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许智铭居士:谈佛说断爱结、修善法


   日期:2023/5/13 7:4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谈佛说断爱结、修善法

智  铭

有一天,尊者阿难, 在只树给孤独园的一个静处,独自坐禅。他忽然悟得:“假若有一个人能作如此的认识:“我这个识身与外界的一切相中,无有我、我所见;也无我慢系着结使,因而得心解脱、慧解脱。那末,他就是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了””。

他悟得了这个道理,就从禅定中觉醒过来,并立刻前往佛陀处,将所悟得的道理向佛陀说了一遍。佛陀听了,认为:如果真有一位比丘能如阿难所说的那样,即成就了断爱、缚、结、慢无间等而究竟苦边了。所以,佛陀说了一个偈,其中两句是:

“断于爱欲想,忧苦亦俱离。”

佛陀为了要比丘们断爱结,就将“爱”的为害,向大家说明这“爱”就好像是网、是胶、是泉、是藕根一样。

为网者,是爱能网罗众生,凡众生入了爱网之中就脱离不了。就如同禽兽之入捕网,必死无疑。

为胶者,是爱有如胶漆,能使众生粘在一起,难分难舍。凡是为爱所胶住的众生,也必死无疑。

为泉者,是爱泉潺潺不断地沁出,源流不断,一切的江河甚至大海,都是由泉水汇集而成的,落入江海之中,生命危险,落入爱海之中,同样必死无疑。

为藕根者,藕根不如连华,藕根专钻污泥,而连华则出污泥而不染,钻污泥而不以为污,是自甘堕落:水远不能出离。而藕根有丝,丝丝不断,缠缠不放,是自我系缚o/水无升进之日。

“爱”因为有这些特性,佛认为它对众生产生的障害,就好像是“盖”、“胶”、“守卫”、“覆”、“闭”、“塞”、“合冥”、“狗肠”、“乱草”、“絮”,这些都是“爱”所生的“害”。

佛陀接着解释:“爱”为什么为网、为胶,往来流驰,转动不已呢?是因为众生心中执着有个“我”。因为有“我”,所以连续产生了欲我、尔我、有我、无我、异我、当我、不当我等九种爱(注:杂阿含卷三十五,将有我、欲我双列,所以成九种爱)。有了这九爱之后,相对地又产生了当异、异我、或欲我、或尔我、或异、或然、或欲然、或尔然、或异等九爱。合起来就是十八种爱、这十八种爱行,都是从“我”的心内而起的,既然有内十八爱行,相对地就有外起的十八爱行,内外即成三十六爱行。依三世因果来说,每一世有三十六爱行,合过去、现在、未来,就成了一百零八个爱行了。有这么多的爱行加诸于众生的一身不能脱离,所以说这“爱”为网、为胶、为泉、为藕根。对众生产生了无量的障害,由这“爱”的业力牵引,由此世而他世,又从他世而此世,往来流驰,没有停止不转的时候。

众生因为有“爱”,乃又产生从爱生爱;从爱生恚;从恚生爱,从恚生恚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所谓“从爱生爱”者,是说:某甲众生对某乙众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而某丙众生,也对某乙众生产生了同样的有爱、有喜、有念、有可意。因为甲、丙二众生所爱对象相同,所以某甲众生对某丙众生,也产生了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这就是“从爱生爱”。

所谓“从爱生恚”者,是说:某甲众生对某一众生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但是,某丙众生却对某乙众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所以某甲众生乃对某丙众生产生嗔恚。这就是“从爱生恚”。

所谓“从恚生爱”者,是说:某甲众生对某乙众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而某丙众生对某乙众生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某甲众生与某丙众生意气相投,于是,某甲众生乃对某丙众生产生爱、念,这就是“从恚生爱”。

所谓“从恚生恚”者,是某甲众生对某一众生不喜、不爱、不念、不可意,而某丙众生对某乙众生却有喜、有爱、有念、有可意。于是,某甲众生乃对某丙众生产生嗔恚,这就是“从恚生恚”。

由于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人与人之爱,恚心理难以同步化

,所以产生了错综复杂的爱网和恚网,一切众生都陷入网,网的

系缚中而不能自拔、自解了。

佛陀认为:“爱”是恶、不善法,佛弟子们应该对这“爱”行、有觉、有观。在初禅、二禅、三禅乃至四禅的禅定中,观察这“爱”是患、是苦而连根拔起,不使它在心内留下一枝一叶,就如同以利斧斫截多罗树头一样,不使再发芽生长。能将这一生的“爱”结烦恼断尽,就是将生命轮转的因缘截断。所以,“断爱”即成了不生法。

若佛弟子们,真能断尽这有漏法,无漏的心就从有漏法中解脱了出来,也就是说,此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作证、并知不受后有了。到了这个境界,心理上即不自举、不起尘、不炽燃,不嫌彼了。

自举者,就是说在五阴中见色是我、见色异我;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其他于受、想、行、识中,也存有我、异我等的分别执着之心,这就是“自举”。“不自举”者,是不见色是我、色异我,我中色、色中我等等的分别执着心,于受、想、行、识中,亦复如此,这就是“不自举”。已不自举的人,自然不近举。。所谓“还举”,是听到别人骂我。我就还骂于他,他嗔恨我,我就还嗔于他,他打了我,我也还打于他。这就是基督教所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所谓“不还举”者,是对骂我的人,我不还骂于他;嗔恨我的人,我不还嗔于他;打我的人,我不还打于他,以忍辱波罗蜜忍受之,以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无骂、嗔、打相视之,这就是“不还举”。

起尘者,“尘”就是爱结烦恼。在尘劳中,第一是执着有我,有我而后有我欲,由欲而生爱,即前面所说的内十八、外十八种爱,此世、过去、未来一百零八种爱,有了这些的“爱”,就是“起尘”,“不起尘”者,是悟无我,无我即无欲,无欲者诸爱不起,所以是“不起尘”。

“炽然”者,就是执有我所、我所欲乃至外十八爱行的运作,这就是“炽然”、“不炽然”者,即无我所、无我所欲,乃至无外十八爱行运作,能行俱寂,就是“不炽然”。

嫌彼者,是说:见我真实起,于我慢、我欲、我使不断不知,是名“嫌彼”;“不嫌彼”者,是不见我真实,我慢、我欲、我使已断已知,这就是“不嫌彼”。

佛陀认为佛弟子有二件事很难持:

第一件是,若在俗人处或非人处(无人的地方),于衣、食、床卧、资生家具,持彼断者,是则难行,这就是说,人必须仰辑资生家具以维生,若行持断,则生命即死亡,所以要持断资生家具是很难的,只要不奢求名闻利养就好了。

第一一件是,非家出家,断除贪爱,持彼断者,亦甚难行。这就是说,出家的弟子们,在放舍俗家而出家,断除了父母、妻子、眷属的贪爱,是比较容易的事,但要能持之以恒,从此断除一切贪爱,使此心一无爱念,这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佛陀说了一偈。偈说:

在家财入出    衣食等家具

世间贪爱乐    持断者甚难

比丘已离俗    信非家出家

灭除于贪爱    持断亦甚难

所以,佛陀劝告佛弟子们,要对修积善法不能有知足心。因为,应断除的资具、贪爱未曾远离,所以修积善法不能知足。为了修积善法乃至肌消肉尽、筋连骨立,终不舍离于善法的修积。要精勤方便,在善法不得、末得的时候,终不休息,对于贪爱等劣心,不能生欢喜。而于诸善法却要生不满足心。如此地修上上升进善法,不久当得速尽诸漏,使无漏心得以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俊有,永断生死的爱结,而入于涅槃。

摘自《内明》185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许智铭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许智铭居士)  

 许智铭居士:谈佛说的入邪道行与入正道行 

 许智铭居士:谈佛说四识住舆五受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