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1)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0.31
一、婬戒攝修
佛語諸比丘 觀YIN欲鄙穢 糞器死豬腸 枯骨斷肉想
勝夜叉獄卒 饑狼毒蠍等 寧入熱鐵網 不墮愛河中
言視毒箭傷 往來履鋒刃 身手觸斬砍 受物捧刀輪
入家墮火宅 偕行迎風炬 同坐處深井 通書告死刑
閻浮有毒樹 觸樹見樹形 齅香聞樹聲 聽名見畫影
聞談說擬議 悉中毒身死 不識無愛覺 或習護命法
持律好比丘 雖逢而無害 日六次觀熟 遭敵保不敗
(摘自《能海上師全集》第一輯第80頁)
~眾生皆由婬而來,婬乃生死之根本,攝修頌並非戒律之界限,而是怎樣把戒持得清淨的方法。
殺盜YIN妄是根本戒 比丘以YIN戒為首
提要:
·殺盜YIN妄是根本戒,比丘以YIN戒為首,居士以殺戒為首
·出家人斷YIN的戒律要求高,因為出家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脫生死
·末法時期要具足出家的因緣也很困難
·出家要父母同意,父母不同意,任何出家人都不能給他剃度
殺盜YIN妄是根本戒,
比丘以YIN戒為首,居士以殺戒為首
今天我們講《四根本修心要門》,四根本就是戒律中的殺盜YIN妄四根本戒。居士五戒中酒戒是放逸戒,殺盜YIN妄是根本戒。比丘、比丘尼也是以殺盜YIN妄為根本戒的。不同之處,比丘比丘尼,YIN戒第一,居士殺戒第一,七眾別解脫戒為什麼各不相同?這是佛的慈悲、方便,為了使各種層次不同環境的人都能夠受了戒持得起來,所以根據各人情況,在受戒上也有區別。
出家人斷YIN的戒律要求高,
因為出家的目的就是為了了脫生死
在家修行,上有父母下有妻兒,如果把YIN戒放在第一位,居士不可能做到像出家人那樣嚴格。出家人的YIN戒非常嚴格,跟居士的YIN戒又有區別。居士是斷邪YIN,不斷正YIN,結婚生子都可以,正當夫妻生活叫正YIN。出家人要求高了,非但要斷邪YIN,而且不准有正YIN,也就是說出家人不得有夫妻關系。出家的理想和目的就為了了脫生死,一出家你就要完成你出離生死的理想和目的,所以要集中精力去斷掉自己的YIN愛。YIN愛是生死的根本,如果YIN愛不斷,生死了不脫,這跟出家的目的完全相反。所以正YIN邪YIN都不許可。
末法時期要具足出家的因緣也很困難
聽說現在出家有一條要求,假如你是結過婚的,要看你的離婚證書。佛在世時沒有什麼離婚制度,只是在戒律中規定,你一出家就要斷掉夫妻關系,自己要遵守好這條戒。為什麼現在會有這個要求呢?據我知道是因為現在有人發心出家了,他的老婆就到寺院裡來吵鬧,鬧得寺院實在沒有辦法,所以就想出這個主意。因為離婚了,她就不可能再來鬧了。可見在末法時期想要具足出家的因緣也很困難,真是障礙重重啊。
出家要父母同意,
父母不同意,任何出家人都不能給他剃度
附帶說一句,我年輕時進佛門,經常聽到有些人發心出家修行,心很真切,可是障礙很大,父母不同意,他就自己跑掉了。全國寺院這麼多,哪兒去找?真好像大海撈針那樣。這種行為在中國佛門裡一向是受人贊歎,贊歎他道心堅固。這種作法不管是受道教影響還是受民間的影響,根據釋迦佛的教導來說,是不妥當的,不能提倡。因為我們佛教是講孝道的,一個佛弟子首先要孝父母,要報父母恩。儒教講的全是世間法,尚且提倡孝道,佛教比儒教更高尚,更偉大,當然也要講孝道。應該是你發心出家,必須經過父母同意,如果父母不同意,任何出家人都不能給他剃度。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2)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0.31
出家是為了要斷愛了生死,
因為生死是我們的重擔
提要:
·如今的佛門脫離釋迦佛教導,只想度你出家,出家後的要求反而放寬了
·出家是為了要斷愛了生死,因為生死是我們的重擔
·死了又投生,自殺不解決問題,佛弟子要斷煩惱來放下生死的重擔
·一起男女心就要切斷它,修行就是修這個
·男女間的吸引力很厲害,經過無數次的重復,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
·條件反射面鋪得很廣,在厭惡心上也起作用
如今的佛門脫離釋迦佛教導,
只想度你出家,出家後的要求反而放寬了
按照出家的規矩,出家先要在叢林住幾個月,你表現好,才同意你出家。但是有的地方就怕他家裡人找來拖他回去,馬上就收他做徒弟,頭發剃掉。其實這不解決問題的,頭發剃掉了,父母要拖回去,還是能拖回去,光頭也是我兒子呀,頭發剃光了還可以長出來的。所以佛門的風氣長期以來已經逐漸逐漸離開了釋迦佛的教導,自搞一套,失去了原始佛教的傳統,成了所謂“中國佛教”。有的地方不應該這樣嚴,卻搞得很嚴,有的地方不應該這麼寬,卻搞得很寬,反正只要你能出家就好,千方百計想把你度出家,至於出家以後應該干什麼?倒不嚴格了。
出家是為了要斷愛了生死,因為生死是我們的重擔
出家真正的目的是要了生死,今生就要斷煩惱證果,證到阿羅漢,生死就了了。生死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擔,我們無始以來一直在流轉生死,生死的重擔不知道挑了多久了。有人認為佛經裡的這種話是一個比喻,可是這個比喻也有現實的真實意義。世俗生活裡人們常說:“我活得很累啊。”活得很累,就是這個“活”的擔子挑得太累了,這不是重擔嗎?
死了又投生,自殺不解決問題,
佛弟子要斷煩惱來放下生死的重擔
可是凡夫愚蠢,他為了不挑這個重擔,去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就是自殺。自殺有什麼用?你死了還得投生,還得挑重擔。我們佛弟子要卸掉這個生死的重擔,就是靠修行。修行就是為了斷煩惱,了脫生死。經書上講,一等到你煩惱斷盡證阿羅漢果了,就叫生死已了,重擔已下,因為再也不會投生了,沒有煩惱,怎麼會去投生?有煩惱才會去投生啊。
一起男女心就要切斷它,修行就是修這個
有一天我走在路上,看到一個婦女,我就想我死後願不願意鑽到她肚子裡去?一想,沒勁,蠻好一個人鑽到人家肚子裡去干什麼?你這個時候,如果看到女的迷惑了,你還是會鑽進去,人為什麼會投胎?就是起了男女的愛心,一起男女的愛心,眾生都會受迷惑。修行人難免也會動男女心,所謂修行就是在這個時候切斷它,哪怕你想得亂七八糟,也要快刀斬亂麻,修行就是修這個。
男女間的吸引力很厲害,
經過無數次的重復,已經形成條件反射了
男女之間的吸引力很厲害呀,經過無數次的重復,形成了條件反射,一受迷惑肯定上當。從前生理學家巴浦洛夫做過實驗,給狗吃紅燒肉,狗的唾液馬上就分泌出來了,這叫無條件反射,無條件反射俗稱本能、天性。條件反射呢?狗一看見紅燒肉來了,還沒有吃到,口水已經滴裡嗒啦流出來了,紅燒肉是個條件,口水流出來就是反射,這叫條件反射。更進一步的實驗,每次給狗吃紅燒肉之前開亮紅燈,結果紅燈跟紅燒肉發生聯系了,狗也懂得,紅燈亮就要吃紅燒肉了,其實紅燈不是紅燒肉,但是紅燈一亮,狗的口水就流出來了。
從前曹操行軍,士兵們口渴得都走不動了。曹操很聰明,看到前面一片樹林,他就說:大家看,前面是片梅林,大家快點走去吃梅子啊。士兵們一聽到梅林,梅子是酸的啦,口水就流出來了,也不那麼渴了,就跑得個快。結果跑到了,一個梅子也沒有。連耳朵聽到也會起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面鋪得很廣,在厭惡心上也起作用
前兩天跟同學鬧了一點意見,今天這個同學沒有再惹你,可是一看見心裡馬上不高興,哪怕四年前鬧過矛盾,今天也會起作用。而且條件反射面鋪得很廣,即使這個人不是他,只是臉很像,也討厭,照樣也起條件反射的作用。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3)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0.31
不斷男女愛的吸引力,
死後就會進入母胎
提要:
·男女愛心,生生世世重復到今世,一見男女的境,反應就很快
·如今的家教給孩子錯誤的引導,會引發孩子長大後的男女心
·不斷掉男女愛的吸引力,死後就會進入母胎
·自己沒有修行功德,忙著超度死人,反背了罪過
·釋迦佛最關心出家弟子,好比這裡我最關心常住同學
男女愛心,生生世世重復到今世,
一見男女的境,反應就很快
而眾生的男女愛心,生生世世不知經過多少次的重復,今生經常會出現這種條件反射的作用。比如前面坐下來一位年輕的姑娘,這個小伙子馬上整理衣領,(眾笑)人家又跟你不認得。尤其是青春時期,這種反應更加厲害。
有一年單位去聽大報告,在路上排隊等車,有個同事就排在我旁邊,眼前走過一個小姑娘,他看到了,頭會跟著眼睛轉的,(眾笑)這個印象我很難忘啊。類似的事生活中很多。小道新聞人人喜歡打聽,假如是講男女的事,這個頭頸伸得長長的,一定要聽明白為止,有幾句沒聽到,還想問個清楚。
如今的家教給孩子錯誤的引導,
會引發孩子長大後的男女心
這跟成年人對孩子從小的影響也有關系。小孩子不懂,很天真爛漫,可是你給他施加了影響,他腦子裡有了這個印象,他長大了就懂了,那就麻煩了。比如說,家裡來了一個親戚,要走了,媽就跟小孩子說:“阿姨要走了,你飛一個。”還教小孩子怎麼樣飛一個。(眾笑)“飛一個”的意思就是我口裡的細菌全飛到你口裡去。
報上看到一篇很好笑的事情,一個大人逗小孩玩,給他好吃的,叫小孩叫她一聲。小孩就叫了聲:“阿姨。”這個人說:“叫得親熱一點。”“好好阿姨”,“再叫得親熱一點”。小孩子想了一想:“親愛的。”(眾笑)這個“親愛的”還不是從爸爸媽媽那裡聽來的。小時候受的影響最最重要,可是父母都非常疏忽。小孩子現在不懂,以後仍然回憶得起來的。
不斷掉男女愛的吸引力,死後就會進入母胎
由此可見,咱們今天無論從哪一個小點上去體會,咱們這種男女之間的吸引力強烈得很啊,用不著通過意識,下意識的作用就會起來。你死後,這個作用也不會消失的。這一對男女與你有緣,是你來世的父母,你看到他們正在親親愛愛,你很快就被吸過去,參加他們男女的YIN愛,進母胎就是這麼進的。為什麼要跟你們說得這麼樣明白?因為對你們修行有好處,如果你不斷掉男女愛的吸引力,不斷掉男女相愛的種子,到那個時候你自己控制不住,就會投入進去。出家的目的就是要斷男女愛,只有斷了男女愛才能了生死。
自己沒有修行功德,
忙著超度死人,反背了罪過
現在許多人出了家在忙著給死人做佛事,稱為“超度”,如果你又沒有功德把他超度出來,你拿了人家錢將來要還債的。好比到商店買商品,結果不能用,當然人家要退貨,都有因果的。你收了人家的錢,結果超度不出來,你就背了一筆債。而且你今天忙這個鬼,明天忙那個鬼,將來你死了,你沒有修行能力,還不是要受迷惑?還不是仍然投胎,繼續生死輪回?所以出家的目的,出家的路線,出家人的修行,千萬不能搞錯,搞錯了,一輩子就虛度了,沒有功德倒也罷了,還背了罪過。
釋迦佛最關心出家弟子,
好比這裡我最關心常住同學
釋迦佛最關心出家弟子,因為他們出了家,所有的時光全部投入在修行裡。好比有許多來小住的,在我們這兒住幾天就要回去,在我身邊我能關心關心你,你回去了,我咋關心你啊?你們這兒常住的,天天跟我生活在一起,我當然可以天天關心你。所以拿我來說,最關心的就是常住的。如果小住同學回家時,我也到你家去住幾天,那不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所以你們小住的同學不要怄我氣,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4)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0.31
修行就是修心,
修四根本戒要從這個心要的門裡修進去
提要:
·樣樣都放不下,怎麼當菩薩
·家是罪惡的溫床,貪著家的溫暖,你的法身慧命就完了
·干不干壞事,不在於外面的裝飾,而在於一顆心
·修行就是修心,修四根本戒要從這個心要的門裡修進去
·心清淨了才沒有苦,苦從煩惱來
·《修心要門》主要是要求出家人的,居士也應學起來
樣樣都放不下,怎麼當菩薩
小住同學也有苦惱啊,這個放不下,那個放不下,什麼都放不下。當然也是理由,這些理由加起來就是你不可能出家了。你這些都放不下,連離家都不可能,你怎麼出家呢?有人想我就當在家菩薩。在家菩薩也要管廣大眾生的,是不是菩薩要看你行動,樣樣都放不下怎麼當菩薩?
家是罪惡的溫床,
貪著家的溫暖,你的法身慧命就完了
我年輕時就講過:家是罪惡的溫床。一切罪惡都從家出生,從家裡什麼地方出生?從溫暖中出生,所以叫溫床。你要成長,這離不開媽媽對你的溫暖,媽媽的愛是孩子成長的精神糧食。如果你長大了,還貪家裡溫暖,這是軟刀子,能殺死你的法身慧命。可是回過來說,哪個眾生不喜歡溫暖?溫暖稍微調劑一下精神就可以了,不要貪著。就像吃東西一樣,沒有食欲實在吃不下飯,那麼拿一點好吃的調劑調劑,可是不要貪著了,多吃壞肚皮,病從口入嘛。
干不干壞事,
不在於外面的裝飾,而在於一顆心
前兩天還聽到這麼一個挺有趣的事情,這是真實的。有些原始部落裡,男男女女都不穿衣服,可是他們從不干壞事,後來被城市裡的文明人知道了,特地想去參觀參觀,采訪采訪。文明人衣服穿得整整齊齊,嚇得那個部落裡人,連忙把婦女關起來,“你們千萬別出來”,為什麼?怕文明人干不文明的事情。(眾笑)可見得男女之間干壞事,不在於有衣服沒衣服,而在於一顆心。你穿了這麼漂亮的衣服,心裡有YIN心,要干壞事你還是會干,那個部落裡的人整年不穿衣服,他心裡沒有干壞事的念頭,照樣不干。
修行就是修心,
修四根本戒要從這個心要的門裡修進去
今天講的這個頌子題目就叫《四根本修心要門》。我們受了四根本戒必須修心,要從這個心要的門裡修進去。了生死就要斷煩惱。煩惱還不是在你心裡?有人一發脾氣臉唬起來,樣子像母狼夜叉。不可怕,只要她心裡起個慈悲心,就變成一張慈母的臉了。心最可怕,有許多人臉長得不好看,可是這個不好看的臉自會露出一種很慈悲的樣子;有的人臉長得漂亮,可這個眼神凶得很。修行就是修顆心。我們修正自己的行為是好,比如我們受戒,不殺不盜不YIN不妄語,可是更重要的,由修正行為,進一步要提高到修正自己的心。
心清淨了才沒有苦,苦從煩惱來
今天講的這個《修心要門》,這是提高水平來講,從前你們都聽過五戒了,有的同學還受過五戒,要提高到心裡去,心要轉變。佛教總的目的還不是淨化人心?佛就是做這個工作的。心干淨了才沒有苦,一切苦都從煩惱來。
《修心要門》主要是要求出家人的,
居士也應學起來
《四根本修心要門》第一個就是講YIN戒攝修,出家人以YIN戒為首,所以把YIN戒放在第一個來講,可見這主要是要求出家人的,所以這個修心要門要求比較高。我們做居士的,你能做到這些頌文的要求你有功德;你做不到,在居士五戒裡來說,你沒有過錯。雖然不算你犯戒,可是你能拿的功德為什麼不拿呢?好比已經送到你面前,你只要手動一動,這個功德就是你的了,你不拿豈不可惜嗎?所以在家居士也要學,也要提高自己,為將來出家做好准備。如果你這麼學起來,你能夠認真地去修,將來一出家你就是一個優秀的出家人。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5)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0.31
天天聽正法 自會沖淡男女的愛心
提要:
·沒出家前先培養好,將來出家了就是優秀的出家人
·不要勉強人出家,也不要阻止人出家,出家了要離俗,要斷煩惱
·學生不願接受老師的要求,就等於把老師趕走
·天天聽正法,自會使人沖淡、遠離男女的愛心
·修行人要離俗,但不必像封建社會那樣過份
沒出家前先培養好,
將來出家了就是優秀的出家人
當年我在九華山辦佛學院,經常要到上海去開課,有人對我有意見,就問我:“老師,是這兒的出家同學重要,還是你上海的在家同學重要?”意思叫我只管出家同學,不必再管在家同學。我回答他:“我去上海上課,我是在培養未來優秀的出家人。”他一聽沒話說了。沒出家前先把他們培養好,將來出家了就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出家人。
培養要有條件啊,當然對你們接受我培養的人要求要高一點,否則你將來出家哪能成為優秀的出家人呢?我是有啥就說啥,一根肚腸通到底,不管你們聽得進去聽不進去。有一天我看你們在家同學進步實在太慢,我說過一句話:我只培養出家同學,不培養在家同學。你們都是在家人,如果你們不提高,我就不想培養你們了,因為我的目的不是培養在家同學的。我對你們的要求就是你們在家同學必須要向出家同學的方向提高,那樣也算身不出家心出家,我才肯培養,要不然我白費勁。
不要勉強人出家,也不要阻止人出家,
出家了要離俗,要斷煩惱
我贊歎出家,但我不勉強你們出家。按照佛的教導,不能勉強人出家,也不能拖人出家,也不能推人出家,要他自己覺悟到一定程度,自己發心。但是在中國的佛門裡,經常發生這種事情,乃至於逼人出家,這不符合釋迦佛教導啊,出家完全是自發的。但是人家發心出家,你也不能阻止他。所以我絕不會發號施令,規定你們五個人必須出家,因為我是懂法的。所以你們出家不出家自己發心。但是我的要求,你應該向出家人學習。不剃頭不換衣服可以,心要出家。出家人的一顆心就是清淨,出家人一顆心就是離開世俗,出家人一顆心就是斷煩惱,出家人一顆心就是為了了生死證果,我對你們要求就是這麼幾點。
學生不願接受老師的要求,就等於把老師趕走
有人說假如我做不到,你會不會把我趕走呢?我大慈大悲憫眾生,不會把你趕走,你要走可不是我把你趕走,是你把我趕走,我這個老師你不要了,心裡再也沒有我這個老師的位置了,掃地出門了,就等於把我趕走了。不是老師不要學生,而是學生不要老師,因為你不願意接受我這個要求嘛。
既然如此,我們這些在家學佛的人,也要走向清淨道,只有心清淨了,將來出家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出家人。
天天聽正法,自會使人沖淡、遠離男女的愛心
出家是以清淨為體,你們別看我一聲不吭,好像也不怎麼嚴厲,其實我有我的善巧方便,自然會使你們沖淡、遠離男女的愛心,這不是我的力量,是靠正法的力量,說到底正能克邪。比如說咱們這兒,非但聽法在一起,吃飯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學習在一起,還搞文藝演出呢,七八年了都沒出事,有的地方不在一起也出事情,因為他們不講正法,現在哪個地方天天在講經說法?有些講也不是照釋迦佛的原話講。
修行人要離俗,但不必像封建社會那樣過份
你們別看我隨隨便便,因為我有高血壓,必須要自己放松放松。說實在的我可不隨便了,比如你們演出時,我常來看的。你們以為傅老師來看演出,我看什麼演出?我是看你有沒有世俗心!(眾笑)等到演出完了,我就說:化妝馬上洗掉。不洗掉干什麼?搞個假面具去迷惑小伙子啊?麻子就麻子,黑臉就黑臉,做人老老實實,搞個假面具干什麼?又不是畫皮。誰敢送女同學一只生日蛋糕,不訓你才怪呢,你要獻殷勤,到釋迦佛面前去獻殷勤。
聽說有個持律道場,當家不知去大城市還是國外走一圈,回來的時候,他只買了一條圍巾,被他師父看到了,在大庭廣眾訓了兩個小時,“出家人還戴什麼圍巾?要漂亮?!”這個徒弟一點也沒生氣,馬上把圍巾拿掉。
但是不要做得太過分,認為老師意思我懂了,女孩子臉越難看越好,免得男孩子動心,去把灶頭裡的灰抹在臉上,(眾笑)又不是封建社會,修行不在臉上而在心裡。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6)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0.31
攝修頌並非戒律之界限,
而是怎樣把戒持得清淨的方法
提要:
·這兒是走清淨道,男女間交往要保護好自己的一顆心
·宜多看老的丑的病的,這是修不淨觀
·老了又丑又髒,何必再去婚姻介紹所
·攝修頌並非戒律之界限,而是怎樣把戒持得清淨的方法
·不能以心清淨,去否定戒上的規定
·世俗人的良心沒有標准,有人卻用它推翻佛的規定
這兒是走清淨道,
男女間交往要保護好自己的一顆心
我們這裡不許可男女之間找對象,婚姻自由,要找對象到外面去找,隨便你找,假面具的,換過鼻子的,你能夠在外邊找到一個女的,放出屁來都是香的,我也不妒忌你。(笑聲)
這兒是修行場所,是走清淨道,居士要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男女之間看可以看,話可以說,可要知道有兩個地方最容易迷惑人,一個是眼睛的神態,一個是說出來的話。咱們不可能男同學看見女同學就閉起眼睛,女同學看見男同學裝啞巴,但至少要做到有眼無珠,有口無心,保護好自己一顆心。
宜多看老的丑的病的,這是修不淨觀
有一種情況例外,佛也是這麼說的,你要看就看,你要說話就說,多看幾眼多說幾句,我也不講話,是哪一種?小伙子看八十歲老太太,小姑娘看八十歲老頭子,眼屎鼻涕一大堆你去看吧,全身髒得不得了,發神經病似的壞脾氣你去看吧,這倒成修不淨觀了。
老了又丑又髒,何必再去婚姻介紹所
再補充一句,社會上的事情咱們也要注意,社會上老頭子經常看老太太,老太太也經常看老頭子,結果跑到老年婚姻介紹所去了。
攝修頌並非戒律之界限,
而是怎樣把戒持得清淨的方法
我的筆記上有這麼幾句話:“眾生皆由YIN而來,YIN乃生死之根本。”這個我已經講過了,“攝修頌並非戒律之界限”,YIN戒攝修不是你必須要做到的戒律,即使你沒有做到也不能算你犯戒,因為它不是戒律的界限,“而是怎樣把戒持得清淨的方法”,這句很重要,如果你能照攝修頌去努力,你就能把戒持得清淨。這個利益可大了,一般修行人最苦惱的就是受了戒持不起來,尤其是末法眾生,或者持是持了,總是不清淨。戒不清淨,來自心不清淨,你的心清淨了,你的戒也清淨。所以這個攝心要門很重要。
不能以心清淨,去否定戒上的規定
但是不能強調,我只要心清淨,戒也用不著了。你心清淨,應該你的戒行更加清淨,你戒行不清淨,誰知道你心清淨不清淨啊?心是看不見的,而你在戒上表現的行為倒是看得見的。從前有些境界比較高的修行人,往往隨便說話,更麻煩的是聽到的人隨便亂用,所以搞得一片混亂,比如我年輕時聽到一句話:只要心清淨,和尚尼姑合板凳。這句話不錯的,可是有個弊端,那麼戒也用不著了,每個人只要心清淨就可以了?誰知道你和尚尼姑坐在一起時心清淨不清淨啊?用說大話來推翻戒上的規定,危險哪!所以心要修得好,戒仍然要的,心修好是為了使你的戒更清淨,不能以心清淨去否定戒上的規定。
世俗人的良心沒有標准,
有人卻用它推翻佛的規定
很多年前有人給我幾本小冊子,裡邊有講到禅,我沒時間看,就叫我的學生看一看。他們一看,大吃一驚。書上說了這麼幾句話:“從古以來祖師們都說,‘以戒生定,由定發慧’,”可見得這兩句寫書的人也知道的。“你跟我學我教你的禅,就用不著持戒,因為戒多少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方便。”後面又補了一句話,不過,傷天害理的事情你是不能做的。”人們往往就被他這句話迷惑住了。這些話既違背釋迦佛的教導,迷惑性又很強,他根本沒有說清楚傷天害理的標准,結果每個人各有標准,自以為我只要心地好,有良心就沒錯。能海上師說過:世俗上人說的良心是沒有標准的。只不過是一種習慣而已。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7)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0.31
不以戒生定是邪見;
盲目崇拜,失去了自己頭腦的思維
提要:
·不必以戒生定,是邪見;竟有人把酒戒說成“可以喝酒但不要酗酒”,這
是邪說
·世人往往對名望大的人盲目崇拜,失去了自己頭腦的思維
·在違緣中保持冷靜的頭腦,成就更快
不必以戒生定,是邪見;竟有人把酒戒說成
“可以喝酒但不要酗酒”,這是邪說
他也知道“以戒生定”,還把五戒都說出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卻說這樣子對生活會帶來不方便,只要你不干傷天害理的事情,那又何必受戒呢?這不是推翻了佛教導的以戒生定的標准?戒是叫你不要殺,按他的觀點:不殺不方便,影響生活。意思就是你可以照原來生活,要殺就殺,還能修他的禅。禅就是一心,這就是說如果殺的時候你能達到一心的境界,這就是他的禅,將來就在殺生中入定,成了殺生佛。如果你起一個慈悲心,“我殺生不對啊”,你不是禅,二心了,慈悲心都不許起來。這種邪說怎麼會迷住這麼多人呢?因為凡是邪都是迷惑人的,其他也是如此,你要偷盜,也不能多想,要偷就偷,一心偷,連思考回旋的余地都不許有,否則怎麼叫(他的)禅呢?
拿我們今天講的邪YIN來說,這種人也會說出理由來。“你別說我不好,你看我的太太,簡直像神經病一樣,這麼多年來,我沒有得到一點夫妻生活的安慰,天天把我搞得這麼苦,我到底是個人啊,我僅僅要求過一點人的生活。”這就是他要人家同情他外面搞女人的理由。
喝酒呢?有的人也有理由啊,“喝酒是可以的,不要酗酒”,因為完全照五戒做,人家敬你酒的時候就不方便了。這樣子豈不是在修煩惱,修惡行了?
世人往往對名望大的人盲目崇拜, 失去了自己頭腦的思維
這種言論當時在高等知識分子裡影響很大,有個人本來想來我這兒學法,說好了怎麼又不來了?原來拜他為師了,還給我寄來這個人的照片,我看照片上的眼神很凶啊,怪不得一點慈悲也沒有。可是現在人往往是對有名望的人盲目崇拜,失去了自己頭腦的思惟,只要他名望高,就被迷惑。
在違緣中保持冷靜的頭腦,成就更快
世間上也有人,跟剛才講的思想完全兩樣,從前有個偉大的哲學家,他的老婆凶得蠻不講理,一點小事情就把他罵上兩個小時。他卻不冒火,也不生氣。別人實在看不過去,就跟他說:你怎麼娶這個老婆?你受得了啊?還不換一個?他說“我就是要娶她,因為任何人都受不了她的罵,我能受得了,我這個水平就高。以後任何人冒火我也都能受得了。”還聽說林肯總統老婆也很凶,他可沒有換。就因為他在老婆面前修成就了,隨你怎麼火,我照樣頭腦冷靜,一點不計較,所以他能干出一番偉大的事業來。從我們修行上來說這叫修違緣加持,能夠成就得更快。所以咱們還是要在戒律裡好好修忍波羅蜜。你要使戒律清淨,你心裡邊也要清淨。修忍就是使你心清淨,心不起瞋恨心,那不是清淨了?今天講到這裡。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8)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1
家是溫床障礙多,重情之人習氣重
提要:
·家是溫床障礙多,重情之人習氣重
·起煩惱、干壞事、沒教養,危害社會
·小鳥至死不棄老鳥,子女哪可把父母丟棄
·法緣不足難修行,有法不要,佛法就滅了
·修行人能斷男女YIN愛,水平就高了
家是溫床障礙多,重情之人習氣重
四根本戒就是殺盜YIN妄,出家人以YIN戒為第一,四眾弟子排列,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為什麼居士排在出家人後面?因為在家居士要了生死比出家人困難,在家障礙多,感情重,世俗習氣很厲害。為什麼不想跳出來啊?因為家裡很溫暖,好比躺在床上,不肯起來,所以叫溫床。溫床容易產生罪惡,所以家就是罪惡的溫床。可是話再說回來,眾生都有佛性,不能否定人世間也有好人好事,所以家也有它需要的一面,小孩子必須靠家的溫暖才能健康成長,不是有支歌:“沒有媽的孩子像棵草”。我們修行人又不是小孩子了,老是留戀家干什麼呀?孩子需要爸爸媽媽的照顧,需要家的溫暖作為精神糧食,這樣的孩子長大心理才健康。
起煩惱、干壞事、沒教養,危害社會
可惜的是,小孩子長大後大多數都不像樣,做爸媽的只會怪孩子,其實怪孩子還不如怪你自己,寧波老太太常說這句話:沒爹娘教訓。為什麼爹娘不好好教育他?爹娘本身就是個煩惱眾生呀,自私、狹隘,在人世間干壞事多,干好事少。凡是作爹娘的,無始以來沒有一個不是眾生,因為都有煩惱,有煩惱就不是好人,有煩惱必然會干壞事。如果你認為自己沒有干壞事,那是你的覺悟太差,智慧太差,你看不到。所以不管你自認為是壞人,還是好人都要修行,不修行你教育不好你的孩子,你孩子將來危害社會,危害人民,這個因果還背在你身上,因為你沒有負到教育的責任。誰最負責任?就是釋迦佛,釋迦佛對眾生盡到了教育的責任,你希望能快快成佛,將來跟釋迦佛一模一樣,那你為什麼不負擔起教育眾生的責任?說我教育不來,那你作為佛的學生為什麼不抓緊時間學佛法?為什麼不接受佛的教導?
小鳥至死不棄老鳥,子女哪可把父母丟棄
人長大像一只鳥兒那樣要飛出去,何必留在鳥窩裡?小鳥長大了,母鳥就不准它留在鳥窩裡,硬是叫它自己飛,人很多地方還不如鳥。鳥的習慣,冬天它要往南方飛,可是母鳥飛不動,小鳥從來不會把父母丟掉,就背在背上飛。有時候飛過海洋,實在背不動了,已經往下沉了,這只鳥還不肯把背上的老鳥丟掉,結果老鳥小鳥全掉在海裡,到死它還不肯丟掉,現在做子女的很多都把父母拋棄,你說人比得上鳥嗎?別看現在有的子女把父母拖得很牢,好像要把他留在家裡養老,其實是把父母留在家裡當保姆,給他義務照顧孩子。
法緣不足難修行,有法不要,佛法就滅了
古人都說過要四海為家,印度當年的風俗,哪怕是國王,到了五十歲他就要讓位去修行了。如今的佛弟子八十歲還不肯修行,覺悟太低智慧太差了。所以佛說到了末法時期證果成道的人極其稀少,因為法緣不足。不是沒有法,是有法他不要,這也是法緣不足。有人說過:“一句佛號不能代替佛法”,沒有佛法你怎麼修行啊?不能用“只要一句佛號”把佛法架空。佛法沒有了,娑婆世界的佛教就被消滅了。所以修行怎麼修?修行第一步,聽佛法。好比我將來長大了,要到社會上去做工作,第一步先到學校唸書去。
修行人能斷男女YIN愛,水平就高了
昨天講流轉生死的根源就是男女的YIN愛。出家人為什麼排在居士前面?因為出家就為了斷男女的YIN愛。在家人五戒,殺戒第一位,因為在家人要結婚要成家,很難斷男女YIN愛。如果你真能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那個水平就高了。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9)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於開化文殊院 2006.11.1
心裡愛心不斷,出家也不起作用
提要:
·心裡愛心不斷,出家也不起作用
·家是男女YIN愛組成的,所以家就是生死根源
·釋迦太子作榜樣,他把皇宮的家看成骯髒的草堆
·障礙來自溫情,軟刀子會殺死法身慧命
·出家離家就是為了切斷情愛,真有恩情干嘛又去離婚
·行為修好了,還要修好心,修心比修行要求還要提高
心裡愛心不斷,出家也不起作用
我們今天講的四根本戒,第一就是YIN戒,雖然是針對出家人講的,要求比較高,在家人也可以學,多少做到一點,將來了脫生死也快一點。如果出家人斷不了YIN愛,心裡還有顆愛心,這更糟糕,因為出家對你都不起作用,還會養成出家跟愛心聯系起來的條件反射,就算下一世仍出家,仍然起愛心,那不是很可怕了嗎?
家是男女YIN愛組成的,所以家就是生死根源
家是男女的YIN愛組成的,一結婚就成了家,貪男女YIN愛就是生死的根源。像我這樣,覺悟得已經太晚了,現在覺悟還算來得及,還有幾年可以用功用功啊。用功的人,不想家!因為家是生死的根源。一個人流轉生死就是在家裡流轉,比如小孩子就是靠父母做夫妻的YIN愛生下來的,生下來還不是生在家裡?所以家中一切的溫暖、愛,就是我們將來投胎的場所,如果家對你有吸引力,你將來就要流轉生死。
釋迦太子作榜樣,
他把皇宮的家看成骯髒的草堆
你們長期在我身邊培養的人,你們可以想念爸爸媽媽,因為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可是不能想念家。我們雖然沒有剃頭,也沒有穿出家人衣服,可是我們心出家了,心出家了身離家了,還想家干什麼?人為什麼會離婚?因為受夠了結婚的苦,既然婚姻如此的苦,為什麼離婚了還要到婚姻介紹所去登記?這就叫眾生。如果釋迦佛不來娑婆世界成佛,娑婆世界眾生是無法跳出生死輪回的。釋迦佛來娑婆世界,實際上是給我們做個榜樣。皇宮那樣的家,在他看來是一堆骯髒的草堆。
障礙來自溫情,軟刀子會殺死法身慧命
有人常訴苦:“我家庭障礙大啊,我真想修行,但是我離不開啊。”我老師只管講課,不管你家庭的矛盾,你有矛盾自己去克服。不過我們是學佛的,當然要學佛的精神。釋迦佛當年的矛盾很厲害,他的父親把城門都鎖起來,派了士兵看住,還裝了鈴,只要城門一動,鈴聲會響到四十裡外,你的障礙沒有釋迦太子大吧?他照樣逾城出家。障礙來自哪裡?因為你是家裡長大的,全來自家庭的溫情,溫情是一把軟刀子,會把你法身慧命殺死。你沒有覺悟的話,你修行再也修不成了。
出家離家就是為了切斷情愛,
真有恩情干嘛又去離婚
在家居士要向出家人學習,當然學習的地方很多,主要就是學習出家人離開家,離開家就是拋棄家庭的溫暖,就是離開生死輪回,離開家就是切斷男女所有的情愛。男女間所謂“恩愛”全是騙人的。世間上有句話:一夜夫妻百日恩。有恩你干嘛去離婚啊?愛的時候是親家,恨的時候是冤家,會不變嗎?
行為修好了,還要修好心,修心比修行要求還要提高
咱們今天講的《四根本修心要門》,比四根本戒要求還要高,我們修行是修正行為,也是修顆心,行為都修不好,算修什麼行?你行為修好了,還要修好自己的心,修心比修行要求還要提高。佛教的根本就在戒上,尤其是別解脫戒。持了戒就能改變我們的行為,就能不造惡業。可是還要提高到修心。心裡起煩惱,你想持戒,既困難,也沒有力量。有許多人犯戒,或者出了家又還俗,還不是心裡起了煩惱,只有進入到修心,你才能穩得住,所以戒定慧是一體的,千萬不能分割,同樣修行跟修心,也是一體的兩個步驟,不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