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0)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1
為斷生死流轉,居士也要心出家
提要:
·行為不好,說心好,好比小學生自稱上大學
·自稱大乘實非大乘,好比說夢話
·小心要發大心,發大心要腳踏實地修行
·度鬼不度人,說到底度的是鈔票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斷流轉生死的煩惱
·居士要心出家,出家人心不出家也培養不出來
行為不好,說心好,好比小學生自稱上大學
也不能光講修心,你殺雞殺鴨偷東西的時候,你心裡還有慈悲嗎?你心裡有大慈大悲,你也不會去偷了。一個人行為不好,自己說心地好,好比一個人小學沒有畢業,說自己大學畢業了,騙誰呀?一個人戒也不持,禅定也不修,佛法也不懂,他說“我是大乘”,你騙誰呀?小的都做不起,還做大的呢。
自稱大乘實非大乘,好比說夢話
我二十二歲就進佛門,天天聽到有人說“我們是大乘佛法,東南亞國家是小乘國家”,看看事實卻比小乘都不如。現在東南亞國家的比丘還是托缽,過了午就不吃東西,你自稱大乘,一天三頓,還要加圓桌面,晚上寮房裡煮方便面,是肚子大,可不是心大了。口說大乘,有幾個人懂大乘法門的佛法?說大話沒有用的,假花無果實,還是腳踏實地的修行好,走一步一個腳印。我小時候做夢挺有趣,我在廚房外抓住窗的鐵桿子,一個跟斗人會飛上去,也想高啊,至於飛到哪兒,就不知道了,一嚇就醒過來了。有許多人自稱大乘實非大乘,都在說夢話。
小心要發大心,發大心要腳踏實地修行
還有的人更好笑,說律儀戒是聲聞乘持的,大乘不需要律儀戒。你沒有律儀戒,你的菩薩戒能成立嗎?看一看現實,如今中國的大乘,遠遠比不上東南亞國家的小乘修得認真、嚴肅、用功。我年輕時常聽法師講我們要發發菩提心,把大乘佛法傳到東南亞國家去。現在交通方便,中國人也常常到東南亞國家去,是不是把大乘傳過去了?本來東南亞國家從來不趕經忏、做佛事、超度死人,現在由於中國傳過去所謂的“大乘佛法”,專門敲敲打打拿紅包,這一套倒傳過去了!可見今天的中國大乘究竟是什麼大乘?!大家趕快要發菩提心,在出離乘基礎上弘揚菩薩乘,讓發小乘心的人發起菩提心,讓發菩提心的人腳踏實地修行,好好地以佛法去度眾生,而不是去趕經忏度鬼,不能把佛門變成鬼門。
度鬼不度人,說到底度的是鈔票
有人說鬼也是眾生,也得度啊,第一,如果你真能度得了鬼,你將來做了鬼也不需要人家來度你,只怕你連自己都度不了。第二,你既然熱衷於度鬼,那為什麼不度人呢?鬼重要還是人重要?說到底是因為敲敲打打做佛事有鈔票好拿,你度的是鈔票!
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斷流轉生死的煩惱
有人就說,在這兒聽到的法,別的地方卻聽不到。別的地方不講嘛。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叫你修行。八萬四千法門合起來,修行路子只有一條,就是斷煩惱。煩惱中最可怕的就是流轉生死的煩惱,也就是男女的YIN愛。
居士要心出家,出家人心不出家也培養不出來
我說過我只教育出家人,說“我們這裡很多人明明都是居士嘛”,可是我講的法都是出家人的法呀,即使我講居士的法,裡邊也都是出離煩惱出離生死的法呀。你們居士願意聽,我就高興了,至少你願意修身不出家心出家。宗教局的領導也是希望我們文殊院出家人多一點,還說“凡是來的出家人,老師你要好好培養他,但一定要對你老師尊重,對你老師不尊重的,為了名為了利,為了搞鈔票,你都不要收”,因為培養不出來。這話跟我想的一模一樣。可是我有我的苦衷,出家人不來,我有什麼辦法?如果你們真能聽我話,修到身不出家心出家,我也可以把你們看成出家人,因為出家有四種,身不出家心出家也叫出家。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1)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1
毒蛇頭上有寶貝,也不能把它抱在懷裡
提要:
·“有眼無珠,有口無心”這實在是修行人的話
·有眼總得看,心不要投進去
·不得已住居士家,進門就往小佛堂鑽,世俗家太可怕
·真正的快樂是在大自然中產生的,人進入城市也會歪曲
·行菩薩道要有善巧方便,說世俗話時要有口無心
·世間如影如幻,毒蛇頭上有寶貝,也不能把它抱在懷裡
“有眼無珠,有口無心”這實在是修行人的話
昨天提到過兩句話,“有眼無珠,有口無心”,其實這兩句就是修行。從前儒教講“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其實是假話,看見了哪有說看不見的?有視必有見,要麼這個讀書人讀昏了,所以視而不見。從前有個讀書人,整天在書房裡知乎者也。傭人給他送一盆團子,一盆糖,意思叫他吃團子的時候沾點糖。結果他讀書讀得昏了,真的視而不見了,其實他根本沒看,抓著團子吃得嘴巴墨黑的,還笑笑:“很甜”,(眾笑)原來他團子放在墨裡了,這是書呆子。我們修行人可不能修成這個樣子,所以儒教學不得。
有眼總得看,心不要投進去
說什麼“聽而不聞”,違反客觀,違背事實,要麼你聽覺神經麻痺了?還是我根據修行的道理講的話比較好一點:有眼無珠,有口無心,意思就是說你有眼睛看總得看吧,心不要投進去。你們男女同學在一起,不見得一看見女同學,眼睛就閉起來,當你眼睛閉起來的時候,你已經看見了。當你說“不能聽”的時候,你已經聽到了。
不得已住居士家,進門就往小佛堂鑽,世俗家太可怕
好多年前,剛有電視機,有個比丘尼的小廟,一個師父帶幾個徒弟,幾個徒弟一定要買架電視機,師父阻攔不住,或許也搞不清楚看電視到底看啥個玩意兒,就買了一架,結果一開,剛剛看到外國人男女擁抱,師父嚇壞了,連忙抓起自己的袈裟,一遮:“不准看”,(眾笑)不准看也已經看到了。所以出家人不要看電視,誰看了,眼睛就不清淨,連我是個居士都不看電視。看電視無聊透頂,你沒有事情干,就去睡覺養養精神。有時候,我不得已住在居士家裡,一進門我就往小佛堂裡鑽,世俗的家實在太可怕。
真正的快樂是在大自然中產生的,
人進入城市也會歪曲
上海有我的家,現在上海見不到蔚藍色的天,一進上海,呼吸就不舒服。而且眼睛看出去,高架橋像蜘蛛網那樣,人跟汽車都像螞蟻那樣在洞洞裡鑽來鑽去,看看就厭了。在我們這廣大的天地裡,這麼好的空間,這麼好的空氣,這麼平平的大道,你只要走上三個月,你就知道真正的快樂在這兒。人就是在大自然中產生的,人進入城市是歪曲。
行菩薩道要有善巧方便,
說世俗話時要有口無心
不過有時候為了行菩薩道,還得善巧方便一點,比如居士有個家,家裡來電話:“你長時期不回家了,你家還要不要啊?”你千萬要說:“要的要的要的。”行菩薩道嘛,你不能直說:“我不要了。”那要把他們氣壞了,等到電話一放,“要什麼呀?”(眾笑)這叫菩薩的善巧方便,這就叫有眼無珠,有口無心。
世間如影如幻,
毒蛇頭上有寶貝,也不能把它抱在懷裡
人世間一切都是假相,所以我們看人世間,也要如影如幻,不能投入進去,要做到有眼無珠,有口無心。看可以看,心不要投進去;你們男同學女同學之間話可以說,說過就忘記了,一見面,可以微笑,而且我們這兒特別講究心裡要歡喜,臉要微笑,因為初地菩薩就是歡喜地,天天要法喜充滿,高高興興,可要做到有眼無珠,心不要投進去。一條毒蛇即使頭上有寶貝非常美麗,也沒有人有這麼大膽把它抱在懷裡,美女就是毒蛇啦。(眾笑)女人動起瞋恨心來,心毒如蛇。男人都是騙子,男人不騙娶不到老婆的,所有老婆都是騙來的。男人騙的手段大,還能娶兩個老婆,三個老婆,現在還有娶十個老婆的,那是大騙子。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2)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1
佛語諸比丘,觀YIN欲鄙穢
提要:
·男想女,女想男,做眾生就是這麼做的
·女孩子的病差不多都是想出來的,男人娶了兩個老婆,兩面挨耳光
·戒律是保護自己的盔甲,不聞佛法,就會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
·佛語諸比丘,觀YIN欲鄙穢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是以一念止萬念
·修定起妄念,止住妄念,還有希望;入了無想定,可沒希望了
·不論在靜中、動中都要修觀
男想女,女想男,做眾生就是這麼做的
常有這種事,男的聽到女的一句話,女的聽到男的一句話,僅僅一句話,心裡就想個半天,這話啥個意思?你想它干什麼呀?人就是這麼上當的,做眾生就是這麼做的。
女孩子的病差不多都是想出來的,
男人娶了兩個老婆,兩面挨耳光
女孩子特別容易上男人的當。說句笑話,有人跟我說,“你這些女學生已經二三十歲了,你還保護得這麼緊干什麼?”我不放心啊,怕她們受人騙。女孩子的意志力很薄弱,偏偏感情特別重,胡思亂想特別多。從前有一個男人,臉很丑,根本不討人歡喜,可是這個男人有一天跟一個女孩子僅僅說了一句關心她的話,這個女孩子把這個話,當然也包括這個人,想啊想:這個話到底啥意思,他在關心我嘛。女孩子的病差不多都是想出來的。男孩子也少想想,多想沒你的好處。娶兩個老婆的人,這個老婆打你這邊耳光,那個老婆打你那邊耳光,兩面都吃耳光,這還不是你想出來的?有眼睛盡管看,不要投入進去,有眼無珠就算了,有嘴巴盡管說,心不要投入進去,有口無心。
戒律是保護自己的盔甲,
不聞佛法,就會失去保護自己的能力
只有做到有眼無珠,有口無心,才能做到戒律的清淨,戒律就是保護自己的盔甲,別人煩惱的箭射過來,你有盔甲他就射不穿。一個人不懂得保護自己,你連一個人的本能都喪失掉了。每個人都有自衛的本能,就是自己保衛自己的本能。現在我們已經喪失了很多,那麼趕快恢復啊,恢復的辦法就要聽佛法,在佛法中覺悟起來啊。
佛語諸比丘,觀YIN欲鄙穢
第一句,“佛語諸比丘”,佛對大眾比丘講,也包括比丘尼,佛經裡有很多地方提到比丘,也包括比丘尼,提到善男子,也包括善女人。
“觀YIN欲鄙穢”,鄙是卑鄙,穢是骯髒。只有觀才能出智慧,只有開了智慧你才能了生死,所以觀是非常重要的。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是以一念止萬念
我總是勸導修念佛法門的居士們,一定要達到一心不亂,《佛說阿彌陀經》裡明文規定要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是以一念止萬念,不這樣你沒有把握的。達不到一心不亂,你不及格,要留級,留在生死輪轉裡。一心不亂是修止,止住妄念,至少一天,最好七天,一個妄念都不起來,所以淨土法門境界很高的。法無高下,你貶低淨土法門,那是有罪過的。淨土法門也是法。
修定起妄念,止住妄念還有希望,
入了無想定可沒希望了
假如有人問,傅老師,你入定了沒有?說我入定了。啥個定?妄想定。(眾笑)起了妄想還有希望,自己覺悟覺悟,趕快止止妄念,腦子什麼念頭都沒有,入了無想定可沒有希望了。修止達到一心不亂就能入定,可是你應該明白,止是止妄念,不能止正念,不能止住你的覺性。我年輕時,在佛教青年會還經常聽到法師講要修觀。只修止不修觀,你出不了智慧,出不了智慧就斷不了生死。外道也能入定,可外道跳不出三界,因為他修止不修觀,智慧開不出來。淨土法門的三本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都要修,一心不亂是修止,修十六觀經是修觀,修止觀才是佛教的修行。
不論在靜中、動中都要修觀
講到觀,觀有靜中修,動中修,我們每天早晨禅定中修的觀,那是靜中修,生活中是動中修。生活中也要修觀,“觀YIN欲鄙穢”就是叫你修觀。出家修行,哪能不修觀呢?就算你修念佛法門,你不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至少也要把阿彌陀佛觀起來呀。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3)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1
YIN愛越輕,越往上升;YIN愛越重,越往下沉
提要:
·情愛實是對人的不尊重,自願的愛仍然是卑鄙的
·YIN愛越輕,越往上升,YIN愛越重越往下沉
·看選美看出美來還能了生死嗎?
·歲月天天催人老,受什麼迷惑呀
·動了愛心不怕髒,愛髒的人怎能到達清淨的彼岸
情愛實是對人的不尊重,
自願的愛仍然是卑鄙的
男女的情愛,世間上人認為非常崇高,佛門裡認為非常卑鄙。男女情愛的真實面目就是不尊重人。如果男女的情愛是崇高的,你在馬路上,見到一個漂亮的姑娘,你上去擁抱她,“我愛你”,她“啪”一個耳光打過來,這才是情愛的真實面貌。為什麼一對情人擁抱就沒事?即使被抓到公安局去,也沒有事,因為你們性質變了,旁人也只得根據你的變而變。再舉個例子,你口袋裡的錢被小偷偷走了,旁人要抓他,你說:你們把他放了吧,他是我好朋友。抓他的人也只好算了,可是偷錢本身是壞事,因為你願意,只好不抓他。因為夫妻之間的情愛雙方願意,只好不抓你們,可是男女情愛的性質仍然是卑鄙的。男女情愛只有一個作用,維持人類的種族,可又有誰知道你生的孩子,將來對社會對人類到底是有貢獻,還是有危害?
YIN愛越輕,越往上升;YIN愛越重,越往下沉
我講的話都是真實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表面的。如果你男女的YIN愛越輕,你就越往上升,越重越是往下墮。事實就是這樣,天人的夫妻生活跟人間不同的,有這麼一層的天人,他們夫妻關系是握手的,更高級一點的,他們連握手都不需要,眼睛互相看一看,就是他們的夫妻生活。到了人間呢?看一看不頂事,握握手也不頂事,擁抱還不頂事,還要到床上去,一定要人身體中最骯髒的部分相碰一下,他才過得過去。如果再不修行,下墮到畜生道,畜生道更加厲害,一只公雞看見母雞就跟在屁股後面追,一邊追一邊嘴裡說,“咕咕咕”,意思就是“我愛你”。(眾笑)公雞的老婆數不清了,它看一個追一個,所以YIN愛越是重,越是往下掉,成為一個卑劣的習氣。
看選美看出美來還能了生死嗎?
有一年我在深圳學生家過春節,她的女兒要我到客廳去坐一會兒,她正在看電視,她問我,“老師,你知道她們在干什麼?”我說“我不知道”。“她們在選美”,我就想不通,選美露出肚子來干什麼?這個肚子都是人皮包的糞桶有什麼美的呢?她還問我:“老師,你看,這幾個人哪一個最美啊?”我說“我看不出美來。”“總有個比較美吧。”“我實在看不出美,這個女的鼻子有點歪的,這個女的頭發變成油條了。”“她們總有一點美的地方。”我就說,“如果我看出美來,我還能了生死嗎?”所以勸導你們看可以看,要有眼無珠啊。有眼無珠就是看不清楚,模模糊糊,美女看成妖怪。
歲月天天催人老,受什麼迷惑呀
其實我說女的也包括男的啦,世上哪有什麼英俊少年啊?這些人全會老死。從前有人看到我五八年在北京故宮門口照的照片,那真是英俊少年呀,他還想要呢。我就挺不高興,我說“你要它干什麼啊?這個人早就死了。”我說的可是真話,你現在世界上還找得到這個人嗎?雖然還活著,但是年輕時的樣子早死掉了,到了老年了,還有青少年的痕跡嗎?鮮花只是迎春笑,歲月天天催人老。娶老婆都是娶的老太婆,嫁老公都是嫁的老頭子。受什麼迷惑呀?
動了愛心不怕髒,
愛髒的人怎能到達清淨的彼岸
穢就是骯髒,如果動了愛心了,你就不怕骯髒,越是低級的動物,一動愛心,就越不怕骯髒。人也是如此,我們來擺擺事實,沒有一個人會愛自己的大便,大便既臭又髒,非但有細菌,腸子裡的骯髒全從大便裡出來。可是一只狗,它聞到大便就動愛心,就喜歡吃,這就說明如果眾生一起愛心,他就不怕骯髒。不怕髒的人肯定流轉生死,因為他不可能到清淨的彼岸,他覺得彼岸只是清淨而沒有他喜歡的髒,所以他寧肯留在骯髒的此岸,你留在此岸還不是流轉生死?
“反吐不食不嘗味”,出家人不再留戀世俗
提要:
·“反吐不食不嘗味”出家人不再留戀世俗
·不聽佛話還俗多,修行習慣了也就適應了
·佛說的是真實話,觀YIN欲是鄙穢,這才是修行
“反吐不食不嘗味”,出家人不再留戀世俗
有許多人連骯髒都捨不得放下,比如說,吃丸子,一吃進去,嘴裡燙得要命,馬上就吐出來了,不要說別人口裡吐出來的東西,自己吃不進去,連自己吐出來的東西你也不想吃,因為怕髒。佛說:被你吐出來的東西不要再去嘗味道了,意思就是:出家了就不要再留戀世俗了,因為俗家的一切是你吐出來的,或者說你已經出家了,不要把世俗上的東西再抓到你身邊來,因為那些都是你拋棄的。比如,你出家的時候,你吐出來的是西裝、皮鞋、金絲邊的眼鏡、音樂磁帶、一切世俗的用品,連個鏡子都是世俗人用的,出家人沒頭發了還用鏡子干嘛?這些全丟光了,如果你再抓回來,就等於吐出來的骯髒東西又吃進去。
還有的人吃東西,明明吐出來了,但是還貪著這東西好吃,加上小氣,到後來又吃下去了。(眾笑)如果你變了瘋子,就會抓自己的大便,還笑嘻嘻地吃了進去。吐出來的骯髒再吃回去,豈不著魔了。
不聽佛話還俗多,修行習慣了也就適應了
現在不管是出家在家,很多人都不聽佛的話,現在出家人的多,還俗的也多,甚至還出現方丈穿西裝,叫西裝方丈。在家居士也不聽佛的話,發菩提心來到這兒一心想修行,覺悟很高,就因為咱們這兒紀律比較嚴,管理得比較好,他不能自由散漫,就以不適應的理由要回家,不是把吐出來的東西又抓回去?說句老話:好馬不吃回頭草。你這是有志氣嗎?再過一段時間你就是適應了嘛。我也是眾生,我也有這種習氣的,初來文殊院時,我總覺得很不習慣,住久了,我覺得挺舒服,習慣了嘛。
佛說的是真實話,觀YIN欲是鄙穢,這才是修行
說到一個人的修養、品德、心靈上的問題,你究竟高尚多少,卑鄙多少,清淨多少,骯髒多少,自己心裡有數。尤其在男女夫妻關系中,好好去想一想。佛講的是真實話,要觀YIN欲是鄙穢,這才是修行。今天講到這兒。(回向)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4)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佛對出家弟子要求高,
在家居士應向出家人學習
提要:
·佛對出家弟子要求高,在家居士應向出家人學習
·講法就是要大家明白什麼是真修行,什麼是假修行,什麼是真和尚,什
麼是假和尚
·不要跟邪師走邪道,在佛門不要背因果,不要造惡業
·不根據佛法標准去做人,算什麼佛弟子
·求法不懂法,會唸不會修,卻生起一個傲慢
一、婬戒攝修
佛語諸比丘 觀YIN欲鄙穢 糞器死豬腸
枯骨斷肉想 勝夜叉獄卒 饑狼毒蠍等
寧入熱鐵網 不墮愛河中 言視毒箭傷
往來履鋒刃 身手觸斬砍 受物捧刀輪
入家墮火宅 偕行迎風炬 同坐處深井
通書告死刑 閻浮有毒樹 觸樹見樹形
齅香聞樹聲 聽名見畫影 聞談說擬議
悉中毒身死 不識無愛覺 或習護命法
持律好比丘 雖逢而無害 日六次觀熟
遭敵保不敗
佛對出家弟子要求高,在家居士應向出家人學習
今天繼續講《四根本修心要門》,其中YIN戒攝修排在第一,可見這個修心要門主要是針對出家人說的,所以第一句就是“佛告諸比丘”,當然也包括比丘尼。比丘戒是不公開的,但是修心要門可以給居士們學,要求比較高,能海上師把它排在《律海十門》裡,目的是希望居士向出家人的要求提高。不要求居士完全做到,因為居士有妻兒,完全做到很困難,但是希望你朝這個方向努力。佛弟子修行的方向只有一個,就是斷煩惱、了生死。釋迦佛明確規定,出家目的就是了生死、證阿羅漢果。你在證果的道路上修行,這稱賢僧,證了果稱為聖僧。並不是每個出家人都稱寶,只有賢聖僧才能稱僧寶。假和尚盡干壞事,他們能稱寶嗎?
講法就是要大家明白什麼是真修行,
什麼是假修行,什麼是真和尚,什麼是假和尚
要說明的是我批判的都是假和尚,如果確確實實是真的比丘,即使他犯戒了,忏悔還淨,仍然是一個好比丘。當然假和尚如果聽我的講法,肯定是聽不進去的。他們口口聲聲:“我是僧寶”,在他們這種影響下,許多人就糊塗了,竟然說我這個老師老是罵和尚。如果假和尚也算和尚,那麼演和尚的演員也算和尚。講法的目的就是使大家看問題不要看錯,看人不要看錯。今天講這個法就是要大家明白什麼是真修行、假修行,什麼是真和尚、假和尚。佛教最講究原則,我也常講不能拿原則來做交易。我們要向真正的僧寶,真正的出家人學習,而不能跟假和尚去學習。假和尚不懂佛法,不守戒律,在佛門裡喝酒吃肉、搞錢、外面養女人,能向他們學習嗎?如果你真假都分不清,要求原則也搞不清,那你學點啥?
不要跟邪師走邪道,在佛門
不要背因果,不要造惡業
即使假和尚說:“我有師父”,或許他師父也是假和尚,只要剃了頭,就以為自己出家了。上梁不正下梁歪,師父走了邪道,你這個出家有用嗎?講佛法的目的就是讓聽佛法的人在佛門裡不要走錯路,不要背因果,不要造惡業。
不根據佛法標准去做人,算什麼佛弟子
佛門裡的人,我看可以歸納成兩種情況,三種分類,哪兩種情況?一種,有些人比較正派,可是他自以為,只要心地好就是修行人,所以他不聽佛法。你不根據佛法標准去做人,這算什麼佛弟子?至於既不聽佛法又愚癡顛倒,盡起煩惱造惡業的人那就更不談了。
求法不懂法,會唸不會修,卻生起一個傲慢
還有一種人,專門喜歡求高的法,再遠的地方他也去。常向別人吹噓自己拜過什麼大法師、活佛、上師。法學得很高,自以為了不起,可是對戒定慧並不重視,看看他的為人呢,卻低級得很!因為他並不懂法,只會求法,只會唸,卻做不起來,不過是生起一個傲慢。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5)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身心俱出家才是真出家,
欲愛會使人迷茫顛倒
提要:
·有些人擾亂佛法,玷污佛門,還有那麼多人恭敬供養他,害他一輩子也
醒不過來
·那些混進佛門裡的假的邪的,一見錢,菩薩也不要了
·身心俱出家才是真出家,欲愛會使人迷茫顛倒
·一腳在佛門,一腳在愛欲,腳踏二頭,只會沉溺在苦海裡
·不提高必然下墮,問題是下墮了你自己還不知道
·叫你不要去學佛法,你唯命是聽,那不叫奴隸,也叫窩囊
有些人擾亂佛法,玷污佛門,還有那麼多人
恭敬供養他,害他一輩子也醒不過來
這種人現在很多,僅僅在家裡看看書,就起傲慢,素質卻連社會上人都比不上。有個在家人很會寫書,錢也多。他到處給錢,出書,所以博得很多人對他崇敬,稱他學問廣博,既懂儒教道教,又懂佛教。可是他上了法座,口裡還叼了一只煙,連煙都放不下!可名氣特別大,因為會寫書。這種都是末法時期的現象,如果再不轉變的話,修行人就沒了。有的人更是擾亂佛法、玷污佛門,這個罪業多重啊。可是這些人自得其樂,只要有名可圖,有錢可拿就行了。還有那麼多人去恭敬供養他,他更醒不過來了,那不是害他一輩子啊?佛門裡能這樣搞嗎?
那些混進佛門裡的假的邪的,
一見錢,菩薩也不要了
昨天我還聽說,巫婆神漢現在發展很快,尤其是農村裡,一個僅僅二十來歲的小青年,人家稱他“三天公”,很多人都朝他磕頭供養。真有三天公嗎?小時候聽過一個相聲,巫婆正在鬼上身,他們稱菩薩上身。打了一個哈欠,口裡叽裡咕噜唱了起來。有個旁觀者說:“誰一百元錢掉下來了?”巫婆馬上說,“是我的。”(眾笑)看見錢,菩薩也不要了。今天有許多巫的、外道的、邪的都混進佛門來了。就算他不是一個巫婆,還得看看清是正的還是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說我沒有辦法看清楚,那就要聽法呀。
身心俱出家才是真出家,欲愛會使人迷茫顛倒
再說說三種分類,第一種最好,出家以後遵照佛的教導,依戒依法修行,清清淨淨,正知正見,身出家心也出家。做居士的能夠朝向身不出家心出家去努力,不被家庭的煩惱,尤其不被夫妻的愛欲卷進去,因為夫妻的欲愛就是生死的根源,會使人迷茫、顛倒、是非不分的,這是第一等人。
一腳在佛門裡,一腳在愛欲裡,
腳踏二頭,只會沉溺在苦海裡
第二等呢,有點拖泥帶水,一面在覺悟,一面在迷茫,迷茫時還沒有完全丟掉覺悟,覺悟中還帶有顛倒,真叫一時覺來一時迷,這種人還沒有脫胎換骨呢。有的人是非常苦惱,因為他很想覺悟,但是還有種種放不下;有的卻很得意很自在,一只腳在佛門一只腳在愛欲裡,或者一只腳在佛門一只腳去練氣功,腳踏兩條船,他們在佛門燒香求保佑,希望發財,貪圖享受快樂。如果認為這樣很自在,不感到苦,也不感到慚愧,生不起出離心、菩提心,你就不可能提高,只會沉溺在苦海裡。
不提高必然下墮,
問題是下墮了你自己還不知道
別以為不提高也沒關系,我至少不會下墮。真是自說自話!不提高必然下墮,有句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問題是你下墮了自己還不知道,因為你把煩惱看成親家,甘心情願做煩惱的奴隸。比較有修養的人在家的痛苦還比較少。其實你只要在家裡做出氣筒,那就沒有矛盾了,在家不要講道理,也不要惹是非,也不要有意見。只要家裡人一開口,你總是:喔,喔,知道了。你這麼聽話,當然誰都喜歡你喽。
叫你不要去學佛法,你唯命是聽,
那不叫奴隸,也叫窩囊
從前有個電視小品,女兒有兩個男朋友,女兒喜歡這個,可是她的媽媽偏偏認為另一個好。好在哪裡?這個毛腳的准女婿樣樣聽話,丈母娘跟他說:“阿毛你來了,這些衣服你去洗一下。”“喔”,就去洗衣服。“用竹竿曬出去。”“喔”,就曬出去。這樣人當然能過太平日子喽。假如跟他說:“你陪我打牌。”“喔。”“我輸了錢你付。”“喔。”(眾笑)“你不要去聽佛法啊。”“喔。”那不叫奴隸也叫窩囊!還有志氣嗎?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6)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在家再溫暖,你能證果成佛嗎
提要:
·在家再溫暖,你能證果成佛嗎
·在家聽慣了溫暖的話,出家了還在想世俗的事
·有些貪戀世俗的出家人,找個富廟作依靠,趕經忏為賺錢,衣單費不夠用
就要走
·求往生還不到臨終,為什麼不護持正法,不想報佛恩、眾生恩
在家再溫暖,你能證果成佛嗎
從前的老家人對主人是忠心耿耿,主人對他也蠻好,他生活得很安定。老東家死了,少東家太不像話,老家人呆不下去了,就對少東家說,“我走了,你好自為之。”痛苦地離開了。就算老家人在這個家庭裡溫暖了一陣子,你到底還是一個老家人,即使家再溫暖,你到底也不過做孩子的爸爸,老婆的老公,你能證阿羅漢果,你能成佛嗎?
在家聽慣了溫暖的話,出家了還在想世俗的事
今天說得高了一點,你們來這兒學法,很多人還是離不開貪圖溫暖,那我只好強調同學之間要有感情,說話要面帶微笑。要不然的話,你們就大起煩惱。總希望你們慢慢轉變,一步一步提高覺悟。修行人貪溫暖還修得好嗎?修行人就該天天挨罵,過去的師父還要打呢!
你們在家裡聽慣了溫暖的話,媽一開口就是:“寶貝,囡囡”,(眾笑)女孩子叫起媽來“媽——”,聲音拉得長,聽在耳朵裡也高興。即使你有時候在想:我要修行,我要學法,我要了生死。你離不開世俗的溫暖,能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嗎?有些出家人身出家了,還在想世俗的事,還在動世俗的腦筋,無非是為名為利。五十年代,上海有個出家人看見我平時不說話,就常跟我發發牢騷,“我從前在國棉十五廠工作,因為要出家就把工作辭了。如果我不辭職,我現在能拿到一百多元勞保工資啊。”似乎很後悔。
有些貪戀世俗的出家人,找個富廟作依靠,
趕經忏為賺錢,衣單費不夠用就要走
現在有些出家人貪戀世俗更厲害,總嫌衣單費太少,想找個富廟作依靠,去趕經忏賺鈔票。給他四百元衣單費他都要走,理由就是錢不夠用。奇怪,你四百元錢用到哪裡去了?昨天還聽到,有個地方看見有個出家人來了,可高興啦,因為寺院總是以出家人為主,好不容易來一個,沒幾天又向住持要錢:“再給我一點單費呢。”“十天前剛給過你,怎麼又要了?”“我用光了。”一會又找他報銷:這只手機這個月花了六百元。手機費也要報銷!你六百元電話費到底在講什麼?肯定是拿起電話,笑咪咪地講個不完,最後“祝你晚安,拜拜。”(眾笑)即使他還有一顆想要修行的心,這種腳踏兩條船的人也根本沒有了生死的思想。
求往生還不到臨終,為什麼不護持正法,
不想報佛恩、眾生恩
有的出家人比這種好得多,可是他頭腦裡沒有斷煩惱、了生死、證果的念頭。釋迦佛規定出家就是為了證果了脫生死,可是他們想的是求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是好,因為極樂世界是淨土,可是釋迦佛要出家人住持正法,這個教導你總要做到。當年韋提希夫人是被兒子關起來,快要死了,她不願意留在娑婆世界,因為她厭惡娑婆世界的眾生,所以釋迦佛滿她的願。你今天這麼年輕,又出家了,釋迦佛教導你要護持正法、廣度眾生,你不聽,就忙著求往生。你現在還不到臨終啊,為什麼不學學佛法、不教化眾生、報報釋迦佛的恩,報報眾生的恩呢?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7)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修行莫想當明星,
男女照片不隨身,男女見面不握手
提要:
·只求保佑不學法,把佛教看成神廟,只能算第三等人
·信佛的人不知法,自己怕殺生卻叫他殺,老公輸錢,老婆還債
·愚人求保佑,贏錢三七開,惡人造惡,丟錢想消業障
·假和尚白天陪紅包,晚上陪女人,夫妻感情重,出了家仍聽老婆話
·佛門講發財,難道生了孩子還要分紅蛋
·修行莫想當明星,男女照片不隨身,男女見面不握手
只求保佑不學法,把佛教看成神廟,
只能算第三等人
還有第三類,作居士的到佛門來,你叫他聽法,他說沒空,既然這麼忙,到廟裡來干什麼?求菩薩保佑我的女兒找個好對象,兒子能出國,小孫子不要生病,小孫女聽話,家裡發財。把佛教看成神廟,根本沒有學法修行的思想,只能算第三類。
信佛的人不知法,自己怕殺生卻叫他殺,
老公輸錢,老婆還債
在家裡呢,媳婦生孩子,家裡請了個保姆,“黃媽,我是吃素不殺生的,因為要給媳婦補補身體,這只雞你去殺。”自己怕下地獄叫黃媽殺,其實你叫黃媽殺,你也要下地獄。有的信佛的還在搓麻將呢,信了佛還有時間搓麻將?!而且我一提到搓麻將的壞處,他們就不高興。還有的更奇怪,老公搓麻將輸了錢,老婆把自己的退休工資幫老公還賭債。老公有了錢更起勁了,天天去搓麻將,從不遲到,老婆說他是“上班”。以前她四大名山都朝完,就是學法沒時間,現在搓麻將的老公累得病了,她要陪老公了。
愚人求保佑,贏錢三七開,
惡人造惡,丟錢想消業障
還有的更糟糕,求佛菩薩保佑他搓麻將贏錢,贏了錢,自己拿七分,功德箱丟三分,和佛菩薩三七開,還像佛弟子嗎?有的說是信佛的,殺盜YIN妄酒個個惡業都干,再到廟裡丟點錢,想消消業障。佛菩薩的像真叫是泥塑木雕,要不然佛菩薩把錢朝你臉上丟過去。真正善知識都是這樣,不清淨的錢不要。
假和尚白天陪紅包,晚上陪女人,
夫妻感情重,出了家仍聽老婆話
第三類裡的出家人呢?喝酒吃肉,名利掛帥,白天進廟陪紅包包,晚上回家陪老婆或者陪女人,成了假和尚,那就更糟糕。有的夫妻雙雙出家,本來是好事情,一個成比丘,一個成比丘尼,可是百般照顧啊,跟在家時也差不多。而且只要原來的老婆說一句話,這個比丘馬上就聽,還是老婆當家,比丘在下面!
我在佛門五十年,我今天講的佛門裡的歪風邪氣、種種現象,只是芝麻綠豆那麼一點點。所以佛弟子必須要聽佛法,會講佛法的人必須要弘揚佛法,廣度眾生,才能使佛門清淨。
佛門講發財,難道生了孩子還要分紅蛋
今天講YIN戒,當然要朝YIN戒的要求去講。佛講的法以及制定的戒律,如今卻不大起作用,你說可惜不可惜?一種原因,有些人把佛法、戒律講得走了樣,講的法充滿著世俗氣,盡是影響佛弟子走世俗道路。比如見面打招呼常問:“你發財了?生意怎麼樣?”進了佛門還在關心人家發財!將來再發展下去,可能會拎了一大堆紅蛋進佛門:我兒子生孩子了,分分紅蛋。佛門裡發展世俗氣,罪過啊!
修行莫想當明星,
男女照片不隨身,男女見面不握手
佛門裡不准談男女問題,寮房裡不准貼明星照片,難道你希望在佛門裡成明星?當然你們聽法這麼久了,都有覺悟,或許你們女孩子還保留點習氣,箱子裡還有洋娃娃,只要跟男女問題沒有多大關系也就算了,因為時代變化,也只能放寬一點。你們的行李,我們是不檢查的,你們自己自覺一點,男同學不放女朋友的照片,女同學不放男朋友照片。你真的發菩提心,干脆把男朋友女朋友叫進來學法,還度了一個眾生。社會上有的人挺老實的,男朋友女朋友從不握手,所以你們即使男朋友來學了,也只能合掌。(眾笑)說老師要求這麼高啊,我已經講過了,這次講法要求是高的,居士就應該向出家人學習。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8)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YIN愛會產生內心的鄙劣
提要:
·情愛萬重山,豈不要把你壓死
·YIN愛會產生內心的鄙劣
·婚後受欺負,難以平等,在家受管制,愛得不自在
·癡漢等老婆,越等越心焦
·忙事業的男人亦受嫌,從事佛陀事業遭反對
·講明白,希望你放下,不覺悟,能證阿羅漢果嗎?
情愛萬重山,豈不要把你壓死
觀YIN欲鄙穢,鄙就是低劣,穢就是骯髒。YIN欲這麼鄙穢,為什麼夫妻還生活得下去,氣量這麼大?因為不計較。為什麼有人還是愛?還是離不開?因為喝了迷魂湯。迷魂湯只要喝上一口,你一輩子都醒不過來。老頭子還在想老太婆,老太婆還在想老頭子,其實老了個個像老猴子,還有什麼可愛的呢?人家說父母之恩,恩重如山,在他看起來,“夫妻之愛,重萬重山。”萬重山不要把你壓死!
YIN愛會產生內心的鄙劣
YIN愛還會產生內心的鄙劣。沒結婚的時候,僅僅是精神生活上的相愛,最多親熱親熱,那還好一點。吃東西總是讓對方吃好的,“你喜歡吃什麼我就買什麼。”婚後的YIN愛生活卻起了反作用。甜了之後必然是苦的,不信你晚上吃點糖,明天起床嘴巴就苦,這是規律。一結了婚就只照顧自己了:“我最喜歡吃紅燒肉,這兩塊也給我吃吧。”沒結婚的時候買東西,男的一個人扛,連女朋友背的小姐包,也怕她背不動,也要搶過來,“我來背,我來背。”你女朋友是豆腐做的?(眾笑)這都是假惺惺,迷惑人。等到一結婚,買東西一大堆都是老婆扛。一出門,小孩總是老婆抱的。“男人抱小孩像什麼樣子?”到家了,坐在沙發上沒事干了,把老婆拖來,“我多麼愛你啊,……”這一套又來了。我說的可是真話,所以說YIN欲鄙穢。
婚後受欺負,難以平等,
在家受管制,愛得不自在
天下夫妻,不是男的欺負女的,就是女的欺負男的,所謂男女平等,最多是在社會上拉拉平,誰也不敢到家庭裡去觀察。生孩子的苦總是女的事。有的家庭管制很厲害,老公出門了,“你到哪裡去?”“我到姨媽家去。”“路上要多少時候?”“四十分鐘吧。”“好吧,去吧。”總算氣量大,一看時間,五十分了,一只電話打到姨媽家,“他這個人來了沒有啊?”變成受監視的犯罪分子了。等他回了家,又說“因為我愛你,你到哪兒我心飛到哪兒,你看,我電話不是來了嗎?”
癡漢等老婆,越等越心焦
還有的老婆嬌氣十足,男的問她,“你去哪裡啊?”她理也不理就走了。晚上九點了還不回來,男的到門口去等她。在寒風裡,兩只眼睛往前看,好不容易來一個人,樣子像,一看是鄰居的老婆,只好再等吧。一直等到十點鐘,方才慢吞吞回來。老公說,“我等了你很久,你這麼晚回來總得打個電話來。”“我又不去干壞事!”等睡覺了,又是我愛你你愛我。這種愛真是越講越氣。(眾笑)
忙事業的男人亦受嫌,從事佛陀事業遭反對
有時候男的辛辛苦苦在外面創業,難免對老婆少講了幾句愛,老婆就不高興了,冷言風語就來了,“哎喲喂,(眾笑)你比總統還要忙呀。”說“我有大事情要干”,“什麼大事情呀?”“賺鈔票。”“賺了鈔票到我這兒來報賬。”(眾笑)如果你說,“我要從事佛陀教育眾生的事業。”“既然這麼發心,你就留在家裡教育教育我,別出去了喔。”馬克思的夫人燕妮一輩子支持馬克思的事業。你們來學佛法,將來度眾生淨化人心,這個偉大的事業,你的老婆老公會支持你嗎?
講明白,希望你放下,
不覺悟,能證阿羅漢果嗎?
有人說,“別講得這麼白、這麼細啊。”講得不白不細,你能醒得過來嗎?如今佛門世俗氣、邪知邪見泛濫。即使有人講法,他往往對此一帶而過,從來不講白講細,等於炒冷飯,看事實也沒什麼效果的。有的人還說:“老師,你講得這麼白,做人就沒意思了。”這就叫覺悟呀,你不覺悟能證阿羅漢果嗎?難道還希望繼續流轉生死?不講深講透,你還是放不下,挖開來給你看看,就讓你知道裡面到底什麼玩意兒。(眾笑)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9)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3
佛贊歎出家功德,是指
真出家,不是假出家
提要:
·眾生貪愛,寧受無窮無盡的苦
·佛贊歎出家功德,是指真出家,不是假出家
·家庭關系要維持好,心裡修行要把握好,別因貪愛而沉溺
·出家人不要羨慕在家人,在家修行要對境不起貪瞋癡的心
·小和尚能逃出姑娘的包圍,這才是真正的出家
·出家人對居士要慈悲,但不要受居士世俗氣的影響
·四眾弟子一起學修,要有正法,要管理好,要清淨,這樣更能經得起考驗
·師父說是老虎,小和尚經不起考驗,說是挺可愛
眾生貪愛,寧受無窮無盡的苦
即使聽我講了這個話,今天醒過來了,可能你明天還是老樣子,或者今天百分之百,明天百分之五十,後天百分之五。不可否認,夫妻也好,家庭也好,不可能一點溫暖都沒有,否則早就離婚了。眾生就為了貪圖這點溫暖,寧願受無窮無盡的苦。這個苦確實無窮無盡,真好比給你套上一個溫暖感情的鎖鏈。
佛贊歎出家功德,是指真出家,不是假出家
佛既是智慧圓滿,又是大慈大悲,佛是教導我們覺悟,而不會強制我們這麼做。因為強制你做,你做不到也很痛苦。佛是贊歎出家,佛講過出家的功德不可思議,但是佛不規定每個佛弟子都要出家,你覺悟程度還不到,你可以做居士。出家要自己發心,不能推人去出家,也不能阻擋人出家。佛說出家功德不可思議,那是指真出家,不是假出家,更不是指假和尚。
如果你出了家,不懂得佛對出家弟子的要求,你很危險,死了難免要下三惡道。因為你不懂法、不懂戒,盡是造惡。有些人出家了,連兩百五十條戒都沒有搞清楚,受了戒就犯戒,太輕率隨便了!
家庭關系要維持好,心裡修行要把握好,
別因貪愛而沉溺
今天跟你們講的,僅僅是這個頌子的第一句,也是出家人必須要做到的第一個法,居士也必須要朝這個方向努力。說“那麼妻子要和我擁抱,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了,居士連結婚都可以,哪有不可以的?“那我怎麼修起在家修行的要求?”假如你老婆洗了澡撲了粉,問你:“香不香啊?”你嘴上要說香,心裡要明白:是粉香不是人香。你妻子跟你來親熱,你明白這是皮碰皮。但是這話不能說出來,說出來可要把妻子氣壞了。這就叫密行,這是菩薩的善巧方便。家庭關系還是要維持好,你心裡則要好好修行。可別把握不住,就動搖投降了。
出家人不要羨慕在家人,
在家修行要對境不起貪瞋癡的心
修行最難修的就是在家修,在家修必須要學會對境修,對著貪瞋癡的境,而不起貪瞋癡的心。這個要求很高啊,一般人很難達到,所以第一步應該修遠離,要遠離五欲的境。出家人修離欲就是在給在家人做榜樣,在家人要學習出家人的功德,反過來出家人可不能羨慕在家人的五欲生活,也不能受在家人男女之間隨隨便便的影響,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經得起考驗。
小和尚能逃出姑娘的包圍,這才是真正的出家
我們從前在福鼎辦學,有些小和尚蠻純潔的,有篇日記我還記得。那個寺院比較大,還有個很低的山坡,裡邊游客很多,兩個女孩子拿了照相機,竟然跟小和尚打招呼,“師父,來跟我們合個影。”小和尚聽過我的課,有覺悟,不理她,趕緊往回走。這個姑娘看見他走還在喊:“師父來照一個,沒事沒事。”她還跟過去。小和尚嚇壞了,跑回寮房,門啪一關,(眾笑)總算逃出來了。那樣才是真正的出家。
出家人對居士要慈悲,
但不要受居士世俗氣的影響
從前我看見一個出家人,他一看見女的稍微走近一點,不管是年輕的還是老太太,他就臉一唬。“走開一點!”(眾笑)那做得也太過分了,總要慈悲一點。
所以出家人要愛護自己,千萬要遠離世俗的愛好。佛對居士的要求寬,只能慢慢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出家人就不能受居士習氣的影響。
四眾弟子一起學修,要有正法,
要管理好,要清淨,這樣更能經得起考驗
那麼出家人跟居士在一起學修是不是不恰當?這要辯證地看。假如沒有正法的教育,沒有善知識的管理,那是不恰當,因為你自己掌握不住,會受在家人的影響。我們這兒四眾弟子一起學習,都是修行的同學,天天講正法講修行,要求逐步在提高,越來越清淨,還有這麼多老師在輔導,管理得又很好,那豈不更好?因為你在這個環境裡培養出來,禁得起考驗啊。因為女孩子不可能一輩子不見男孩子,男孩子也不可能一輩子不見女孩子。
師父說是老虎,小和尚經不起考驗,說是挺可愛
從前有個小和尚是在廟裡養大的,因為在深山裡。有一次師父叫他下山去辦一點事情,跟他說:“山下有老虎,你要特別小心。”徒弟說“老虎啥樣子?”師父說:“穿得挺好看的,說話細聲細氣。你跟她親近,她要吃掉你的。”結果小和尚路上碰到一個姑娘,穿得漂亮,說話細聲細氣,朝他微笑。他覺得挺可愛,慢慢就走過講話了。回來對師父說:“師父,我遇到老虎了。”“你逃了沒有啊?”“沒有,因為老虎挺可愛的。”所以要修行修得快,修得好,就要禁得起考驗。今天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