛盾就起煩惱,一鬧矛盾就沒有恭敬心,起了煩惱盡造惡業,對佛教不利,對自己修行不利啊。所以我一直提這句話:佛弟子是一家人。兄弟姐妹吵架,釋迦佛要掉眼淚的。

我們今天講念佛法門,主要是講念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不是修這個法門的,希望你也要發歡喜心。

經書裡說唸佛要一心不亂才能往生,
有人竟說這樣講大家對往生就沒信心了

最近這幾十年,淨土法門裡邊變得很復雜,不同的觀點很多,也很難團結。看到這種現象,作為一個發菩提心、希望佛教興隆起來的佛弟子,心裡不好受啊。

七十年代,我頭一次到溫州講法,白天常有溫州居士來看我。那時他們分成兩派,一派跟我說,“有人說只要唸就能往生,經書上沒這回事,經書上說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另一派說:“唸十聲佛號都能往生,他們說要一心不亂,這樣一提,念佛的人都沒信心了。”他們問“老師你怎麼看?”假如我說,“我也不知道”,那不好意思吧,你不知道,當什麼老師啊?當老師就必須回答啊。可是很難回答,幫著這邊說,那邊不高興,幫著那邊說,這邊不高興。

平時唸佛求一心不亂,
臨終相信決定往生,那不是很好嗎?

我想把他們團結起來,總要給他們做點工作,我就說:“我講個故事,有個人金戒指掉了,去問一個人,這個人回答他,‘掉在面粉缸裡。’結果沒找到。他想你不行,我去找你師兄。師兄回答他,‘在黃豆缸裡。’又是沒找到。他想你們都不行,我找你師父去。師父說,‘不在面粉缸也不在黃豆缸,在醬缸裡。’果然找到了。醬就是面粉黃豆做成的,你們兩派合起來不很好嗎?你在平時對自己要求高,唸佛的時候不要打妄想,求一心不亂,這有什麼不好呢?到你臨終一剎那的時候,你信心不要動搖,相信一心念佛,決定往生,那不是很好嗎?”他們聽了都很高興。
 
 念佛開示 (3)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有位法師對弟子們開示說:你們不修戒定慧,修啥?不學《菩提道次第》,連修行的路都搞不清

提要:
 ·有位法師對弟子們開示說:你們不修戒定慧,修啥?不學《菩提道次第》,
  連修行的路都搞不清
 ·修淨土法門的不要謗別的法門,雖有人說可以帶業往生,但謗法罪太重,
  也帶不動
 ·修別的法門的也不要謗淨土法門,互相誹謗,都下地獄,應互相贊歎才好
 ·不懂佛法,是人不好;能達到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水平並不低
 ·四個字、六個字,只唸這本經不唸那本經,都在抓點滴而捨完整

有位法師對弟子們開示說:你們不修戒定慧,修啥?
不學《菩提道次第》,連修行的路都搞不清

有一年我到陝西扶風縣的大明寺講《心經》。上下午都講,整整講了8天,其實《心經》,你要我講得快,兩個小時就講完了,如果你要我細細講,我看3年也講不完。很巧,老方丈靜天法師回來了,我去頂禮,我說:“師父你回來了,白天講經你講。”老法師朝我看看,“講經怎麼能換人啊?白天還是你講,我晚上講開示。”這是他對法的尊重。按照佛的教導,依法不依人,這一點我們應該學習。

後來晚上我去聽他講開示,我只提幾句他講過的話,“你們出家了,你們不修戒定慧,修啥?你們不學《菩提道次第》,修行的路都搞不清楚,你將來怎麼辦?”老法師修的是淨土宗。老法師這樣的觀點,跟現在有些人“只要一句”的觀點就不同。

修淨土法門的不要謗別的法門,雖有人說可以帶業往生,
但謗法罪太重,也帶不動

老法師在開示的時候說,“修淨土法門的,千萬不要去謗別的法門”。因為你一謗,你就往生不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裡說,謗法的人去不了的。有人曾說能夠帶業往生,既然能夠帶業往生,謗法的人怎麼去不了?因為這個業太重了,帶不動。

修別的法門的也不要謗淨土法門,
互相誹謗,都下地獄,應互相贊歎才好

“修別的法門的,也不要謗淨土宗”,謗來謗去,將來都下地獄。什麼罪最重?謗法的罪最重。應該互相贊歎才好。

過去有人一提到念佛,尤其是知識分子,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人,“他們只知道一句阿彌陀佛,他們什麼都不懂的。”這樣不好啊,各法門要互相尊重,互相贊歎。

不懂佛法,是人不好;能達到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水平並不低

有些修念佛法門的,由於不肯聽法,有許多法上應該知道的道理,他搞不懂,那是人不好,而不是淨土法門低。話如果不講清楚,很容易形成謗法。

淨土法門根據《佛說阿彌陀經》上講,“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隨便你修什麼法門,你能夠十分鐘不起一個妄念嗎?自以為修得高的人,你怎麼做不到啊?何況不是十分鐘,是要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境界這麼高!所以貶低淨土法門真是罪過,“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哪有高低啊,僅僅因為他修行的方法是用一句佛號,這是一個方便呀。什麼法門都有方便的,哪會有高低呢?

大家都是學佛法,都是佛的弟子。要互相贊歎,互相尊重。

四個字、六個字,只唸這本經不唸那本經,
都在抓點滴而捨完整

還有的居士林,兩派觀點不同,一派說要唸六個字,一派說唸四個字,又合不起來了,只好分家,這層樓唸六個字,那層樓唸四個字。後來法師知道了,也覺得不像話,就說“干脆一樓一個字”。

前幾年又有人主張,唸經只唸《佛說無量壽經》,還有人主張只念《佛說阿彌陀經》,又分兩派了。有位法師看不下去,他講經時就訓話:這一派那一派,搞得這麼復雜。
 
 念佛開示 (4)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要“無邊行願利有情”,
才能“我今所求皆如意”

提要:
 ·釋迦沒有宗,我也不會樹立個“釋迦宗”
 ·要“無邊行願利有情”,才能“我今所求皆如意”
 ·眾生業障重,佛講《藥師經》,佛弟子不殺生,自無怨業債
 ·佛弟子持八戒,是學習出家人清淨離欲
 ·五戒斷邪YIN,八戒斷正YIN,持八戒,男女間不能握手
 ·持八戒怎麼說成不要修禅定

釋迦沒有宗,我也不會樹立個“釋迦宗”

你們假如要問,傅老師你是什麼派什麼宗?我是根據釋迦佛講的法修行的,一定要我說,“我是釋迦宗”。這是說說笑話,我可沒有自己創立一個釋迦宗。佛弟子都要根據釋迦佛的教導,依教奉行。

要“無邊行願利有情”,
才能“我今所求皆如意”

等一會講完了,我們大家一起歡歡喜喜唸三分鐘的佛號。唸完了就回向,你們喜歡怎麼回向都可以,但是今天呢,咱們就用藥師佛的回向文。先念三聲“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然後是四句回向文,“藥師如來琉璃光,焰網莊嚴無倫比,無邊行願利有情,我今所求皆如意”。說你求什麼?“我求往生極樂世界。”你能“無邊行願利有情”就能保你如意,“我今所求皆如意”嘛。

眾生業障重,佛講《藥師經》,
佛弟子不殺生,自無怨業債

而且還有經文的根據,《藥師經》開頭說:像法轉時,眾生業障很重,所以佛特別講了這部《藥師經》。現在眾生非但業障重,病障也重,各種各樣從前沒見過的病都會出來。前幾年出了非典,後來又出了禽流感,現在又出了豬流感,怎麼雞、鴨、豬都來找麻煩?可別找到我們佛弟子頭上,因為我們佛弟子吃素的,跟你們不是冤家。

佛弟子持八戒,是學習出家人清淨離欲

《藥師經》中有一段說:

“有能受持八分齋戒”,八分齋戒就是八戒。居士受八戒功德極大,受八戒就是給你學習一天出家人的生活。出家人的戒比八戒還具體還細,具足戒有250條。假如出家人受了具足戒,連個八戒都做不起來,那要趕快學呀。

今天八戒就不講了,只希望你們不要學外道。外道升天堂,很麻煩的。如果你真想升到天上去,我勸你受八戒,只要24小時圓滿,命終升天,那比外道快得多啊,福報大就是天主。

當然我們目的不是升天,天上不是淨土,反過來說,淨土也不是天堂,要搞搞清楚。我們受八戒目的是向出家師父學習,現在水平不到,那麼先學個一天嘛。

五戒斷邪YIN,八戒斷正YIN,
持八戒,男女間不能握手

居士五戒裡的YIN戒跟八戒裡的YIN戒不同。居士受五戒,可以有夫妻關系,你受八戒這一天沒有夫妻關系,要學習出家人的樣,女眾不碰男體,男眾不碰女體。受八戒那一天,千萬不要男女握手,說“這是禮節”,在八戒裡行不通,在出家眾裡也行不通。最好連衣服也不要碰,男眾走路小心一點,衣服別碰到女眾了,一碰到,你這件衣服也不清淨。所以受八戒這一天,男女要遠遠離開。

受五戒可以握手。比如黃主任伸出手來要跟你握手,偏偏黃主任是個女的,你一合掌:“阿彌陀佛”,那行不通,因為居士要在社會上生活。

持八戒怎麼說成不要修禅定

你們受八戒那一天,最好請法師給你們講講八戒。當年在福鼎,有一次很多居士受八戒,請一個海外的法師來講,結果他八戒一條也不講,去講堅固心。那麼就講講信佛要堅固,受持八戒心要堅固。他不講這些,反而講“假如有人叫你去修禅定,你千萬別去。”佛沒有講過這個話吧?每個佛弟子都要學修戒定慧呀,怎麼堅固在不修禅定上?
 
 念佛開示 (5)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有持戒清淨,願去極樂世界聽聞正法,而又未必能去的人,若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為他指路

提要:
 ·有持戒清淨,願去極樂世界聽聞正法,而又未必能去的人,若聞藥師琉璃
  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為他指路
 ·有菩薩為你指路,當然力量大,也決不會指錯,有人卻只信凡夫不信菩薩
 ·通往西方的路都在法裡,有人竟把法講錯、把路指錯
 ·聽了法想笑就笑吧,笑總比哭莊嚴
 ·有八大菩薩為你指路進入蓮花,得到自然化生
 ·修西方淨土的人能兼修藥師法門,實是最好的辦法

有持戒清淨,願去極樂世界聽聞正法,而又未必能去的人,若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為他指路

“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學處就是戒,以戒為師嘛。“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又稱長壽佛。“聽聞正法”,想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裡去聽聞正法。“而未定者”,能不能去還沒有定,也就是說,你往生的力量還不夠。

“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這是第一尊,“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一共八位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乘空而來,實無所來,這是空中顯現。有來有去是照世俗上的話講的,實際上佛跟大菩薩都沒有來去的,只是隱顯而已,你看到了以為來了,那是顯,你看不到了,你以為沒了,那是隱。其實你眼前就有八大菩薩,可是你看不到。等你看到了,那都是在空中顯出來,所以稱為“乘空而來”。

有菩薩為你指路,當然力量大,也決不會指錯,
有人卻只信凡夫不信菩薩

“示其道路”,給你指示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路。這八大菩薩給你指路靠得住啊,這些大菩薩既在娑婆世界,又在極樂世界,他每個世界都有在,那是不會搞錯的。而很多凡夫指路“通往極樂世界”,都指錯了,因為他自己都搞不清楚。所以還是聽佛的話,八大菩薩的力量總比你一個人力量大得多吧,你為什麼不要呢?別說八大菩薩,就是一位菩薩來幫助你,也比你一個人拼命唸的力量大得多吧。

通往西方的路都在法裡,
有人竟把法講錯、把路指錯

假如你們想,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路什麼樣子呀?這條路其實都在法裡,你能夠懂法就知道這條路。不懂法的人給你指路,指錯了咋辦?他負得了責嗎?

我年輕時,上海馬路上貼著包治、包醫的廣告,我就奇怪,醫病怎麼打包票?說治不好退錢。即使退錢了,你還是沒有治好啊,我不要你退錢,我要你治好啊。同樣的道理,假如有人包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拿你兩萬塊錢。那麼你往生不了,他退不退錢?(眾笑)如今佛門有些話真好笑。聽了法想笑就笑吧,笑總比哭莊嚴

我這兒非常開放,假如你們聽得好笑,盡管笑,我不會說,“笑什麼笑,不莊嚴”。笑不莊嚴,難道哭莊嚴啊?(眾笑)笑一笑,輕松輕松,否則聽法坐兩個小時多累啊,如來講法也笑的嘛。

有八大菩薩為你指路進入蓮花,得到自然化生

“即於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八大菩薩指路,你就進入蓮花了,你看多好啊。照文字看,是蓮花裡生出來的,不需要投胎,也不需要父母生出來,這叫化生。

修西方淨土的人能兼修藥師法門,
實是最好的辦法

所以我們唸回向文前,即使唸三句,“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你已經有這個善根了,臨命終時,八大菩薩就來了。弘一法師主張,“修西方淨土法門的人,應該兼修藥師法門”,我想可能也是根據這段經文。
 
 念佛開示 (6)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唸佛不懂法,竟把猴子當戰斗勝佛

提要:
 ·要恭敬心念佛,持佛名號要全稱
 ·佛也可稱如來,但不可稱如來佛
 ·唸佛不懂法,竟把猴子當戰斗勝佛
 ·“南無阿彌陀佛”是全稱,但不要稱“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不稱“南無”就要合掌,合掌表恭敬
 ·稱佛名號不全,這是末法現象

今天我們發大歡喜心,來弘揚極樂淨土,關於怎麼修好念佛,我寫了一些提綱: 怎樣唸佛

要恭敬心念佛,持佛名號要全稱;
  念佛是心念,口唸是提醒;
  念佛要排除雜念,要“以一念制萬念”;
  口唸心不念,雖有功德,難起作用;
  唸佛時不說閒話,要多唸一聲佛號,少說一句閒話;
  唸佛不要追求數字,以免引生緊張急躁,心不安亦難入定;
  見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號替代,以免與雜念相混,形成習氣;
  唸佛要平心靜氣,音聲和雅,不急不緩,不可忽快忽慢,高聲激昂;
  唸佛不可貪多,以免濫竽充數,質量不高;
  唸佛時不可起瞋,以免出口罵佛;
  唸佛不可過於疲勞,以免墮於昏沉,難破無明愚癡;
  唸佛不可過於饑餓,以免心生苦惱;
  唸佛時不可歌舞觀聽,不要以歌聲唸佛;
  唸佛要身心寂靜,不可嬉笑躁動;
  唸佛要達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要恭敬心念佛,持佛名號要全稱

先講第一句,念佛“要恭敬心念佛,持佛名號要全稱。”“南無阿彌陀佛”,又稱六字洪名。“南無”就是恭敬、皈依的意思,“阿彌陀”是這尊佛的名號,佛是通號,凡是佛都有十個通號,你念“南無阿彌陀如來”也可以,你念“南無阿彌陀世尊”也可以,一樣的。

佛也可稱如來,但不可稱如來佛

千萬不要稱如來佛,如來佛是《西游記》裡的稱呼,《西游記》可不是佛經啊,怎麼把《西游記》作為根據了?《西游記》最後寫的詩很有水平,可見寫《西游記》的人很懂佛法,他怎麼寫上個如來佛?可能他想《西游記》是神話小說,世俗上人喝了酒吃了肉,聊天聊到《西游記》,隨隨便便地亂扯,這樣子稱佛名號不恭敬啊,所以他故意不寫名字,寫如來佛。如來佛就沒有這個佛,因為沒有名字。

唸佛不懂法,竟把猴子當戰斗勝佛

講個故事,從前閩南有個大廟請我們去,他們三聖殿中間是供阿彌陀佛,旁邊供了一只猴子,還叫我們幾個學生,天蒙蒙亮一定要把大殿門打開,因為孫行者要出門,翻跟頭十萬八千裡。為什麼要供在上面?因為他是戰斗勝佛。真是胡鬧:《西游記》是神話小說呀,怎麼能算數呢?

“南無阿彌陀佛”是全稱,
但不要稱“南無本師阿彌陀佛”

南無是恭敬,阿彌陀佛是名號,合起來全了。我建議大家還是念六字洪名,希望不要減,也不要加。我從前去過一個地方,樓下在做晚課,我聽到他們在唸“南無本師阿彌陀佛”,(眾笑)加了“本師”兩個字。娑婆世界本師是釋迦佛,不要搞錯了。你這麼唸,阿彌陀佛也不會高興吧。

不稱“南無”就要合掌,合掌表恭敬

也不要減少。你唸“南無阿彌陀佛”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我向你致敬”,多好啊。假如你把“南無”去掉了,這不恰當,你把恭敬去掉了!你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麼阿彌陀佛問你,“有啥事?”(眾笑)總不大好吧。如果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兩手合掌,這也可以,因為合掌就表示恭敬。

稱佛名號不全,這是末法現象

我是1954年上五台山,首先到廣濟茅篷,現在是叫碧山寺,廣濟茅篷的出家人見我們上海去了24個人,他就出來引導一下,見面就唸“彌陀佛”,變了三個字。那時候能海上師在廣濟茅篷講法時就講到,“五台山的出家人怎麼唸‘彌陀佛’?趕快趕快要改正,要唸阿彌陀佛,名號不全,這是末法的現象。”

有時候也可以方便一下,比如說一個頌子,每句七個字,用全稱就擺不平了,那麼你可以簡稱。但是真正面對佛要恭敬的,不能太簡單。
 
念佛開示 (7)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家人沒有恭敬心,所以家人很難度,
你對阿彌陀佛沒有恭敬心,佛也難度你

提要:
 ·家人沒有恭敬心,所以家人很難度,你對阿彌陀佛沒有恭敬心,佛也難度你
 ·不該縮的越縮越簡單,不該改的越改越走樣,修行人不離俗,無形中會使
  佛教變顏色
 ·念佛是心念,口唸是提醒
 ·口唸心不念,難起修行的作用
 ·念佛要排除雜念,要以一念制萬念

家人沒有恭敬心,所以家人很難度,
你對阿彌陀佛沒有恭敬心,佛也難度你

你去掉“南無”,就去掉了恭敬。聽說有本書上這麼解說:我們跟阿彌陀佛非常親近,好像一家人一樣,就直接喊名字好了。我是怕罪過,我不敢。一家人,那是世俗家庭呀。要知道,家裡人最難度,家裡人不恭敬你的。你即使是懂佛法的善知識,你要兒女對你像佛門裡的善知識那樣恭敬,他們也做不到,尤其是女兒更不恭敬,因為女兒在爸爸面前撒嬌撒慣了。你對阿彌陀佛不恭敬,阿彌陀佛對你也難度。我想我講得沒錯吧,因為總的原則恭敬佛總是好的。

不該縮的越縮越簡單,不該改的越改越走樣,
修行人不離俗,無形中會使佛教變顏色

千萬不要變成兩個字,“彌陀、彌陀”。有人想:兩個字簡單,可以多念一點。我是不主張的。聽說有個地方只唸“阿陀,阿陀”,聽起來像“阿婆,阿婆”。(眾笑)我是一片菩提心,作為一個講法的人,你們有所求,那我總要給你們一點指導,希望大家更正。

再說說笑話,或許兩個字還會變一個字,“佛佛佛”,這可不是善巧方便,而是懶惰習氣。家裡就是充滿世俗氣,現在的家庭,連兒子也不大肯叫爸爸,有的甚至直接叫爸爸名字,恭敬心也就沒了。

你們經常叫我“傅老師”,假如這兒有兩個姓傅的老師,你們別動腦筋,一個叫大傅老師,一個叫小傅老師,干脆就叫傅味琴老師,說說明白。家裡人會叫我老師嗎?老婆只會叫我“傅味琴”、“老頭子”,更簡單是一個字,“哎”。所以修行人要離俗,不要受世俗影響,受了影響,無形中你會把佛教改變顏色了。

念佛是心念,口唸是提醒

“念佛是心念,口唸是提醒”。經典裡邊的念佛,上面一個“今”,下面一個“心”,今就是現在,現在你心裡有佛就叫念佛,經書裡念佛都是心裡念的。如果出聲念,叫持名號。

淨土宗的初祖是主張心裡念佛,據說是二祖改成出聲唸佛。出聲唸是提醒,免得你心裡念到後來,打妄想,干脆不念了。你口唸的時候,自己要聽得清清楚楚,如果你打妄想,自己唸佛的聲音聽不到,那就起不到提醒的作用了。

口唸心不念,難起修行的作用

可是後來就發生了弊端,變成“口唸心不念”,這就“難起修行的作用”。修行不是修嘴巴,而是修心,有句話“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有口無心就不起作用了。所以你們不管是唸佛還是誦經,要盡量不打妄想。你打妄想了,你心就在妄想上。什麼情況下最容易打妄想?唸熟了就容易打妄想,越簡單越容易熟。有人熟到後來能背得出,即使打妄想,照樣不會背錯,經念完,妄想打完。

念佛要排除雜念,要以一念制萬念

“念佛要排除雜念,要‘以一念制萬念’”。念佛是修行用功的一個方法,怎麼用功?要止住妄念。妄念就是念頭一個接一個,前一個念頭滅掉了,後一個念頭又生起來了,這叫生滅。而所起的念頭,亂七八糟什麼都有,想東想西,心飄動得厲害,用不著准備,它自會出來的,(眾笑)這是習氣。你想叫它不出來,它偏要出來,妄想不聽你的。就像家裡調皮的小朋友,客人來了,他在客廳裡高興地兜圈子轉。媽跟他說:“客人來了,你好好地坐著。”他不聽的,簡直像個小猴子,上海人叫“人來瘋”。妄想就是“人來瘋”,看見你起心動念了,它就擠進來,全是它的戲。
 
 念佛開示 (8)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佛說止住妄念能入定,
散亂眾生要修數息觀

提要:
 ·佛說止住妄念能入定,散亂眾生要修數息觀
 ·所謂一心,只能一個念頭,起另一個念頭,就叫雜念
 ·如一句難以做到不起妄想,不妨先兩三字一攝持
 ·如果動中修難以用功,就先在靜中用功
 ·少說一句閒話,多唸一聲佛號

佛說止住妄念能入定,散亂眾生要修數息觀

念佛也要修止觀,第一步先要止住妄念,不止住妄念,你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的十六觀境就很困難,妄念對你干擾,你就很難觀得起來。用什麼辦法止住妄念?有一次羅睺羅問佛:“比丘不入定,該怎麼辦?”佛說:“修安般”。安般翻譯成漢文就是觀息,就是觀自己呼吸。吸的時候明白自己在吸,呼的時候明白自己在呼,心不離開呼吸,這樣就能止住妄念。五停心觀,其中有一個觀,“散亂眾生”,就是心非常散亂的人,“修數息觀”。

所謂一心,只能一個念頭,
起另一個念頭,就叫雜念

念佛也能止住妄念,你把“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念頭抓住了,妄念就出不來,這叫以一念制萬念。

如果你真的做到一個妄念不起來,你就入定了。怎麼往生極樂世界?還得入定往生,一心不亂就是定,一切成就都在定裡。《佛說阿彌陀經》裡說:“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只能有一個念頭,不能有第二個念頭。壞念頭不能出來,好念頭也不能出來,第二個念頭出來,就叫雜念。

比如說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後來,心裡想,“阿彌陀佛,你大慈大悲啊。”“阿彌陀佛”一個念頭,“大慈大悲”又一個念頭。“阿彌陀佛,我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啊。阿彌陀佛,你要用金台來接我啊,我從小吃素的啊。”這些念頭都是好念,但也是雜念。所以禅宗有句話,“佛來斬佛,魔來斬魔”,要全部空光,只有一個念頭,“南無阿彌陀佛”。你們平時就要這麼去用功。

如一句難以做到不起妄想,
不妨先兩三字一攝持

假如有人想,“這很難呀,我連唸一句佛號還要打妄想了。”那麼我再教你一個辦法,我只是介紹我的經驗。你實在心散亂得厲害,連六個字都做不到一心,你就兩個字一攝心,你念“南無”的時候不要打妄想,再“阿彌”不要打妄想,“陀佛”不要打妄想。第二句也是這樣,慢慢你念一句也能不打妄想。

如果動中修難以用功,就先在靜中用功

你們坐車、休息、走路時都可以念佛,這是動中修。靜中修比較容易,動中修比較不容易。你動中修,眼睛不要東看西看,否則打妄想,“樹上有只蘋果”,“黃居士來了”……你們可能會想:干脆走路念佛的時候,我閉起眼睛。那不行,要發生車禍的。也不能閉眼睛,也不能打妄想,那麼挑選一個比較好的環境,自己好好地去用功。

少說一句閒話,多唸一聲佛號

“唸佛時不說閒話,要多唸一聲佛號,少說一句閒話”,因為你一說閒話,就不可能一心不亂,而且浪費了時間。有人一面唸佛,一面撥念珠,忽然說話了,“黃居士,我五千滿了,你多少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還有的人說得更多,“黃居士啊,昨天星期天,我媳婦又把家裡東西拿回娘家去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黃居士啊,當時我可沒說話啊,你看我氣量多大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眾笑)這怎麼唸得好呢?你們假如有這種習氣,趕快要改啊。

有句話你們過去也聽到過,“少說一句話,多唸一聲佛”。我看,最好再補充一點:“少說一句閒話,多唸一聲佛號”,這樣比較全面,以免發生誤解,產生笑話,“老師,你講法時間這麼長,話這麼多,你不知道嗎?‘少說一句話,多唸一聲佛’,快唸佛去。”如果你給眾生講法,哪能少說,要廣說大說,如果你講閒話,一句也不要說。
 
 念佛開示 (9)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不可因追求數字,引生緊張急躁,
心不安亦難入定

提要:
 ·閒話與修行無關,修行人說修行話
 ·不可因追求數字,引生緊張急躁,心不安亦難入定
 ·唸佛的功夫是根據一心不亂,並非根據數字
 ·如能一心不亂,一念也能往生;如口唸佛心打妄想,十口氣也往生不了
 ·至少一日,最好七日,能達一心不亂才穩當
 ·老人病多,心想“來不及了”易引起緊張、著急、恐懼,更難一心

閒話與修行無關,修行人說修行話

世間上人的閒話很多啊,從前能海上師講經時提到:“四川人一見面就要打招呼,‘今天天氣好’,天氣好跟你修行有啥關系啊?”從前我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訓班,一個小和尚看見我,“老師,今天起霧了。” 這也叫閒話。我就朝他說:“天氣起霧跟你修行有啥關系啊?”說“我不說話難受啊”,那麼你就說說修行的話,修行人只說修行話,說什麼閒話啊?

而且我們規章制度規定,不准串寮,你到別的人寮房裡去,還不是說閒話?你一說閒話,一串寮房,糾察就要批評,所以有句話“糾察無好臉”。當然對你們小住同學放寬的,對常住同學那可嚴了。

不可因追求數字,引生緊張急躁,
心不安亦難入定

“唸佛不要追求數字,以免引生緊張急躁,心不安亦難入定”。我年輕時聽到,一個居士說,“李居士一天唸兩萬。”另一個居士說,“黃居士一天唸四萬。”那個又說了,“黃居士雖然唸四萬,可是他唸四個字。”(眾笑)因為追求數字,所以大家動腦筋,怎麼樣多唸一點,一種是唸得快,一種是減少字。有人喜歡念四個字,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吧。有位法師講經時就講,“阿彌陀佛又不是開公司的,一定要叫你唸滿多少數字才能往生。”

唸佛的功夫是根據一心不亂,並非根據數字

根據《佛說阿彌陀經》,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不根據數字的。你唸一萬、十萬、一百萬,達不到一心不亂仍然沒用。可是哪怕你過去心散亂,臨命終時經過善知識開導,翻然醒悟,一下子心定下去,一句“阿彌陀佛”,就往生了。(眾鼓掌)往生是根據你打不打妄想。

如能一心不亂,一念也能往生;
如口唸佛心打妄想,十口氣也往生不了

有說唸十口氣就能往生,我說念一口氣就能往生,有說十念就能往生,我說一念就能往生,可是有標准,要一心不亂。假如你要斷氣了,剛剛一心不亂,湊上了,中獎了。假如你功夫不到家,念了十句,或者一句,也達到一心不亂,可是沒斷氣。等到你妄想起來了,卻斷氣了,那還是不行。

至少一日,最好七日,能達一心不亂才穩當

怎麼樣才穩當?要若一日、若二日,最穩當是若七日一心不亂,那就看你的念佛功夫,也就是你定力的功夫。

我是愛好心理學,也懂得一點醫學,假如你去追求數字,必然會引起緊張著急。尤其是老年人、經常生病或者從前個性不好,更容易緊張著急。一緊張著急,肯定心不安。

比如你在等人,等不到,心裡著急,你會慢條斯理地說話嗎?肯定語速快得很,“說好四點鐘來,怎麼還不來?急死人了……”

你正在趕時間去上班,馬路上碰到一個人,“小黃,你到哪裡去?”你正跑得快,不可能慢吞吞地“我──去──上──班”。你唸佛心裡一著急,肯定念珠撥得快,念珠撥得快,肯定心裡著急。著急要中風的啊,我一著急,血壓馬上升高,我著急晚上就睡不著,因為心不安啊。

老人病多,心想“來不及了”易引起緊張、
著急、恐懼,更難一心

還有一點,心裡不要想,“我年紀老了,來不及了”,一想你就要緊張著急,“來不及了”,你還不緊張嗎?要懂得一點心理學啊。

佛教修行要觀無常,觀無常可不能引起你的緊張著急、心裡恐怖啊,觀無常就是叫你不要浪費時間,是這麼個意思。

聽說從前有一個人臨命終時,很多同參道友到他那裡去助唸,結果麼這個人還沒有死,助唸的人中有一個人突然死掉了。(眾笑)我想可能是他有高血壓心髒病,心裡也是很著急地在念吧?
 
 念佛開示 (10)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9


 
唸佛要平心靜氣,音聲和雅,不急不緩,
不可忽快忽慢,高聲激昂

提要:
 ·見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號替代,以免與雜念相混,引生習氣
 ·唸佛要平心靜氣,音聲和雅,不急不緩,不可忽快忽慢,高聲激昂
 ·怎樣修好淨土法門,下一次再講

見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號替代,
以免與雜念相混,引生習氣

“見人打招呼,不宜用佛名號替代,以免與雜念相混,引生習氣”。那一天男眾有人向我提問題,一開口就是“阿彌陀佛”,然後再提問題,我就說他:你唸一聲阿彌陀佛,功德無量,可是我不是阿彌陀佛,希望大家不要稱我阿彌陀佛,我不敢當。

如一個開口“阿彌陀佛”,對方開口也是“阿彌陀佛”,兩個都變了“阿彌陀佛”,(眾笑)這個“阿彌陀佛”也太多了,每個凡夫都變了“阿彌陀佛”了。

佛號不能這麼隨便稱呼,稱佛號要非常恭敬。打招呼都是隨隨便便的,而且還有很多不恰當。外國人拿起電話,“hello”,中國念佛的人拿起電話,“阿彌陀佛”,那麼外國人想,“阿彌陀佛”的意思大概就是“hello”。(眾笑)佛號功德圓滿,我們要極其尊重,怎麼可以利用來打招呼呢?我是不主張這樣。

還有“以免與雜念相混”,你打招呼的時候,首先你看見人已經起了雜念,“這是黃居士。”再來一句佛號“阿彌陀佛”,後面“黃居士你也來了”。前後雜念,中間加一句佛號,這樣念佛能起到一心不亂作用嗎?反而雜念跟佛號混起來了,慢慢就養成習氣,以後你們念佛的時候也會起雜念,形成條件反射,就很難達到一心不亂了。佛弟子總應該要懂得一點科學。

唸佛要平心靜氣,音聲和雅,
不急不緩,不可忽快忽慢,高聲激昂

“唸佛要平心靜氣”,心要平靜下去,心平才能氣和。你能夠修平等心,你心就會平,心平了,氣就靜下去了。那麼你越念心越靜。你心不平,你能夠做到氣和嗎?呼吸就短促了。心不平的時候,心裡在翻騰,“這些事情都是我幫他忙,就算我幫了他十次忙,我僅僅跟他吵了一次架,那我還有九次功德了,他竟然翻臉無情了,你說我怎麼氣得過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還唸得好啦?我今天給你們指導都很具體很現實吧。

“音聲和雅”,唸佛聲音要和雅,和雅的聲音非常好聽,聽到唸佛的和雅聲音,旁邊聽的人心也會靜下去,何況本人呢?

“不急不緩”,唸佛不要急,也不要緩。“不可忽快忽慢”,不能一會兒快,一會兒慢。本來唸得蠻好的,忽然越唸越快,“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忽然又慢下來了,你這樣心能夠定下去嗎?

“高聲激昂”,念佛不要高聲。有的人怕自己聲音念不高,還裝了擴音器。修行要寂靜,怎麼搞反了呢?從前我在寶華山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訓班,來了一個東北的年輕出家人,經常請假,一會兒說頭疼,一會兒要回寮房念經,一會兒要回寮房念佛。

後來我講完課回到自己寮房裡,隔壁就是他的寮房,我聽他正在唸佛。他唸佛是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後來越念越快,越念越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最後來個拖長音的特慢“阿──彌──陀──佛”。(眾笑)這是歌星表演還是咋的?所以不要自搞一套,別人自搞一套,你不要跟他學。

怎樣修好淨土法門,下一次再講

今天非常抱歉,我很想講完,可是現在已經10點鐘了,下面這一段“怎麼樣修好淨土法門”,只好等到下一次再跟你們講。

現在我們就唸佛吧,既然唸“南無阿彌陀佛”,合掌不合掌沒有關系。大家就開始吧。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大眾一起唸佛)

好,咱們回向。(回向)
 
 念佛開示 (11)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貪愛身子不像個修行人,
不愛護身子也是愚蠢的表現

提要:
 ·貪愛身子不像個修行人,不愛護身子也是愚蠢的表現
 ·唸佛不可貪多,即使八大菩薩為你指路,也沒提出要你唸滿一百萬
 ·與其你代別人求佛菩薩,還不如叫他自己求佛菩薩
 ·能七天一心不亂最穩當,不要相信夢話和鬼話

貪愛身子不像個修行人,
不愛護身子也是愚蠢的表現

昨天我們已經講到“念佛要平心靜氣,音聲和雅,不急不緩,不可忽快忽慢,高聲激昂”。修行人首先要平心靜氣,你不平心靜氣,對身心隨時隨刻都在干擾。

過去我們在佛門裡常聽到:身子是色殼子、臭皮囊,這話雖不錯,但是佛法是辯證法,要一分為二。一方面我們不可貪愛身子,一方面我們要利用身子來修行。如果沒有身子,變成了鬼怎麼修行?鬼可能也修不好吧?從沒有聽說有一個鬼證阿羅漢,也沒有聽說有個鬼成佛了。修行人貪愛身子不像個修行人,不愛護身子也是愚蠢的表現,因為他太不懂事了。末法時期所以成為末法,修行都沒希望了,釋迦佛說過,因為末法時期眾生總是抓住一句半語以為能徹底究竟,問題就出在這裡。

唸佛不可貪多,即使八大菩薩為你指路,
也沒提出要你唸滿一百萬

今天繼續講。“唸佛不可貪多,以免濫竽充數,質量不高”。你們過去常聽到,唸佛要唸得越多越好。多年前蘇州有幾個居士到遠方去了一下,帶回話來說,唸佛唸滿一百萬,他們那邊送你往生。我們昨天講到,《藥師經》上說:你聽到藥師佛名號,臨命終時,八大菩薩乘空而來,指引你往生。他們那邊能送你往生,也不知道他們究竟是什麼菩薩。如果你真能送往生,你說說看,往生這條路怎麼走?如果你說不清楚,你怎麼送人家往生啊?現在聽說有的地方在賣西方通行證。去西方還要由他發通行證?佛門裡騙錢的花樣很多,在佛門呆久了都會碰到,不用我講,希望你們碰到了別上當。

與其你代別人求佛菩薩,
還不如叫他自己求佛菩薩

又說:那邊有一次一下子送了一百個人往生。人家有點想不通,就提問了,這一百個唸佛的居士是同時死的,還是一個一個死的?這麼一問,漏洞就出來了。反正到底往生了沒有,誰也不知道,手機打到西方也打不通,又拿不出證據來。只有佛菩薩才有這個能力,與其你代別人求佛菩薩,還不如叫他自己求佛菩薩。

能七天一心不亂最穩當,不要相信夢話和鬼話

《阿彌陀經》只提到“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沒有提到念佛名號要越多越好。而且說一心不亂要能堅持一天,或者二天,最好七天,因為七天最穩當。念佛有功夫了,他能預知時至,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走了。功夫深的人,很准的。功夫差一點,就不太准了,稍微差一點,也不過差一天或者二天,所以你能夠兩天一心不亂,比一天穩當,也許你那天沒走呢,你三天一心不亂,比兩天穩當,能七天一心不亂最穩當,因為時間的差距不大可能超過七天。

但是很多年前我在四川寺院裡看到,一個老修行說要走了,居士們在他寮房門口天天給他助唸,唸了很多天,居士們一直在問,“怎麼還不走,到底什麼時候走?”(眾笑)這可能不是預知時至吧?可能他在夢裡有感覺,或者耳朵邊有個倒引鬼跟他說,你哪一天要走了,他信為真。所以不要相信夢,不要相信耳朵裡有人說話,那都是鬼。有許多練氣功外道的就是聽信耳朵裡有人跟他說話,他們認為是菩薩,實際上是鬼附身。
 
 念佛開示 (12)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要在質量上求數量,
否則濫竽充數,菩薩也難相助

提要:
 ·夢裡的我,都是過去形象的再現,夢裡得加持都是三寶護法的功德
 ·要在質量上求數量,否則濫竽充數,菩薩也難相助
 ·我在暴風雨裡長大,靠的是正法的力量
 ·為度眾生出生死,必須樹立法幢,否則不解決問題
 ·破舊要毫無留戀,立新要敢於白手起家

夢裡的我,都是過去形象的再現,
夢裡得加持都是三寶護法的功德

比如我做夢,經常夢到是三四十歲的樣子,能信嗎?經常有人說夢到我,前兩天還有人告訴我:他生的病怎麼也看不好,我說我七八月份要去崇教寺,你也去崇教寺吧,結果他來了,四個月看不好的病,不吃藥就好了。又說他有一天起煩惱了,夢到我跟他說:你心量放大一點。

我要說明白,你夢到我,我那個時候在床上呼啊呼啊睡得香,(眾笑)我可沒有來過,因為房門都沒有開嘛。(眾笑)是誰?是護法,你得到護法的加被了。文殊菩薩也經常會化身,在你們做夢的時候給你說法。說“為什麼是傅老師的樣子?”他變化成我這個樣子呀,我又不能說,你不許變化像我這樣,(眾笑)這是我個人的特權。(眾笑)我們凡夫眾生沒有什麼大功德的,一切功德都是師尊三寶護法的功德,一顆心總是要想著三寶護法。

要在質量上求數量,
否則濫竽充數,菩薩也難相助

再把話說回來,你隨隨便便唸一百萬,唸不到一心不亂,也不合標准的。如果你學校裡考了59分,老師看你平時表現很好,那麼還可以幫你忙,給你提上一分。還有的走了歪歪道,送老師一個紅包,即使加你一分,也最多一分呀,你考24分,叫老師怎麼加呢?查出來,不得了啊。可是在佛法的修行功夫裡,不是這麼說的,要一分也不差的。

要講究質量,要在質量基礎講究數量,千萬不要離開了質量去追求數量,說句笑話,那是要退貨的。前幾年我們出口的商品,質量差一點,全部退貨。所以“念佛不可貪多,以免濫竽充數,質量不高”。

我在暴風雨裡長大,靠的是正法的力量

你們聽我講法,聽得歡喜了,歡喜心一來,盡說好話。我兩只耳朵,一只耳朵聽好話,一只耳朵聽丑話,兩種話都聽到。說我丑話的,很多年前就聽到了。

我在上海辦“禅定與心理導引”班,辦了十年。有一天晚上講完課帶修完禅定,走出來,看見地上一張紙,寫了幾個字,墨跡還沒有干,拿起來一看,“末法時期,群魔亂舞”,魔字旁邊劃一橫,“傅味琴”,說我是魔。我看寫這個話的人可能是學氣功的吧?你即使罵我,你也拿我沒辦法呀。

還收到一封信,內容我就不說了,別人一看,告訴我,“老師,這是火葬場的電話。”我弘法經歷了多少誣蔑、誹謗、打擊,我是在暴風雨裡長大的。我所作所為菩薩知道,所以護法總是在護持我,護法是護“法”的呀。

為度眾生出生死,必須樹立法幢,
否則不解決問題

後來我就覺得這樣辦班,僅僅晚上來聽聽佛法、修修禅定,最多種種善根,那不是真正修行。所以我就把各城市的禅定班都停下來,我就樹立法幢辦道場了。開始來的沒幾個人,都是禅定班裡的老同學。現在咱們弘法的事業越來越興旺,這是大家的發心。

破舊要毫無留戀,立新要敢於白手起家

我看我這個人多少還有點特點,我敢於破舊,敢於立新。在破舊上,我毫無留戀,干脆得很;在立新上,我白手起家,從零開始,誰也沒有幫助我過。有人還想把我推翻,推到現在,越推,我越得力。


 念佛開示 (13)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不要因夢起歡喜恐怖,
行菩薩六波羅蜜才能得大勢力

提要:
 ·好話多,丑話也會不少,即使能遇到僅有二分功德的善知識,也比你遇到假
  和尚好得多
 ·我在雞窩裡稍微高一點,就被人說成是鳳凰,因為如今學般若智慧的人實在
  太少了
 ·不要因夢起歡喜恐怖,行菩薩六波羅蜜才能得大勢力
 ·要培養下一代,好比掉了大牙出小牙;不培養下一代,佛門只好裝假牙了
 ·對夢不要迷信,但可取其中法義
 ·念珠一百零八粒,多八粒是補上你起了八個妄念

好話多,丑話也會不少,
即使能遇到僅有二分功德的善知識,也比你遇到假和尚好得多

這只耳朵是聽丑話,還有一只耳朵好話也聽得多了。你們說“我今天才真正找到一個正法的道場”,這不錯。又說“我今天才真正找到開寶庫鑰匙的善知識”,也可以這麼說,但是我要說明,我這個老師沒有大功德,也沒有大的罪過。就像能海上師當年所說的,他說自己沒有大的功德,也沒有大的罪過,是個膽子小的出家人。能海上師可能是謙虛吧?我實在是濫竽充數,不過你們今天碰到濫竽充數比不碰到的好,哪怕我只有兩分功德,總比你碰到的假的好得多。

我在雞窩裡稍微高一點,
就被人說成是鳳凰,因為如今學般若智慧的人實在太少了

還有的人在別的地方聽到:說“傅老師是老維摩”。哎呀,我不叫維摩,我叫味琴。(眾笑)維摩是維摩诘居士,維摩诘還給文殊菩薩講法哩,我這個味琴,是跟文殊菩薩學法的。現在哪怕你是雞窩中一只雞,只要長得稍微高一點點,就變鳳凰了,可憐呢,真是到了末法時期。你們如能贊歎我的師父,那多好啊,能海上師,海內海外沒有一個地方不贊歎。能海上師講的法全是大般若法,都說能海上師是大般若宗的初祖。我們是大般若法流,你們學的文殊法,就是大般若的法。

不要因夢起歡喜恐怖,
行菩薩六波羅蜜才能得大勢力

千萬不要對夢信以為真。我年輕時候就聽說某某人是什麼菩薩化身,你們對夢不要隨便相信,即使夢中有特別的意義,你也猜不透,還不如我給你分析分析。我會詳夢的,我這個詳夢,也不是古時候的方法,也不是弗洛伊德的方法,我是佛教的方法,是我根據佛法想出來的。

從前上海有人准備與居士們到大勢至菩薩的道場去朝拜,忽然來看我,她很緊張,有點疑慮不決:我這次到底該不該出門。因為她夢見一只駱駝,還夢見掉了兩顆大牙。你們說這兩個夢好夢還是壞夢?(下答:不好。)我跟他說好夢。“駱駝”上海話講“六度”,那就是叫他行六度啊。因為她要朝大勢至菩薩道場,六波羅蜜是菩薩行啊,行菩薩道在自利利他上才能得大勢力。

要培養下一代,好比掉了大牙出小牙;
不培養下一代,佛門只好裝假牙了

她說“我掉了兩顆牙齒總是凶夢喽”。我說“你爸媽還在嗎?”她說我爸媽早死了。我說“按照老話,夢見掉大牙,對父母不利。如今你父母都死了,不能這麼解說”,哦,她說“我夢見掉了兩顆大牙,掉的地方又生出兩顆小牙齒。”我說“這很明顯,是叫你培養下一代。”她說對啊!高高興興去朝大勢至菩薩道場了,結果她是挺好,(眾笑)所以學佛法就有這個好處。 附帶說一句,如果佛門不培養下一代,也只好裝假牙了。

對夢不要迷信,但可取其中法義

對夢不能迷信,不要不信。如果你迷信你會上當,你完全不信,可能夢裡的意義很好,你就拿不到了。怎麼辦?你學會佛法,你自己也會解說。

我的故事很多,但老同學說,這種故事我早就聽過了。(眾笑)要知道做善知識很難啊,即使我有一百個故事,講了40年的法,總要講光的呀,你再叫我不重復我拿不出來啊。

念珠一百零八粒,多八粒是補上你起了八個妄念

有人唸佛,念珠撥得特別快,唸一句要撥兩三粒,(眾笑)一串念珠是一百零八粒,為什麼算數字只能算一百,不能算一百零八?因為你可能有幾粒在打妄想,所以再給你添一點補上。這麼說起來,你唸一串念珠,只能打八個妄想。(眾笑)如果你打了八十個妄想,那麼念珠應該要一百八十粒。

可是有些人不聽法,只知道唸,不知斷煩惱止妄想,撥念珠習慣了,手不停地撥,邊念佛邊講話,他把講話也算在念佛的數字裡去了。(眾笑)而且還很高興了,“黃居士,我一圈又完了,我已經五千了。”非但數字不正確,而且你這麼念佛質量不高啊。要求質量,不要求數量。
 
 念佛開示 (14)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在家修行很難修,越是親愛越是沒恭敬心

提要:
 ·有人提問:今世唸佛的人前世也唸佛,那怎能說“萬人唸萬人去呢”
 ·只求數字不求質量,會把你搞得很苦
 ·在家修行很難修,越是親愛越是沒恭敬心
 ·唸佛不可起瞋,以免出口罵佛

有人提問:今世唸佛的人前世也唸佛,
那怎能說“萬人唸萬人去呢”

從前無錫有位老太太給我提了一個問題:“今世唸佛的人可能前世也有善根,也是唸佛的吧?”那麼前世就沒有往生了,怎麼說萬人念萬人去呢?她就想不通了。

比如有人說我前世是唸佛老太,說我兩個耳朵有洞洞的痕跡,可能前世戴過耳環,而且我大拇指頭,這一只是扁的,說是我唸佛撥念珠撥了一輩子了,撥扁了。(眾笑)

只求數字不求質量,會把你搞得很苦

我看她聽課聽得高興,可是一面聽課一面撥念珠唸佛,我也不知道她能不能一心三用。我說“你唸佛就好好唸佛,聽課就好好聽課。”她說“老師,我苦惱啊,我要唸完這個數字才能睡覺,天天唸到11點鐘還唸不完,因為唸唸打瞌睡了,只好聽課也唸。人家告訴我,不能少唸只能多唸,嚇得我不敢少唸。”這樣子修行還修得好啦?所以只求數字不求質量,會把你搞得很苦。

在家修行很難修,越是親愛越是沒恭敬心

“唸佛不可起瞋,以免出口罵佛”,從前一般都是聽無線電,如今家家有電視機,在家裡修行,實在沒辦法,因為電視機、收音機一開,有耳朵總聽得見,你不要聽也得聽,所以家裡修很難修。越是親愛的人,越是沒有恭敬心。什麼叫情愛?就是我對你有情,你必須要愛我,至於我,我也愛你,但是愛的方式是要你照顧好我,別管我照顧不照顧你。這可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而不是文藝家描繪得那樣美好。

唸佛不可起瞋,以免出口罵佛

收音機、電視機一打開,故事也多。從前武打開打之前總要說幾句話,“報上名來,我不斬無名小卒”。另一個說,“你站站穩,別把你嚇倒了。”(笑聲)有一次,這兩個人是外道跟和尚,這個和尚大概跟《水浒傳》裡的魯智深差不多。開打前,一個喊“無量天尊”,一個唸“阿彌陀佛”,就噼啪噼啪打起來了。(眾笑)

奉勸念佛人要慈悲,不要起瞋恨心,打人罵人都不好,唸佛的人怎麼能打人呢?你實在要打就打呗,偏偏要唸聲佛號再打。說句笑話,這不是成了無量天尊打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打無量天尊嗎?(眾笑)真是罪過罪過。你們聽了這個故事只會笑,我聽了就想得多。我想出來的道理也是一種覺悟吧?所以這麼多年還沒有忘記。

說“我們佛弟子不會這樣”,有時候也難免。由於不好好聽法,疏忽了戒定慧,定力、智慧都不夠,雖然知道唸佛,但是不知道怎麼去斷煩惱。每個眾生肚子裡都有一筆苦賬,三天三晚說不完,既沒有禅定功夫,也沒有智慧的覺悟,唸唸佛就打妄想了,不是想貪就是想瞋再不就是想癡。忽然想起過去受人欺負,實在熬不住了,冒出一句“不是東西”,那就壞了,前面唸句佛號,後面“不是東西”。(笑聲)不是我說得過份,是有這種情況的。希望大家要修慈悲心,什麼都要放得下,要大慈大悲。

尤其不要在日常生活中隨便念佛,因為煩惱來了,控制不住,經常會出口的。比如一個人受了刺激,氣得不得了。跟人家說說,有時候氣還消掉一點;有時候人家勸他也沒效果,他想:你是旁邊人,盡說風涼話,輪到你,你也會氣死的。他也不想跟人多說,一個人跑到馬路上,叽咕叽咕在罵人,他不罵兩句,氣出不出去啊。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隨便念阿彌陀佛,習慣了,不經意就會帶出來,比如生氣的時候會自言自語,“我活著對你沒辦法,我死了來找你……阿彌陀佛。”(眾笑)這些事,很多佛弟子都不注意的。修行就要修得純粹,不要太隨便了。
 
 念佛開示 (15)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人從無明來,破無明就要消除愚癡,
不學佛法去學愚,無明上加無明

提要:
 ·唸佛不可過於疲勞,以免墮於昏沉,難破無明愚癡
 ·人從無明來,破無明就要消除愚癡,不學佛法去學愚,無明上加無明
 ·臨終提不起正念,昏迷中風,亦難往生極樂
 ·既然已經往生,又何必再去請人超度
 ·居士受持八戒那一天,仍可工作學習,八戒並沒有規定要整天唸佛

唸佛不可過於疲勞,
以免墮於昏沉,難破無明愚癡

“唸佛不可過於疲勞,以免墮於昏沉,難破無明愚癡”,你疲勞,唸佛是唸不好的,還是去睡一睡,睡醒了再唸吧。

你處於昏沉狀態,無明愚癡破不了的,昏沉睡眠本身就是大無明。睡眠不能少,少了影響身體,但是不要貪睡。貪睡的人很吃虧,因為進入了大無明,修行開悟就要破無明嘛。無是沒有,明就是光明,光明代表智慧,你一直在無明裡你就是一個沒智慧的人,無明破不了,你就一直是愚癡眾生。我們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就要接受佛陀的智慧。

人從無明來,破無明就要消除愚癡,
不學佛法去學愚,無明上加無明

眾生本來就是愚癡顛倒,處於無明狀態。人從哪裡來?十二因緣,人從無明來。佛經裡有許多話都是比喻,不懂佛法的人,卻把比喻當作真的。佛經裡有說:殺父殺母不下無間地獄。奇怪,明明佛說過殺父殺母犯無間罪,要下無間地獄,怎麼又說殺父殺母不下無間地獄?這裡說的父母不是你親生父母,這個父母是比喻你的無明與貪愛,你把無明與貪愛殺死了,當然不下無間地獄,不但沒有罪過,你還成就了。這是比喻呀。

修行就是破無明,就是要消除愚癡。我們今天學佛法,消除愚癡還很慢,因為根基差了,竟然還有人去學愚,那是無明加無明,愚癡加愚癡。我們是要學佛陀的智慧,而不能學愚。為什麼有人對愚這麼感興趣?我從進佛門以來,聽法師講經,或者是看經書,佛從不提倡愚。

所以我們佛學苑有個校規:“我們需要的是佛法的教育,我們不需要不符合佛陀教育的知見和迷信”。學愚,不符合佛陀的教育,也不符合佛的知見,那是愚癡眾生顛倒的知見。

臨終提不起正念,昏迷中風,亦難往生極樂

所以我們一定要排除無明昏沉。昏沉的時候,不可能覺性朗然,昏沉就是迷迷糊糊。如果你臨終昏沉,你正念是提不起來的,那是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的,因為往生靠的是正念。如果你臨終小中風,也不可能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中風意識模糊。但是現在有人昏迷狀態死了,人家也說他往生了,小中風死了,也說往生喽,全是亂說一通。

既然已經往生,又何必再去請人超度

還有自己的媽死了,到寺院裡去求超度,“我媽昨天往生喽,請師父給我媽超度超度。”大家聽聽這句話有矛盾嗎?(下面議論)你媽既然往生到極樂世界了,還要超度到哪裡去啊?(眾笑)你假如真要超度,肯定沒有往生啊。而且現在超度的人這麼多,偏偏要說萬人念萬人去。愚到這樣明顯的錯誤都不知道了。

居士受持八戒那一天,仍可工作學習,
八戒並沒有規定要整天唸佛

修念佛法門的,現在有個風氣,疲勞了也唸。白天就別說了,有的還24小時唸佛。還說受了八戒這一天,要唸一天佛。這個說法不對。受八戒,你天蒙蒙亮時受,受完了你就可以回去了,社會上人盡管去工作,哪有工作也不去,整天唸的?而且還要通宵唸。

寺院裡的主持實在有點害怕,因為在寺院裡受八戒,寺院裡念佛,老太太一般都有高血壓心髒病,這麼樣疲勞,出了事情,咋交代啊?可是他們勸也勸不醒,也不知道她們這個信仰從哪兒來的,只好在旁邊房間裡給她們鋪好了床,一再勸,如果你們晚上打瞌睡了趕快去休息。奉勸你們不要這麼搞。阿彌陀佛大慈大悲,也不希望你因為稱佛名號,而唸出事情來了。
 
 念佛開示 (16)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邪知邪見的人,竟然想自殺求往生,
難道佛希望你短壽嗎

提要:
 ·不救護病人犯菩薩戒,有些愚人卻認為早死早往生
 ·邪知邪見的人,竟然想自殺求往生,難道佛希望你短壽嗎
 ·有人20年不倒單,沒水平的人坐著睡不如躺著睡
 ·唸佛不可過於饑餓,以免心生苦惱
 ·不准吃飯,不准喝水,豈能保你得往生
 ·有說關起門來唸佛三年,決定往生,為什麼不留在世上發菩提心度眾生呢

不救護病人犯菩薩戒,
有些愚人卻認為早死早往生

你們各位居士對我們老同學很贊歎,老同學也在我耳朵邊天天贊歎你們,說,“這次來的居士真發菩提心啊”,特別是那一天,有一個老太太生病,你們居士們馬上救護車陪到醫院裡去,他們老夫妻倆很感動啊。在我們這個地方,有人生病,有這麼多人照顧愛護。在別的地方,有些人會認為早一點死可以早往生。你不死呢?那真叫求不得苦。(眾笑)

邪知邪見的人,
竟然想自殺求往生, 難道佛希望你短壽嗎

我是憑事實說話。我們有一個老同學,她去過某個佛學苑。那個佛學苑一個女同學有一天把繩子套在頭頸裡,叫旁邊兩個同學幫忙拉,把她勒死,她想早一點往生。那叫自殺,要下地獄的。你們不聽法,不知道,自殺的人會下地獄,阿彌陀佛又稱長壽佛,長壽佛會叫你自殺短壽嗎?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人的生命最寶貴,我們要靠自己的生命行善修行,靠生命行菩薩道,將來我們還要靠生命證果成道。

有人20年不倒單,沒水平的人坐著睡不如躺著睡

還有的人沒水平,偏要裝模作樣去不倒單。“不倒單”就是不倒下去睡覺,整夜坐著盤腿用功修禅定,是有很成功的。

我1954年上五台山,那時候24歲,廣濟茅棚有個專門整晚敲幽冥鐘的年輕出家人,他出來一頂大草帽一壓,你看不見他的臉。那個時候五台山勞動種樹,一棵樹兩個人還扛不起來,他一個人一只胳膊夾一棵,夾起來就跑。他20多年沒睡過覺,那可真是不倒單,要有這種水平才可以。

有的人沒水平也想學,連濫竽充數都夠不上,剛剛坐下,沒多久就開始昏沉,慢慢“呼──”,睡著了,醒過來,口水流得這麼長。(眾笑)這叫不倒單嗎?人家躺著睡,你坐著睡,還不如躺著睡。

唸佛不可過於饑餓,以免心生苦惱

“唸佛不可過於饑餓,以免心生苦惱”,不要吃得太飽,也不要太餓,你太餓了唸佛,肚子裡會叽裡咕噜叫,意思 “你要唸佛,我要吃飯。”如果饑餓受不了,還是到齋堂裡去吃飯吧。吃飯就是治療饑餓的病,佛規定佛弟子要吃飯的嘛。從前我聽說佛門有一種打餓七,佛有沒有主張打餓七,這個我不敢說,資料室要去查一查。

不准吃飯,不准喝水,豈能保你得往生

更不應該把人餓死。我們開化有個老同學,母親病重,他趕回去陪母親。母親是唸佛的,當地居士林來了一只電話,希望他母親住到居士林去,住到那裡可以保證她往生極樂世界。第一個要求,不能住在醫院裡,第二,死時全家不能哭,第三,不准吃飯,也不准喝水,由居士們助唸,保證你往生,可能保證到餓鬼道吧?(笑聲)

有說關起門來唸佛三年,決定往生,
為什麼不留在世上發菩提心度眾生呢

還有許多人年紀輕輕,最好早一點到火葬場去燒掉,佛教搞成這樣,簡直不像樣了。別以為我在編故事,就給你們擺擺事實。從前我們在福鼎,有個小姑娘只有13歲,很喜歡來聽法,忽然有一段時間不來聽了,後來又來了,問她怎麼前一時期不來?回答說“因為我的姐姐在小廟出家,她不贊成我來,她跟我說,你只要關起門來念佛3年,決定往生極樂世界。”16歲就要往火葬場跑,(眾笑)我可不主張。我是希望你們求長壽,好好的多修幾年,臨終有點把握。還要發發菩提心,多度度眾生,那麼你將來往生能上品上生。
 
 念佛開示 (17)

 ──────────────

傅味琴講於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9.7.10


 
念佛要達到“念而無念”是“寂”,
“無念而念”是“覺照”,這樣的境界

提要:
 ·唸佛時不可歌舞觀聽,不要以歌聲唸佛
 ·為慶祝佛菩薩聖誕,那天可開許以歌調贊頌,哪可以天天以歌調唸誦的
 ·唸佛要身心寂靜,不可嬉笑躁動
 ·念佛要達到“念而無念”是“寂”,“無念而念”是“覺照”,這樣的境界

唸佛時不可歌舞觀聽,不要以歌聲唸佛

“唸佛時不可歌舞觀聽,不要以歌聲唸佛”,歌舞觀聽就是聽唱歌,看跳舞,有人一邊唸佛一邊喝咖啡。還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嘞。(眾笑)一開電視無非就是歌舞觀聽。唸佛怎麼能歌舞觀聽呢?受八戒都不准歌舞觀聽。

從前有個小廟裡,幾個年輕的小比丘尼想看電視,誰知道,一開就是男女擁抱。老師太嚇壞了,連忙把旁邊的一件袈裟抓來遮住,說:“不許看!”,不許看也已經看見了。(眾笑)我們這兒才真正的不許看。修行人看什麼電視啊?當然如果演的是玄奘法師,看了能給人啟發,那還可以。

“也不能歌聲念佛”,唸佛就是唸佛,唱什麼歌呀?從前最流行的就是《濟公歌》。因為聽了《濟公歌》,現在的年輕人佛門裡邊留不住,沒來兩天就要走了,他想著“走啊走啊,樂啊樂啊”。(眾笑)《濟公歌》最後還以歌調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還“嘿嘿”,念佛就好好唸,嘿什麼嘿?(眾笑)所以我那時就規定佛學苑學生,《濟公歌》一律不准唱。

為慶祝佛菩薩聖誕,
那天可開許以歌調贊頌,哪可以天天以歌調唸誦的

現在海外來的VCD、磁帶,全是歌聲唱的,連唸《大悲咒》也是唱的,八戒裡邊不准歌舞觀聽。只有在佛菩薩生日那一天,表示一下慶祝,可以開許。比如說我們在慶祝佛菩薩生日那一天,開許可以歌聲唸一段贊頌,咱們唸起來還蠻好聽的。這是開許,一過了這天就不許這麼唸,哪能天天歌聲唸呢?

唸佛要身心寂靜,不可嬉笑躁動

“唸佛要身心寂靜,不可嬉笑躁動”,身寂靜心寂靜,不能邊唸佛邊嘻嘻哈哈,邊身子亂動。很多年前,我們在一個大寺院裡看到大殿裡一個男居士領頭,邊跑邊敲木魚邊唸佛,後面一大堆的老太太跟著跑,邊嘻嘻哈哈邊唸“南無阿彌陀佛……”,跑不動的只好在旁邊坐著休息。我進佛門幾十年了,從沒看過這樣唸佛。問他們,這是干啥呀?他們說是“跑西方”,還說誰跑得快誰先到西方,那麼奧運會跑步冠軍肯定第一個到西方,憑兩條腿就能跑到西方?無知到這個地步了。

身動心動,心裡急躁,嘻嘻哈哈,還能到西方了?也不知道跑到哪兒去了。往生,往就是去,生就是投生,至於臨終到哪兒去投生,這就不一定了。何況西方真的能憑兩條腿的功夫跑去嗎?簡直是亂搞。

念佛要達到“念而無念”是“寂”,
“無念而念”是“覺照”這樣的境界

“唸佛要達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你們現在沒有這種水平,我稍微給你們說幾句就可以了。念佛無論你心裡念、出聲唸,要念到“念而無念”,也就是沒有念的念頭,也沒有念的聲音,這個就叫“寂”。還要“無念而念”,你不要以為不在念,其實還在念,這叫“覺照”,一顆覺心把阿彌陀佛的名號照得明明白白。最後的悟、最後的成功、最後的圓滿就在這兩個字上,叫“寂照”!釋迦佛菩提樹下也是通過寂照而悟道的。

你們這一次來到泰順崇教修禅定,有大福氣啊,這兩個月裡就要教你們寂照觀。你們高興不高興?(下:高興。)高興麼我也講完了。(回向)
 
[轉載自-佛教菩提心網]

 

 

上一篇:自立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第三十九章 教誨無差
下一篇:自立法師: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由于xuefo.tw域名因备案需要暂停使用(最短15天),自即日起请用http://big5.xuefo.tw访问网站,特此通知!

30927268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