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杨云唐居士:大小乘的形成


   日期:2024/12/24 17: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小乘的形成

  其实在原始佛教时,并没有大小乘的分别,也不能把声闻人当小乘看,事实上小乘是指当时的耆那教的苦行厌世思想,而后部派佛教时期,思想受耆那教的反扑与影响而有的杂说,也当然会被说是小乘之流续,这种小乘的称呼,本是为防堵外道思想渗透,可是部派佛教时,众多新的学说太复杂,让一般人无法依随,若想深得法旨必然要长年远离世事,于是后来为佛教的前途而走入众生的教说,便发展出成大众部,在教法上卒以“一切皆空”, 来统一复杂的部派思想,于是大小乘的说法就从大众部正式形成了。

  可是,后来的大乘教说一直拓展,从中观到唯识到如来藏,又在中国结合中国文明,开展八宗(舍了二个小乘宗),又开始让佛子面临教说庞大的问题。所以前面谈到中国佛教为何会走向“说的是大乘,行的是小乘”,这是现实的烦恼与修学的要求使然。可是若要中国佛教回到“一 切皆空”的独尊也已不可能,若要回归部派系统或甚至原始佛教,势必也会面临数典忘祖的问题,于是有些人干脆就独尊“佛亲口所说”,这至少可免去很多对错上 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