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蓮花(湖南岳陽蓮花寺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蓮 花 (1)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2 
 
 人各有痛苦,矛盾和心理創傷,
這是誰也抹殺不了的現實

提要:

  ■ 這兒是蓮花寺,我就把蓮花的意義跟大家講一講
  ■ 恭敬心能推動一切,和諧能消除矛盾,心有恭敬,能從身口上表現出來,
   印象會深刻
  ■ 禮佛燒香能起恭敬心,有三類人,第一種:求保佑
  ■ 人各有痛苦,矛盾和心理創傷,這是誰也抹殺不了的現實
  ■ 佛告訴我們一切都無常,迷於歡樂都是沒頭腦的人,不值得我們羨慕追求

 這兒是蓮花寺,我就把蓮花的意義跟大家講一講

我是昨天來到此地,跟大家抱歉一下,本來是說16號來的,因為我在安徽太湖法雨山佛學苑連續講了好幾天,每天差不多都講到兩個小時,辛苦了一點,16號那一天身體不太好,所以休息了幾天。大家以後有機會可以到法雨山佛學苑去看一看,那邊年輕人很多,老師也多。這一次來蓮花寺,你們各地居士也來了不少,昨天休息了一天,今天給你們講一點法,因為我留不長,如果要講一部經,可能來不及,這兒是蓮花寺,我就把蓮花的意義跟大家講一講。

恭敬心能推動一切,和諧能消除矛盾,
心有恭敬,能從身口上表現出來,印象會深刻

從現象上看,進佛門都是來燒香拜佛的,其實燒香拜佛只是一個禮節。禮節很有必要,能引發恭敬心,有了恭敬心就能推動一切,最主要人際關系會好。現在我們國家提出和諧社會,有了恭敬心就容易消除矛盾,容易使人接受。可是你心裡有恭敬心,人家不知道,如果你在身口上表現出來,人家眼睛看到了,耳朵聽到了,印象會很深刻,那麼眼前就會產生好的效果。

禮佛燒香能起恭敬心,有三類人,第一種:求保佑

居士們來禮佛燒香,歸納起來有三種目的,也就是說都是有目的來的,由此可見佛門不是旅游場所,游客去旅游場所是隨隨便便看看玩玩,作為一種消遣。其實即使是游客進佛門參觀,一等到他燒香拜佛了,這個性質就變掉了,因為他恭敬心起來了。每個人燒香拜佛的時候心裡總有一個想法,一般是求保佑,不光是游客,信佛的人也是這樣,所以這是第一種:求保佑。

人各有痛苦,矛盾和心理創傷,這是誰也抹殺不了的現實

為什麼要求保佑?如果你一向是順利的,或者你周圍的人也一向是幸福的,可能你也沒有求保佑的思想。就因為看到人生這條路不好走,周圍這麼多人各有各的痛苦,各有各難解決的矛盾,一談到過去,各有各心理上的創傷,輪到自己也是如此,而且前途未卜,所謂人生坎坷,這是誰也抹殺不了的現實,哪怕有的人正在鴻運高照,升官發財,乃至獎券中了頭獎,這種鴻運也不知道能維持多久,等到痛苦來臨他就快樂不起來了。一個人不可能一直痛苦,從來沒快樂過,也不可能一直幸福,從未痛苦過,所以世間上不可能存在永恆不變的事物,這是誰也否定不了的真理。

佛告訴我們一切都無常,迷於歡樂都是
沒頭腦的人,不值得我們羨慕追求

佛告訴我們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間上一切都是無常,無就是沒有,常就是永恆不變,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事物。如果你今天非常快樂,非常幸運,有頭腦的人就應該要想一想,當環境的命運改變的時候我該怎麼辦?比如今天廚房裡樣樣不缺,可是你總得要想一想明天沒有米沒有菜的時候該怎麼辦?冬天來了,大雪封山,沒米沒菜你就得餓肚子,總要趕快做准備。如果一個人整天吃喝玩樂嘻嘻哈哈,這是一個沒有頭腦的人,我們就說這個人迷掉了。凡是在歡樂中迷掉的都是沒有頭腦的人,所以這種歡樂這種幸福,不值得我們羨慕追求。
 
蓮 花 (2)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2 
 
 遇到苦難求佛菩薩還是個聰明人,
自己走上毀滅的道路是愚蠢的

提要:

  ■ “樂極生悲”是生活經驗的累積,好比閃電必然伴隨著恐怖的雷聲
  ■ 成家立業各有因緣,都是笑笑哭哭的啼笑因緣
  ■ 快樂和幸福會出生內心的傲慢,仰望著頭就看不見前面的陷阱
  ■ 還有一類人帶著迷茫進佛門,富比窮更迷茫,也比窮時苦得多
  ■ 富人的離婚率遠遠超過窮人,不想離的人比想離的人更痛苦
  ■ 在漫畫家的筆下“戀愛其實是一種精神病”“結婚是貓狗同籠”
  ■ 遇到苦難求佛菩薩還是個聰明人,自己走上毀滅的道路是愚蠢的

 樂極生悲”是生活經驗的累積,好比閃電必然伴隨著恐怖的雷聲

有的快樂時間非常短,而且越是快樂,後面變化越大,“樂極生悲”這句古話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累積。人世間的快樂,非但維持不長久,而且剎那剎那變化,好比天上閃電,閃電有沒有?確實有,可是能有多少時間?閃電之後必然伴隨著恐怖的雷聲。

成家立業各有因緣,都是笑笑哭哭的啼笑因緣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因緣和合,世間人最關心的就是成家立業,家庭有家庭的因緣,立業有立業的因緣,可是這些因緣都是笑了又哭,哭了又笑,叫作啼笑因緣。

快樂和幸福會出生內心的傲慢,仰望著頭就看不見前面的陷阱

由於我們有這樣的苦難,方才知道人生的路是不好走的。順利的人走路,眼睛必然往上看的,因為快樂和幸福會出生內心的傲慢,如果你跟他講一切無常,他不要聽,認為這是別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

有一幅漫畫:天空是非常的美麗,還有星星,一個年輕人手捧一束玫瑰花,眼睛往上看,臉上流露著幸福,可是前面是一個陷阱,再走幾步路他就要掉下去了。婚姻是如此,戀愛是如此,如果沒有理智的話,人在事業上的追求,也是如此。

經常有人掉進了陷阱,哭喪著臉到我這兒來,問該怎麼辦?像這一類人也是有覺悟的,因為他沒有去上吊跳樓,這些人進佛門還是有希望的,他們進佛門是求保佑,或者說求三寶加持,求三寶挽救他,這一類人我們也是認可的。

還有一類人帶著迷茫進佛門,富比窮更迷茫,也比窮時苦得多

還有一類人非常迷茫,他走過了窮困,如今富裕了,可是他比窮困的時候還要迷茫。最明顯的是他感覺到富人比窮人苦得多,所以他想不通:沒錢的時候想錢,有了錢我為什麼還這麼痛苦?窮苦的時候沒出生的矛盾,一到富了就產生。現實生活中這種矛盾痛苦多得不得了。

富人的離婚率遠遠超過窮人,不想離的人比想離的人更痛苦

結過婚的人最關心的就是家庭,富人的離婚率遠遠超過窮人。離婚畢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又不得不離,不離也痛苦,離也痛苦,你想離婚,對方不想離婚,那麼對方比你更痛苦。

在漫畫家的筆下“戀愛其實是一種精神病”“結婚是貓狗同籠”

有位現代漫畫家,他的漫畫很有智慧,他畫一男一女談戀愛,男的跟女的都是頭朝下成顛倒,旁邊寫了一句話:戀愛其實是一種精神病。還有位漫畫家說過,結婚是貓狗同籠。這不是誇張噢!離婚有很多原因,經常說的就是個性合不來,貓有貓的個性,狗有狗的個性,關在一個籠子裡,能合得來嗎?所以結婚也好,發財也好,都會使人產生迷茫。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沒有結婚的快樂,哪來離婚的痛苦?

遇到苦難求佛菩薩還是個聰明人,自己走上毀滅的道路是愚蠢的

我經常收到求加持的紙條和照片,都是因為有苦難,求我在唸經的時候給他們回向加持。除了希望病快點好、開刀順利、親人死後能往生善趣,還有許多情況我年輕時還沒有這麼多?現在也多起來了,“希望老師加持我兒子媳婦和好”,“希望加持我老公外面不要喝酒、賭博,外面不要有女人”,還有“希望我的兒子聽話,好好讀書。”說句實在話,我是沒辦法,你既然求我,我只好求佛菩薩給你加持。

一個人遇到苦難能夠求佛菩薩,這還是一個聰明人,什麼也不求,也不希望別人幫助,自己走上毀滅的道路,這是愚蠢的。
 
蓮 花 (3)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2 
 
 追求的壓力會使人精神負擔很重,
對人生迷茫的時候,正是開始覺悟的時候

提要:

  ■ 想不通的事情太多了,人就會感到迷茫,窮時閒話少,富人的好心卻沒
   得到好報
  ■ 沒錢想錢,有了錢也不知做人啥意思?因為有房有車的人也並不感到快樂
  ■ 追求的壓力會使他精神負擔很重,對人生迷茫的時候,正是他開始覺悟的
   時候
  ■ 追求的路上活得很累啊!富到最後,什麼都不要了

想不通的事情太多了,人就會感到迷茫,
窮時閒話少,富人的好心卻沒得到好報

再回過來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迷茫,有許多事情想不通:我心地很好,怎麼會這麼苦,想不通;我跟人家同一個行業,同一批生意,他賺錢,我怎麼賠本?想不通;我發了一點財,總想得到些親人的感情,每個親友我都送錢,結果反遭他們說我閒話,有一個老板就因為這個想不通要自殺。其實他應該知道金錢買不來幸福,你把金錢送給親戚朋友,反而使你氣得吐血,各種閒話都會說出來,“為什麼給他家多,給我家少?”“我過去也幫助你,難道你全忘了?”“你是大老板,這點錢你拿得出來嗎?”窮的時候誰也不會說你閒話,如今非但好心沒有好報,親戚都變成冤家了。假如你對所有的人冷酷無情,一毛不拔,那麼成了吝啬鬼,生活也沒有意義了,人都是靠感情生活的。所以由於這樣那樣引起的迷茫特別多。

沒錢想錢,有了錢也不知做人啥意思?
因為有房有車的人也並不感到快樂

有個老板十個手指都戴了戒指,卻苦惱地說:“沒錢的時候想錢,有了錢也不知道做人啥個意思?”

有些人想,我想買東西沒錢,想吃東西沒錢,如果買到了吃到了,我就高興了。這種想法是浮面的,當你吃到了還是不高興,因為人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欲望滿足,高興的時間是短暫的,否則為什麼有的老板要娶第二第三個老婆?他娶老婆的時候挺高興,娶到了,這個欲望就淡下去了,他又去追求新的欲望、新的刺激給他增加高興,反正有錢嘛。

還可以想很多:有了房子應該是快樂,為什麼我現在也沒什麼快樂?我沒有汽車的時候想有汽車多快樂,現在我有了好幾輛汽車,也沒感覺到快樂嘛。有人賺了一點鈔票,開始數的時候挺高興,高興得連最骯髒的東西他也喜歡,鈔票從來不洗的,他一面數一面在舔手指頭,可是他天天數鈔票也就厭煩了。

追求的壓力會使人精神負擔很重,
對人生迷茫的時候,正是他開始覺悟的時候

有些老板跟我說:“我現在房子也有了,車子也有了,女子也有了,金子也有了,兒子也有了,可是我還是天天苦惱。”要知道你所得到的東西不會長期使你快樂,而你在追求這些快樂的時候帶來了很多壓力,這種壓力使你精神負擔很重啊,所以你會迷茫苦惱。像這樣帶著對人生的迷茫來到佛門,這個人是有覺悟的,因為他會想做人到底什麼意義?他會想本來說得好好的,為什麼會變掉呢?這到底啥個原因?這種人比迷茫中拼命追求的人要好得多,迷茫的時候正是他開始覺悟的時候。

追求的路上活得很累啊!富到最後,什麼都不要了

拼命追求的人從現實看,往壞的方向發展的居多,一有錢了就賭博,乃至吸毒,生活腐化,干種種傷害別人的事情。當然也有好的,有個全世界的首富叫比爾·蓋茨,他把全部家產捐獻到慈善事業裡去,當然這是件好事。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富到最後你也會什麼都不要了,我常聽到富人中間有這麼一句話“我活得很累啊!”
 
蓮 花 (4)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2 
 
 佛教的消極是消極壞的,
佛教的積極是積極好的

提要:

  ■ 進佛門第三種人,求知欲很強,總想對人生了解得清楚一點
  ■ 佛教的消極是消極壞的,佛教的積極是積極好的
  ■ 不止惡,行善是行不好的,好比拿搶來的錢去行善,還得去坐牢
  ■ 眾生進佛門為追求佛法,佛門不以法度眾生,會背罪過
  ■ 出家人應以法報恩,希望善知識能抽出點時間來為眾生講講法
  ■ 講不來就應學,不學法你學啥?不依戒依法的佛弟子,連你自己都度不了

進佛門第三種人,求知欲很強,
總想對人生了解得清楚一點

進到佛門的還有第三種情況,這種人非常聰明,求知欲很強,總想對人生了解得清楚一點,哪怕社會上很多人都在說“信佛是迷信。”——我對這句話是不承認的,十多年前我在上海各個大學裡講佛學,有一次大學請我去開講座,其中有句話:“如果有人問,佛教是迷信的,你承認不承認?”我不承認,佛教沒有迷信,是信佛的人在搞迷信,誰搞迷信誰負責,不能叫釋迦佛負責,因為他不懂佛法,搞了迷信,敗壞了佛教的形象。我也不承認佛教是宗教。

佛教的消極是消極壞的,佛教的積極是積極好的

那麼“佛教是消極的,你承認不承認?”我承認,沒有消極,積極從哪裡來,我講這句話就是辯證法。我說:“今天各位老師來聽我講佛學講座,可是有的就沒來,為什麼?他在家裡搓麻將啊。你不把搓麻將的積極性消極掉,你會來嗎?正因為把搓麻將的積極性消極掉了,想聽佛法的積極性就起來了。”現在旅游業非常興旺,來這兒也沒有好看的,也沒有好玩的,如果你想去旅游,你這兩天聽法就不會來。我們佛教消極積極都要,關鍵是要有原則,消極是消極壞的,積極是積極好的。

不止惡,行善是行不好的,
好比拿搶來的錢去行善,還得去坐牢

拿佛法來說,消極就是止惡,積極就是行善,你不止惡,你行善是行不好的,如果你一邊做壞事一邊做好事,到底是壞事勝利還是好事勝利?是壞事勝利。擺個事實,你一邊當強盜去搶錢,一邊拿著錢來做好事,結果你還是要被抓進去坐牢。所以消極一切壞的思想、壞的行為,這是很重要的。

眾生進佛門為追求佛法,佛門不以法度眾生,會背罪過

你們來到佛門,都是想知道得多一點,假如佛門不講經說法那就對不起你們,這也有因果的。你們看了我講解的《佛說賢者五福德經》,就可以知道講經說法功德無量。現在菩提心網站登有《金光明最勝王經》的解說,我只是講經中的一小段,叫勸請功德,勸請善知識講經說法這個功德極大極大。佛教是以法去度眾生,這麼多眾生到寺院來希望聽聽法,雖然他們本身有一個求知欲,也離不開他們過去世的善根和他們的菩提心,你使他們失望,這不會沒有因果吧?一陣涼風吹過都有因果的。我年輕時候一天要講四次法,每次總要講一個多小時,後來年紀逐漸老了,也是從年初一講到年三十,實在是生病了才休息休息。否則的話,學到的佛法不貢獻出來背罪過啊,只進不出,也太自私了吧!非但違背釋迦佛的教導,你對得起那麼多想聽法的居士嗎?

出家人應以法報恩,
希望善知識能抽出點時間來為眾生講講法

居士是出家人的衣食父母,出家人學了法就要為居士說法,以法報恩。許多居士跟我訴苦,他們進寺廟幾年都聽不到法,非常苦惱。可能會講法的善知識現在也很忙吧,希望善知識留出一點時間來給眾生講講法。

講不來就應學,不學法你學啥?
不依戒依法的佛弟子,連你自己都度不了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他也講不來,那麼你身為佛弟子,為什麼不學佛法?凡是不學佛法的佛弟子都背罪過,不懂法你就沒有辦法在修行路上、度眾生的路上依戒依法。說得嚴肅點,你不肯學佛法,也就破戒了,破的是三皈依戒,你連法都不懂,怎麼叫做皈依法?說“我會唸經”,唸經不懂經文的法義,唸了有什麼作用?所以有求知欲的人就是有覺悟的人,比一個名義上皈依了三寶卻不聽法不求懂,更不講經說法的人要好得多。

你們即使不懂佛法,今天來聽佛法,有求知欲,你們將來是有希望的。非但能夠智慧增長,提高覺悟,還能夠弘揚佛法,在自身修持上也不會走歪路。不管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不聽法不唸經,或者念經不求懂,這些人就是沒希望的,佛度眾生是以佛法去度眾生,你不接受佛法,佛對你也沒辦法。
 
蓮 花 (5)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2 
 
從清淨中出生智慧,從智慧中出生
菩薩的大慈大悲,這就是成佛的基礎

提要:

  ■ 要明白蓮花,得先講修行人應具備的三種功德
  ■ 第一要走在清淨道上,走不清淨的道,會把你引上三惡道
  ■ 第二要有智慧,不是佛法的智慧,再多也是漏洞百出
  ■ 有人進佛門四十年了,竟然說身上都是菩薩
  ■ 佛法裡的蓮花,只是一個比喻,比喻清淨
  ■ 第三,要有悲心,悲心要從佛法智慧裡出生
  ■ 從清淨中出生智慧,從智慧中出生菩薩的大慈大悲,這就是成佛的基礎

 要明白蓮花,得先講修行人應具備的三種功德

今天講的題目叫蓮花,講完開場白,現在就講個開頭吧。要講蓮花,先得講講修行人應具備的三種功德,也是三個要點。你們記住這三個要點,不論是在家生活還是出家生活一定會過得非常美好。

第一,要走在清淨道上,
走不清淨的道,會把你引上三惡道

第一:要走在清淨道上。在家居士應該跟出家人學習,出家人走路不走骯髒的路。比如前面有個糞堆堆,出家人要看清楚,不准踩上去。佛規定出家人只走清淨道,如果走上一條不清淨道路,你出家修行就沒希望了,這條道路會引你通向三惡道。當然在家居士也應如此,現在從報上看到,有很多人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後毀滅自己,那就是不清淨的道路。

第二,要有智慧,
不是佛法的智慧,再多也是漏洞百出

第二:你們的頭腦裡要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做事情不會做錯,不會有漏洞,將來不會有不好的後果。沒有智慧的人盡做錯事情,盡背因果,盡出漏洞。假如要問:“我是大學畢業生,乃至博士碩士,我算不算是有智慧?”你這是世間上的智慧,世間上的智慧漏洞百出,始終沒有圓滿過。現在受苦受難的人難道他們沒有文化?我們講的有智慧是指佛法的智慧,佛法的智慧不等於人世間的知識。不是佛法的智慧懂得再多,也會有漏洞和錯誤。

有人進佛門四十年了,竟然說身上都是菩薩

舉兩件事給你們聽聽,大概二十年前,因為我家住在上海龍華寺的附近,佛菩薩生日,我們家總是要到龍華寺去禮佛。有一次我女的到龍華寺去,因為她懂得法了,就跟他們說:“你們燒香不要大把大把地燒,燒香燒三支,表戒定慧,以戒定慧供養佛,最殊勝,因為戒定慧是你修行的功德。或者燒一支叫一支清香,表戒律清淨。”有人就說:“我進佛門四十年了,難道我不懂嗎?”後來我女的禮完佛要走了,想跟她打個招呼,意思“我先走了”,因為人多就手伸過去拍拍她的肩膀,她就不高興:“你別在我身上東拍西拍,我身上都是菩薩。”進佛門四十年,這個能叫懂嗎?

佛法裡的蓮花,只是一個比喻,比喻清淨

還有的人進了佛門,真正講經說法他不聽,周圍人說的話全聽進去,聽進去的都是別人講錯的、理解錯的。釋迦佛說過,到了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比如說西方極樂世界蓮花怎麼樣?他說我知道,還會畫,畫出來的蓮花跟娑婆世界池塘裡的蓮花一模一樣。極樂世界蓮花跟娑婆世界蓮花哪會一樣呢?你把娑婆世界最大的蓮花摘下來,說:“這就是蓮花,我將來往生到蓮花裡。”能進去嗎?或者說“這是我將來成佛的時候要坐的蓮花寶座。”你坐上去試試,一坐上去蓮花稀巴爛,要怎麼樣才能懂?你要學佛法,根據佛法裡的法義和種種的比喻來講,那你才懂。蓮花只是一個比喻,比喻清淨。

第三,要有悲心,悲心要從佛法智慧裡出生

第三,希望你們要有慈悲心,這個慈悲心不是人世間所說的好心。世人認為如果你好心,必然會得到好報,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好心,人家不認可不接受,當然得不到好報,這裡就有問題了,人世間所講的好心會產生很多的矛盾,出現很多的漏洞,結果適得其反,好心沒好報,受苦報就罵老天爺不長眼。所以我們今天講的慈悲心比人世間的好心要殊勝圓滿,不會造成好心辦壞事,因為這個慈悲心裡面充滿了智慧。慈悲心必須要從佛法裡的智慧出生,這是跟世間上的好心有區別的。佛法裡的悲心就是菩薩的悲心,每位菩薩都具足智慧和慈悲心。

從清淨中出生智慧,
從智慧中出生菩薩的大慈大悲,這就是成佛的基礎

這三個要點希望大家記住,明天再給你們詳細講。走路兩只腳要走在清淨的道上,頭腦要以佛法的智慧來充實自己,心裡要有從智慧中出生的像菩薩一樣的慈悲心。如果你記住這三句話,你在世間上、人生路上就會平平穩穩,如果你修行,那麼你就會快快成佛。成佛怎麼成?從清淨出生智慧,從智慧出生大慈大悲,這就是成佛的基礎,這就是成佛時候的金剛寶座,今天就跟大家講這些。(回向)
 
蓮 花 (6)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3
 
 
蓮花表清淨,
極樂世界蓮花並非娑婆世界蓮花

提要:

  ■ 蓮花表清淨,極樂世界蓮花並非娑婆世界蓮花
  ■ 為使眾生容易理解佛法,釋迦佛借用了人世間熟悉的語言和事物,
   可惜後世眾生依文解義,逐漸離開了如來的真實義
  ■ 離開了佛法,就沒有成就,執著了蓮花就以為是池塘裡的蓮花
  ■ 宇宙沒有時間方位,如來所說法,都是方便開導
  ■ 依法生信,才是正信,不懂法的人也說是正信,問他幾個為什麼,
   信心就動搖了

 蓮花表清淨,極樂世界蓮花並非娑婆世界蓮花

我們知道蓮花是表法,表清淨。佛經裡經常出現“蓮花”這兩個字,尤其是淨土宗的興起,特別提到“蓮花”,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往生在極樂世界的蓮花裡。一般人看到這兩個字就依文解義,總認為佛教裡講的蓮花,就是娑婆世界池塘裡長出來的蓮花,因為“蓮花”是娑婆世界的語言文字,人們畫的蓮花也是按照娑婆世界的蓮花畫出來的,逐漸逐漸就形成了人們的觀念,所謂蓮花就是這個樣子。

為使眾生容易理解佛法,釋迦佛借用了人世間熟悉的語言和事物,
可惜後世眾生依文解義,逐漸離開了如來的真實義

釋迦佛講佛法的時候,是借用我們人世間所能看到的一切,因為這些語言以及這些事物,是娑婆世界眾生最熟悉的,所以也就最容易理解。可惜的是後世的眾生逐漸離開了佛法,還以為釋迦佛講的蓮花就是池塘裡的蓮花,因為他們已經不懂佛法了,他們只能這樣依文解義去想。實際上蓮花是個比喻,如果釋迦佛講法四十九年,叫我們修來修去最後修成一朵蓮花,這有什麼意義呢?咱們是有情眾生,蓮花是無情,僅僅是一朵花而已,不想證果成道,也不想成佛,竟然想去成一朵蓮花?

當然,今天佛門裡的人還不會想“我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要成為一朵蓮花”,可他們也是想進入蓮花裡去。這種想法也不能說錯,因為佛經裡就是說往生極樂世界就得進入蓮花,可惜的是他們不懂得這個蓮花到底是指什麼?以為就是一朵池塘裡的蓮花。

離開了佛法,就沒有成就,
執著了蓮花就以為是池塘裡的蓮花

所以離開了佛法,就沒有你修行的成就;離開佛法,你蓮花也進不進去,因為蓮花到底是什麼你都沒搞清楚!釋迦佛叫我們聽了佛法以後,千萬不要執著,一執著就搞錯了。你又看不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娑婆世界的蓮花你是看到,你一執著,你就認為佛經裡的蓮花就是我們池塘裡的蓮花,那可搞錯了。

宇宙沒有時間方位,如來所說法,都是方便開導

因為不懂佛法,搞錯的地方多得說不盡!比如經書裡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你以為真有西方,宇宙沒有方向,哪來西方?假如你執著這句話:要過十萬億佛土,才能到極樂世界。現在科學發達,有宇宙飛船,你坐上宇宙飛船要多少年才能到極樂世界?星球可不是佛土啊!不知道要過多少個星球才能到一個佛土,而且還是十萬億佛土,可能宇宙飛船飛到半路裡也要爆掉了。經書上又沒說,究竟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夠到達極樂世界,沒有說明就是沒有時間。宇宙沒有方位沒有時間相,所謂東南西北,都是佛在說法時候,根據娑婆世界眾生能夠聽得懂的語言來開導一下罷了!

依法生信,才是正信,不懂法的人也說
是正信,問他幾個為什麼,信心就動搖了

那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佛不打妄語,決定有的。既然宇宙沒有方位沒有時間,極樂世界又有,又說往生極樂世界可以一剎那就到,既然這麼遠怎麼一剎那就到了?沒頭腦的人他也不想,有頭腦的人就想不通了。你研究不出來,因為你不懂法嘛!那麼只好經書裡這麼寫我就這麼信呗。不懂佛法的信都叫迷信,不叫正信。我們信三寶,信佛所說的一切以及信有琉璃世界、極樂世界,都是根據法而產生信心的,你懂了法以後產生信心,就是正信,可是那些不懂法的人也說“我是正信”。你不懂法,人家問你幾個問題,你回答不出來,自己的信心也動搖了。
 
蓮 花 (7)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3
 
 
求生蓮花的人,卻不知蓮花起什麼作用,
為什麼會放光?也見不到有從極樂世界回來的人

提要:

  ■ 求生蓮花的人,卻不知蓮花起什麼作用,為什麼會放光?也見不
   到有從極樂世界回來的人
  ■ 如今釋迦佛涅槃才2500多年,極樂世界眾生想回娑婆還早呢
  ■ 由於唸經不求懂,理解層次各不同,各說各的,聽的人也就糊塗了
  ■ 離開了佛經的說法,也離開了修行人必須遵守的原則
  ■ 不鼓勵佛弟子多聽法,或者不肯把佛法講清楚,也許是怕人說:
   你們過去講的都有問題

 求生蓮花的人,卻不知蓮花起什麼作用,
為什麼會放光?也見不到有從極樂世界回來的人

我們從蓮花開始講,蓮花到底有沒有?不能說沒有!因為池塘裡就開著蓮花,如果沒有蓮花,人怎麼說得出蓮花,怎麼會畫出來,拍照也拍出來,那麼蓮花起什麼作用呢?如果沒有作用,你要它干什麼呢?蓮花枯謝了,不又沒了。再想下去,所謂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行樹、八功德水,乃至蓮花上面的赤色赤光、青色青光、黃色黃光,到底有沒有啊?你說沒有吧,如來不說假話;你說有吧,誰也沒有看見過。即使有人真的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有回來的?

如今釋迦佛涅槃才2500多年,
極樂世界眾生想回娑婆還早呢

有人說“某某人是西方再來人。”西方再來人也不是原來的他,又換了一個身體了,而且西方再來是怎麼個來法?花開見佛你還是一個眾生,一個眾生到了極樂世界,如果趕緊回來,那他到西方去干啥?必然是等到花開見佛,就跟阿彌陀佛學法修行,證果成道,要修行成就了他才有這樣的神通力量回到娑婆世界,那究竟要多少年?有這麼快回來嗎?除非是大菩薩。如果你是下品下生,要十二大劫才開花,用娑婆世界的年份計算,是一百六十一億年,從釋迦佛涅槃到現在,僅僅兩千五百多年,你要回來還早呢!

由於唸經不求懂,理解層次各不同,
各說各的,聽的人也就糊塗了

我們假如聽得多了,有人說有極樂世界,有些人說沒有極樂世界;有些人說極樂世界在西方,有些人說極樂世界在你心裡;有些人說極樂世界怎麼好怎麼好,也有些人說那全是如來方便說法。由於大家理解層次不同,各說各的,你越聽越糊塗。

離開了佛經的說法,
也離開了修行人必須遵守的原則

由於這種種情況,有的修念佛法門的人好心想出一套話來,這個好心我看也大有問題。我七十年代初頭一次到溫州去講法,白天有居士來看我,說“我們這裡唸佛的有兩派,一派說要唸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一派說這樣的說法不恰當,現在誰能夠唸到一心不亂?而且還要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這是打擊了唸佛人的信心。”他們提倡只要唸就能往生,那麼大家一聽高興了,所以唸佛人越來越多了。用這種方式來樹立人家的信心,我看不恰當,因為離開了佛法,也離開了修行人必須遵守的原則。

不鼓勵佛弟子多聽法,或者不肯把佛法講清楚,
也許是怕人說:你們過去講的都有問題

再後來又有人主張“不要多聽法,因為越聽多越迷茫,只要相信唸就能往生,萬人唸萬人去。”我看這個說法當初的目的也是為了維護唸佛人的信心吧!結果使很多人都不想聽佛法。只聽一個人說,他說什麼就信什麼,那就沒有矛盾了。這種做法越到後世越不恰當,現在年輕人的頭腦也不簡單,現在文化水平普遍都提高了,科學知識普及,必然會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來,你不懂法,你就回答不了。

比如說:“你們說極樂世界黃金鋪地,這個黃金哪裡來?是極樂世界有金礦,還是娑婆世界派飛機運過去的?為什麼要黃金鋪地?是不是佛菩薩還貪愛黃金,那麼極樂世界就是一個有貪瞋癡的地方了?”你能回答清楚嗎?因為你不懂佛法呀!有些人雖然懂一點佛法,他也不肯講清楚,或許是怕人家懂了佛法以後就說“你們過去講的都有問題。”
 
蓮 花 (8)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3
 
 
蓮花是比喻佛講的法像蓮花那樣清淨

提要:

  ■ 極樂世界的蓮花難道也是從污泥裡長出來的嗎?
  ■ 佛法消除愚癡,不肯學佛法而自得其樂,是愚人的傲慢
  ■ 佛法是從佛圓滿智慧的覺悟中流出來的
  ■ 把“依法不依人”變成了“依人不依法”,就形成了末法時期
  ■ 蓮花是比喻佛講的法像蓮花那樣清淨

  極樂世界的蓮花難道也是
從污泥裡長出來的嗎?

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如果跟娑婆世界的蓮花是一樣的,那問題來了:誰把娑婆世界的蓮花種子帶到極樂世界種下去的?法藏比丘也沒這麼做吧?蓮花從污泥中長出來,難道西方極樂世界有污泥啊?那也不叫佛土了。其實從法上來解說,那就很簡單了:蓮花是個比喻,千萬不要把比喻當成真有像娑婆世界的蓮花那麼回事。

佛法消除愚癡,不肯學佛法而自得其樂,是愚人的傲慢

有些知識分子憑著文化去看佛經,結果依文解義全搞錯,有時候還會闖禍,因為佛法是消除你愚癡,不懂佛法怎麼能消除愚癡?而愚癡的人,不懂又不肯學,這就是傲慢,也是愚癡的表現。他在自得其樂,因為愚人也有愚的快樂,愚的快樂就是胡鬧的快樂。比如外國有個愚人節,愚人節這一天大家最高興,為什麼?表現愚啊!也就是胡鬧啊!而且在愚人節的時候胡鬧也不算犯罪,可想而知,你學愚學到後來肯定在胡鬧,而且胡鬧得還很痛快,還很高興。

佛法是從佛圓滿智慧的覺悟中流出來的

今天你們來聽法,我必須按照佛法來講,不管是誰講經說法,如果離開佛經講,這個人說的話就不能聽,佛一再說“離經一字就是魔說”。所以根據佛法來講就不會有錯,而且什麼都能夠講得清清楚楚,因為佛講的法,是在智慧圓滿徹底覺悟中講出來的。

把“依法不依人”變成了“依人不依法”,
就形成了末法時期

佛再三告訴我們:“要依法不依人。”而偏偏現在普遍依人不依法,這就形成了末法時期。反過來說,如果這種現象糾正了,末法時期就轉為正法時期。末法時期普遍不懂佛法,聽到的全是人話,“某某人是這麼說的,某某法師是這麼說的,某某大德這麼說的,某某古德這麼說的。”佛是怎麼說的聽不到。而且這些人講的話人們特別相信,假如你再跟他說“佛是這麼說的。”他就轉不過來了:“人家是大法師啊,哪會說錯!”好像佛不應該這麼說嘛!那麼變成大德、古德全都沒有錯,只有佛有錯,你說顛倒不顛倒?

你們在家居士也有這樣的體會吧?如果你聽了法以後,照法上修行,有人就會對你看不慣,覺得你這個人很討厭,不好理解,往往有這麼句話:“這麼多信佛的人全是那個樣子,難道他們都錯了?”這就是依人不依法。一切成就都要在法上起作用、法上起成就,不依法你成就從哪裡來啊?末法時期修行極少人能夠成就,就是因為依人不依法啊!

蓮花是比喻佛講的法像蓮花那樣清淨

那麼今天我照法上來跟你們說,蓮花到底是什麼?蓮花到底在哪裡?大家都知道《妙法蓮花經》吧,這是從前唸佛法門修行人最喜歡唸的,因為《普門品》就在《妙法蓮花經》裡,現在可能有很多地方也不唸了吧?因為他們主張“只要一句”,也就不要法了。《妙法蓮花經》,蓮花是個比喻,“妙法”指的是佛法,佛講的法無上甚深,極其微妙,所以稱妙法。佛講法主要作用是淨化人心,使眾生骯髒的心能夠洗洗干淨,所以拿蓮花來比喻,蓮花比喻清淨,意思就是說佛講的法就是像蓮花那樣的清淨。
 
蓮 花 (9)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3
 
 
蓮花的種子是清淨的種子,清淨的種子
要下在心裡,只有心裡的種子才能一剎那成就極樂

提要:

  ■ 把比喻錯解,就好比修行人要殺死無明,結果去把自己的父母殺了
  ■ 蓮花在法裡,沒有法哪來蓮花?即使是方便法門,沒有法哪來門?
   進不了門就什麼也沒有
  ■ 沒有法你也進不了蓮花,要有蓮花先下種,誰下的種子就屬於誰
  ■ 蓮花的種子是清淨的種子,清淨的種子要下在心裡,只有心裡的
   種子才能一剎那成就極樂

 把比喻錯解,就好比修行人要殺死無明,
結果去把自己的父母殺了

如果你執著蓮花,而且認為這個蓮花真的像娑婆世界的蓮花那樣是會開放,花開了以後,你從蓮花裡走出來,花開見佛,這種人是不懂佛法。法師講《妙法蓮花經》時總是說:蓮花是比喻。經書上有許多都是啟發,都是釋迦佛方便而說,如果你一執著,那就壞了。比如說,經書裡有句話:殺父殺母不下五間地獄。你不理解佛法的含義,回家去把父母殺了,那完蛋了,這是比喻啊!這個父母是比喻無明煩惱,因為眾生有無明才會流轉生死,把無明煩惱殺死了,怎麼會下無間地獄呢?能海上師說:如果聽了這句話把父母殺了,這個父母也死得太冤枉了。

蓮花在法裡,沒有法哪來蓮花?即使是方便
法門,沒有法哪來門?進不了門就什麼也沒有

你們明白了蓮花是比喻法,那麼蓮花在哪裡?你們能回答嗎?(下答:蓮花在法裡)蓮花在法裡嘛!可想而知,沒有法就沒有蓮花,沒有法就沒有極樂世界,也可以明確地說,沒有法什麼也沒有,你一輩子盲修瞎練白起勁。我們佛弟子是根據佛法來修行的,沒有法你還有什麼成就?哪怕方便法門沒有法,這個方便法門也不起作用。比如你想到房裡去,沒有門你怎麼走得進去啊?佛給我們開了很多的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這個門就是法門,方便法門也必須是法門,沒有法哪來法門?沒有門,你能走得進去嗎?

沒有法你也進不了蓮花,
要有蓮花先下種,誰下的種子就屬於誰

同樣的道理,沒有法你蓮花也進不進去,何況蓮花是表佛法,你沒有法哪來蓮花?人間的蓮花在池塘裡,佛法裡的蓮花在法裡,要進入極樂世界的蓮花,你首先得栽下蓮花。並不是你飛到極樂世界去播下蓮花的種子,誰也沒有這個本事。如果極樂世界有你的蓮花,這可不是你到了極樂世界以後才下種,長出蓮花來,而是西方極樂世界已經有了你這朵蓮花,你才能進入自己的蓮花。

那麼極樂世界的蓮花,是誰給你下的種子呢?說句笑話,你的姨媽臨命終時,你也沒有拜托她:“姨媽你到了極樂世界,幫我在蓮花池裡下個種子,我將來要來的噢!”佛菩薩也沒有辦法給你下種子,誰下的種子是屬於誰,因果不可改變,你要有你的蓮花,就得要你自己下種子。比如說我們發菩提心,是自己發菩提心,別人無法代勞,老話說: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沒得。因在你這裡,果也就在你這裡,沒有因,就沒有你的果。

蓮花的種子是清淨的種子,清淨的種子要下
在心裡,只有心裡的種子才能一剎那成就極樂

既想要自己的蓮花,又沒有辦法到極樂世界去下種子,應該怎麼辦?修行人應該懂得,你可以現在在娑婆世界下種子,這一個工作你能辦得到的。這可不是在人間池塘裡下的蓮花種子,蓮花是比喻啊!是讓你在娑婆世界種下清淨的種子,這顆清淨的種子下到什麼地方?(下答:下在心裡,下在苦難的眾生裡),下在你自己的心裡。修行人的蓮花也是從心裡長出來。既然蓮花在心裡,你又發願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蓮花裡,那麼你到底往生在哪裡啊?還是往生在你自己心裡嘛!所以能一剎那就到,明白了嗎?
 
蓮 花 (10)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3
 
 
不洗淨眾生心裡的煩惱,就長不出蓮花來,
每個佛弟子心清淨了,都有自己的蓮花

提要:

  ■ 不洗淨眾生心裡的煩惱,就長不出蓮花來,每個佛弟子心清淨了,
   都有自己的蓮花
  ■ 執有了不脫生死,執空成就不了極樂,佛弟子不能不要法,但也
   要捨掉對法的執著
  ■ 佛以法指路,顯現化城種種莊嚴,目的都是為了眾生離苦得樂
  ■ 極樂世界確實有,可是你根據人世間的一切所想象的極樂世界根本找不到
  ■ 極樂世界的樹多了七寶,水多了八功德,蓮花會放光。如果以娑婆
   世界的樹、水、花去想象,自然就成了是樹非樹,是水非水,是花非花

 不洗淨眾生心裡的煩惱,就長不出蓮花來,
每個佛弟子心清淨了,都有自己的蓮花

所以,如果我們不把自己充滿煩惱骯髒的凡夫心,用佛法洗干淨的話,心裡就長不出蓮花來,只要你心裡從覺悟中產生一顆清淨的種子,你的蓮花種子就播下去了,所以有這樣的比喻,實際上沒有這樣的蓮花。實在說,今天誰也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能力,把心裡的蓮花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所以說:清淨就是蓮花,蓮花就是清淨。清淨在佛法裡用蓮花來作比喻。

有些人認為只有淨土法門往生極樂淨土,才有這樣的蓮花,又錯了,每個佛弟子都要修成自己的蓮花,也就是說每個法門每個佛弟子都要修成自己心的清淨。

執有了不脫生死,執空成就不了極樂,
佛弟子不能不要法,但也要捨掉對法的執著

現在不懂佛法的人把佛講法的比喻執著得很厲害,要知道你一執著就是有,一有就了不脫生死。如果你空掉了有,不肯去掉執著心,你還會執著一個空。執空成就不了極樂,因為你還是有啊!有啥?有空啊!眾生的習氣很厲害,最厲害就是執著的習氣,所以佛在《金剛經》裡就說了“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修到一定程度連佛法都要捨掉,捨掉不是不要法,是不要執著。佛法是給我們利用來修行成就的工具,利用過了就要捨掉,一執著就成病。比方說,人要維持生命需要營養,吃飯吃菜這是利用,你吸收了菜和飯裡的營養,你不能把大便執著了,如果你始終不肯大便,這就是病態!所以人一執著反而起了有害的作用。

佛以法指路,顯現化城種種莊嚴,
目的都是為了眾生離苦得樂

佛經裡有這麼一個比喻:佛為了鼓勵眾生往前走,就跟大家說:你們看,遠方有一個城市多麼莊嚴、多麼快樂,大家趕快努力往前走啊!那麼大家為了要到這個極其快樂美好的城市,堅持不懈地往前走,等走到了,一看,什麼也沒有,因為這個城市是釋迦佛化現出來的,稱為化城,目的就是讓眾生在修行路上,在熄滅煩惱的路上不斷往前走。一到了目的地,或者叫彼岸,或者叫美好的城市,所謂涅槃城,你才會明白什麼也沒有。為什麼什麼也沒有?你已經到了目的地了。煩惱斷盡、功德圓滿就是你的目的地,彼岸哪有什麼高樓大廈。我當年在九華山辦佛學院時常出去走走,那裡有個化城寺,就是這個意思。

極樂世界確實有,可是你根據人世間的
一切所想象的極樂世界根本找不到

可想而知,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說沒有,你會說釋迦佛說有怎麼會沒有呢?那麼我白起勁,白修啦?如果說有,真的到了極樂世界,你在人間所想象的東西,一樣都沒有,因為你是根據娑婆世界的景去想象的,如果極樂世界有宮殿,那麼極樂世界有鋼筋、磚頭嗎?有泥土石塊嗎?你說沒有吧,確實是有,你說有嘛,你根據人世間的一切所想象的極樂世界根本找不到。

極樂世界的樹多了七寶,水多了八功德,
蓮花會放光。如果以娑婆世界的樹、水、花去想象,
自然就成了是樹非樹,是水非水,是花非花

拿八功德水、七寶行樹來說,你以為極樂世界的樹和娑婆世界樹一模一樣的,極樂世界哪有這種樹啊!你以為極樂世界的水就是我們這兒的自來水,或者黃河長江的水,極樂世界哪有黃河長江啊!還有蓮花怎麼會放光呢?等你真正到了極樂世界,你會知道你所想象的東西什麼也沒有,可是又確實是有,這個有可不是你現在頭腦裡想的有。比方說,極樂世界非常快樂,這個快樂並不是你想象的住到五星級賓館去享受的快樂,極樂世界哪會有五星級賓館?空調冰箱啊?如果說什麼也沒有,又確實是有。
 
蓮 花 (11)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3
 
 
不清淨的心沒了,貪瞋癡也沒了,
種種惡業也沒了,所以說“心淨則土淨”

提要:

  ■ 不清淨的心沒了,貪瞋癡也沒了,種種惡業也沒了,所以說“心淨則
   土淨”
  ■ 佛法是清淨的,所以能淨化人心,聽了法不思維,也不叫修行人
  ■ 放不下世俗享受的人,對清淨修行會感到不適應,放不下欲望的人會
   把我們看成不正常
  ■ 在修行人看來,貪圖欲樂就是貪心煩惱,在痛苦時不覺悟就是愚癡煩惱,
   有了痛苦對人產生仇恨心,就是瞋心煩惱。可是世俗人看來,這是
   正常的,因為要享受自己的欲望,哪能避免得了這些

 不清淨的心沒了,貪瞋癡也沒了,
種種惡業也沒了,所以說“心淨則土淨”

說什麼也沒有,這是你原來從凡夫頭腦裡想出來的東西什麼也沒有;說確實有,極樂世界的有是從你清淨心裡出生的,你一顆清淨的心能出生什麼?決不可能出生像娑婆世界那樣的東西,從心裡飛出來高樓大廈、飛出來七寶行樹,或者飛出來一條龍到極樂世界去噴水,你心裡出生的清淨境界就是極樂世界,因為佛土沒有污染,所以叫淨土。為什麼成就了什麼也沒有?因為你那顆不清淨的心沒有了,貪瞋癡沒有了,種種惡業沒有了,怨家跟親家也平等平等了。

佛法是清淨的,所以能淨化人心,
聽了法不思維,也不叫修行人

佛法是清淨的,所以能淨化人心。我們今天按照佛法去修行,把心修得清淨了就是你的成就。如果修來修去仍然是貪瞋癡,種種煩惱,你的修行可沒成就。要去掉我們心裡的煩惱、骯髒,總得研究研究,你研究得不透徹,你也不會干淨。佛法講聞思修,你總要思維思維,當然思維前面首先要聽法,聽了法以後不思維,你也不叫修行人,沒思哪來修?沒有思維的修那不是盲修瞎練嗎?

放不下世俗享受的人,對清淨修行會感到不
適應,放不下欲望的人會把我們看成不正常

來到我們這樣清淨修行的地方,每個人的體會不同,有人很適應,有人很不適應,不適應的有兩種情況:一種,他對我們比較尊重,可是他在家裡生活習慣了,家裡的生活條件遠遠超過這兒,而這裡一個房間要住七八個人。吃素又吃不習慣,沙發也沒有,又不能看電視、不能吃零食。這裡好是好,但是我不適應,起煩惱啊。還有一種,他也認為我們這些人都很好,因為他們在外面生活的時候看到的種種景象,包括吵架、打架、欺負人,這兒都沒有,他覺得我們很好,就是不理解:這兒沒有什麼欲望,這些年輕人不想戀愛,也不想結婚,也不想在世間上求名利。他充滿了世俗生活習氣,要賺錢、要享受、要結婚,以前來過一個人,他講了一句話:“你們這樣生活不正常。”

在修行人看來,貪圖欲樂就是貪心煩惱;在痛苦時不覺悟就是愚癡煩惱;
有了痛苦對人產生仇恨心,就是瞋心煩惱。可是世俗人看來,這是正常的,
因為要享受自己的欲望,哪能避免得了這些

昨天解答問題時有位女青年提出來:“結婚有什麼不好?雖然有人結婚以後痛苦,可是結婚也有快樂啊!”她的觀點就是說:人的生活必然是有快樂有痛苦,快樂痛苦都是正常的,結婚有快樂有痛苦,結婚也是正常的。像我們這樣子,為避免世俗的痛苦也不要世俗快樂,她不理解。

在我們修行人的看來,你貪圖快樂就是貪心的煩惱,你在痛苦的時候不覺悟,就是愚癡的煩惱,你痛苦了以後對人家產生了仇恨心、報復心,是瞋恨心的煩惱。可是世間上人來看這是正常的,覺得人要享受自己的欲望,哪能避免得了這些?
 
蓮 花 (12)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3
 
 
在家要修得好,就得像蓮花那樣一塵不染,
在家障礙多,就得使周圍的人都走上清淨道

提要:

  ■ 骯髒從不清淨來,不清淨從欲望來,欲望從世俗來
  ■ 由於欲望的追求,使我們充滿了貪瞋癡的煩惱,由於惡業惡報,
   使我們始終離不開苦
  ■ 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根深蒂固,靠過去世累積善根的閃光,今
   天我們走進了佛門
  ■ 今天做了老眾生,要把心洗干淨,還得多花點力氣,如果半途而廢,
   那就永遠也不會干淨了
  ■ 在家要修得好,就得像蓮花那樣一塵不染,在家障礙多,就得使周
   圍的人都走上清淨道

 骯髒從不清淨來,
不清淨從欲望來,欲望從世俗來

今天我們來到這兒修行,我們內心還有骯髒的,還有種種的煩惱,這些骯髒這些煩惱從哪裡來啊?說從無明而來,那個太遠了,不切實際,你們現在連無明都沒有搞清楚。你們說說從哪裡來啊?(下答:從不清淨來。)那不清淨從哪裡來啊?(下答:從自己的煩惱。從欲望來)那欲望從哪裡來啊?(下答:從世俗裡來。)對,從世俗裡來。因為我們從小就在世俗環境裡長大的,世俗裡充滿著貪瞋癡,充滿著煩惱習氣,我們就在這種環境裡培養出種種的煩惱。

由於欲望的追求,使我們充滿了貪瞋癡的煩惱,
由於惡業惡報,使我們始終離不開苦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走上清淨的道路,你必須要離俗。離俗說得明確一點就是離欲,因為世俗裡充滿著欲望的追求。由於欲望的追求,充滿著貪瞋癡,充滿著種種我們用身口意造的惡業。造了因果必然有報應,我們心裡起煩惱,也離不開苦,受了報也離不開苦,無窮無盡的苦,始終離不開。

無始以來的煩惱習氣根深蒂固,靠過
去世累積善根的閃光,今天我們走進了佛門

你們今天發心離家來到這兒學佛法修行,就算你來的時候是二十五歲,你今生在世俗環境裡度過了二十五年,包括你的父母,包括你親戚朋友在內的世俗影響已經有二十五年了,再加上前一世、前前世的影響,究竟你受了多少世的世俗影響怎麼也說不清楚。佛只說我們從無始以來流轉生死,無始就是說不清楚,實在太多太遠了,所以形成今天根深蒂固的習氣。還好我們過去世累積了善根,使我們今天的佛性還能發出閃光,能夠走進佛門來。

今天做了老眾生,要把心洗干淨,還得多
花點力氣,如果半途而廢,那就永遠也不會干淨了

我們想修行走上清淨的道路,想把心洗洗干淨,使智慧覺悟提高,使我們的佛性能夠更加發出光輝來,那不是簡單的事情。舉個例子,你今天這件干淨衣服只穿了一天,去洗一洗很容易就干淨了。如果這件衣服你穿了幾年,從來也沒有洗過,或者放在倉庫裡發霉了,再取出來洗,那就不簡單了,得花一點力氣。能不能洗干淨?決定能洗干淨,如果你半路灰心就麻煩了:“算了我也不洗了。”那這件衣服永遠也不會干淨了。所以不是修行難,是我們做老眾生,實在太老了。別看你們年輕人今年才二十來歲,你還有前世、前前世呢?

在家要修得好,就得像蓮花那樣一塵不染,
在家障礙多,就得使周圍的人都走上清淨道

如果你們實在沒有條件離開世俗環境,那麼在家修行也可以。有人來問我:“老師,我在家修行怎麼修?”我今天從清淨這個角度來跟你解說,你如果要在家修行,你要做到像蓮花那樣一塵不染,這談何容易啊!我只能指導你一個辦法,你最親密的環境就是你的家庭,你要使你所有的家庭成員,再擴大一點也包括你的親戚朋友,都要走上清淨的道路,你在家修行才能夠修得起來,要不然的話你在家修行障礙特別多,因為清淨跟不清淨是相互抵觸,無法調和的。

比如說,有許多做父母的總是來問我,現在風氣不太好,如今的孩子老師管不了,父母也管不了,都受壞的風氣影響了,說:“老師有什麼辦法沒有?”即使你把我請到你家裡去,你的兒子不聽我話,我也沒辦法的。所以只有靠你們自己努力使家庭裡的每一個成員、整個家庭環境走上清淨的道路。今天就講到這裡,明天再跟給大家講。(回向)
 
蓮 花 (13)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4
 
 
佛門要清淨,
應像蓮花那樣一塵不染

提要:

  ■ 佛門要清淨,應像蓮花那樣一塵不染
  ■ 欲界眾生離不開欲,修行人不要把離欲理解錯了
  ■ 依文解義,以學文化方式來作為修行,是體悟不到佛法中真實義的
  ■ 佛教看人是平等的,不看文化但看覺悟
  ■ 離欲是離貪瞋癡,而不是不吃飯、不睡覺
  ■ 把離欲理解錯了,人失去了自衛的本能,會造成心理不正常,甚至死亡

 佛門要清淨,應像蓮花那樣一塵不染

蓮花比喻清淨,這是表法。為什麼佛經以及我們講法常會提到蓮花?因為佛門清淨,所以用蓮花來表示。蓮花為什麼能表示清淨呢?咱們山門口貼的兩句經書裡的話就說明了問題,“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蓮花的根雖然生長在污泥中,可是蓮花是升出水面開花的,它一塵不染,這就是蓮花的特點,也說明我們佛門的特點就是要清淨。

欲界眾生離不開欲,修行人不要把離欲理解錯了

我們今天都在三界之中,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有天有人,我們是欲界人,欲界的特點就是離不開欲。如果要他離欲,他會感到不舒服,如果完全離開欲,他的日子過不下去,他會死亡。比如糞缸裡的蛆,我們看不慣,但是它很習慣,如果你好心把它拿出來放在清水裡,它就要死亡。所以修行人要把離欲兩個字理解清楚。為什麼佛經裡的話要通過法師來廣大地宣講?因為經文有許多話是緊縮的,言簡義深,如果不是廣大地解說清楚,你會搞糊塗,也會做錯的。

依文解義,以學文化方式來作為修行,
是體悟不到佛法中真實義的

知識分子因為有文化,自己能看佛經,但絕大多數人會理解錯。知識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習慣自己學,不親近善知識,結果是依文解義,這樣很吃虧啊。我們學佛法說到底不是學文化,如果你用學文化的方式來學佛法,那就錯了。

我們也認可佛教是一種文化,或者說是古代東方文化,因為佛教的經書、語言、藝術都是文化。可是修行人不能以學文化的方式來作為修行,否則你是體悟不到的,所以善知識很重要。知識分子自以為有知識,求知欲強,但是往往帶有傲慢,這是知識分子很吃虧的地方。

佛教看人是平等的,不看文化但看覺悟

佛門看人是平等的,不根據你的文化高低,而是根據你的覺悟。有文化的人往往覺悟還比不上沒文化的。當然從三世因果看問題,還要觀察你前世的善根怎麼樣,所以用佛法來看人都是平等的。

如果佛門出現不平等現象,這是人為制造的,當然這種種不平等的現象、錯誤的現象,為時已久,根深蒂固,只能夠逐步轉變。

離欲是離貪瞋癡,而不是不吃飯、不睡覺

再回過來說,離欲不能解說成所有的欲望全要離開,佛經裡講的離欲是指離貪欲。欲這個東西並不骯髒,可是你對欲有了貪心,這個貪就是骯髒的。我們種種的苦難,我們流轉生死一直到今天做老眾生,原因就是我們有貪瞋癡。

從現實生活來看,肚子餓的時候你非常想吃東西,這就是欲。疲勞了總想睡覺,也是欲。而且我們的身體有種自衛功能,自己會保衛自己,比如說,你疲勞極了不去睡覺就會打瞌睡,餓到極點了,你平時不要吃的東西也會吃得很香。

把離欲理解錯了,人失去了自衛的本能,
會造成心理不正常,甚至死亡

佛經裡有個故事:有個人遇到了釋迦佛,出家修行證了阿羅漢果。未出家前誰都看不起他,一點吃的東西都要不到,人家看見他就避開。他實在餓得難受,靠吃糞便維持,一直吃到五十五歲,因為他不吃就要死亡,所以人有這種自己保衛自己的本能。

如果我們把離欲理解錯了,“既然吃飯是一種欲,修行要離開欲,那麼不吃飯”,沒幾天就會餓死,你不睡覺也得死。一個人有了欲望以後,他心裡達不到這種欲望,一般都會造成心理不正常,嚴重的甚至會死亡。
 
蓮 花 (14)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4
 
 
心想菩薩是光明的,心想鬼是陰暗,
前者能成佛,後者成鬼弟子

提要:

  ■ 心理障礙大都起於願望被抑制,生理上的變化,根子還在心理
  ■ 道教的斷七情六欲,往往成了著魔的通道
  ■ 心想菩薩是光明的,心想鬼是陰暗,前者能成佛,後者成鬼弟子
  ■ 不要把佛門搞成鬼門,很多人利用看不見的東西在騙人

 心理障礙大都起於願望被抑制,
生理上的變化,根子還在心理

我年輕時愛好心理學,其實我沒在學校裡培養過,我經常在舊書店裡買一些心理學的書看看。我有親身體會,我六歲死了父親,就在六歲這一年,我突然得了嚴重的口吃,北方人叫磕巴子。

我長大以後對自己是這樣分析的:父親病重的時候,我經常問母親“爸爸病好點嗎?”,母親嫌煩,總是回答我:“好點了。”我聽了高興啊,見人就說:“我爸爸今天病好點了。”由此可以看出我希望父親病好起來的願望非常強烈,這也是一種欲,欲就是願望。但是父親終於死了,家庭裡這種恐怖、悲哀的氣氛,一下子把我強烈的願望壓下去了,後來我就磕磕巴巴,口吃非常嚴重,所以我分析我口吃的原因是願望被抑制。

我在醫院裡或自己辦班的時候,心理療法很有成績,這除了我好學以外,主要還是我親身的體會,通過思維、分析、總結,我就累積出來一大套的經驗。其實當年想學一點心理學很困難,尤其是解放後,一講心理就說是唯心主義,那麼只好把心理療法改稱精神療法。順便告訴你們,巴甫洛夫研究出來的“條件反射第二信號系統”,全是講的心理,因為在蘇聯的那個年代,只能換個生理上的名字來講,實際上就是心理。

道教的斷七情六欲,往往成了著魔的通道

修行人的離欲不能夠理解成斷七情六欲,那是道教思想,很多人走這條路後來都瘋了,佛門裡一般說:“這個人著魔了”,實際上就是得了精神病,根本就不是什麼魔。巫婆神漢講的鬼啊魔啊,外道說什麼走火入魔啊,我們從小到大也不知道聽了多少,其實他們懂什麼呀!你問他們:走的什麼火?入的什麼魔?他們就講不清楚,哪有這麼多魔呢?

心想菩薩是光明的,心想鬼是陰暗,
前者能成佛,後者成鬼弟子

所以今天進佛門了,要學佛法,不要滿腦子的魔啊鬼啊的!小時候聽鬼的故事,什麼大頭鬼、小頭鬼、吊死鬼、落水鬼……哎呀!搞得我看見黑暗的地方就害怕。但是我活到今年七十九歲了,一個鬼也沒看見過,魔也沒見過。人嚇人要嚇死人的,不是鬼把你嚇死,是你自己把自己嚇死的。

所以我們佛弟子要心想著佛菩薩,不要想著鬼。佛菩薩是光明的,鬼是陰暗的,想著光明,我們修行將來有成就;想著陰暗面,將來不可能成就,即使有成就,那也不叫佛弟子,而叫鬼弟子。

不要把佛門搞成鬼門,
很多人利用看不見的東西在騙人

那些搞巫婆神漢的人,雖然活著做人,實際上他們個個成為鬼弟子,因為他們被鬼控制了,全聽鬼的話。所以千萬不要在佛門裡面供牌位,釋迦佛當年的祇園精捨、竹林精捨有牌位嗎?也不要燒紙,否則佛門成了鬼門了。佛弟子到底是跟釋迦佛學?還是跟鬼學呢?現在據說還有給鬼洗澡的,是有人相信,我就不相信,你抓個鬼來給我看看,真的鬼來了,我看你也嚇得半死了。

講到這裡想起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國王要做一件新衣,兩個騙子裝模做樣地天天在桌上忙著裁衣縫衣,其實桌子上什麼衣服也沒有。到時候就要給國王穿衣服,他們告訴國王這件新衣非常漂亮,只有好人、忠臣、有智慧的人都能看得見,壞人、奸臣、愚蠢的人是看不見的。他們裝模做樣給國王穿上了新衣,對大家說:“你們大家看,國王的新衣多漂亮啊。”

旁邊人為了要表示自己是忠臣、聰明人,都說:“真漂亮。”國王什麼也沒看見,聽他們這麼說,也只好裝著很高興的樣子。到了街上,老百姓都知道這件事情,都跟著說:“國王的新衣服真漂亮啊!”國王高興啊,另一面也苦惱:“怎麼我自己看不見呢?”(眾笑)

後來有個小孩,小孩很天真,就說:“國王今天怎麼沒穿衣服呢?”(眾笑)我想這個故事用在給鬼洗澡這麼荒唐的事上蠻恰當的。
 
蓮 花 (15)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4
 
 
沒有佛法智慧,沒有修行基礎,
煩惱壓不下、化不掉,頂到後來瘋了

提要:

  ■ 沒有佛法智慧,沒有修行基礎,煩惱壓不下、化不掉,頂到後來瘋了
  ■ 佛法如不深入闡明,一句半語哪能徹底究竟
  ■ 五欲沒有過錯,錯在貪上,離欲實是離貪
  ■ 要照釋迦佛的教導培養下一代,不懂要問,有錯要改,不可只低頭而不敢
   說話
  ■ 三教合一是佛門不應該有的,保皇派的人就不敢說皇帝錯

 沒有佛法智慧,沒有修行基礎,
煩惱壓不下、化不掉,頂到後來瘋了

我們現在還是欲界眾生,如果講究斷七情六欲,那是不恰當的。佛門裡面有些人閉關到後來就瘋掉了,雖然我沒有去了解情況,但根據我的想法:他們越是安靜,心裡的煩惱越是翻騰得厲害,因為他們沒有修行的基礎、沒有佛法的智慧、沒有在大眾中長期磨練。這個時候他沒有力量把煩惱壓下去,更沒有力量把煩惱化掉,於是產生了強烈的矛盾,因為他貪瞋癡起來了,欲望很強,想要出來,門又鎖了,或者他是一個很要面子的人,怕半路裡出來被人家取笑,只好咬著牙硬著頭皮頂!頂到後來瘋掉了。

佛法如不深入闡明,一句半語哪能徹底究竟

所以對佛法必須廣大、深入地闡明。你抓到了一句半語就以為抓到佛法了,還想憑一句半語修到徹底究竟,那你就錯了。這是釋迦佛最反對的,釋迦佛當年跟文殊菩薩講過:“末法時期的修行人以為抓一句半語就能徹底究竟。”這是批判的話。

五欲沒有過錯,錯在貪上,離欲實是離貪

能海上師也告訴我們:“五欲沒有過錯,過錯在貪”,貪五欲就錯了。所以我們離欲是離開貪欲,不是叫你吃飯睡覺也要放下。

要照釋迦佛的教導培養下一代,
不懂要問,有錯要改,不可只低頭而不敢說話

我是照釋迦佛的教導培養年輕一代的,我可沒有照過去中國佛門裡的方式培養,所以很多來過我們這裡的人經常說這話:你們這兒不一樣。我也認為不一樣。

你們看我這個老頭子,有的地方跟一般老頭子也不一樣。當然也有一樣的地方:年齡不饒人啊!我今天爬坡都有些氣喘,你叫我跟年輕人一起跑步,那我是跑不動的,這是一樣。

但是看我種種的思想、感情、心態、修行的方式又跟老頭子不一樣。比如說我講經說法的時候跟老法師講經不一樣,我經常講故事講笑話,有些人還特別喜歡聽我這種風趣的話,他們稱聽我講課是藝術欣賞。我講法你們笑了,我非常高興。可是有些地方說笑是不莊嚴,對法師不尊重,我想釋迦佛也沒有這種要求吧?

還有不一樣,我經常問大家:“你們聽懂了沒有?還有什麼問題啊?”或者我提一個問題來問你們,“誰來回答?”可是我年輕時候聽過很多老法師講經,假如你想提提問題,旁邊人就會推推你,“你對法師不恭敬。”而且法師講錯了,你不能說他錯,這是中國佛門,尤其是出家眾裡面的傳統。我本來不知道的,因為我沒出過家,都是出家人告訴我的。

三教合一是佛門不應該有的,
保皇派的人就不敢說皇帝錯

從前來了一個出家人,他說:“我們那地方,明明是蘋果,師父說是桃子,你也只能說是桃子,否則就是對師父不恭敬。”佛教傳到中國來,一開始就是儒教道教佛教合成一家,所以這種情況不是佛門應該有的,而是封建意識,封建社會說皇帝錯而被砍頭的有多少?你敢說嗎?
 
蓮 花 (16)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4
 
 
 把迷信、自私、愚蠢的東西加到佛法裡去,
這種亂法、滅法罪,比謗法罪還重

提要:

  ■ 我們搞清淨的佛教文藝和人員移動,都是為了滿足年輕人正當的欲望
  ■ 我們修行走清淨的道路,一切對自己對他人的壓抑都是不科學的
  ■ 名利思想囂張得厲害,在望子成龍的壓逼下,很多很好的孩子都自殺了
  ■ 拜金主義像野火那樣越燒越普遍,患憂郁症的差不多都是年輕人
  ■ 把迷信、自私、愚蠢的東西加到佛法裡去,這種亂法、滅法罪,比謗法罪
   還重
  ■ 既然我沒錯,為什麼要恨我?因為世俗的傳統思想轉不過來

 我們搞清淨的佛教文藝和人員移動,
都是為了滿足年輕人正當的欲望

還有不一樣,十年前我們首先在福鼎佛教文化教育部搞文藝演出,我們搞文藝演出跟世間上的文藝演出不一樣,我們弘揚的是佛法,內容都是很清淨沒有世俗氣的。

再說,我對年輕人的個性、愛好和欲望都清楚,因為我自己就是過來人嘛!年輕人哪可以關在一個房子裡?我來蓮花寺,我就發動同學們願意來的,旅費全部報銷。他們一聽就高興地來了,也就滿足了他們的欲望,將來不會成為憂郁症。

我們修行走清淨的道路,
一切對自己對他人的壓抑都是不科學的

我們只要走在清淨道上,是要到清淨的地方去,為什麼要壓制這個欲望呢?現在人心理問題非常突出,心理病的患者越來越多,從前沒有聽到的新病也多起來了。我看這些心理上的障礙和病態,當然跟他神經類型,或者說性格個性有一定關系,另外跟他情緒的壓抑也有關系。我們對別人的壓抑以及對自己的壓抑都是不科學的,嚴重的還會毀滅自己。

名利思想囂張得厲害,
在望子成龍的壓逼下,很多很好的孩子都自殺了

舉個例子:世俗生活中,名利思想囂張得厲害,現在當學生也很苦啊!從前我們念書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現在呢?大學生自殺、中學生自殺,聽說還有小學生自殺,你不給他壓力,他會自殺嗎?這個壓力從哪裡來?從父母來,父母愚蠢的好心,望子成龍,這樣壓、那樣逼,最後使他生活在人間痛苦無比,不如死了拉倒。而這些犧牲的孩子都不是壞孩子啊!往往在遺書裡寫上:“爸爸媽媽,我對不起你們。”等到爸爸媽媽後悔也來不及了。

  拜金主義像野火那樣越燒越普遍,
患憂郁症的差不多都是年輕人

而父母呢?壓力也很重啊!是誰給父母壓力呢?是社會,現在你沒有大學畢業文憑,找工作就困難。而且社會上出現了拜金主義,雖然國家領導也提出反對拜金主義,可是拜金主義像野火一樣越燒越普遍,人人都想發財。財跟名是連在一起的,假如自己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富不起來,父母總有個傳統思想:那就會在親戚朋友、周圍鄰居前沒面子。結果這樣壓力一層壓一層,一層壓一層。現在全世界最難對付的就是憂郁症,患憂郁症的差不多都是年輕人。

 把迷信、自私、愚蠢的東西加到佛法裡去,
這種亂法、滅法罪,比謗法罪還重

為什麼我講法的時候總要提到科學,因為佛法是現實主義,是辯證法。如果把封建迷信的東西加到佛法裡去,把自私狹隘、愚蠢的東西放到佛法裡去,非但是錯了,而且要背罪過。這種罪很重,首先是亂法罪,把佛法搞亂,使佛法逐漸逐漸不像樣,真正的佛法找不到了。還有滅法罪,謗法罪已經很可怕了,何況是亂法、滅法?

 既然我沒錯,為什麼要恨我?因為世俗的傳統思想轉不過來

你們喜歡聽我講法,可是有人就不喜歡聽,因為他們轉不過來,可是我講得沒錯啊。七八年前我在一個大城市講法,四眾弟子都有來聽,後來有的學生告訴我:“老師,你可能不知道吧?你講完法以後有些人對你咬牙切齒地恨啊,可是拿你沒辦法,因為你講得沒錯!”既然沒有錯,為什麼要恨?傳統思想轉不過來啊!
 
蓮 花 (17)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4
 
 
 佛教不是禁欲主義,但反對縱欲,
放縱自己是一條最危險的路

提要:

  ■ 修行人要修成蓮花,還是離不開娑婆世界的現實生活
  ■ 外道吃樹皮草根,也沒有離欲,僅僅比吃糞好一點
  ■ 在家貪欲、出家修外道苦行,都是釋迦佛反對的
  ■ 學道教吃柏樹葉,人沒有飛起來,肚子倒拉得起不來了
  ■ 對欲的放縱和抑制,都是極端,佛教走中道
  ■ 口吃素心吃葷,不懂佛法卻去發展貪瞋癡
  ■ 佛教不是禁欲主義,但反對縱欲,放縱自己是一條最危險的路

 修行人要修成蓮花,
還是離不開娑婆世界的現實生活

所以我們要明白,蓮花的根是在污泥裡,也就是說咱們修行人要修成蓮花那樣清淨,還是離不開娑婆世界凡夫眾生的現實生活。主張不吃飯,那是外道思想。

外道吃樹皮草根,也沒有離欲,僅僅比吃糞好一點

從前有個人對佛教道教都很愛好,後來出了家,他去親近一位法師,這位法師就跟他說:“你要在我這兒學,第一個要求,從今天開始不准吃樹皮草根,必須吃飯。”說到底你吃樹皮草根也是吃,你也沒有離欲嘛!僅僅換一個東西吃吃,可能比吃糞便好一點。可是佛門裡面這種思想多得很。

在家貪欲、出家修外道苦行,都是釋迦佛反對的

在家居士這方面的表現比較少,因為在家居士貪欲貪得厲害,一下子很難放下。現在有些人出家了往往又學佛教又學道教,想修行快一點成就,苦行苦到外道的苦行那裡去了,那是釋迦佛最反對的,所以釋迦佛反對的不是佛教的苦行,而是外道的苦行。

學道教吃柏樹葉,人沒有飛起來,肚子倒拉得起不來了

從前四川有個和尚叫我吃柏樹的葉子,還一直問我:你吃了沒有?他這麼熱情,我實在過意不去,只好去吃,可是很難吃,像針一樣,硬得很啊!怎麼吃得下去呢?他說“你采頭上嫰的吃。”吃了兩次我就不想吃了。後來聽說他吃了一二個月,拉肚子拉得起不來了!

有人把這個情況報告清定上師,清定上師說他“自搞一套”,他才不敢再吃下去。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因為道教書上寫的,吃柏樹葉,人會飛起來。”都像這樣搞,佛教就沒有希望了,所以今天特別給你們把欲的問題講講清楚。

對欲的放縱和抑制,都是極端,佛教走中道

現在在家居士的生活很苦!不是物質生活苦,是精神上矛盾太多。矛盾多的根源就在沒有好好的處理這個欲。欲不能放縱,也不能抑制,兩個都是極端,我們佛教主張走中道。比如說,我們今天是為了維持身體的營養要吃飯,我還主張吃好一點。但是不能太好,太好了你起貪心,那跟世間上人有什麼區別?

口吃素心吃葷,不懂佛法卻去發展貪瞋癡

現在佛門請吃飯,滿桌子的素雞、素鴨、素魚、素排骨、素黃鳝、素紅燒獅子頭,不懂的人實在搞不懂,到底是葷的還是素的?有一次去某寺院,請我們吃飯時,忽然端來了一條大魚,可把我嚇一跳,我是連筷子也不敢動。旁邊人說:“老師,這是素的。”既然是素的,為什麼要做成魚的樣子呢?可見得心裡忘不掉魚。口裡吃素心裡吃葷,更糟糕!因為貪不在你口裡,貪在你心裡,不懂佛法都去發展貪瞋癡了。

 佛教不是禁欲主義,但反對縱欲,
放縱自己是一條最危險的路

佛教不是禁欲主義,居士照樣可以結婚成家生兒子,這是佛許可的。那麼出家人呢?出家人男女都不能相碰,出家是你自己發心的,沒有強迫你出家,等到你自己到這個水平,發心出家也不會感覺到苦。對居士要求已經很寬了,如果還去吃喝嫖賭,那就沒有好結果了。

今天在報上看到,有個女的找到丈夫和別的女人開房間的旅館,丈夫接到總台的電話:你的妻子在下面等你。他一下去,他妻子拿出一把刀就把他捅死了,搶救都來不及。還有一個男的,懷疑妻子經常很晚回來,在外面干了什麼不好的事,趁他妻子在另一間房子睡得很熟的時候,他把硫酸朝妻子臉上澆上去,這都是惡因惡果。有了貪煩惱你必然會放縱自己,放縱自己是一條最危險的路,所以佛教反對縱欲。
 
蓮 花 (18)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4
 
 
 修行人要離開污染,不要離開眾生,
猶如蓮花的根不離開泥

提要:

  ■ 要贊歎出家功德,不可推人家去出家。也不可勸人不要出家,那是消滅
   僧寶的做法
  ■ 硬要一個不想結婚的人去結婚,他會苦惱的;不結婚要上吊,還不如去
   結婚
  ■ 清淨、良好的欲望不要抑制他,骯髒的、危險的欲望要開導他、阻止他
  ■ 修行人要離開污染,不要離開眾生,猶如蓮花的根不離開泥路

 要贊歎出家功德,不可推人家去出家。
也不可勸人不要出家,那是消滅僧寶的做法

我懂佛法,我從來沒有跟學生說:“你趕快出家,你必須要出家。”如果他不到時候,沒有出家的素質,沒有出家的發心和修養,你硬是逼他、勉強他出家,那不行的。出家要衡量自己到這個水平了嗎?出家有功德,你只能宣揚出家的功德,而不能去推人家、拉人家出家。

可是假如有人確實有這個條件,確實有這個因緣、有這個水平,他確實冷靜地考慮好了,是很理智的,你拖住他,不讓他出家也不對的。勸人家不要出家,將來就沒有僧寶了,那是消滅僧寶的做法。

 硬要一個不想結婚的人去結婚,他會苦惱的;
不結婚要上吊,還不如去結婚

前幾天我在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學苑講法講多了,怎麼也講不動,講幾句話就要頭暈。休息了五六天又到這兒來,頭一天又給你們講了一個多小時,所以接見你們的時候,你們提問我只能用筆作書面的回答。

記得有這麼一個問題,在我解答的時候,是這麼寫的:我們佛教沒有規定居士不能結婚,我們這些年輕人不想結婚,你硬是要給他們不想要的快樂,對他們也是痛苦的事情。如果你叫他們不必避免快樂帶來的痛苦,他們會天天感到苦惱、恐懼,精神很不安定。我這幾句就說明了,我們不是禁欲主義。可也不能一定讓我們去過你們那樣貪欲的生活。我們不希望要的東西,你硬是叫我們接受,我們也會痛苦。

比如說,四川人硬是要我去嘗嘗我最害怕的麻辣豆腐,他是吃了快樂,我就痛苦了!我是寧波人,我硬是要你嘗嘗寧波人最喜歡吃的臭豆腐,你一聞就要昏倒的。婚姻也是如此,如果你們對於婚姻並沒有什麼需要,不必聽從家裡人社會上人,尤其是儒教思想,“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話。

你不想結婚就不結婚,你想結婚,可以啊!你不要由於貪愛而結婚,你不要由於沖動而結婚。得先告訴你結婚以後的生活會怎麼樣,你也不想結婚了。如果你貪得厲害,實在放不下,不結婚要上吊,與其上吊還不如去正正當當娶老婆。

對待家裡的子女也是如此,把他關在家裡不是一個辦法,他的欲沒有地方發揮啊!應該讓他出去走走。可是另一方面,他在放縱自己的欲望的時候,作父母的不引導不教導他,又不對了。

清淨、良好的欲望不要抑制他,
骯髒的、危險的欲望要開導他、阻止他

八十年代初期,我坐火車,旁邊有一個老太太大講開放,講得太過份了,我就開口了,我說:“有的地方要開放,有的地方要關閉。例如公園的門要開放,讓勞動人民進來休息,動物園老虎、獅子的門就不能開放。”所以對於子女的欲望,父母要掌握好,清淨的欲望、良好的欲望不要去抑制他,骯髒的欲望、危險的欲望要好好的教導他,要引導他。

話再說回來,我們今天修行了,在修行路上善知識也應如此,眾生修行上清淨的欲望、良好的欲望,不要抑制他,骯髒的、卑鄙的、充滿著貪瞋癡煩惱的欲望,要好好的教育他、阻止他,修行就是這麼修。

 修行人要離開污染,不要離開眾生,
猶如蓮花的根不離開泥

蓮花根雖然在污泥,等到它開花的時候,這個蓮花卻是一塵不染。我們是娑婆世界的眾生,我們要修成蓮花那樣的清淨,我們就不能離開娑婆世界,因為我們不能離開我們根所需要的泥,但是一切污染的東西我們都要離開。“猶如蓮花不著水”,假如這是娑婆世界開的蓮花,那就不要離開娑婆世界的泥,也不要離開娑婆世界的水,我們只要做到不受外面環境的污染,這朵蓮花出了水面開花,那就非常清淨。
 
蓮 花 (19)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8.6.24
 
 
 菩薩自利的目的,還是為了利他,
把菩提心修好,就是清淨的蓮花

提要:

  ■ 眾生是我們將來成佛的土地,離開了眾生就離開了菩提心
  ■ 菩薩自利的目的,還是為了利他,把菩提心修好,就是清淨的蓮花
  ■ 菩薩救眾生的苦難,從不會想得到利益與報酬
  ■ 親如父子,也難免有養兒防老、光耀門庭的目的
  ■ 釋迦太子是坐在吉祥草鋪成的坐墊上成佛的
  ■ 金剛寶座表不動,以蓮花為座表清淨,座上日輪座墊表智慧,日輪上月輪
   座墊表悲心
  ■ 我們要從清淨的佛法中出生智慧,為了滿足一個人的物質享受而犧牲生命
   是愚蠢的

 眾生是我們將來成佛的土地,
離開了眾生就離開了菩提心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這兩句話出自大乘經典,大乘佛法的根在眾生裡,眾生就是使我們將來成佛的土地。我們將來個個要成佛,那必須發菩提心,成佛的根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因,將來成佛是果,發菩提心就是朝著一切眾生發的,所以我們不能離開菩提心,就是不能離開眾生,我們的根必須扎在眾生的土壤裡。如果你離開眾生,就離開了菩提心,離開了菩提心就離開了大乘佛教,你也就不可能成佛。

 菩薩自利的目的,還是為了利他,
把菩提心修好,就是清淨的蓮花

蓮花在法上是表清淨,要知道最清淨的就是菩提心,因為菩提心念念為眾生,它沒有自私狹隘。菩薩自利的目的還是為了利他,如果我們有一念想離開眾生的念頭,那就退了菩提心。修大乘佛法的人退菩提心是犯根本罪的,這個罪非常嚴重。

假如我們把菩提心修好,這個心就非常清淨,就是一塵不染的蓮花。經中說“猶如蓮花不著水”,從法上去理解,是要把自己的心完全淨化得像蓮花那樣清淨,就要修大乘佛法,因為大乘佛法是最圓滿的,心要發菩提心,根要扎在眾生裡。

菩薩救眾生的苦難,從不會想得到利益與報酬

所有的菩薩都是大乘,我們最熟悉的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對你的救苦救難跟世間上人對你做好事大不一樣,所以民間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始終是非常虔誠。

為什麼大不一樣?觀世音菩薩來救你的苦難,他的心非常清淨,他完全是大慈大悲愍眾生,他不會想在你身上得到些什麼利益和報酬。而且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時候,從不讓你知道,也不會在你耳邊告訴你“我就是觀世音菩薩,剛才是我幫了你的忙,你才脫離了苦難。”他的心既不為名也不為利,完全沒有為個人打小算盤,什麼都沒有。

親如父子,也難免有養兒防老、光耀門庭的目的

而世間上的凡夫眾生往往做了一點好事,幫了你的忙,他是有目的的。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慈悲關愛和照顧,也有他們的目的,至少想望子成龍、養兒防老、光耀門庭。如果這個兒子違背了父母的希望,想放下一切來學佛法,父母就不高興,就跟兒子鬧矛盾。所以父母對子女的慈愛遠遠比不上菩薩,思想境界也比不上。

父母要兒女學社會上名利雙收、榮華富貴,而菩薩要你學習菩薩的精神;父母希望你將來當老板,菩薩希望你將來當菩薩;父母希望你為自己,菩薩希望你為別人,究竟哪個偉大?所以今天咱們就要學習菩薩的精神,要在菩提心的土壤上開出我們的蓮花來,那就是大乘佛教的功德。

 釋迦太子是坐在吉祥草鋪成的坐墊上成佛的

後世的人說:“佛的寶座是七寶做的。”實際上當年釋迦太子是坐在吉祥草的坐墊上成佛的。

金剛寶座表不動,以蓮花為座表清淨,
座上日輪座墊表智慧,日輪上月輪座墊表悲心

我們講佛坐在金剛寶座上成佛,那是表法,金剛表不動,佛菩薩坐的金剛寶座下面都有蓮花,蓮花表清淨,所以修行人要坐在清淨的座位上,否則將來沒有你成佛的寶座。蓮花上面是紅色的日輪為座墊,日輪座墊上面是白色的月輪座墊,在佛法裡,月表悲心,日表智慧,說明將來修行人成就的智慧和悲心,也必須在清淨裡出生。

我們講的清淨是佛法裡出生的清淨,我們講的智慧悲心是佛法裡出生的智慧悲心,連起來是在清淨的佛法裡出生了清淨的智慧和悲心。這跟世間上善良的心,乃至完全為別人不為自己的心不一樣。世間人的所作所為,即使有智慧,可是他沒有去掉貪瞋癡,這種智慧仍然是大有問題或者是愚蠢的。

我們要從清淨的佛法中出生智慧,
為了滿足一個人的物質享受而犧牲生命是愚蠢的

我從報上看到一件事情,有兄弟兩人,父母都死了,哥哥就到廣東去打工,臨走時跟弟弟說:“如果我在那邊很好,我寫信給你,你也來。”

後來弟弟接到信去找哥哥,好不容易在一個打工的工棚裡找到哥哥,弟弟說:“哥,你怎麼住在這麼簡陋的地方。”哥哥說:“住旅館要花錢,這兒不要付錢,我們現在苦一點,將來積了錢,我們回家蓋房子、娶媳婦。”哥哥好說歹說,總算老板同意把弟弟也收下來了,當然生活非常的苦,哥哥總是安慰弟弟。

突然有一天,腳手架上的工人出事故掉了下來,很多人都去看,人摔死了,老板賠了十多萬。弟弟一看就害怕了,說:“哥啊,這個工作太危險了,咱們還是回家吧!”平時哥哥總是安慰弟弟:“咱們辛苦兩三年就可以回家蓋房子、娶媳婦。”這一次哥哥沒說話,低頭抽煙。

一天早晨,哥哥穿了新衣服,梳好了頭去上工。就在這一天早晨又有人跌下來了,弟弟過去一看是他哥哥。老板賠了十五萬給弟弟,弟弟回家蓋起了新房子,娶了一個漂亮的媳婦,還在本村當了老板。同村的人都說:“哎呀!如果他爸爸、媽媽、哥哥都在,那該多好啊!”

你們好好想想,這件事情給人的教育是什麼,第一,當你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會覺得非常感動人,哥哥是一心一意為了弟弟,不要在工地上做這樣危險的工作,希望弟弟快一點有了錢,造房子、娶媳婦;第二,也可以說哥哥這顆心一點都不為自己;第三點,為了滿足弟弟世俗生活上的享受,犧牲自己的生命值不值得,是聰明還是愚蠢?

哥哥的這種做法在我們看來是愚蠢的。如果你們照世俗上的觀念去想,你就只是世俗上的好人,心雖好也不一定會出生智慧。所以我們要學習清淨、學習智慧,那必須要學習佛法,要從清淨的佛法中出生智慧,這跟世間上的智慧大不一樣。今天講到這裡。
 

蓮 花 4-1 (總第20)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5
 
 
 現在很多人都不知蓮花的法義,
懂佛法的人少了,佛法就要滅了

提要:

  ■ 佛坐的蓮花寶座是修出來的,蓮花僅僅是個比喻
  ■ 現在很多人都不知蓮花的法義,懂佛法的人少了,佛法就要滅了
  ■ 如果八功德水裡真能長出池塘裡那樣的蓮花來,你進得去嗎?
  ■ 如今當師的,很多都在學愚,成了愚僧,當然悟不了空
  ■ 要有悟空的智慧才不會受迷惑而上當
  ■ 悟是從佛法上去悟,不聽法的人就永遠不懂法義

 佛坐的蓮花寶座是修出來的,
蓮花僅僅是個比喻

上次咱們講蓮花,講到智慧。蓮花有兩種,一種在我們人世間,從池塘的污泥裡長出來;一種是從我們修行人心裡長出來。

釋迦佛來到娑婆世界成佛度眾生,他是希望所有眾生都能成佛。佛坐的是蓮花寶座,這可不是人世間池塘裡長出來的蓮花,而是修行人修出來的。其實修行人的心裡哪會長出像池塘裡那樣的蓮花?因為蓮花這個名詞我們很熟悉,佛講蓮花僅僅是個比喻。

 現在很多人都不知蓮花的法義,
懂佛法的人少了,佛法就要滅了

修行人修出來的蓮花誰也沒有看見過,可是長期以來,我們聽到蓮花這個名詞,有人還畫了很多蓮花的圖,所以對池塘裡的蓮花很熟悉,對修行人修出來的蓮花,就不太熟悉。現在很多人已經不知道蓮花的法義了,只有經常聽佛法的人才會明白。

如今能懂佛法的人越來越少了,少得簡直令人難以置信,這挺可怕,懂佛法的人少了,佛法就要滅了。

如果八功德水裡真能長出池塘裡那樣的蓮花來,你進得去嗎?

佛法怎麼會滅的?因為大家都不懂佛法,也不想學,也不想聽,都忙著在講、在想在畫池塘裡的蓮花,他們以為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這種蓮花。如果真有這種蓮花,你把池塘裡的蓮花放在前面,你進得去嗎?

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裡,找不到像娑婆世界這樣的蓮花,極樂世界有九品蓮花,可是你不懂法義,蓮花都找不到,怎麼進入蓮花?

如今當師的,很多都在學愚,成了愚僧,當然悟不了空

看過《西游記》的人最喜歡的往往不是裡面的唐僧,而是孫悟空,從前毛澤東還稱唐僧是“愚僧”。師父是愚僧,徒弟倒比師父聰明,幸虧是神話小說,供人笑笑罷了,仔細想起來,裡邊大有文章啊。

現在當師父的,有沒有悟空啊?可能都在學愚吧,那不成了愚僧嗎?你沒有悟空的水平怎麼看得清楚啊?所以師父看到的是小姑娘,悟空就看清楚,實是白骨精。

 要有悟空的智慧才不會受迷惑而上當

悟空出了慧眼,所以要能悟空,才有慧眼,才能對事物看清楚,才不會受迷惑而上當。

悟是從佛法上去悟,
不聽法的人就永遠不懂法義

如果認為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跟娑婆世界泥土裡長的蓮花一模一樣,那是不懂法義。悟是從佛法上去悟的,你不懂法義能悟嗎?只會把事情看錯。現在念念不忘蓮花、說蓮花、畫蓮花的人多得很,可是真正懂法義的人就不多了,不聽法那就永遠不懂法義。
 
蓮 花 4-2 (總第21)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5
 
 
 蓮花根在污泥裡,卻能長出清淨的蓮花來,
好比娑婆世界眾生,根雖在五濁惡世,
但也能修出清淨心來

提要:

  ■ 佛法中的比喻,並非真有其事,例如以如意表吉祥,寶劍表般若智慧
  ■ 蓮花表清淨,經書上說“猶如蓮花不著水”
  ■ 蓮花根在污泥裡,卻能長出清淨的蓮花來,好比娑婆世界眾生,根雖在
   五濁惡世,但也能修出清淨心來
  ■ 如果蓮花不在自己心裡,極樂世界蓮花這麼多,又沒編號,咋找呢
  ■ 如果不信眾生能成佛,卻信眾生能往生他方淨土,豈不矛盾

 佛法中的比喻,並非真有其事,
例如以如意表吉祥,寶劍表般若智慧

佛講法經常提到太陽、月亮、蓮花,以及人世間種種的形象,是用這些事物來打打比方呀,比如文殊菩薩手拿寶劍。因為不懂文殊菩薩拿寶劍什麼意思,也有把文殊菩薩像塑成手拿如意。拿如意的典故我不太清楚,不過從名字上來看,文殊菩薩名字叫妙吉祥,大概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吧。

假如再問,吉祥到底啥意思?怎樣才能得到吉祥如意?就很少有人知道了。現在信佛的人,法都不知道了,只會把比喻當成真的。法義搞錯了,修行也就修錯了,好比路認錯了,能到目的地嗎?

其實寶劍、如意全是比喻。講法時講講比喻,容易使人懂,比喻僅僅是表法呀,哪有真的寶劍、真的如意呢?文殊菩薩度眾生還來不及了,捧個如意、拿了寶劍干嘛呀?斷煩惱不是用寶劍斷的,是用智慧斷的。文殊菩薩如果真的提了寶劍去度眾生,可把眾生嚇壞了。

吉祥如意從智慧來,寶劍是表般若智慧,表示以般若智慧來斷煩惱最最鋒利,最最快。

 蓮花表清淨,經書上說“猶如蓮花不著水”

懂得了這些就應該知道,蓮花是個比喻。釋迦佛要給娑婆世界眾生講法,那必須舉人間的東西來做比喻,他舉天上的東西來做比喻,咱們人間聽不懂啊。

蓮花是比喻清淨,蓮花的根雖然在污泥裡,可是蓮花是出水面開花的,它連水都沒有碰到,也就根本沒碰到污泥,非常清淨。

經書上有句話“猶如蓮花不著水”, “猶如”就是好像,好像蓮花那樣,可是人們以為真的有蓮花。佛經裡是說“猶如”呀,如今把比喻當成真有這麼回事,都是搞錯了。

蓮花根在污泥裡,卻能長出清淨的蓮花來,
好比娑婆世界眾生,根雖在五濁惡世,但也能修出清淨心來

用蓮花來作比喻,意思就是我們佛弟子,要修得像蓮花那樣清淨。蓮花根在污泥裡,我們佛弟子根子在娑婆世界,只要肯修行,將來決定能夠成就,比如說修出離法,斷盡煩惱證阿羅漢果,行菩薩道,將來修圓滿就成佛。

怎麼修?就是把心修清淨,度眾生就是以佛法去淨化人心呀。從前的法師說得很清楚,蓮花是你修出來的。修,是修顆心,那麼蓮花就在你心裡。

如果蓮花不在自己心裡,
極樂世界蓮花這麼多,又沒編號,咋找呢

說說風趣話,極樂世界蓮花這麼多,蓮花又不編號,你能找到你自己的蓮花嗎?如果照法師所講,蓮花就在你心裡,那何用去找呢?法師畢竟懂佛法啊。

現在修淨土法門的人都很誠心,有許多老太太整天在撥念珠念佛,想往生到極樂世界蓮花裡,可他們還不知道,蓮花就在他們心裡,蓮花是自己修出來的。

 如果不信眾生能成佛,卻信眾生能往生他方淨土,豈不矛盾

佛在菩提樹下成佛時說過:眾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有的人不信,說“現在末法時期了,都是鈍根,業障深重,想成佛不是打妄想嗎?”釋迦佛並沒有說過末法時期眾生不能成佛。非但末法時期的人能成佛,小貓小狗將來也都會成佛的。

求生西方的人,非常虔誠,值得贊歎。你為什麼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八功德水,有種種蓮花,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說:“因為這是佛說的,佛說的都是真實語。”那麼佛說眾生決定成佛,你為什麼不相信啊?

如果你是真信佛,你也應該信眾生決定能成佛,如果你不信,那麼你念佛干嘛呀。
 
蓮 花 4-3 (總第22)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5
 
 
 懂佛法才叫正信,愚癡眾生學愚豈不更愚了

提要:

  ■ 懂佛法才叫正信,愚癡眾生學愚豈不更愚了
  ■ 宇宙無有方向,佛也說法無定法,你能認定哪兒是西方嗎
  ■ 不懂佛法的人信佛,僅僅是在宗教信仰上得到些精神寄托而已
  ■ 如果認為,去極樂世界修行容易成佛,這跟釋迦佛說法就不一樣了
  ■ 蓮花根離開了污泥也開不出花來,眾生能在娑婆世界修就能使心清淨
  ■ 佛說,修行最好、成佛最快的地方就在娑婆世界

 懂佛法才叫正信,愚癡眾生學愚豈不更愚了

你說“我沒看見過別人成佛,等有人成了佛我再相信。” 那麼釋迦佛不是成佛了?說“我是說娑婆世界眾生呀。”釋迦佛是不是娑婆世界的王太子啊?假如你一定要看見了才相信,那麼阿彌陀佛成佛你看見嗎?極樂世界你看見嗎?你怎麼信了?釋迦佛,全世界都知道,歷史上是有這個人,他原是印度的王太子,而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可從來沒有見過。那些不懂佛法的人口口聲聲在說“我們是正信”,要懂佛法才叫正信。沒有法,本來已經愚癡顛倒了,不想學佛的智慧,還去學愚,那更加愚癡顛倒了。

 宇宙無有方向,佛也說法無定法,
你能認定哪兒是西方嗎

學愚的人忙了一輩子,連西方在哪裡都搞不清楚,說“太陽下去的地方就是西方。”中國太陽下去了,美國太陽升上來了,中國人念佛往這兒走,美國人念佛往那裡走,怎麼有兩個西方?地球在轉的!你能夠認定哪個方向是西方嗎?宇宙沒有方向,佛也說:法無定法。你能說定嗎?

不懂佛法的人信佛,
僅僅是在宗教信仰上得到些精神寄托而已

不懂佛法的人信佛只能得到宗教信仰上的一點精神安慰、精神寄托。人到晚年,一生的委屈,種種的精神創傷都在心裡翻騰,兒女都像鳥那樣飛走了,孤獨得很,來一個精神寄托也好,至少晚年有一點幸福快樂吧。

 如果認為,去極樂世界修行容易成佛,
這跟釋迦佛說法就不一樣了

可你真的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法上的問題就要搞清楚。你說你信,可是問你幾句你就搞不清楚了。而且不聽佛法的人,他們的相信不是根據佛法,而是根據有些人說的話,那是依人不依法。

比如有人說,“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小偷、強盜、殺人、邪YIN,骯髒的事情很多啊。娑婆世界人心這麼壞,在這種環境裡,能成佛嗎?”所以有一種想法,“要修行,要成佛,只有到極樂世界去,在極樂世界修行更容易成佛。”我也不說你對,也不說你不對,至少你跟釋迦佛講的不一樣。

 蓮花根離開了污泥也開不出花來,
眾生能在娑婆世界修就能使心清淨

我們娑婆世界眾生因為有煩惱業障關系,看這個娑婆世界,就是骯髒的地方。既然我們的根在娑婆世界,我們修行決定成佛,因為清淨的蓮花,它是出水面才開花,可它的根是在污泥裡,這不是很清楚了嗎?

假如想,這個污泥太骯髒了。蓮花根稍微長出來一點點,你把它拉起來,讓它離開污泥,還能夠長出蓮花來嗎?不就死掉了?它是在污泥裡成長,長出水面開花了,可根還在污泥裡。如果不長,它也開不出花來。

就好比我們修行人,雖然根在娑婆世界,我們心還不是完全干淨,可是我們天天修行,天天往上長,等到我們全部清淨,煩惱斷盡,功德圓滿就成佛了。

佛說,修行最好、成佛最快的地方就在娑婆世界

佛說過,修行最好、成佛最快的地方,就在娑婆世界。在《佛說無量壽經》裡佛說過,娑婆世界修一天勝過極樂世界一百年。那可是極樂世界年份,折算成娑婆世界的年份,數字長得我也背不出來。

由此可知,我們的根在污泥裡,恰恰能長出蓮花來。娑婆世界眾生雖然骯髒,但娑婆世界恰恰是修行成佛最快的地方。
 
蓮 花 4-4 (總第23)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5
 
 
 要成就蓮花,就要好好修行,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啊

提要:

  ■ 要成就蓮花,就要好好修行,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啊
  ■ 修行是一步一步成就的,煩惱是一點一點斷盡的,修行有方便,但達到
   成就的功夫都是一樣
  ■ 菩薩還不是從凡夫修行成就的,今天做不到大菩薩的水平,小菩薩先做
   起來
  ■ 發了菩提心,受了菩薩戒,沒有自尊心,菩薩戒也白受了

 要成就蓮花,就要好好修行,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啊

今天跟你們講蓮花,主要是鼓勵大家好好修行,“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天還能夠聽到佛法,再過五十年、一百年,娑婆世界能不能聽到佛法,我也不知道。現在講佛法的地方已經極少極少,能夠講佛法的善知識也極少極少,很危險啦。

 修行是一步一步成就的,煩惱是一點一點斷盡的,
修行有方便,但達到成就的功夫都是一樣

有些人總是懷疑自己:“我這樣業障深重的苦惱眾生,能成佛嗎?能證阿羅漢果嗎?”卻從不問像我這樣業障深重的苦惱眾生,能往生極樂世界嗎?煩惱又不是一下子能斷盡的,也是通過修行一點一點斷的。

說“往生極樂世界要求低,證果要斷煩惱,成佛還要斷盡習氣,要求高。”在《佛說阿彌陀經》裡佛說,“臨命終時”,你知道自己快要命終的前七天,就要放下一切,專心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叫持名號。七天裡要念到一心不亂,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兩個念頭,就不叫一心了。這個要求可不低啊。

假如你問:“我往生時候到了嗎?”兩個念頭;“觀世音菩薩來了沒有啊?”三個念頭。“有沒有檀香味啊?”四個念頭──你還去得了嗎?

有的法師說,“一天是以二十四小時來計算的”,那要連做夢都不能有第二個念頭。假如不算晚上,只算白天,去掉八小時睡眠,十六小時只有“阿彌陀佛”一個念頭,其他念頭一個都不能起來,那也是真功夫。

念六字洪名,方法是方便,功夫都是一樣的。往生極樂世界是個成就,證初果、證四果也是個成就,修成初地菩薩修成佛也是成就。修行要想成就,有要求低的說法嗎?比如小學六年級,考試及格發畢業證書;有沒有小學只要念完一年級,就給你發畢業證書的?

要成就就要入定,一心不亂就是定,這個功夫都是一樣的。

菩薩還不是從凡夫修行成就的,
今天做不到大菩薩的水平,小菩薩先做起來

還有人想,“成佛是九地以上菩薩成的,我是凡夫眾生,別想了。”好像眾生有一個頭,菩薩有三個頭。你看看每尊阿羅漢,每尊菩薩,還不都是從凡夫修行成就的?

說“菩薩有智慧,我們沒智慧啊。”菩薩原來也是眾生啊,智慧是他學來的修來的。民間有句話,“仙人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修行可不能半途而廢啊。

受過菩薩戒的人照菩薩法去修,在人間度眾生,就是菩薩,所以菩薩在人間。至於你將來成了大菩薩,當然可以到天上去。咱們今天沒有到天上去的能力,做不到大菩薩,小菩薩總要做做。

 發了菩提心,受了菩薩戒,沒有自尊心,菩薩戒也白受了

說“老師怎麼把我也說成菩薩呢?我只是個凡夫眾生。”你在受菩薩戒的時候,師父問:“汝是菩薩否?”就是你今天受了菩薩戒,是不是菩薩?你要回答:“我是菩薩。”那麼你得戒。你假如說,“我不是菩薩,我是凡夫”,你不得戒。

我這話是叫你發了菩提心要有自尊心,可不是叫你去宣傳呀!千萬不要, 見人就說,“我受過菩薩戒了,我是菩薩”。
 
蓮 花 4-5 (總第24)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5
 
 
 佛、菩薩與眾生佛性平等,
僅僅是我們留戀世俗,而釋迦太子放下了世俗

提要:

  ■ 釋迦太子放下了一切,成佛了,我們放不下,世世做老眾生
  ■ 佛、菩薩與眾生佛性平等,僅僅是我們留戀世俗,而釋迦太子放下了世俗
  ■ 沒有了生死修菩薩道的志氣,誰還肯修行?能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就決定能修行成佛
  ■ 沒文化的人,聽到通俗易懂的講法,也容易修得起來
  ■ 常聽佛法,心裡的骯髒就會自動離開
  ■ 止惡行善要比洗淨自己心容易得多,世人執著煩惱,卻也喜歡行善

 釋迦太子放下了一切,成佛了,我們放不下,世世做老眾生

你受了菩薩戒行菩薩道,難道還是普通人啊?菩薩是眾生受了菩薩戒修菩薩行,修成菩薩的,佛也是眾生修成的,佛當年在王宮裡還不是王太子?有人想:我為時已晚,因為我結婚了,我有家庭了,有兒子,有家產,我放不下啊,所以我是不可能修行成佛了。釋迦佛做王太子的時候也娶了妻子,也有兒子,也有家庭,也有父母,他王宮裡有的是黃金比你今天富得多。釋迦佛跟我們一樣是人,他怎麼離開王宮去修行啦?

 佛、菩薩與眾生佛性平等,
僅僅是我們留戀世俗,而釋迦太子放下了世俗

懂佛法的人就知道,我們和佛菩薩佛性平等平等。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不過排隊排在他們後面。他們是人,我們也是人,僅僅是智慧覺悟上有差別,他們原來也是眾生嘛。

區別就在於釋迦佛知道世間上苦,他要去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悟到了真理他來幫助眾生出離苦海。人生雖然夠苦的了,有人還不想出來,不想追求宇宙人生真理的理想,做了爺爺、奶奶,還願意在家裡做保姆。所以不是修不成,不可能證果成道,就看你是留戀世俗還是放下世俗。

沒有了生死修菩薩道的志氣,誰肯修行?
能信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決定能修行成佛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能樹立起我們修行成就的信心,有了信心,我們才肯走上修行的路。修行就是修戒定慧,目的是斷煩惱,所謂“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

為什麼今天佛弟子不想修行了?因為他覺得自己是業障眾生,沒有了生死、證果、修菩薩道的志氣。還有很多人朝他潑冷水,潑得他心裡冷冰冰的,一點信心也沒有,沒有信心誰肯修行啊?

我講了這麼多話,逐步逐步給你們擺事實、講道理,分析給你們聽,然後再給你們講佛經上的話,“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那麼你們就想得通了:我們心裡有佛性,菩薩心裡也有佛性,佛性沒有差別,所以眾生決定成佛。

 文化的人,聽到通俗易懂的講法,也容易修得起來

說,“我年紀大了,又沒有文化,學起來很困難。”你佛經看不懂,不識字也不會念,有一個最簡單方便的辦法,你就多聽法。

說“我也聽不懂。”確實有這種情況。可很多人都說“別的書我看不懂,傅老師寫的書我就看得懂。”所以你說聽不懂,那是聽別人講聽不懂,像我今天這麼樣給你們講,你也至少懂了七八成吧?我講得通俗、細致,不但容易懂,還容易修得起來。

常聽佛法,心裡的骯髒就會自動離開

蓮花表清淨,就要把心修清淨。你心不清淨,起了煩惱,你必然會造業干壞事;心清淨了,起了善心,必然會去做好事。多聽佛法,心慢慢就會變得清淨了。就好比髒衣服浸在水裡,只要加一點肥皂粉下去,就能使衣服上的骯髒自動脫離,即使不用手去搓,過一會兒,這個水就是骯髒的,因為骯髒從衣服上分離出來了。所以你們天天聽佛法,心裡的骯髒自己會離開的。

 止惡行善要比洗淨自己心容易得多,
世人執著煩惱,卻也喜歡行善

還有一個更容易的辦法,你只要不造惡業就沒有苦報。改正自己的行為,比洗干淨自己的心容易得多。就像世間上的好人,他能做得到不干壞事,可是他心裡還是有貪瞋癡。

 佛的偉大就在於他希望眾生跟他一樣的平等,
能用佛法教育好眾生,就叫菩薩行

提要:

  ■ 止惡修善能獲人天福報,斷盡煩惱能了脫生死到極樂彼岸
  ■ 佛的偉大就在於他希望眾生跟他一樣的平等,能用佛法教育好眾生,就叫
   菩薩行
  ■ 度眾生沒能力,就先斷自己煩惱,也能成就聖者阿羅漢
  ■ 成佛要求高,先學菩薩行,能達到佛的水平,你就是佛

 止惡修善能獲人天福報,斷盡煩惱能了脫生死到極樂彼岸

要使心清淨,首先要止惡修善。煩惱難斷,慢慢來,先第一步,一切壞事不要做,一切好事要做起來,這叫止惡修善。

止惡修善,能獲得人天乘的福報,可還是在生死苦海裡六道輪轉。所以還要提高,要斷煩惱,煩惱斷盡,生死了脫,就叫阿羅漢。

佛的偉大就在於他希望眾生跟他一樣的平等,
能用佛法教育好眾生,就叫菩薩行

你想成佛,那佛最喜歡了,佛度眾生就是希望眾生都成佛。佛教最偉大的精神就是平等,要修到跟佛一樣的平等,就得在斷煩惱上再提高,要幫助眾生斷煩惱,能用佛法教育好眾生,這就叫度眾生,就是修菩薩法。

度眾生沒能力,就先斷自己煩惱,也能成就聖者阿羅漢

如果你說:“度眾生,我一下子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我先斷自己煩惱,能不能成就?”能成就,成就阿羅漢啊。

 成佛要求高,先學菩薩行,
能達到佛的水平,你就是佛

說“我一下子達不到成佛這麼高的要求,我先學菩薩行,能不能成就?”能成就,成就初地菩薩。再往上提高,成就二地菩薩三地菩薩,一步步上去,超過九地就登佛地。

你說:“我學地藏菩薩精神,眾生都度完了我再成佛。”你到了能把眾生度盡這個水平,你就是佛。

成佛需要人家承認嗎?只要你到這個水平,你就是佛了,佛也不過是一個名稱罷了。所以修行是修自己的,不要去管別人說這說那。你只要按照佛教導的修行方法去修,你走一步,就有一步成就。

今天就給你們講到這裡。大家有什麼問題,明天可以給你們解答。

(回向)
 
蓮 花 5-1 (總第25)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6
 
 
有幾個問題,先解答一下:

問題:有些人是附體眾生,家裡死了人,請他們來唸經,亡人是不是就能往生極樂世界了? 

這個附體有多少智慧,
他認得去極樂世界的路嗎

提要:

  ■ 所謂“附體”是什麼東西附在身上!
  ■ 這個附體有多少智慧,他認得去極樂世界的路嗎
  ■ 你說什麼也沒看見,怎能無根據地亂相信呢
  ■ 有說被附體的本人什麼也不知道,其實地震時他也會逃得快
  ■ 有說是菩薩附身,笑話!難道菩薩還須附在巫婆身上才起作用

 所謂“附體”是什麼東西附在身上!

所說附體眾生是怎麼一回事,是人附在他身上?還是鬼神附在他身上?假如他背的是個病人,應該趕快送他到醫院去看病啊。你稱他附體,你看見了什麼?如果什麼也看不見,怎麼能叫有東西附體呢?

說“有許多東西,人眼睛看不見”,可是科學家用高級的儀器就能看見。比如說宇宙中有很多光體我們看不見,紫外線咱們就看不見,但用儀器能看得見。

這個附體有多少智慧,他認得去極樂世界的路嗎

那麼附體是不是一種光體附在身上?可以叫科學家用儀器來看看,是有還是沒有;假如說有,那麼再研究:這個附體到底有多少智慧,有多少覺悟?說“他能送死人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的路他認識不認識?

即使認識路,還有欺騙的。好比火車站有摩托車兜生意,要你五十元。你不認得路,只能聽他的,結果他開了好久,總算把你送到親戚家。到了親戚家才知道,這個地方,火車站過兩條馬路就到了,他卻繞了一個大圈子。

你說什麼也沒看見,怎能無根據地亂相信呢

極樂世界你不認得路,別被人家繞了一個大圈子。送到了還算你的幸運,送不到咋辦?所以一切問題都搞搞清楚。

既不是人附在身上,又不是光附在身上,那麼到底什麼附在身上呢?你看見了什麼呢?說“我什麼也沒看見”,那就等於什麼根據也沒有。

有人要提問題了,極樂世界我們也沒有看見,為什麼相信?我們是信釋迦佛才信極樂世界的,因為這是佛告訴我們的。我們信仰佛,因為歷史上是有這麼個人,佛在人間時,很多人見過他。而且釋迦佛還講過:不要因為是我講的而相信,你們要把我的話拿去實踐,實踐證明我的話沒錯,你們才相信。佛弟子應該學佛的榜樣,怎能無根無據地亂相信呢?

有說被附體的本人什麼也不知道,
其實地震時他也會逃得快

從前聽相聲,兩個人到了巫婆家,巫婆正在裝神弄鬼,打個呵欠表示附體上身了。據說被附體的人什麼也不知道,都是附在身上的東西在說話。忽然有個人說:地上一百塊錢是誰掉的?巫婆馬上睜開眼睛:是我的。雖然是相聲,可能也真有其事吧?至少也可以作個啟發。

據說附體上身時,巫婆什麼也不知道,那麼背後火燒了、地震房子搖了,她也不知道啊?我看她也跑得快,那叫巫跑跑了。

佛弟子應該破除迷信,不要再去相信這些人說出來的話。

有說是菩薩附身,笑話!
難道菩薩還須附在巫婆身上才起作用

假如有人說是鬼神附在身上,是鬼還是神?說附在身上是神,你看見了?連信神的人都沒有看見過神。假如說是鬼附在身上,鬼到底啥個樣子?

可是附體的人,她不承認是鬼神附在身上,說是菩薩上身了。他給你念經,說能送你到極樂世界,說菩薩附在身上,一般都說觀世音菩薩。笑話!觀世音菩薩本事還沒有巫婆大?還要附在巫婆身上才能起作用?
 
蓮 花 5-2 (總第26)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6
 
 
如果鬼附體能送你到極樂世界,
為什麼鬼自己不去極樂世界呢

提要:

  ■ 《藥師經》說,持戒修行人會有八大菩薩前來指引你往生極樂世界蓮花中
  ■ 如果鬼附體能送你到極樂世界,為什麼鬼自己不去極樂世界呢
  ■ 往生極樂世界是靠本人定力,鬼神掌握不了人類的命運
  ■ 極樂世界光明無量,鬼怕光,只能送你到幽冥世界
  ■ 燒香成燒火、菩薩在身上、給鬼洗澡,都是佛門裡的笑話

 《藥師經》說,持戒修行人會有八大菩薩
前來指引你往生極樂世界蓮花中

信佛的人修行修得好,觀世音菩薩送他到極樂世界,這在《藥師經》裡有說,如果你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你聽到藥師佛的名號,受持八關齋戒,或復一年或復三月,臨命終時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給你引路,送你到極樂世界,其中就有觀世音菩薩。經書裡可沒有說,那個時候觀世音菩薩附在巫婆身上,送你到極樂世界。

如果鬼附體能送你到極樂世界,
為什麼鬼自己不去極樂世界呢

假如是鬼附在身上,鬼附體能送你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好地方啊,這個鬼怎麼自己到不了極樂世界呢?既然能送人去,也應該自己先進蓮花吧?我這是給大家做個分析,這一套我是不信的,我只信佛。

往生極樂世界是靠本人定力,
鬼神掌握不了人類的命運

我是釋迦佛的弟子,我只信釋迦佛。我連神都不信,會去信鬼嗎?即使佛經也講到神鬼,比如有天人,有中陰身,有餓鬼道,可是我不信它們有這麼大本事,也不信它們能掌握人類的命運。

給你唸經,就能送你到極樂世界,有這麼容易的事情?《佛說阿彌陀經》裡說本人至少要達到一天,最好能七天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止住所有的妄念,這是修止,修止了就能入定,是靠定力往生極樂世界的。

極樂世界光明無量,鬼怕光,
只能送你到幽冥世界

你沒有定力,鬼也沒有定力,能把你送到極樂世界?鬼只有把你牽到幽冥世界去。鬼怕光明,一般都是晚上出來。假如這個鬼白天也能現出來一點什麼,他前輩子多多少少有點修行,因為修行人有毫光。鬼都怕光,有的沒死時已經怕見光了,比如重病人睡覺總是臉朝裡邊,因為怕光。

極樂世界光明無量,所以叫無量光。鬼見到了無量光,都嚇壞了。叫鬼送你到極樂世界去,簡直笑話,只能把你送到幽冥世界去了。

燒香成燒火、菩薩在身上、給鬼洗澡,
都是如今佛門裡的笑話

如今佛門笑話多。十多年前,我家在上海,靠近龍華寺,佛菩薩生日,我們清早都要到龍華寺去禮佛。我女的見人家燒香大把大把地燒,成了燒火,就好心告訴她燒香只要燒三支,表戒定慧,燒一支叫一支清香,表戒律,大把一大把地燒,佛門沒有這個規矩。有的人喜歡聽,有的人說閒話:“我進佛門四十年了,還要你來跟我說啊?”等到上完香,她跟剛才講話的人打個招呼,一只手伸過去,拍拍她的肩膀,意思“我先走了”。這個人馬上說:“你別亂拍,我身上都是菩薩。”這種話真使人哭笑不得。

還有的竟然去給鬼洗澡,火葬場有給屍體洗澡的,屍體都燒掉了,鬼的身子抓不著摸不著,怎麼個洗法?所以你們不聽佛法,就會受騙。
 
蓮 花 5-3 (總第27)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6
 
 
問題:往生蓮花可以不下三惡道,在娑婆世界修行很危險,一不小心身口意造了惡業就要下三惡道,是否在極樂世界比娑婆世界修行有保障?

說在娑婆世界危險,佛弟子都走光了,
佛法沒人住持,眾生也沒人度了

提要:

  ■ 說在娑婆世界危險,佛弟子都走光了,佛法沒人住持,眾生也沒人度了
  ■ 極樂世界並非願去就能去的,至少要有定力
  ■ 得了止,還要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佛說的十六觀
  ■ 要定中作觀,成就才有把握,戒定慧要具足才是正定
  ■ 沒有智慧也找不到極樂世界,成了團團轉
  ■ 一問三不知,難道跑西方真能到極樂世界
  ■ 懂佛法叫正信,不懂佛法叫迷信

 說在娑婆世界危險,佛弟子都走光了,
佛法沒人住持,眾生也沒人度了

這種話佛門裡流傳很普遍,大家聽了這話再也不想留在娑婆世界了,至於佛弟子走光了,將來娑婆世界佛法沒人住持,以後的眾生沒人度了,他不管。勸他“你要發菩提心啊”,他說“我到極樂世界去發菩提心” 。

極樂世界並非願去就能去的,至少要有定力

這個問題要從法上來解答,說對說錯,都要根據法,不要根據人,要依法不依人。

往生極樂世界是往生在蓮花裡,先要明白蓮花在法上是怎麼解說的,還要研究,極樂世界在哪裡,又是怎麼去法?並不是想去就去得了的。信願行,光靠願不夠的,還要行咧。

行就是去,怎麼行呢?唸佛只是修行的一種方法,照《佛說阿彌陀經》來講,必須要達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是修止,唸佛是以一念止住萬念,不讓第二個念頭產生,就叫一心不亂,你就入定了。

得了止,還要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佛說的觀

佛教的定是出世間定,要修止修觀。所以佛一再教導,求生極樂世界的佛弟子要修《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俗稱《十六觀經》。你至少要把十六觀修起來,這才真正走上了極樂世界之路。你不觀,極樂世界現不出來啊。

要定中作觀,成就才有把握,
戒定慧要具足才是正定

有人說,《十六觀經》我看過圖了,我認識。沒這麼簡單,你作觀入定,有定力了,那是非常牢固的。所以成就不是靠看,而是要修出來的。

要一心不亂,還必須要戒定慧具足才行,你沒有戒即使入了定那是邪定。

沒有智慧也找不到極樂世界,成了團團轉

你有戒有定沒有智慧,極樂世界怎麼個去法?離開了地球你找不到西方,只會團團轉,極樂這個樂是從哪來的,極樂世界什麼樣也不知道,你會把天上當極樂世界。所以沒有智慧,你是找不到極樂世界的。

一問三不知,難道跑西方真能到極樂世界

什麼也不懂,一問三不知,你將來怎麼度眾生?眾生文化水平在提高,人家提幾個問題你就回答不出來了。比如有人問:極樂世界黃金鋪地,難道極樂世界的佛菩薩還貪黃金啊?這些黃金哪裡來?是不是極樂世界金礦開采出來的?如果極樂世界有泥土石頭,有礦山,也不叫極樂世界了嘛。蓮花到底是什麼?人怎麼能夠進入蓮花啊?你說王居士往生了,他明明躺在床上沒走嘛。說“屍體不會去。”那是什麼東西去的?什麼都不明白,你自己怎麼往生,又怎麼能使人家相信極樂世界?

懂佛法叫正信,不懂佛法叫迷信

還有人連信願行的“行”都搞不清楚,現在出現了一種“跑西方”,還說誰跑得快誰先到西方,所以老太太高高興興地跟著跑。領頭是個男的,一邊跑一邊敲木魚領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群老太太嘻嘻哈哈的跟在後面邊跑邊唸佛,跑不動的只好在旁邊坐著,這還能一心不亂嗎?難道西方是兩條腿跑去的?就是奧運會冠軍也跑不到西方,越搞越離譜了,根源就在不懂佛法!大家不懂佛法,魔道邪道全鑽進佛門來了。

我們要正信不要迷信,不要聽到話就信,要根據佛法來辨別。懂佛法才叫正信,不懂佛法就叫迷信。
 
蓮 花 5-4 (總第28)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6
 
 
佛無煩惱,娑婆即琉璃,
眾生有業障,故成五濁惡世

提要:

  ■ 有人問,極樂世界是在三界內還是在三界外
  ■ 宇宙無方位,地球在轉動,究竟哪兒是西方
  ■ 苦從煩惱來,去掉煩惱就沒有苦,沒有苦就叫極樂
  ■ 佛無煩惱,娑婆即琉璃,眾生有業障,故成五濁惡世
  ■ 法師說:清淨心即蓮花,極樂世界就在你心裡

 有人問,極樂世界是在三界內還是在三界外

去年我在蘇州養病,無錫幾個人來看我,我稍微接待了一下就去休息了,他們就跟陪我養病的老同學提了幾個問題。我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

其中一個問題,“極樂世界到底在三界之內還是在三界之外”,從我頭一次聽續可法師講《佛說阿彌陀經》,後來聽了這麼多法師講經,從未有人提到過這個問題。

“如果在三界之外,為什麼極樂世界還有眾生?”如果在三界外,那麼應該都是聖者阿羅漢啊,可是往生極樂世界的,還稱為“其國眾生”嘛。“如果說極樂世界在三界之內,那我又何必往生極樂世界呢?”

宇宙無方位,地球在轉動,究竟哪兒是西方

當然今天不是來解答這個問題的。(眾笑)。

今天要回答你們的提問,首先告訴大家,宇宙沒有方位,離開了地球就沒東南西北,西方也是方便而說。

我們地球上人是把太陽下山的方向稱為西方。可是地球在轉的,我們這裡太陽下山了,地球另一半的國家,太陽剛剛升起來。那麼我們這邊的人說這是西方;那邊的人卻把反方向說成西方,成了團團轉。一心想求生西方的人這些問題怎麼不想想呢?

宇宙沒有方向,西方只是方便 說說,如果要說有西方,除非所有的方位都叫西方,否則你朝這個方向走也是西方,朝那個方向走也是西方,那就有矛盾啦。

苦從煩惱來,去掉煩惱就沒有苦,
沒有苦就叫極樂

極樂,就是極其快樂。那麼天堂也快樂,極樂世界也快樂,區別在哪裡啊?不知極樂從何來,不知極樂在哪裡?能往生極樂世界嗎?

佛法裡說,苦從煩惱來,去掉了煩惱就沒有苦,沒有苦就是極樂。當年法藏比丘發了四十八大願,後來成了佛就是阿彌陀佛,佛沒有煩惱,沒有煩惱的世界就叫極樂。

佛無煩惱,娑婆即琉璃,
眾生有業障,故成五濁惡世

釋迦佛沒有煩惱啊,所以在釋迦佛的境界裡,娑婆世界就是琉璃世界。因為我們眾生有煩惱,業障關系,所以在我們的境界裡,娑婆世界成了五濁惡世。

這個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淨土,你有煩惱,你只能往生到蓮花裡去,把煩惱心修清淨了,才花開見佛。打個比方,從前非典流行的時候,一下火車就要檢查,發現你是非典,馬上送到醫院隔離,要到你非典治好了才能出去。

所謂九品蓮花,就看你煩惱是什麼程度了,煩惱越輕,越是上升。

法師說:清淨心即蓮花,極樂世界就在你心裡

煩惱在心裡,如果你心很清淨了,清淨也在你心裡。清淨就是蓮花,蓮花表清淨。所以法師們也常講,蓮花就在你心裡,你心修清淨了就有你的蓮花,你修得越清淨,蓮花越大。

蓮花在你心裡,當然了,極樂世界也在你心裡,所以法師說,你心清淨了,你這顆心就是極樂世界。

佛經上有句話,“心包太空”,虛空多大你心就有多大,因為心是無形的。道理非常簡單,你心想長沙,馬上能把長沙想起來,那麼長沙就在你心裡。你心想北京,北京就在你心裡。虛空無邊無際,你心想著無邊無際的虛空,你心也無邊無際。虛空沒有邊際,虛空無窮的大,心包太空,那麼極樂世界不就在你心裡嗎?
 
蓮 花 5-5 (總第29)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6
 
 
“娑婆世界修行很危險,
容易下三惡道”,這句話說錯了

提要:

  ■ 光光相融,即名往生,光有大小,故蓮花亦有大小
  ■ “娑婆世界修行很危險,容易下三惡道”,這句話說錯了
  ■ 修行人止惡修善,就不下三惡道
  ■ 不信佛、不信法、不信僧,佛法僧全給他謗了
  ■ 佛說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好的地方

 光光相融,即名往生,
光有大小,故蓮花亦有大小

什麼叫往生?能海上師在講《普賢行願品》時提到:自己的法身光明跟阿彌陀佛的法身光明合起來了,這就是往生。自己的法身光明跟諸佛如來法身光明是一體的,所謂蓮花等等全是比喻。比如這只日光燈的光跟那只日光燈的光是一體的,電燈一開,兩個光都出來,再也分不清哪個光是哪個燈的,都合在一起了。這是從法上來闡明的。

你們懂得法了,這個問題就可以根據法義來解答了。

“娑婆世界修行很危險,
容易下三惡道”,這句話說錯了

佛也說過,世間上的人死了以後,再獲得人身猶如爪上的土,失去人身猶如大地土,失去人身就是下三惡道了。

可是“娑婆世界修行很危險,容易下三惡道”這句話講錯了。應該是娑婆世界眾生很危險,因為身口意造惡業,就要下三惡道,他加了“修行”兩個字,那就錯了。如果娑婆世界修行容易下三惡道,那還修行干嘛呢?信了這種話,要不了多少年娑婆世界就沒有修行人了,佛教也就滅掉了,所以這話也就成了滅法滅僧的話!怪不得現在人家都不肯修行斷煩惱了,戒定慧也不要了。

修行人止惡修善,就不下三惡道

我們都是修行人,修好善業,止住惡業,就能保人身或者升天,這是人天道。那麼娑婆世界眾生在修止惡修善,他不造惡業,會下三惡道嗎?

不信佛、不信法、不信僧,佛法僧全給他謗了

佛說過“五戒保人身”,僅僅持好五戒,就能保住人身。假如你說,佛是騙人的,那你謗佛了。你說“娑婆世界眾生受持五戒仍然要下三惡道”,那你謗了法。娑婆世界的修行人,從居士到出家,從受持五戒到受持更殊勝的比丘兩百五十條戒,你說“雖然是居士、出家人,因為他們在娑婆世界修行,所以全要下三惡道”,那你謗僧了。所以這句話,我從法上來給你們分析,是謗佛、謗法、謗僧的話。

不應該用謗佛謗僧謗法的手段來勸人家唸佛往生極樂世界,他這是指引了一條不能往生的路,《佛說無量壽經》說:謗法的人不能往生。

佛說娑婆世界是修行最好的地方

修行就是斷煩惱,煩惱斷盡就沒有苦。極樂就是從斷煩惱來,你不斷煩惱,沒有你的淨土,也沒有你的極樂。咱們在佛門裡經常聽到,“我煩惱重業障重,我是苦惱眾生啊”,那很清楚嘛,苦惱從煩惱業障來。

極樂就在斷盡煩惱裡,極樂世界也就在你心裡。蓮花也是從你修行修出來的,修行就是修顆心,什麼都在你心裡,所以佛說一切唯心造。佛還說娑婆世界修行快,娑婆世界修一天超過極樂世界一百年,這一百年可是極樂世界的年份。

所以你們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你們不提這個問題我也不會給你們解答這麼詳細。
 
蓮 花 5-6 (總第30)

 傅味琴講於 湖南岳陽蓮花寺 2009.3.6
 
 
問題:“請問我大女兒未來的生活歷程能有什麼不同嗎?請指出有什麼要注意的,她今年大學畢業,不知怎麼樣提高人生生活質量”?

佛法是最高的心理學,作心理分析,
遠遠超過算命看相

提要:

  ■ 我不會算命,一切都無常,命也無法算
  ■ 佛法是最高的心理學,作心理分析,遠遠超過算命看相
  ■ 直覺往往勝過思維,憑動相判斷有時也會很准確
  ■ 佛法是淨化人心,去掉煩惱人品就提高了
  ■ 要教育好孩子,更要教育好成年人,因孩子的生活不是孤立的
  ■ 我們今天來聽聞佛法,投身到佛法教育事業來,就是為了孩子及一切眾生
   的幸福

 我不會算命,一切都無常,命也無法算

前半個問題我沒有本事回答,因為我既不會算命也不會看相。有人說算命是統計學。也有道理。為什麼我不相信?第一,算命能算得准嗎?第二,一切都無常,什麼都會變,你怎麼算呢?第三,我親身的經歷證明算命算不准。

我年輕時也算過幾次命,佛門裡的年輕人也喜歡算命,硬是拖我一起去,算來算去,都說我早該死。

怎麼說它有道理?比如說,算命的算我將來有兩種病:一種精神病,一種半邊風癱。我一生刺激太多,年輕時有神經衰弱,全國聞名的精神病專家,給我作心理治療,我分析自己的情況,他說:“你分析得對,你就照這麼去努力吧”。現在老了,我這條腿就不太方便,所以我說他算得有道理。

可是我並沒有得這兩種病啊,而且我到今年還沒死嘛。有說“七十二歲這一關你是無論如何你逃不過的。”我七十二歲確實生了一場大病,可是沒死啊,又逃過了。怎麼逃過的?信佛法逃過的,所以相信算命還不如相信佛法

佛法是最高的心理學,作心理分析,
遠遠超過算命看相

我喜歡心理學,心理分析遠遠超過於算命看相。哪種心理學最高級?佛法就是最高級心理學。

從前我在醫院裡工作,有一天中午休息,有個人找到我,他跟我說:“三年前,我在居士家聽你講法,那時我死了老婆想再娶一個。我給你看兩張照片,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你看了說可以,年輕漂亮的,你看了一會說:‘她像一只鳥,停了一會就要飛走的。’老師啊,我不聽你的話,這只鳥現在真的飛走了。” (眾笑)

直覺往往勝過思維,憑動相判斷有時也會很准確

我沒有什麼神通,但是修禅定的人有一種直覺,憑直覺判斷,往往比思惟還要正確,所以我希望你們不要去看相算命。

講個故事。有個人有一天他去看會看相的好朋友。進來一個人,是來看相的,看相先生就說:“可惜啊,你這碗飯吃錯了,你不吃唱戲這碗飯就好得多了。”那個人大吃一驚:我還沒有開口,他怎麼知道我是唱戲的?所以對他萬分敬佩。

等到這個人走了,他對朋友說:“你本事真大,你怎麼知道的呢?”他說:“你是我老朋友,我跟你說說,你只要細致觀察一下,他進門時有個動作,門簾這麼一掀,我就知道他是唱京戲的。”(眾笑)

我希望大家,與其去研究命運,還不如研究佛法。

我年輕時就喜歡心理學,我二十二歲進入佛門,清定上師跟我說:“佛法是最高的心理學。”就這麼一句話,從此我就專心學佛法了。

佛法是淨化人心,去掉煩惱人品就提高了

後面半個問題,可以給大家解答一下。“不知怎麼樣提高人生生活質量”?

那就學佛法喽,佛法就是淨化人心,一切不好的素質都來自煩惱,去掉了煩惱,人品就高了。

要教育好孩子,更要教育好成年人,
因孩子的生活不是孤立的

常有居士到我這兒來說,兒女學壞了,父母都很操心,總希望老師指點一下,怎樣提高他們素質。

這很困難。我雖然懂兒童教育,第一,你沒有時間來聽我長篇大論地講,我也沒時間講,我講佛法都來不及講啊;第二,現在外面的環境也變了,家裡的環境也變了,你即使跟孩子講得好,可能孩子也轉不過來。家長素質不好,孩子會受影響的。父母自己不做好榜樣,教育孩子就很困難,所以要教育好孩子,更要教育好成年人。因為孩子的生活不是孤立的。

講個佛的故事。有個女的匆匆忙忙走進森林,沒多久追來一個男的,他問佛:“剛才有個女的,她往哪個方向走了?”佛就反問他:“你為什麼去尋找別人?你應該首先尋找你自己。”這個年輕人就悟了。眾生的毛病就是不肯尋找自己,鏡子都是照別人,從不照自己。

如今教育家裡的子女,很困難了,他不聽你的。還是聽佛的話,尋找尋找自己吧,看看自己哪些地方有煩惱,哪些方面素質不高,哪些做法不恰當,哪些是壞脾氣,還是自己先好好學佛法,提高提高自己。

我們今天來聽聞佛法,投身到佛法教育事業來,
就是為了孩子及一切眾生的幸福

再說一句,現在的父母差不多都為孩子操心,這不是一家一戶的問題啊。我們應該發發菩提心,我們今天聽法、學佛、修行、斷煩惱?就是為了他們啊。

孩子素質降低,將來就要受苦。有多少年輕人不知道人生路上的種種危險,只顧自己痛快,莽撞行事。我們今天投身到佛法教育事業,就是為了一切家庭孩子的幸福,為了所有的眾生,幫助他們淨化身心,提高素質,將來能夠離苦得樂。我們應該有這樣偉大的心胸,投入到弘揚佛教事業裡來。

在我們看來,弘揚佛法、淨化人心,是最偉大最崇高的事業。你要我幫助你解決小家庭的困難,我沒有能力,你如果有偉大的理想,替一切眾生考慮,參加到弘法事業來,這個歡迎你來。

革命就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我們佛弟子首先要革自己煩惱的命。

(回向)
 

 

上一篇:其它:明智覺觀存念門(聞修)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