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1)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18日藥師佛聖誕
(農歷九月二十九,公歷10月24日)前七天的第一天
末法時期,最需要藥師佛加被
本次提要:
·末法時期,最需要藥師佛加被
·禍都是自己闖出來的
·天災也是人搞出來的
·求佛加被,也是靠我們心的轉變
·人人心向善,社會環境就好了
·自私煩惱要改變,不能拖下去
末法時期,最需要藥師佛加被
我們從今天開始到藥師佛聖誕日圓滿,舉辦七天的藥師法會。現在末法時期,我們最需要藥師佛的加被,藥師佛就是消災延壽藥師佛,因為末法時期苦難很重,災難也很多,除了旱災水災以外,還有病災、刀兵災,而且隨著人心的變化,這種災難跟從前相比,復雜性、危害性更大,隱蔽性也大。所以我們除了自己的能力以外,還要求藥師佛給我們加被。以前能海上師就叫我們每次念經完了都要念藥師佛回向文,所以咱們已經形成這一規則,天天念《藥師經》,念“藥師佛回向文”,這是能海上師的慈悲,看到今天末法時代的眾生,災難禍害特別多。
禍都是自己闖出來的
天災人禍,禍都是自己闖出來的,如現在車禍就很多,一個地方每天的車禍已經多了,全國加起來,每天要死亡多少人,本來可以避免,為什麼避免不了?那就是人的關系,人煩惱重,養成習慣了,素質就降低了,就產生業障,處處發生障礙。可是人還是不自覺,有時候也知道,一會兒就忘記了。如果要他改正,他也懶得改正,結果一而再,再而三,天災人禍始終沒有停止過。
天災也是人搞出來的
天災哪裡來?天災也是人搞出來的。人心不好,正報就差了,正報一差,依報就要向惡的方面去轉化了,這不是宗教色彩,也不是玄虛,這完全是科學。拿現在的天氣來說,一年熱一年,這就越來越會形成災難,這個災難從哪裡來?還不是從人的貪瞋癡來?人把空氣染污了,為什麼會染污呢?就是貪瞋癡,工廠拼命放廢氣,老板為了賺錢,不考慮環境的污染。還有,核武器一試驗,氣候就變化了。人搞武器就是瞋心,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瞋心考慮,沒有為子孫萬代想一想,這就是愚癡心。其實災難來得快,你本人也免不了。
求佛加被,也是靠我們心的轉變
消災延壽藥師佛就是為我們消除災難,延長壽命。消除災難也好,延長壽命也好,完全靠我們心的轉變。求藥師佛的加被,也是靠我們心的轉變,因為在求藥師佛的時候,念《藥師經》、念藥師佛名號,這個時候你的心也已經開始轉變了。一個人不可能以惡心去念佛的名號,也不可能以惡心去念《藥師經》,所以這個時候你的心已經轉向善了,才有種種靈感,就完全靠我們的心。
人人心向善,社會環境就好了
平常生活裡,我們沒有念藥師佛,也沒有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的時候,乃至於社會上不信佛的人,他心一轉變也有果報。心轉變成惡,將來惡報;心轉變成善,將來善報。拿人世間來說,善心也有,惡心也有,假如每個人心都向善,社會環境就好起來了,這是每個人都懂得的道理,問題就是難做到。
自私煩惱要改變,不能拖下去
為什麼做不到?他偏向於自私煩惱,聽從自私煩惱的話。我們可不能學習,也不能受影響,可是社會的環境、社會的人際關系,使我們不可能不受影響的。你即使很好,不變壞,但也已經受影響了,受了什麼影響呢?你停止前進了,被社會的種種的環境,他人的種種習氣,周圍的氣氛拖住了,這樣拖下去,要到哪一年才能猛烈地來改變自己呢?這本身就是受影響。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2)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18日藥師佛聖誕
(農歷九月二十九,公歷10月24日)前七天的第一天
希望成為一個美好的人世間
本次提要:
·半路停下來,沒退步,進步也停了
·希望成為一個美好的人世間
·打閒岔會影響我們的進步
·要肯定有利的一面,否定不利的一面
·不能被世俗觀念,錯誤知見所影響
·要有修行能力,才能避免災難
·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一切想得很順利,往往會投進災難裡去
半路停下來,沒退步,進步也停了
比如說,咱們想走到目的地去,可是半路裡來了幾個人跟你說話,你只好停下來,結果變成沒有進步也沒有退步。半路裡停下來,雖然沒退步,但進步也停止了,這本身就是智慧有限。
希望成為一個美好的人世間
在世俗法上,一切好人好事全是善法,要贊歎、獎勵、發揚,人世間就會充滿種種的美德,人心和社會就會好起來,乃至可以保持世界和平。我們今天的目的就是希望人世間成為一個美好的人世間。
打閒岔會影響我們的進步
我們佛弟子還有更高的目的,我們要達到了生死到彼岸,這條路我們要不斷走上去啊,既然這樣,那麼世間上的一切如果能夠推動我們往前走,對我們就有利。比如說你在半路上遇到的幾個人,他們不打你閒岔,而是陪著你、鼓勵你,幫助你加快步伐往前奔,那就好了。假如打你閒岔呢?他又不想到達彼岸,也沒有想成就聖者的理想,不管這個人是好人壞人,全影響你加快前進的步伐。
要肯定有利的一面,否定不利的一面
佛教是一分為二來看人世間,一分為二就是辯證法,有肯定它的一面,有否定它的一面,就看你當時什麼因緣喽。咱們每個人的進步就不能否定人世間的因緣,也就應該有所肯定。你們到文教部來也都有因緣,這個因緣在哪裡?這個因緣就是在人世間,例如有人對你說幾句鼓勵的話,或者給你看一本從前我們編的《音聲海》,你就跑來了。人世間的同學、道友,鼓勵我們好好學佛法,走上一條清淨的道路,這就對我們有利了。
不能被世俗觀念,錯誤知見所影響
假如拉我們修行人去做生意、炒股票、去打牌,甚至於對一個不想成家,已經在修行的人,你鼓勵他成家生孩子,那就等於給他一個無期徒刑。說到了六十歲再修行,六十歲能修得起來嗎?像你們現在年輕人,我看有很多地方,拿身體、心理來說,還比不上我呢。假如你們現在不修行,到了六十歲還修得起來嗎?為什麼要說哄人的話呢?一種是他們的世俗觀念很重,知見錯誤;另一種雖不能說他們居心不良,至少可以說別有企圖,結果影響了我們,使我們大上當。
要有修行能力,才能避免災難
我怎麼會比你們強呢?因為我從二十二歲信佛起就很用功,還不是靠年輕時候?當然,你們現在十八、九歲,比我當年二十二歲還提前了幾年,正是大好時光。如果被世俗環境、世俗感情、世俗關系拖住了,對我們到底有利還是不利啊?我們在修行路上停止了腳步,我們有能力去避免災難嗎?
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想要避免災難,就要離開災難。佛法講究實際。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如果你肯改變,算命是算不准的。你離開了災難的地方,你災難就沒有了,你的命運不是改變了?
一切想得很順利,往往會投進災難裡去
有人呢,他不會考慮到災難,一切都想得很順利,往往會投入到災難裡去;有人呢,離開了原來的環境來到這裡,待不住又回去。比如有人信佛很虔誠,還把女兒送來學習,他自己回去後,不幸發生了車禍。而他女兒在這裡平安無事,天天快樂。所以從現實來看,他使女兒離開了災難的環境。假如他那時也住上一年,那也不會有這次車禍。這僅僅是個例子。前一時期的“非典”,文教部同學哪個有“非典”啊?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3)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18日藥師佛聖誕
(農歷九月二十九,公歷10月24日)前七天的第一天
自己轉變是內因,佛菩薩加持是外因
本次提要:
·世俗的煩惱習氣在修行人心中進行反抗
·問題不得解決,信心能牢固嗎
·心裡不明白,作用也就差勁了
·有顆善心也能重報輕受
·出離法能出離種種苦報
·不肯出離危險,就是不愛護自己
·佛菩薩幫你擺脫苦難,不能斷你煩惱
·自己轉變是內因,佛菩薩加持是外因
·煩惱會把加持力沖掉
世俗的煩惱習氣在修行人心中進行反抗
簡單說來,是三寶、護法在保護。保護也要你聽話才起作用。媽總是保護孩子的,但孩子不聽話就會受苦受難,媽也保護不了。所以,我們既要相信佛菩薩,也要相信自己,佛菩薩的保護是加持作用,而我們自己的行動才是真正保護自己的力量。佛菩薩的保護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你不聽佛菩薩的話,就不能保證了。因為佛菩薩雖然全心全意在保護你,可是你內心的種種煩惱、世俗習氣卻在進行反抗,對佛菩薩的保護,你排斥、反抗、不要、偏不聽話,那這股力量也很厲害呢!
問題不得解決,信心能牢固嗎
真正信佛也要有點頭腦呢,光是信信信,卻什麼也搞不清楚,佛教也就變成迷信了,所以現在佛門問題很多啊!很多人心裡埋藏著很多疑惑,就是不敢提出來,怕一提出來,別人不但解答不了,還會看不起你、取笑你,好像你對佛菩薩還懷疑。內心的問題一直沒解決,這個信啊信得不明不白,能牢固嗎?信心有問題,預流支都很難進去,能得初果二果三果嗎?
心裡不明白,作用也就差勁了
最要緊的第一步就是信,不是盲目的信、不是迷信、不是糊裡糊塗的信,要明明白白的信。所以佛菩薩雖然全力保護著我們,可是我們自己有問題,這個保護的作用就差勁了,因為被你沖掉了。
有顆善心也能重報輕受
有人就是這樣懷疑,信佛信了幾十年了,吃素吃到現在,怎麼佛菩薩不保佑我?就沒勁了,乃至退心了。所以要看看現實,這是佛菩薩的關系嗎?是你自己的關系啊,你本來就有這個業報。你聽話,也許能完全避免,因為你信佛,有顆善心,就能得佛菩薩的加持。由於你不完全聽話,就被你的命運,被你受報的因緣拖住了,但佛菩薩加持也能使你重報輕受。
再說車禍,醫院說有生命危險,等女兒去探望時,已經脫離危險期了,這個就是轉變,就是重報輕受了。
出離法能出離種種苦報
因為眾生實在太迷茫,總把世俗看得美好,看成是幸福的源泉,從沒有想一想在這些環境裡避免不了苦,避免不了危險,免不了要去受苦報。所以出離法非常重要,出離法能使你出離三惡道,當然也能出離我們現世的種種苦報。
不肯出離危險,就是不愛護自己
但是你不肯出離有啥辦法?例如,吸毒的人國家挽救他,叫他到戒毒所去戒毒,他偏不肯去,你強迫,他就逃走,他自己要被這個惡劣的環境拖住。有人呢?在戒毒所戒了毒出來,你就好好做人啊,沒幾個月又吸毒了,那到底是國家不愛護你,還是你自己不愛護你自己呢?說起來,“這個人到戒毒所去過,現在又在吸毒,有啥用?”不是戒毒所沒用,是你自己又吸毒了,搞搞清楚啊。
佛菩薩幫你擺脫苦難,不能斷你煩惱
不是佛菩薩不靈,是你自己不聽話啊。不懂佛法,不明白自己反作用勢力很重,把佛菩薩的加持力沖掉了。佛菩薩的加持力只能幫助你避免危險,卻不能斷你煩惱,消你業障,煩惱業障是你自己的事情,因果在你身上,還得你自己轉變。
自己轉變是內因,佛菩薩加持是外因
自己轉變是一個主要力量,叫內因,自力是最重要,佛菩薩保佑加持是外因,是他力,他力必須在自力基礎上發生作用。有的人不信佛,去求神。信佛也好,求神也好,這是他力啊,你自己身上的因果要你自己轉變。
煩惱會把加持力沖掉
有的人信佛等於在信神,佛法不懂,聽法不感興趣,求佛菩薩保佑特別起勁,往往也很難消除苦難。不是佛菩薩不給你加持,是你自己內部有反作用勢力,加持不進去啊。所以,不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改變,很吃虧啊!非但你要長期受它的危害,而且還會把佛菩薩的加持沖掉、攪亂。佛菩薩大慈大悲,再辛苦也不會離開你,始終在給你作加持,可是你自己搞成這個樣子,愚蠢不愚蠢,好笑不好笑?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4)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18日藥師佛聖誕
(農歷九月二十九,公歷10月24日)前七天的第一天
咱們以能海上師家風來培養人才
提要:
·咱們這個地方很安全啊
·有正法就有護法
·以能海上師家風來培養人才
·衣單費近千元,等於去拿工資
·風氣下墮,佛菩薩不歡喜,護法也跑掉了
·文教部的成就靠自身斷煩惱的力量
·女眾的情緒大都來自氣量小
·女中丈夫也是個大菩薩
咱們這個地方很安全啊
有些人來我們這兒,因為他在外面呆久了,用外面的眼光來看我們,覺得這樣不適應,那樣看不慣,或者有這種想法,那種意見,可是咱們這個地方很安全啊。大家知道,佛門現在也有不少地方不清淨,不安全,也有徒弟殺師父和強行要錢的事情。
有正法就有護法
兩年前小王在上海碰到一個以前跟我學法的女同學,記得在多年前我生帶狀疱疹時,她還常來看我,這一次路上遇到小王,希望小王也到她那個地方去,小王問:“你怎麼斷了一條腿,搞了個拐杖?”說是車禍。小王就說:“當年你跟傅老師學法,幾年來都是平平安安,現在怎麼變成那樣?”她回答挺妙:“因為我學的是正法,所以魔障大。”(眾笑)那麼咱們同學天天在學正法,怎麼一個也沒災難?難道有正法的地方沒有護法保護,必須要鋸掉一條腿?(眾笑)這叫自圓其說。
以能海上師家風來培養人才
咱們純粹是能海上師法流。一點不差,咱們也純粹按能海上師當年的家風來培養人才。初來的或者來小住、訪問的人,對我們規章制度總有點不適應、不習慣、不理解,要是沒有這些規章制度,今天咱們內部能夠這樣安全嗎?能夠這樣安定團結嗎?聽說有這麼一個佛學院不久垮了,怎麼回事啊?老師跟老師之間,老師跟學校之間矛盾鬧得很厲害。一個是從五台山下來的,過慣清苦的生活,另幾個是從富裕的佛學院畢業的,兩者就合不來了,一個這種思想,一個那種思想,你這樣看法,他那樣要求。結果,習慣於計較報酬的嫌工資太少,鬧情緒不干啦。老師跑了,佛學院也難辦啦。
衣單費近千元,等於去拿工資
聽說有的寺廟,出家人去得多,是不是領導得好?修行修得好?其實不是,是每月衣單費七、八百塊,就等於世俗人的一個月工資,這是去拿錢的。
風氣下墮,佛菩薩不歡喜,護法也跑掉了
真正修行的地方在斷煩惱,修行風氣就會往上升;如果不是修行人也不斷煩惱,肯定下墮。別說你自身障礙多,自身沒有保護自己的力量,連佛菩薩也不喜歡,護法也跑掉了。
文教部的成就靠自身斷煩惱的力量
今天文教部這麼多同學,能夠達到這樣的成就,主要靠自身力量,也得到佛菩薩的加被。我們天天講法,遵守規章制度,有錯糾正,有煩惱呢?煩惱這個問題就比較麻煩,因為無始以來養成習氣了。按照我們的規章制度來做,修行肯定快。規章制度裡有一條,“同學之間不得有對立情緒,不能講煩惱話,說話不帶情緒”,可是這一條就沒有做好。同學跟同學之間就要在態度、語言、心態上做到沒有對立情緒,這個情緒是指煩惱的情緒。凡事對事不對人,事情要解決,大家商量,開會研究,對人不要起煩惱,這就是咱們修行人的“對事不對人”。
女眾的情緒大都來自氣量小
尤其是女眾,很多情緒都是來自氣量小。那一天女眾的演講會,男同學聽得哈哈笑,笑什麼呀?聽說你們女眾舉出來的煩惱例子,都是芝麻綠豆小事情,男眾不理解,所以哈哈笑,這麼一點事情也會起煩惱。那麼年紀比較大一點的呢,為了曬件衣服,收一條褲子也會鬧個不停(眾笑)。
女中丈夫也是個大菩薩
你們女眾都想轉男身,女身的習氣不改變,即使真的轉為男身了,你這個男身也不像樣,心裡也是小雞肚腸,你這個男身也不叫超,也不叫優,也不是中,也不是可,叫“劣等男身”。你們假如能夠改掉自己的習氣,那就是女中丈夫。女中丈夫就是女身也沒關系,你就是觀世音菩薩嘛,還是個大菩薩呢。龍女成佛一剎那就轉男身。
消災延壽來自慈悲喜捨
提要:
·大家都沒有災難,大家都在延壽
·消災延壽來自慈悲喜捨平等之心
大家都沒有災難,大家都在延壽
所以,咱們文教部已經在安定團結上、規章制度上、建設人間佛教上、希望成為一片淨土上有所成就,將來會有更大的成就。
今天是藥師佛法會頭一天,按照我們已有的好的方向去發展,肯定會達到消災延壽。這幾年來,同學們沒有災難。延壽呢?我不是延壽了嗎?兩年前的大病,要不是延壽我早死了。同學們天天法喜充滿,也都在延壽啊!
消災延壽來自慈悲喜捨平等之心
消災延壽哪裡來?今天因為時間關系稍微給你們提兩句。《藥師經》上說:“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消災延壽就從這裡來。你們把這幾句好好去思維一下,如果能往這個方面去修,你肯定也能達到消災延壽,再加上藥師佛的加持,也肯定會快快成就。今天講到這兒。
(未完待續)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5)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19日
藥師佛聖誕前七天的第二天
以清淨心念藥師如來本願功德
提要:
·以清淨心念藥師如來本願功德
·強調一滴加以執著,就逐漸離開佛經教導
·讀經要思惟其義,法義通達才能一切皆遂
·執著世俗觀念佛法就難進得去
·修行的力量要深入到煩惱習氣中去
·執著就是不清淨
·對法不深入,始終在表面用功
以清淨心念藥師如來本願功德
《藥師經》裡有這麼一段經文:“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鼓樂歌贊,右繞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這一段經文說明,我們怎樣才能夠從修行中得加持,頭幾句就說明只有清淨才能在修行中成就,在修行中得加持。受八戒就是為了清淨,居士受八戒就等於向出家人學習一天,出家人都是以清淨為體,居士不要求天天受八戒,但是在受八戒這一天應該要清淨。所以“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這是身清淨。“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慈悲喜捨”心,這都是心清淨。“鼓樂歌贊,右繞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唸佛也好,唸經也好,要念如來的本願功德,唸《藥師經》就要念藥師如來本願功德。
強調一滴加以執著,就逐漸離開佛經教導
唸阿彌陀佛,也要念阿彌陀佛的功德,為什麼現在修行不大起作用了?就是離開了經文,唸阿彌陀佛的人心裡想的不是阿彌陀佛的功德,而且連阿彌陀佛種種功德他也不知道,所想的就是自己要快快往生。所以如今強調自己的一點一滴,加以執著,逐漸就離開了佛經上對我們的教導。
讀經要思惟其義,法義通達才能一切皆遂
還有,讀經的人應該要“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這樣你的思惟能夠更加通達,印象更加深刻,才能“隨所樂求,一切皆遂”。
“應生無垢濁心”,無垢濁心就是清淨,有垢濁心就不清淨,佛弟子應該走清淨的道路,現在的佛弟子對清淨了解得不多,尤其對心清淨了解更有限,而且了解的范圍往往離不開時代和環境對你的影響,你就會以這個為標准。封建時代有封建思想說法,資本主義社會有資本主義思想說法。如果沒有好好去深入佛法,或者自己沒有實際的改變,那麼在某一個時候受了影響,一直保持下去,就會按照世俗上的觀點,來衡量清淨不清淨,一直保持到現在。
執著世俗觀念佛法就難進得去
世俗的觀點實際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可是佛弟子把這些觀點帶進佛門後,變化就很少。時代有時代善惡的標准,佛教也有清淨不清淨的標准,我們是按照佛法的標准。如果我們對以前的觀念執著牢固的話,佛法就很難起作用,即使你在聽法,心裡沒有轉變,等於沒起作用,或是表面起作用,形象上起作用,心裡沒有改變。
修行的力量要深入到煩惱習氣中去
拿垢濁來說,我們修行的力量要深入到煩惱習氣中去,你不深入研究,不去了解,怎能去得掉煩惱呢?
執著就是不清淨
更難去掉的是眾生的執著習氣。執著就是不清淨,善法尚且不能執著,何況惡法呢?《金剛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執著沒有全部掃干淨,怎麼得到般若波羅密呢?怎麼到彼岸呢?
對法不深入,始終在表面用功
所以如果對法不深入,不去體會,不去悟到的話,始終在表面用功,僅僅是個表面樣子。哪怕你深入一分,可沒有深入兩分,哪怕你自己認為做得很好,可沒有究竟,佛法是非常廣博淵深的。 (未完待續)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6)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19日
藥師佛聖誕前七天的第二天
外道因執著不能出生死
提要:
·執著習氣就成垢
·消除煩惱習氣的執著,唯有依靠法
·深淺都是法,作用可不同
·成佛要放下染污,亦不執清淨
·不管苦難眾生,菩提悲心難圓滿
·外道因執著不能出生
·眾生做好事也執著
·垢濁成災,哪一處不是苦難
·災難都起源於心
執著習氣就成垢
染污已經是執著了,拿生活中的啟發來說,難以洗掉的就稱垢。一般眼前飄上去的骯髒,那還不算垢,垢是牢固地靠著你,這是指我們的習氣。
習氣怎麼會形成的呢?習氣的形成是因為長時期一再重復,一再保留,怎麼會一再重復,一再保留呢?那就是執著關系。
消除煩惱習氣的執著,唯有依靠法
要消除煩惱、消除習氣、消除執著,就得依靠法,只有法才能使我們覺悟,法才能使我們理解一切,悟到一切,明白一切。當你的執著對法有了抵觸,如果你想保留這個執著,而不要法,那你什麼時候才會明白這是不對的?更何況去掉這種執著呢?
深淺都是法,作用可不同
說通俗一點,有了法一切好辦,沒有法一切難辦,所以我們學法的人不能學了第一步就滿足,不學第二步了,學了第二步就不學第三步了,這非但不能徹底究竟,就是求解脫也不大可能。一年級的課本也是法,兩年級的課本也是法,同樣是法,作用可不同。
成佛要放下染污,亦不執清淨
修行人最最可怕的就是“執著”,外道跟佛教的區別也就是這兩個字,外道執著,佛教叫你放下執著,如果你執著,再加上知見不正,那跟外道有什麼區別?知見正,要放下時還得放下,一切都不能執著。如果釋迦菩薩執著自己的清淨,他怎麼會發願來到最骯髒的娑婆世界呢?如果他對自己修菩薩道時的種種功德,種種成就執著的話,怎麼會到娑婆世界來成佛度眾生?可能要找一個最清淨的地方去成佛度眾生吧?為什麼不到極樂淨土去成佛?而偏偏要到娑婆世界來成佛,難道釋迦佛這樣做錯了嗎?
不管苦難眾生,菩提悲心難圓滿
修行人一執著,就很難圓滿他的慈悲心、菩提心,很難圓滿他的度眾生事業。修行就是修心清淨,不管東方人、北方人、南方人,也不管四川人喜歡吃辣,山東人喜歡吃大蒜,廣東人喜歡吃什麼,你去管那些干什麼?海闊天空,你發菩提心由你去闖,一執著你闖得出來嗎?我四川不去,因為我不吃辣,我山東不去,因為山東人吃大蒜,那你只有到極樂世界去。那麼極樂世界以外的眾生咋辦呢?說我管得了嗎?那你能圓滿嗎?地藏菩薩連地獄都要去。
外道因執著不能出生死
外道因執著,始終不能出生死,佛教修行要放下執著才能出生死。我們在世俗裡所染污到的種種煩惱,可能很牢固了,即使今天在修行的路上,哪怕我們文教部的環境很好,同學們覺悟也很高,但是每個人的習氣還是有所保留,很難去掉,有的人雖然覺悟到這些習氣不好,可是又覺得改不改沒關系,還有的人呢對自己的習氣還強調理由,這就是執著,你再也修不好了,因為你不肯放下。
眾生做好事也執著
眾生的執著,到處都看得見。比如勞動是好事,有時候參加勞動還執著,叫他去掃地,他說“掃地有灰,我不掃地,我擦桌子,”有的還要挑自己喜歡干的,這也是執著。只要是做好事,又何必執著?
垢濁成災,哪一處不是苦難
“無垢濁心”,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災難很多,風災、火災、水災、病災、刀兵災。起了風災挺可怕,龍卷風一來什麼都卷光了,水災呢?整個都是像海洋那樣,使你一無所有,火災燒光,病災死光,刀兵災殺光,哪一樣不是苦難?
災難都起源於心
一切災難都起源於眾生的心,由於心而影響了環境,影響了環境,環境就起變化,對眾生引起苦難的變化就叫災難。風是動相,火是暖性,水是濕性,刀兵災是瞋性。
(未完待續)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7)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19日
藥師佛聖誕前七天的第二天
唯愛自己不是修行人的素質
提要:
·心動成風災,世世未停止
·痛苦都靠感情來完成
·修行人強調世俗感情,這還是理由嗎
·個人事忙個不停,菩薩法就修不起來了
·對每個人都有感情,必須對自己沒感情
·唯愛自己不是修行人的素質
·要把事做好,不必對人計較
·不正當感情一執著,痛苦沒完沒了
·煖大發熱,過熱生火,火燒成災,自己要掌握好
心動成風災,世世未停止
風是動相,一動就起風,動得厲害成風災,所以要修定,別讓心動得太厲害了,心動得厲害,你動他也動,大家動,就形成了一種風氣,風氣惡劣就形成災難,這就是風災。人世間心的風災可比宇宙的風災還要厲害,宇宙的風災還會停止,人心的風災一代一代傳下去,世世無有休息,每個眾生的心都在動,究竟動的是什麼?一動煩惱就會造成對自己危害,對別人危害,有一種風《普門品》上稱為黑風,黑風把船舫吹到羅剎鬼國,結果眾生全給羅剎鬼吃掉。
痛苦都靠感情來完成
水是濕性,說起來女性慈悲心比較大,眼淚也比較多,這就是濕性,為什麼眼淚多?重感情,重感情的人慈悲沒有智慧,常濫慈悲,像潮濕的東西碰到別的東西就粘上了,其實水災還不是來自眾生的心?軟綿綿,強調感情,沒有智慧,“感情勝過理智”的人肯定受苦受難,林黛玉不是很早死了嗎?從報上看到,很多人悲慘的死亡,還不是因為感情?感情可以給人溫暖,可以給人活力,可以鼓動一個人,要是掌握不好,感情就是害人的東西,痛苦都是靠感情來完成。
修行人強調世俗感情,這還是理由嗎
我是因為度眾生方便所以說話不執著一面,我說話常隨機應變,本來就是法無定法。有的居士來跟我訴苦,有來小住的同學也跟我訴說,我對你感情上的苦惱總是安慰你,不管在家庭方面,人事方面感情的矛盾,我都表示同情。我同情你,是站在你的立場上說,有時候說這不是理由,是站在修行的立場上說,修行強調感情,這還是理由嗎?
個人事忙個不停,菩薩法就修不起來了
對一個修行人來說,保留世俗的感情,就會使你對清淨道、清淨彼岸的感情投不進去了,因為有矛盾有沖突,被世俗感情拖了後腿。你如果是走上菩薩道,一切為眾生,這種私人感情的矛盾,使你菩薩道也修不起來,你個人的事情忙個不停,整天在個人矛盾裡團團轉,你還能管別人嗎?菩薩法就修不起來了。
對每個人都有感情,必須對自己沒感情
前兩天女眾部有位老師跟我說:“你心裡怎麼能夠裝得下那麼多人?你對每個人都是很有感情”,要問這個道理,就只有一句話:是我對自己沒感情。
唯愛自己不是修行人的素質
對自己感情不要太濃厚了,不要太專一了,唯愛自己這不是修行人的素質,菩薩是唯愛眾生,你能夠跳出對自己的感情,就等於跳出自己的痛苦,因為我們今天都在受苦受難,受苦受難就是在自己的感情裡受苦受難,跳出來了,天地就廣大了,跳出來了,就好比烏雲被吹散了。
要把事做好,不必對人計較
我常說“對事不對人”,從前指的是我只要把事情做好,不必對人計較,那麼現在又怎麼說呢?你有病就把病治好,或者鍛煉,或者轉變心理,這叫對事。
不正當感情一執著,痛苦沒完沒了
怎麼叫不對人?不必整天為自己憂愁,我在生病,我怎麼苦,我沒希望了,我……,只要把事情干好,老去想“我”干什麼呀?同學之間也是如此,只要把事情干好,老去想別人的煩惱,別人的錯誤,別人……,想這些干什麼呢?只要能夠做一點幫助別人的事情,把這些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不恰當的感情如果一執著了就放不下了,你的痛苦就會沒完沒了。
煖大發熱,過熱生火,火燒成災,自己要掌握好
火是煖性,火沒有管理好,會造成火災。拿修禅定來說,修禅定發暖是好事情,但是“到臍不到心”,暖不能往上升,如果是微微的暖遍布全身還沒關系,暖得太厲害了,這就叫熱了,熱生火了,這就不對了。自己要掌握好。
(未完待續)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8)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19日
藥師佛聖誕前七天的第二天
貪愛的火星點燃了地獄火坑
提要:
·貪愛的火星點燃了地獄火坑
·不足就不圓滿,超過會闖禍
·冷冰冰的人往往火氣特別大
·溫暖非罪惡,壞在貪瞋癡
·沒有一個硬梆梆的冷菩薩
·溫水裡泡大的孩子離不開享受愛
·母鳥教小鳥高飛,父母無不“望子成龍”
·享受溫暖是最沒出息的
·有成就的人,無非是起早摸黑
貪愛的火星點燃了地獄火坑
從病來說,身體虛又有內熱,叫“虛火”,虛火就是病。人世間也有快樂,當別人給我們溫暖時,就是一種快樂,尤其是在孤獨的時候、心寒冷的時候,有人給我們一點溫暖,可真舒服啊。舒服就可以了,你不要再來一點,再暖一點,發熱了,起火了,火燒起來了可厲害,會燒掉你法身慧命,最後掉到地獄裡去燒。所以對人間的溫暖不要貪愛,不要追求,可是人們偏偏會貪愛追求,因為被舒服迷惑了。
不足就不圓滿,超過會闖禍
凡事要恰到好處,般若智慧就是恰到好處,不足就沒有圓滿,超過了就要闖禍。孩子在心理上靠母親的愛成長,如果母親的愛太過分了,小孩子貪母愛養成了習慣,就會變成嬌生慣養、任性放縱,寵愛得像火燒那樣,就無法無天,也是同樣道理。
冷冰冰的人往往火氣特別大
作為修行人,要避免兩個不好的傾向,一個傾向,冷冰冰的,冷冰冰修行修不好的。你別看有的人冷冰冰,他一冒火,火氣特別大,這也叫“虛火”,我是反對的。
溫暖非罪惡,壞在貪瞋癡
修行人,老年人要修得年輕,年輕人要更年輕,我們保持童年的天真、純潔,同情和溫暖有什麼不好?如果這個不好的話,那麼媽給你的母愛也不好了?媽給你輸送溫暖,媽把你培養成才,這有什麼不好呢?壞就壞在貪瞋癡,壞在一直貪媽的母愛,整天糾纏著媽,像一只貓那樣,在媽的腳邊繞來繞去,撒嬌似的叫,媽連走一步路都困難,是這個不好呀。佛法是辯證法啊。
沒有一個硬梆梆的冷菩薩
冷冰冰那條路是錯的,有人說:“冷冰冰,像個冷血動物,是個冷血鬼”,冷冰冰的人的脾氣全是硬梆梆的,有什麼好結果?硬梆梆的人別人靠不近你呀,你去靠近別人,一股冷氣也把別人嚇壞了,趕快逃走,你還怎麼行菩薩道呢?沒聽說過有個冷菩薩,這可不是冷靜的冷,而是硬梆梆冷冰冰的冷。
溫水裡泡大的孩子離不開享受愛
還有一種傾向,修行人還在貪求世俗的溫暖,從小享受慣父母的愛,長大後想念父母沒錯,去探望父母也沒錯,要報父母的恩更加沒錯,可能其中也有放不下已經形成的享受父母愛的這種習氣吧?
母鳥教小鳥高飛,父母無不“望子成龍”
子女離開父母,父母心裡也難過,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實際上,父母都希望子女離開自己,連母鳥都要叫小鳥飛出去,父母哪會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情啊,所謂“望子成龍”,可是想家的人總是思念著回家。
享受溫暖是最沒出息的
貪圖家的溫暖,是因為在家裡享受溫暖,養成習氣了,有句老話:“出門一裡,不如家裡,”像這樣的人還能四海為家嗎?從前有個教師跟我講過:“哪怕這把椅子破破爛爛,我坐在自己家的椅子上也舒服得很。”那還能出生死嗎?人間尚且這樣貪圖溫暖,到了天上更享福了,越高越不想出離了,還能出三界嗎?對一個修行人來說,享受溫暖的是最沒有出息的。
有成就的人,無非是起早摸黑
社會上事業有成就的人都是起早摸黑,開頭創業多麼艱難,你躺在溫暖的被窩裡享受溫暖,這麼一個懶漢能創業嗎?貪圖被窩溫暖的人,想躺十分鐘,結果躺了一個小時還不止,如果在被窩裡打妄想呢?那可能兩個小時還不止,妄想打不完,溫暖也始終在給你舒服,最後想想實在不像話,總算懶洋洋地爬起來。假如一結婚呢,拖得更厲害了,你想起來他還不讓你起來,這樣還能修行嗎?對發心修行的人來說,為什麼偏偏還要保留這個貪圖溫暖的習氣呢。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9)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19日
藥師佛聖誕前七天的第二天
把笑送給別人,還是要別人送你笑
提要:
·繁華的城市環境,容易勾起貪愛習氣
·菩薩要在輸送眾生溫暖中,來改變自己的貪愛習氣
·愛火遭禍,瞋火燒人又燒己
·對修行人寵愛,就是放縱他的任性
·把笑送別人,還是要別人送你笑,就看你修行水平了
·講法開導無非讓你們覺悟起來
繁華的城市環境,容易勾起貪愛習氣
還有的人貪愛繁華的城市環境,東看看,西望望,心裡也高興。以前上海淮海路改成商業街,裝修得美極了,有人總喜歡到超市裡去逛一逛說:“沒錢買,看看也舒服。”這都是習氣啊。
菩薩要在輸送眾生溫暖中來改變自己的貪愛習氣
溫暖對我們有利也有害,你執著溫暖,貪圖溫暖就有害。說到底咱們是個修行人,菩薩只求輸送給眾生溫暖,菩薩自己可不會去貪圖溫暖,我們在學菩薩行的時候,要在輸送眾生溫暖中來改變自己的貪圖溫暖,所以修出離道,修菩薩法,都有一些規則和通道,這些規則和通道很細致很微妙啊,如果你不好好去體會,去研究,去轉變,你在修行路上進步當然是很慢很慢的。
愛火遭禍,瞋火燒人又燒己
火是暖性,我們要取火對我們有利的一面,可不要被火燒了。世間上的人所起的種種災禍,禍從哪裡來?禍就是貪圖溫暖起了火了呀,要麼燒別人,要麼燒自己,一發展到起瞋恨心的火了,那燒起來可厲害了,“一念瞋恚意,焚燒功德林”。
對修行人寵愛,就是放縱他的任性
所以,修行人要有理智,當別人有一點使你不高興了,你要想一想,我為什麼不高興啊?是不是我貪圖不到溫暖啊?最好大家都對我慈悲,今天慈悲,明天慈悲,永遠慈悲,對我寵愛,讓我任性放縱,別讓我失去溫暖了,這條路子對不對啊?
把笑送別人,還是要別人送你笑,就看你修行水平了
有一種人對人家態度很計較,“別怪我火氣大,你看他什麼態度?”你想要別人對你態度好,臉上笑嘻嘻,說起話來很溫暖,這就是貪圖溫暖。另一種人呢?他從不計較別人的態度,卻反而給別人輸送溫暖,這個人就對了,這個人就從貪圖自身溫暖中跳出來了,而且發了大心,把溫暖輸送給別人,所以,計較不計較就看你修行的水平了,就看你修行的素質了。
講法開導無非讓你們覺悟起來
講法開導無非讓你們覺悟起來,悟了修行就快,不悟始終是迷迷茫茫,修行也有點像假裝,當然,這個假裝是形容詞,並不是說他故意弄虛作假,而是指他還沒有覺悟到修行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才能修到裡邊去,怎麼才能改變自己的心態,這些他都沒有覺悟,所以,在我所經歷的年代裡,我總覺得信佛的修行人,大都離開了科學,離開了實際,離開了辯證法,喜歡按自己想的一套去做,而對真正的佛的教導卻很難了解如來的真實義。今天講到這兒。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10)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20日
藥師佛聖誕前七天的第三天
憶過去苦,看未來充滿希望
提要:
·要讀誦、思維、演說佛的功德
·法會要莊嚴,大家要歡喜
·樂求易相應,煩惱心難相應
·父母一歡喜,不求也給你
·苦惱著臉求,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佛菩薩哪會喜歡你哭的
·你歡喜佛菩薩也歡喜,功德可大呢
·憶過去苦,看未來充滿希望
要讀誦、思維、演說佛的功德
《藥師經》上說,“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我們心裡有所求,如果能夠讀《藥師經》,思惟《藥師經》所說的法義,還能夠演說講解《藥師經》,就能“隨所樂求,一切皆隨遂”,這次藥師法會,我們每天早晨講開示,心裡總要念念不忘藥師佛的本願功德。藥師佛有十二大願,釋迦佛十分贊歎藥師佛的種種功德,說是一劫二劫三劫四劫都說不盡藥師佛的功德,為什麼說不盡?因為佛的功德圓滿,圓滿的功德就沒辦法說盡,就像虛空那樣,沒有辦法去衡量虛空有多大,佛的功德也無法衡量。
法會要莊嚴,大家要歡喜
我們這次藥師法會,大家都歡歡喜喜,布置的壇場也非常莊嚴,更莊嚴的是我們每個人的恭敬心、歡喜心。昨天晚上大家一齊誦《藥師經》,誦藥師佛名號啊,我看很多人都在發歡喜心。
樂求易相應,煩惱心難相應
如果你有恭敬心,有歡喜心,就能跟佛菩薩相感應。煩惱心很難感應,所以若有所求,必須樂求,樂就是歡喜心,要歡歡喜喜地求。我們凡夫經常像小孩那樣,小孩向父母求一點東西,想了個辦法:臉上苦惱,乃至哭得眼淚都掉下來,這麼一來父母心腸軟了,就滿足他了。我們今天長大了,還是有那個習氣,有所求的時候總是現出苦惱的臉,像你們女孩子,就是改不掉一個哭,一哭嘛就能夠達到目的了。
父母一歡喜,不求也給你
但是我們凡夫眾生看問題總是片面,你歡歡喜喜,父母豈不更加歡喜?非但你有求,因為父母歡喜你,當然會滿你心願,就是你不求,父母心一歡喜,不求也會多給你一點。
苦惱著臉求,是從小養成的習慣
有時也難怪,在苦惱著臉求的時候,父母心腸一軟就給你。有時孩子挺乖,開朗樂觀,歡歡喜喜,父母心裡也歡喜,但是看你挺乖就沒想起來,孩子就調皮,你沒想起來嘛我就哭,哭了能拿到,就養成習慣了。這是凡夫的父母,佛菩薩可不是這樣。
佛菩薩哪會喜歡你哭的
佛菩薩總是念念不忘眾生,希望眾生離苦得樂。你苦惱著臉求佛菩薩,佛菩薩當然有同情心,有慈悲心,這是你用哭把佛菩薩的慈悲心像釣魚那樣勾起來。其實佛菩薩的心都在眾生身上,你哭與你歡喜,佛菩薩還是喜歡你歡喜,佛菩薩哪會喜歡你哭的?
你歡喜佛菩薩也歡喜,功德可大呢
比如說,你在佛菩薩面前痛哭流涕,求佛菩薩加持保佑,這一次佛菩薩保佑你了,下一次你就又來哭了,又求佛菩薩保佑啊,下一次又哭了,佛菩薩想你這個眾生什麼時候才能離苦得樂呢?佛菩薩看到你只會搖頭,所以哭著求還不如歡歡喜喜地求。你歡歡喜喜,佛菩薩也不會把你忘記,而且你使佛菩薩歡喜,你的功德可大啦!所以,我們有所求要樂求,不要苦惱地求。
憶過去苦,看未來充滿希望
修行也是如此,修行是從苦修到樂,你一輩子說“苦惱苦惱”,佛菩薩加持,你還苦惱,加持也沒有作用了。你聽了佛法還是苦惱,佛法也沒有作用了,你這個苦惱何時消除啊?修行,一切不要執著,執著苦惱也是不對的。想過去是多麼苦,這沒錯,佛說四谛法也先說苦谛,回憶過去怎麼不幸,怎麼苦惱,目的是為了找出苦的原因。看未來呢?就要看未來是多麼的美好,心裡快樂,充滿希望。不能搞顛倒了。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11)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20日
藥師佛聖誕前七天的第三天
修行是調整心態,要作離苦得樂想
提要:
·修行是調整心態,要作離苦得樂想
·得人身好比中頭獎
·佛法猶如甘露那樣甜美
·善知識難遇今已遇
·不要讓煩惱把你從同學身邊拖開
·離開了才知道相聚的可貴
·起了煩惱,丟了幸福
·明白了,才知道老師好
修行是調整心態,要作離苦得樂想
假如顛倒了呢?想想過去我多好,在廠裡工作,工資高,年終獎金一兩萬。現在修行喽,昨天苦惱,今天苦惱,明天苦惱,將來還是苦惱,那你修行不是離苦得樂,變了離樂得苦了。
修行是調整心態,人的心理力量很大,我很強調這一點。我以前喜歡研究心理,把心理療法的種種體會放在修行上講:想過去要想苦惱,即使你過去生活很好,也是苦惱,因為你貪不到的時候就起煩惱了,得到了呢,享受就是消福,何況人生是苦多樂少,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想過去不要想快樂的事情,要想苦惱的事情,因為苦惱我們才進佛門。進了佛門以後,我們看未來就要看得非常美好。
佛門不是想苦惱、求苦惱、說苦惱的地方,進佛門是離苦得樂,要想今天多麼快樂,多麼幸福,我的將來多麼美好。
得人身好比中頭獎
要想人身難得今已得,得了人身還苦惱?難道要做小狗小貓嗎?得了人身就像中頭獎,是極難得到的,哪有人中了頭獎還說苦惱,問他是不是沒中獎?“不是,因為我中了頭獎,所以我苦惱。”豈不好笑?
佛法猶如甘露那樣甜美
佛法難聞今已聞,佛法更難聽到。聽到佛法了,大家有體會,佛法猶如甘露那樣甜美,聽在耳裡甜在心裡,你苦惱什麼呀?除非你沒有得到法喜才苦惱,聽法聽不進去才苦惱,除非你這個舌頭有毛病,嘗到甘露還說苦,或者心口有點不一致,聽了法心裡在高興,開口總說:我苦惱。
善知識難遇今已遇
善知識難遇,在末法時期要遇到一個善知識,那是很困難的,末法時期邪師多如牛毛。我們今天所遇到的,不論是老師也好,同學也好,個個正知正見,這就是善知識,邪知邪見就不是善知識。不管這個同學講法水平怎麼樣,能給你說幾句正知正見的話,就是善知識。過去東走西走,所聽到的話有很多不是正知正見,如今無論你走到哪兒,邪見就像恆河沙那樣的多。
不要讓煩惱把你從同學身邊拖開
今天我們有這麼多的同學,同學的感情每個人都有體會,只有在你起煩惱的時候才體會不到,這是煩惱把你從同學身邊拖開了,是煩惱在跟你搗亂,煩惱使你把親人看成仇人,全是煩惱不好。有一天醒過來了,一想起同學就有離不開的感覺。有人一回家探親,天天想著同學,探親假還沒有到,他就跑回來了。
離開了才知道相聚的可貴
在同學身邊的時候,因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稀奇了,身在福中不知福。有一天離開了,想起同學就覺得可親可愛。就好像媽在的時候天天在媽面前撒嬌,發脾氣,有時候覺得天下就是媽媽好,有時候覺得天下媽媽最壞。媽死了呢?你才體會到媽媽對你的愛是可貴的。
起了煩惱,丟了幸福
人生本來是幸福的,可是煩惱一來怎麼也幸福不起來,思想觀念轉到煩惱的地方去了,只有煩惱可親,那麼你所處的環境,還有同學都不可親了,經書上就叫“認賊為父”,把賊當父親,顛倒不顛倒?
明白了,才知道老師好
我們一想起這麼多的親愛的同學,還有什麼苦?昨天我看胡櫻的媽給我寫的信,胡櫻的媽挺好啊,挺有覺悟,挺有智慧的,因為她過去對我們這兒不太了解,也有點誤解,經過胡櫻給她解說,她馬上覺得慚愧,感覺到女兒的智慧比我還要大,所以她來了封信,說“我今天才明白女眾部的老師非常好”,因為她女兒告訴她,拿聞修老師來說,當出家同學生病的時候,全是她去照顧的。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12)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20日
藥師佛聖誕前七天的第三天
同學的功德是幸福的樂園
提要:
·體會同學的功德,就有幸福的樂園
·煩惱中的人,走了一條苦惱的路
·起煩惱,貪求高,自己掉在苦惱裡
·世俗氣的人自由散漫,修行哪可不約束自己
·佛菩薩平等心,做爸也要平等心
·起煩惱的人,心就遠離了佛菩薩
體會同學的功德,就有幸福的樂園
一時起煩惱,人就變樣了,但是每個人都有佛性,覺悟了,回過頭來又明白了。所以你們在現實生活中好好體會同學的功德,像這樣幸福的樂園還有什麼苦惱呢?
煩惱中的人,走了一條苦惱的路
外面人說自己苦惱,咱們也不好說話,或許他們確實在苦惱,或許他們進了佛門還在苦惱,或者他修行的路走錯了,走了一條苦惱的路呢?或許他天天在煩惱中,你也不能否定他苦惱,那麼就讓他們整天去說苦惱吧。可是他們不轉變是不可能成佛的,不管是三十五佛也好,八十八佛也好,千佛萬佛也好,沒有一個苦惱佛。
起煩惱,貪求高,自己掉在苦惱裡
我們要尊重現實,只有兩種人會講苦惱,一種煩惱起來了,用煩惱眼光看人,這個壞那個也可惡,別人比較嚴肅地看你一眼,“你這種眼光看人,也不是好人。”煩惱一起來,在煩惱裡當然苦惱。還有一種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貪求太高,貪不到就苦惱了。佛法是走中道,不能太苦,也不能要求太高。說:“來到這兒真苦惱,不能吃零食,也不能到外面逛街,出門還要兩個人,搞得我多不方便,享受一點又說我不對了。”這麼想不是掉在苦惱裡了嗎?
世俗氣的人自由散漫,修行哪可不約束自己
從前我在九華山佛學院教書的時候,過了春節回到佛學院。那時常住裡有個老比丘,看見我進了教室,他就沖到教室門口,把我訓了一頓,其實不是訓我,是朝向我說話:“不得了啦”,我以為出了什麼大事情,“比丘吃瓜子啦。”(眾笑)當然比丘不能吃零食,吃零食就是世俗氣,貪嘴巴一點味道,浪費時間。自由散漫的人喜歡吃就吃,喜歡下三惡道就下,哪可以不約束自己!
有的寺院衣單費每月八百,你們今天連八十元也沒有,比起來是苦惱,那麼你們來這兒是為了錢還是為了修行啊?
佛菩薩平等心,做爸也要平等心
今天我們既然認識到修行的快樂,那麼你求佛菩薩也要以快樂的心情求啊,所以叫“樂求”。佛菩薩平等,好比一個孩子哭著求,一個孩子笑嘻嘻求:“媽,我也要”,“等你哭了我再給你”,媽會說這個話嗎?我三個孩子小的時候,有一天我從外面回來,偶然給孩子買了一點東西,首先給老大,老大是女兒,她拿到東西高興啊,又叫老二,老二是個兒子,老三排在後面,她看見姐姐拿到了高興,哥哥拿到了,她還沒有拿到,所以她的媽就提醒我:“還有老三呢,她在妒忌了。”(眾笑)我後面手一伸:“喏,這是給你的”,她也高興了:“我的比哥哥姐姐的還要好。”我做爸爸也有平等心,哪有不給老三買的?排隊嘛,總要一個一個來呀,誰叫你當老三?(眾笑)
佛菩薩都是平等心,苦惱求也給,樂求也給,你何必苦惱呢?都是自己找來的麻煩,自討苦吃。所以“隨所樂求,一切皆遂”,隨你樂求,一切都能滿你願。
起煩惱的人,心就遠離了佛菩薩
有人說:“我怎麼求不到?佛菩薩沒滿我願。”你自己像個孩子那樣,發脾氣,找麻煩,明明媽在給你,卻不肯拿,還撒嬌:“我不要,我不要。”那不是佛不給你,是你不要啊,因為你起了煩惱,你這顆心就遠遠離開了佛菩薩,你在煩惱裡,給你,你也不高興啊,這都是在現實生活中能體會到的道理。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13)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20日
藥師佛聖誕前七天的第三天
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才能得長壽
提要:
·不喜歡長壽,心理不正常
·長壽好,浪費時間不好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常唸藥師佛,八大菩薩接引你
·要永遠長壽,就得法身成就
·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才能得長壽
不喜歡長壽,心理不正常
“求長壽得長壽”,長壽人人喜歡。罵起人來:“你這個短命鬼”,你會生氣;向人賀喜:“壽比南山”,人就高興,哪個人不希望長壽?這是應該的嘛。人們看見老太太,總是笑嘻嘻:“老奶奶,高壽多少啊?”人都喜歡長壽,不喜歡長壽心理不正常,那些練*輪邪教的正常嗎?自己跑到天安門澆汽油燒死,而且一個媽還拖著個女兒一起去燒。世間上常聽有人說:“我恨不得早一點死。”假如有人會說:“對對,你死得越早越好。”他馬上會反過來問:“這算什麼話?啊?(眾笑)我又不是你冤家,你這麼討厭我啊?”如果那個人說:“這個話你自己說的。”“我是隨便說說呀,我是開玩笑呀。”說不想長壽的人其實心裡還是想長壽,長壽有什麼不好呢?多活一天能夠多修行一天,多留在世上幾年可以多修幾年菩薩行,可以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對祖國人民、對佛教事業、對一切眾生多做一些貢獻有什麼不好呢?
長壽好,浪費時間不好
我從年輕開始就唸藥師佛,走路坐車也是唸藥師佛。你唸藥師佛,心裡想長壽,就跟藥師佛相應,跟藥師佛相應你就得加持,願長壽就得長壽。如果你唸到“求長壽得長壽”,不要!“求富饒得富饒”,不要!“求官位得官位”,不要!“求男女得男女”,不要,那麼你要什麼?我要找死(眾笑)。
如果你正確地理解經文,經文裡沒有一句不是好話,你自己胡思亂想,這個不要,那個不要。長壽有什麼不好?只有浪費時間不好,老了還不想聽經,盡為自己打算盤,消耗福氣,盡干壞事,這個不好。
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常唸藥師佛,八大菩薩接引你
你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藥師經》裡說,你要修藥師法門,唸藥師佛名號,臨命終時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為你指路,送你到西方,那麼你求了長壽,打好基礎,達到一心不亂,豈不更穩當嗎?求長壽又不是叫你去搓麻將,喝酒賭博,而且阿彌陀佛就是長壽佛呀。阿彌陀佛看見你會不會想,當然我是說笑話,“我是長壽佛,你這麼短命就到我這兒來。”就好比我今年七十四歲,前兩年一場大病,仍然恢復過來了,看見你們年紀輕輕,像個老公公,走路沒力氣(咳嗽狀),咋的了?這麼年輕還不如我七十四歲,心裡也不會高興吧?
要永遠長壽,就得法身成就
什麼是真正的長壽?人間無論怎麼樣長壽,總有一死,長壽到一百歲,一百歲還是要死啊,其實一百歲的最後幾天也是短命。所以這兒叫你“求長壽得長壽”,越長壽越好,長到數不清,長到永遠沒有死,那才是真正的長壽。永遠沒有死,就是《金剛經》說的無壽者相,沒有壽了,沒有壽不等於說馬上就死掉了,沒有壽永遠長壽,長壽得沒有數,那是指什麼?指法身成就。佛都有三個身體,法身報身化身,如果我們懂法義,我們修行為了成就法身,那麼佛菩薩加被,願長壽者得長壽,不論是人間的長壽也好,乃至咱們希望能得佛那樣的法身也好,可是你有在修嗎?
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才能得長壽
修什麼才能得到長壽?“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捨平等之心”,你不修哪裡來呢?不修是空想,修行要現實一點。我年輕時候學習社會發展史,“勞動創造世界”,我們新大樓沒有工人來勞動,蓋得起來嗎?不通過修行就想得到果報,不肯下種子只想開花結果,豈不笑話?從前我說過:“果子總是從勤勞的手裡摘下來的,懶惰的人把希望寄托給天老爺。”佛叫我們懶惰嗎?佛叫我們不要精進嗎?所以,我們想求得什麼就得為這個所求而做好准備,好比一個廠,你想賺錢總得要投資吧?孩子要念書,爸爸媽媽總要給他付大筆的學費,現在人稱“知識投資”。我們今天修行也是投資啊,叫“成就投資”,我們要成就,佛法的知識總要懂啊。所以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
慶祝藥師佛聖誕法會開示(14)
◎ 傅味琴講於2003年10月20日
藥師佛聖誕前七天的第三天
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三惡趣中
提要:
·聽了煩惱話,清水變濁水
·焦慮頭發白,怒發會沖冠
·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三惡趣中
聽了煩惱話,清水變濁水
五濁惡世的眾生,煩惱一來就糊塗了,因為混濁了,好像水缸裡的水有了泥沙,清水變了濁水,就看不清楚了。本來有佛性,起了煩惱,思想就糊塗了,所以五濁中就有一個煩惱濁,煩惱一起來顛顛倒倒,是非好壞都分不清,最後聽煩惱話,就下三惡道。
焦慮頭發白,怒發會沖冠
有些人就是這樣,明明可以求到長壽,可是他心裡有煩惱,煩惱很傷身體。伍子胥過昭關,焦慮一個晚上,頭發變白了。“怒發沖冠”的人,頭發會沖掉帽子,心裡在冒火啊!像這樣的人能長壽嗎?就是佛菩薩加持你長壽,你也長壽不了啊,自己害自己。佛不是萬能的,你要跟佛菩薩配合好才行啊,不配合怎麼行呢?西方的醫學界裡有句話:今天人類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有精神病。拿我們來說,個個都是煩惱眾生,顛顛倒倒,顛顛倒倒就是精神病,一面求長壽,一面放任自己煩惱促成短壽,你說佛菩薩怎麼辦呢?求不到嘛又怪佛菩薩不靈,你自己在跟自己搗亂嘛!不去掉煩惱你能長壽嗎?不去掉煩惱,有的人連活都不想活了。
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三惡趣中
“悭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三惡趣中”,三惡趣就是三惡道,悭就是小氣的意思,貪就是貪求,好比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不是你的,最可怕是妒忌,這些都是很厲害的煩惱,還有自贊,毀他。各種法門都好,不要說“唯有我這法門最好,別的法門都不行了”,這不是自贊毀他嗎?自贊毀他就是犯菩薩戒根本罪第一條。有人想求菩薩戒,別人跟他說:“受了菩薩戒可不要犯喔。”他聽了不高興,說:“我總比你好一點”,這不是在自贊毀他嗎?又如,說自己的法門如此如此殊勝,這是贊歎佛法,但又來一句:“末法時期其他法門都不行”,那就成了自贊毀他。應該說:“佛法都好,邪法不好。”自贊毀他的人,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還要受諸極苦啊。所以,咱們這一次法會希望大家都發歡喜心,要沒有垢濁心,沒有怒害心,要去掉悭貪嫉妒,自贊毀他,要這樣來完成我們這七天的殊勝的法會。今天講到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