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王雷泉教授:《禅宗永嘉集》提要 |
||
日期:2024/9/16 22: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禅宗永嘉集》提要 王雷泉 《禅宗永嘉集》,又称《永嘉禅集》、《永嘉禅宗集》、《玄觉永嘉集》、《永嘉集》,一卷。唐代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靖辑。通行本有:《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等。 玄觉(六六五—七一三),俗姓戴,字明道,温州永嘉(今浙江永嘉县)人。八岁出家,先学天台止观,悟圆顿妙旨,后受天台宗八祖左溪玄朗的激励,与东阳玄策禅师游方询道。往曹溪谒慧能印证,于问答间得慧能印可,遂改入禅门,留住一宿告别,世有称其为“一宿觉”者。著作尚有玄觉在曹溪证道当晚所作《证道歌》一卷,阐述禅宗顿法;其传法弟子所集《永嘉禅师法语》一卷。唐僖宗赐谥为无相大师,清雍正皇帝又敕封为洞明妙智禅师。生平事迹详见北宋赞宁《宋高僧传》卷八本传、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等。 本书为台禅融合的早期作品,以天台止观双遮之旨解释禅宗之禅,提示禅观之用意及渐次修行之历程,中缀玄觉自己修悟的经验。全书分成十篇(明传灯以为魏靖所辑之《永嘉集》内容杂乱,迭有讹谬,与玄觉之本意相去甚远,故将原有之十项目更改次序与内容为:归敬三宝、发宏誓愿、亲近师友、衣食诫警、净修三业、三乘阶次、事理不二、简示偏圆、正修止观、观心十门),初三门为序分,次五门为正宗分,后二门为流通分。十篇大意为: 慕道志仪第一。说立志修道者,须先生厌离三界之信仰,然后学习依止明师的仪则和初入法门修行的规矩。 戒骄奢意第二。说骄奢之念,妨害修行,应去除贵身贱法之行,树为法忘躯之志,“宁有法死,不无法生”。 净修三业第三。详述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净修身口意三业,即十善业道,此为正修止观的基础。 奢摩他颂第四。“奢摩他(samatha)”,即止,此指天台止观法门中的体真止法。对根性较好者,可以在即心无心、即知离知的寂寂惺惺中,悟入真空妙性。对于初修心者,须依次第悟入的方便辨别五种心念:故起、串习、接续、别生、即静。前四种是病,后一种是药,以药治病,病去药亡,五念便一时停息,即名一念相应,此时真空灵知之性自然现前。并于一念相应之时,要有六种料简以勘验是否真实:识病、识药、识对治、识过生、识是非、识正助。以此六种料简,不使禅心落于偏邪,未悟谓悟,未证谓证。 毗婆舍那颂第五。“毗婆舍那(vipasyna)”,即观,此与天台宗的假观相类似。指从上门的真空性定上,进一层修于观慧,以照缘生,使在智境中了达无缚无著,从而证得境空、智空的二种智慧,成就般若无知而无所不知的真空妙用。 优毕叉颂第六。“优毕叉(upeksa)”,即舍离偏执,“偏修于定,定久则沉;偏学于慧,慧多心动。故次第六,明优毕叉颂,等于定慧,令不沉动,使定慧均等,舍于二边。”此门述即照即寂,非照非寂的中道正观之法,以定慧均等,圆成无缘大慈为妙极,是永嘉禅法中的精髓所在。观心之法分为十门: (一)法尔门。指三谛一境、三智一心,而智境冥合的实相境界。 (二)观体门。知一念即空、不空、非空非不空,为观心之体。 (三)相应门。观察心与空、身与空、依报与空、心与空不空、身与空不空、依报与空不空、心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身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依报与空不空、非空非不空等九种相应不相应。 (四)警上慢门。若与以上三个层次、九种境界不符合,则说明修道者全未相应于不同的实证境界。 (五)诫疏怠门。重申修心必须入观,非观无以明心。 (六)重出观体门。只知一念即空不空,非有非无;不知即念即空不空,非非有,非非无。 (七)明是非门。以心不是有,心不是无,心不非有,心不非无的四句,来辗转破斥滞于“是”与“非”的执心。 (八)简诠旨门。若合于宗、明于旨,则言观不存,不立文字,不著观行。 (九)触途成观门。指方便立言与随机起观,不妨碍中道理性与真实妙观。 (十)妙契玄源。理明旨会,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入不思议的如来藏心之妙源。 三乘渐次第七。述悟道者,以无作妙用,兴无缘大慈,随机起应,顺物忘怀,方便施设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教理行果,济度上中下三种根性。 事理不二第八。融通事理,使修学者不执理废事、迷名滞相。应知真谛不相背事理,事理的本体就是真谛;妙智不异于现前了知之心,即了知的本性元是妙智。 劝友人书第九。因左溪玄朗来信招玄觉居深山修道,遂覆信指出:未悟道不宜居山,应先参明师,待悟入后方可居山深造,因为“若未悟道而先居山者,但见其山,必忘其道。而先识道者,但见其道,必忘其山。忘山则道性怡神,忘道则山形眩目。”所以修行者所重视的是道,并非居处的幽寂与否。“是以见道忘山者,人间亦寂也;见山忘道者,山中乃喧也。必能了阴无我,无我谁住人间?若知阴入如空,空聚何山谷?如其三毒未祛,六尘尚扰,身心自相矛盾,何关人山这喧寂耶!” 发愿文第十。发愿世世童真出家,弘扬佛法,愿以三宝之力方便救济一切众生的苦厄,度脱一切烦恼,普使成就佛道。 由于永嘉禅法顿渐并行的实修风格,其后影响台、禅二宗极为深远。明代中兴天台宗的月亭大师及再传弟子雁荡山的正智禅师,就深受永嘉的禅法影响,盛倡台禅一致的学说,从而扭转了台宗后世只重讲教不重实修的流弊;同时使禅者从文字、口头之禅的颓风中,走向了真参实学。 有关本书的注释书有:宋僧行靖《永嘉集注》二卷、明僧传灯《永嘉禅宗集注》二卷(收于《卍字续藏》第一一一册)、高丽僧己和《永嘉集说谊》二卷等。 ——陈士强、王雷泉等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