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佛成道紀念日會供前開示(1)
2003.12.30(農歷十二月初八)下午
◎傅味琴
我們都知道四月初八是釋迦佛的降生紀念日,在四月初八那一天,大家紀念活動非常的隆重。其實呢,釋迦佛的降生僅僅是一個因,釋迦佛能夠在娑婆世界成佛以及給我們說法,度娑婆世界眾生,關鍵還在於他的成道,所以我們今天也要以極其恭敬的心,以極其歡喜的心,來隆重地紀念釋迦佛成道。
我們今天舉行的會供,一面是紀念,一面是求加持,加持我們每個佛弟子做一個釋迦佛的好弟子,好學生,走上一條清淨的道,更要發菩提心,讓我們的佛門恢復清淨,讓我們佛弟子的菩提心不斷增長,能夠完成釋迦佛希望我們成佛這樣一個偉大的理想。
佛教是平等的,如果我們有平等的精神,釋迦佛一定很喜歡,如果我們沒有平等精神,對人傲慢,抬高自己,貶低別人,釋迦佛不喜歡。或者說,把自己看得很低,老是想我是一個凡夫眾生,我是一個沒用的人,我是不可能成佛的。像這樣的心,釋迦佛也不喜歡,因為這兩種心態都失去了平等精神。
我們要達到釋迦佛的平等,就要有決心,自己一定要成佛,跟釋迦佛一模一樣,平等平等,這才是釋迦佛最喜歡的。一般來說,我們末法時期眾生苦難多,修行的條件不太好,但這一切都可以轉變的,要轉變首先我們心理要轉變,要有自尊心,要有雄壯的願力,那麼環境也會隨著轉變。
有說今天末法時期要修行成就很困難,釋迦佛卻說越是困難的地方越好修行,越是苦難的地方越容易成就。所以釋迦佛就來娑婆世界度娑婆世界眾生,因為娑婆世界是一個苦難的地方,所以好修行,容易成就。在《佛說無量壽經》裡,釋迦佛贊歎極樂世界沒有苦,只有快樂。可是釋迦佛又慎重告訴大家:娑婆世界修一天,要勝過極樂世界修一百年。《華嚴經》裡講,極樂世界一日一夜,相當於娑婆世界一劫。所以咱們對唸佛的居士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都應該贊歎,可是你今天活在人世間,也要抓緊時間修行,因為只在娑婆世界你才能修得快,你到極樂世界當然好,那邊沒有苦,可是修行就要比娑婆世界不及百萬億倍呀。所以咱們既要贊歎往生極樂世界,更要告訴大家,釋迦佛說娑婆世界修行是最殊勝的地方。
釋迦佛給我們做了個榜樣,他離開皇宮經過苦修,在菩提樹下成道,釋迦佛他是母親生下來的兒子,不是從天上飛下來的天人,也不是所謂西方再來人,都不是呢,人類歷史上是有這麼一個人,是從母親胎裡生下來的人。我們也是母胎裡生下來的,也決定是個人,釋迦佛能夠有志氣成佛,大家都應該要學習釋迦佛的榜樣,要發菩提心,要堅定我們的意志,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為了成佛。
我們進佛門歸依釋迦佛,成為佛弟子,作為釋迦佛的弟子,應該有這樣一顆心,我決定要成佛,這是我們今天紀念釋迦佛成道日最好的紀念,也是對釋迦佛的最好供養。同時我們也祈求釋迦佛能夠給我們加持,加持我們每個佛弟子都能夠發出菩提心來,都能夠快快成佛,所以今天咱們舉行這個會供的意義,就是如此。
在念經的時候要恭敬,要歡歡喜喜,有的同學可能是初來,會供完了咱們還要分發供品,分供品的時候有專門負責的人到你面前來分,分到供品以後你可以馬上吃一點,哪怕你是過午不食的,在佛菩薩的紀念日那一天分到供品吃一點是為了求加持,這是可以開許的,因為戒律本身就有開遮持犯。好,現在我們就開始誦經。
釋迦佛成道紀念日開示(2)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3.12.30(農歷十二月初八)
◎傅味琴
“成”是成就,“道”是菩提道
提要:
·“成”是成就,“道”是菩提道
·佛弟子同樣要有成佛的心願
·有人發願成佛,卻又不敢成佛
·愚人的謙虛並不符合釋迦佛的願望
·“自許凡夫下劣輩”是錯的
“成”是成就,“道”是菩提道
今天是釋迦佛成道的紀念日,“成”就是成就,“道”就是菩提道。今天,全世界都是這樣認為,釋迦佛非常偉大,偉大在哪裡呢?他自己成就了佛道,他要每個眾生都成就佛道,這也是他來娑婆世界度眾生唯一的願望。誰能夠使釋迦佛最歡喜?當然是能夠依照釋迦佛的心願去完成,這樣的佛弟子,釋迦佛最歡喜。
佛弟子同樣要有成佛的心願
也好比一個兒子能夠完成父親同樣的偉大事業,這個孩子就是父親最喜歡的,俗話叫很有出息。相反說呢?在父親的幾個孩子裡,不一定每個都有出息,有的辜負了父親的心願,所以在孩子中間有有出息的,有沒出息的,這是我們在人間生活裡都能夠明白的。同樣在我們佛弟子中間,我們認為釋迦佛就是我們的父親,所謂“一切眾生唯一父”,這個父就是釋迦佛。可是如今看來,在釋迦佛的弟子中,有的很有出息,有的沒有出息,根據什麼標准來衡量呢?如果我們有成佛的心願,要跟釋迦佛一模一樣,平等平等,這個佛弟子就有出息;如果沒有成佛的理想,沒有成佛的志氣,自卑、畏難、懶惰,這樣的佛弟子就是沒有出息的佛弟子,會使釋迦佛很失望。
有人發願成佛,卻又不敢成佛
所以在四弘誓願裡就要“佛道無上誓願成。”釋迦佛的教導始終要我們成就無上的佛道,可是如今末法時期還僅僅是個開頭,很多很多的佛弟子受了一些不正確思想的影響,逐漸離釋迦佛的願望越來越遠了,他們連想都不敢想自己還能成佛,還有些人極力在宣揚:我們這些佛弟子好像命裡注定不可能成佛。這樣的種子下去,就會認可“我是鈍根,所以我不能成佛。”慢慢就會變成“我不能成佛”,這個種子流傳到下一輩子,自然“不能成佛”。即使會贊歎別人:“你們發菩提心都很好,你們行菩薩道了不起!”不管是真贊歎,還是虛偽的贊歎,至少他還會說這幾句話,卻又添上一句:“我是不可能成佛的。”這樣佛弟子的心理就會變態。
愚人的謙虛並不符合釋迦佛的願望
如果這是謙虛的話,那也是顛倒的謙虛、愚人的謙虛、不符合釋迦佛願望的謙虛、是拒絕釋迦佛希望眾生成佛教導的謙虛。釋迦佛來娑婆世界度眾生,就是要把眾生度成佛,要每個眾生都進入佛之知見,都要發弘願“佛道無上誓願成”。如果你能聽釋迦佛的話,“釋迦佛成佛了,我也要成佛,我要走釋迦佛的路,佛道無上誓願成,”你的菩提心永遠不退,也確實在走上這條道路,腳步從沒有停止,你就是釋迦佛有出息的弟子。
“自許凡夫下劣輩”是錯的
我們既然願意走上這樣一條菩提大道,願意跟釋迦佛一模一樣,在這條跟釋迦佛學習的道路上,主要應該注意哪幾點呢?我想第一點,我們要有自尊心,要打掉多少年來身在佛門所受到的那些不正確的影響,所形成的自卑心理,就像一座大山那樣把我們壓得頭也不敢抬起來。有自卑的人是干不出大事的,我們必須要打掉自卑感,要分清過去所接受的影響是對還是錯。對的應該接受,錯的應該抵制。自尊是對,自卑是錯。在《律海十門·高潔大行品》裡就提到“自許凡夫下劣輩”,這是錯的,“自”,自己,“許”,認為,認為什麼?我是凡夫下劣輩,這是極其錯誤的,像這樣的人還有志氣成佛嗎?
釋迦佛成道紀念日開示(3)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3.12.30(農歷十二月初八)
◎傅味琴
沒有自尊心的人
只是口說發菩提心罷了
提要:
·人為地加速末法現象,令人傷心
·我們是法王種姓,別忘了本
·自尊不等於傲慢
·沒有自尊心的人只是口說發菩提心罷了
·天天智慧增長,鈍根也會變利根
·身體要好,要改變佛門長期來老弱病多的現象
·修行人不要太胖也不要太瘦
·不貪求,不享受,要跟釋迦佛學離欲
人為地加速末法現象,令人傷心
可是這樣的思想,在中國的佛教界流傳了不知多少年,還有一些利用徒弟對師父的尊敬,或者居士對出家人的尊敬,要每個人都承認自己是凡夫下劣輩,這些話並不是謙虛的話,而是培養自卑的話。所以,很多很多年代以來,佛法就沒有好好的興起來,正法弘揚不出去,整個佛教的形勢一天比一天衰落,衰落速度之快,實在令人傷心。如今僅僅是末法初期,竟然會形成末法的後期現象,所有這種現象是真正信仰佛陀偉大思想的佛弟子所不願意看到的,這是人為制造出來的,是那些沒出息的佛弟子制造出來的,所以第一點:我們要抓自尊心。
我們是法王種姓,別忘了本
記得以前有人向我提過這麼個問題:“為什麼佛都要降生帝王之家?”我們想想,我們今天是不是降生在帝王之家?這個問題很重要啊!因為降生在帝王之家很莊嚴,降生在帝王之家有自尊心,那麼我們將來成佛有沒有希望,就看我們是不是降生在帝王之家。你們說呢,我們今天是不是降生在帝王之家?我們是不是帝王的種姓?(有人說:“我們今天就是降生在帝王之家,因為我們是佛弟子。”)佛是法王,我們是法王的弟子,所以別忘了,我們是釋迦佛的種姓,我們是法王的種姓,忘記了就等於是忘本了。
自尊不等於傲慢
再說在帝王之家的王子,哪怕你官做得再高,也要跟他磕頭。古來從未見過王子跟傻瓜磕頭,這不是傲慢,這是自尊。所以我們今天如果看不起自己,不恢復自尊的話,就失去了佛弟子的身份。假如我們能夠承認我們是佛弟子,那麼必然會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心,王子是繼承王位的,我們將來就要繼承釋迦佛的法王位,你就有信心成佛,而且有理想決定成佛。理由只有一個:因為我們是佛弟子。
沒有自尊心的人,只是口說發菩提心罷了
獅子生出來的是小獅子,在末法時期卻遇到了像童話裡的巫婆那樣,被她哈了一口氣,小獅子竟然變成了小貓。所以,有自尊心的人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沒有自尊心的人說發菩提心,那是口說罷了,根本發不起來的,僅僅聽到人家這麼唱,他也唱唱,這有什麼希罕?一只鳥尚且能學會三國語言。
天天智慧增長,鈍根也會變利根
還有,釋迦佛在做王子的時候,智慧大,很聰明,身體很好,氣力也大。咱們天天學法,智慧增長,鈍根也會變利根,不可能不變,如果說不變,就不是佛教。如果咱們聽了某些話,“最好不要聰明,不要智慧”,這會使我們失去王子的身份。一個王子將來要繼承王位,統領全國,能夠沒有智慧嗎?假如他的老師沒有教他智慧,要他做傻瓜,成了個愚人,這個王子登上王位,也許第二天就被人把頭砍掉了。
身體要好,要改變佛門長期來老弱病多的現象
身體要好,釋迦佛說過,身強則智大,心和身有關系的。因為我們今天是凡夫,凡夫離不開身體。我們有身體的時候,這個身體就會起作用。“身強則智大”,所以咱們文教部有個規章制度:有病就得馬上看病,病要好得快,把生病的時間盡量縮短,而且個個要精神飽滿,我們就得朝這條路走。我們極力反對,中國的佛教長期以來老弱病多的現象,把病看成業障,快死了,認為快要了脫了。
修行人不要太胖也不要太瘦
我們既然吃素,營養就要好一點,人靠營養維持。吃素吃得那麼胖我看總有原因吧?一個原因:吃素吃得太好了,面筋啊,腐竹啊,吃了就會胖;一個原因:名利雙收,得福了。還有說修行人是吃菜的,光吃菜你能有營養嗎?所以我們要走中道,不要太瘦了,也不要太胖了,總之身體要好。
不貪求,不享受,要跟釋迦佛學離欲
要跟釋迦佛學離欲,王宮裡的享受,要啥就有啥,不知道從前釋迦佛在王宮有沒有黃金鋪地,這倒不去談它,至少是非常富裕吧?但是釋迦佛沒有留戀啊,如果有留戀,他怎麼會產生出家念頭?作為一個釋迦佛的弟子,對於舒服、享受、快樂等等,不能貪求,也不能留戀,咱們要以釋迦佛為榜樣。
釋迦佛成道紀念日開示(4)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3.12.30(農歷十二月初八)
◎傅味琴
貪享受,可不是對佛陀的信仰
提要:
·貪享受,可不是對佛陀的信仰
·沒有悲心的人證果成道不可能
·要把佛經變廢紙,對法寶都沒有悲心
·釋迦佛教給我們成佛的方法
·六年苦行和接受牛奶是兩個階段
·不要被眾生轉到享受上去
貪享受,可不是對佛陀的信仰
佛教不是宗教,宗教都主張到天上去享福。我們佛弟子除了知道天不究竟,也是六道輪回裡的一道,更要知道我們不主張享福,我們只主張成佛。可是如今很多的佛弟子想逃離苦的地方,到好的地方去享福,這是佛教的思想嗎?一個長者,如果使別人在他的影響下離開了佛道,能叫善知識嗎?佛教最反對貪瞋癡,貪瞋癡就是三毒。死了想到好的地方去享受,這是宗教意識,可不是對佛陀的信仰,何況已經發展到在人間,進了佛門還要大大享受。
以上三點是釋迦佛做王子的時候,已經有的覺悟,咱們也是應該要學的。
沒有悲心的人證果成道不可能
悉達多王子為什麼想追求人生的真理?逾城出家,雪山六年苦行?起源在哪裡?起源在他的悲心,他曾經說過:“眾生可憐,互相吞噬。”你吃我,我吃你,麻雀叼蚯蚓,老鷹叼麻雀,強者欺負弱者。當老鷹想吃麻雀的時候,根本沒有悲心;當麻雀叼蚯蚓的時候,這個麻雀也沒有悲心。我們今天要想將來修行成就,就必須跟釋迦佛學悲心!既然我們明白對一切眾生都要有悲心,那麼我們佛弟子是一家人,對佛弟子更要有悲心。可是如今,在一代一代的錯誤言論影響下,這麼多的佛弟子不斷煩惱,發展自私,行為卑鄙,盡在佛門裡邊搞排擠、打擊、誹謗,恨不得把你吃掉,這種樣子還像修行人嗎?那麼當然喽,證果成道根本不可能。
要把佛經變廢紙,對法寶都沒有悲心
有的已經發展到對法寶都沒有悲心,恨不得把所有的佛經都變成廢紙。他不知道一個厭惡法、不要法、誹謗法的人,連阿彌陀佛都不收你,當然喽,十方如來的淨土也不要你。
釋迦佛教給我們成佛的方法
釋迦王子後來逾城出家,即使被城牆包圍,他騎著白馬越過城牆而去。今天,我們作為釋迦佛的弟子,有的地方還遠遠超過當年釋迦王子,他的老師只教給他世間上的學問,可沒有教給他成佛的方法,而今天我們的老師——釋迦佛教給我們成佛的方法,比釋迦王子當年還要殊勝,可是本人不爭氣,就不敢在圍城裡邊跳出來,還留戀著家裡的電視機、電冰箱,有的還留戀著家裡的老頭子、老太婆,說實在的,釋迦王子當年在皇宮裡的歌女舞女比你老太婆漂亮得多呢(眾笑)。
六年苦行和接受牛奶是兩個階段
釋迦佛當初雪山洞裡的苦行,中國的佛教歷史一直傳布說苦行是錯的。釋迦佛當年在雪山洞裡六年苦行,在菩提樹下證果成道,我想在雪山洞裡的時候他可能已經是八地菩薩以上了,凡夫對佛法一知半解,能說釋迦佛這樣做是錯的嗎?後來他所以在尼連禅河洗了澡,接受了牧女的牛奶,這是兩個階段,全沒有錯。雪山六年苦行是前一個階段,接受牛奶是後一個階段,前一個階段猛烈斷自己的貪欲煩惱,後一階段在斷除了貪欲煩惱之後,必須增強體力。如果他不喝牛奶,繼續這樣苦行下去,那就錯了。能沖破成佛以前的最後一關,非但要靠心的力量,還要靠身體的力量。
舉個例子說,在醫學中的饑餓療法有時候能治病,或者餓一天,或者餓兩三天。可是饑餓療法完成了,醫生叫你開始吃薄粥湯了,這是兩個階段啊。當然喽,假如醫生叫你開始要吃薄粥湯,你說,既然饑餓是個療法,我就繼續餓下去,那就錯了。
不要被眾生轉到享受上去
修行要苦修,不苦修你斷不了貪欲,放不下我執。有些人名義叫修菩薩法,在人世間轉啊轉啊轉昏了,沒有把眾生度到修行路上去,自己反被眾生度到享受上去。不管你是在家出家,你想成就就不能講享受。佛也是這麼說的,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
釋迦佛成道紀念日開示(5)
福鼎佛協文教部新大樓 2003.12.30(農歷十二月初八)
◎傅味琴
釋迦佛弟子只信釋迦佛
提要:
·釋迦佛是以法度眾生
·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就,是佛教最重要的原則
·釋迦佛弟子只信釋迦佛
·今天走上菩提道,將來成佛陀
釋迦佛是以法度眾生
釋迦牟尼成佛以後,天人請他住世,說:“雖然佛法非常高深難懂,一般眾生很難理解,但還是有一部分眾生能夠理解,能夠得度。”所以釋迦佛就接受了這樣的請,沒有涅槃,到鹿野苑度五比丘,用什麼方法度?用法度,說四谛法,這是有根據的,歷史上有釋迦牟尼這個人,有他修道的歷史,有他成佛的歷史,有鹿野苑說法的歷史,所以度眾生就要說法。現在有一種奇奇怪怪的說法,說釋迦佛成佛也是唸阿彌陀佛成佛的。假如釋迦佛是唸阿彌陀佛成佛的,那麼他到鹿野苑,怎麼不叫五比丘唸阿彌陀佛(眾笑),而叫五比丘修四谛法呢?唸佛是個修持方法,度眾生是幫助眾生覺悟斷煩惱,要以法度眾生。五比丘聽了佛說法就了脫生死證阿羅漢果,從五比丘開始,佛寶——釋迦佛,法寶——四谛法,僧寶——五比丘,佛教就這樣興起來了。這就是三寶,佛是寶,法是寶,五比丘個個證阿羅漢,所以稱寶。
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就,是佛教最重要的原則
釋迦佛在人間度眾生時,幾位大菩薩全到娑婆世界來,都做釋迦佛的弟子,有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這些大菩薩,都在人間聽釋迦佛講法,都在人間幫助釋迦佛度眾生。而釋迦佛本身也是在人間成佛,佛教有個最最重要的原則,佛教為什麼不是宗教?宗教都講死了以後再說話,人世間從古以來沒有看見有人去過南天門,也沒有人去見過王母娘娘,至於孫悟空到王母娘娘那裡去偷桃子吃,咱們是人,猴子去得了,咱們人還去不了呢。也沒有一個人到過天堂,佛教裡有講臨終往生極樂世界的法門,還得叫你必須在人間修行成就一心不亂。也沒有一個人活著的時候到極樂世界又回來了,有本書叫《神游極樂世界》,很多人都不信這一套,你去了極樂世界,一進入蓮花,蓮花不開就回不來了。
釋迦佛弟子只信釋迦佛
我們是釋迦佛弟子,我們不信宗教,我們只信釋迦佛,那麼就應該要堅持正知正見,一切的一切都要在活著的時候,都要在人間去爭取。在人間做法王子,在人間增加我們的智慧,在人間保持我們的修行,在人間排除五欲的享受,走既不享受也不太苦的中道,在人間證阿羅漢、在人間講經說法、在人間度眾生、在人間行菩薩道、在人間成佛。整個佛教的現實,整個釋迦佛的傳記,全在人間活著的時候,現在有很多人對活著的時候產生不了希望,為了想得到死了以後的希望,盡量想快一點死,這樣佛教不像佛教,宗教不像宗教,也不知道像個啥。
今天走上菩提道,將來決定成佛陀
今天是釋迦佛成道日,我們個個都要發心,跟釋迦佛一模一樣,今天我們走上菩提道,將來我們就成就佛道。今天是臘月初八,有人問我為什麼叫“臘八粥”?臘月初八吃的粥就叫臘八粥(眾笑)。同時又是釋迦佛的成道日,將來你的孫子吃到臘八粥,也同時慶祝你這個爺爺在娑婆世界證了果(眾笑)。今天我從釋迦佛在王宮做王子開始說起,說到他成道,總之一句話,釋迦佛的弟子要學釋迦佛,要成就佛道,否則就是一個沒有出息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