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藥師山·紫雲居士:佛寺建築特色及參訪感言
佛寺建築特色及參訪感言 藥師山紫雲居士 筆者於十年前開始到今,幾乎每年暑假總會安排赴大陸參訪道場,道場中的建築、文物、風格、特色、佛像、...都是一代或多代大師的巧妙安排,其工匠的精致手藝,都只有令我們囋歎,尤其道場的規劃,實物實體中可以看出其中奧妙之處。 一般道場中可分顯部及密部兩種文化風格炯異之特色。 顯部道場特色如下: 二、依山門、天王殿、主供佛殿、觀音殿、歷代祖師殿、左右鐘鼓樓。 三、色彩以沉靜為主,目的能使心不放逸。 密部道場特色如下: 二、外部色彩以琉璃瓦、金頂瓦、紅牆、顏色豐富,內部有唐卡、幡、供品、壁畫、...色彩豐富變化。 顯部道場以本師、三寶佛、十八羅漢為主。密部道場佛菩薩多樣性,依主供佛可看出一二,藉由此方式進入密法修持,由此入初地,完成十地圓通的修行方式。都可由實體的像看出一二。 因為上述原因,所以筆者願意參訪佛寺,藉此了知一二。 早期的佛寺如檀柘寺,進門時佛寺衰敗淒涼景象,蜘蛛網到處都是。千手觀音被鎖在房中,滿地落葉,游客只有一二人,一切都是那麼平靜,沒有任何香火,如今看到整修後的潭柘寺,有僧人念經照顧佛寺,庭園與建築物都已重新整修,看到了有佛教生命的跡象,真令人高興萬分。大鐘寺未整修時,進門只見每個大小不同的鐘,站立庭園中,訴說每一個佛寺被折除的痛苦歷史,一眼望去,有如墳場,心中百感交集,痛苦萬分,如今一些造型特殊的鐘懸掛廳中展示,供人欣賞,已失去『鐘』的意義,末法時期還有幾人知此深妙意義呢? 下面將北京的幾個佛寺做簡單的重點介紹,願下次再有機會參訪時能以最虔誠旳心參訪這些佛菩薩。 後殿有毗盧佛閣,下方有五方佛,代表要消除修行人的五毒心及業障。最後以四無量心的慈悲喜捨心才能入毗盧佛心,若修行者已具此心則可以法界歸依本師,完成自歸依的程序。禮敬南無本師佛、毗盧佛、五方佛及觀音菩薩。 二、法界受戒處—戒台寺 學佛以修心為主,若仍不能控制心則仍須以戒律為輔。一步步的奠基成為修行的基石。 戒律有多種如沙彌戒、沙彌尼戒、三壇大戒,菩薩戒、三味耶戒、菩提心戒。最上乘的戒律是菩提心戒。那時心已可以掌控自如,即使沒有戒條,也可以運作自如,畢竟戒律是輔導心的要件,末法時期本師不在世間,修行人即應以戒為師。禮敬南無本師佛及金剛菩薩及龍天護法。 三、心燈點燃處—燃燈塔 我們向右繞塔三次以示敬意。禮敬南無燃燈佛及金剛護法。 四、雲峰山超勝庵—燃燈古佛道場 我們要以居士身份護持此佛寺,願將你我菩薩道的願望實行於不老屯鎮中。 五、法界施寶處—多寶佛塔 多寶佛的『寶』是用於眾生,而非個人所有。向右繞塔三次,以示敬意,禮敬南無多寶菩薩及金剛護法。 六、法界鐘聲破幽界—大鐘寺 禮敬南無毗盧遮那佛。 七、藏密修行顯示處—雍和宮 因為以雍正皇帝的宮殿改成佛寺的形式所以中軸線對稱形式不同,一般藏密建築都是強調主建物的突出,如布達拉宮以觀音如來,桑耶寺以毗盧遮那佛及五方佛,熱河外八廟,有以綠度母為主,也有以阿彌陀佛為主供佛的布局。一般是以鎏金為頂的色彩非常亮麗。 1.雍和宮主供佛為宗喀巴大師,它是以普賢王如來的傳承流出一切如來秘密法,毗盧帽代表如來秘密法脈。 2.邊側以蓮花生大士及四大金剛雙身像最為突出,蓮花生大士護持修行者過各種魔障,並將各大金剛法脈流傳世間,金剛雙身像代表慈悲智慧的二種圓滿成就。 3.左側有一『花開見佛』的立體圖像 4.側殿有供藥師佛與彌陀如來 5.後殿中有觀音菩薩、十八羅漢及韋陀菩薩,這是代表顯教的修行,修行者須由顯而密正精進修持,非一朝一夕迅速可成就。即使再來者的修行也須有時段恢復,仍須次第恢復。韋陀菩薩主要是護持出家修行者。 6.最後一棟建築是供歷代大師如龍樹菩薩、阿底峽及密勒日巴等諸大成就者,這全是修行大師,他們對密部研修有重大貢獻。 7.主殿內壁上有壁畫,包括數量很多且極精致的唐卡,其內容有十一面觀音、大白傘蓋佛母、白度母及綠度母等,這是修行者須請這些佛菩薩消除疑業、外道業障、癡業等,以化解各種痛苦,使修行者能更上一層。 8.其他如塔、壇城的平面或立體展示、佛龛等,這些都是為方便修行及顯示佛法而設計出來的一些精品。 9.最前殿是過去、現在及末來三尊佛,代表一個圓通修行者對過去、現在及末來是應該清楚認知的同時對各道也該清楚,沒有時空的限制。 令人感歎的是游客眾多,包括學佛的或不學佛的,可說多如牛毛,但真正知密法者有幾人?而對雍和宮的佛菩薩,每次我都是滿懷感恩、感謝之情,大師流傳了一些寶貝給後人,希望修行者能以誠心禮佛、供佛。此為無上甚深密法,是多麼殊勝,願大家珍惜過去諸位大師的傳承,能喚醒修行人重回佛菩薩身邊。 禮敬南無宗喀巴大師、蓮花生大士、歷代祖師及諸佛菩薩、金剛護法。 總之 二、參訪佛寺時要以『恭敬心』觀之,不能以游玩的心態看佛菩薩。 三、佛門弟子的言行舉止要注意勿失禮。 四、禮佛拜佛供佛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五、參訪行程尾聲後,才有片刻的放松,但行為仍不可太放逸。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由于xuefo.tw域名因备案需要暂停使用(最短15天),自即日起请用http://big5.xuefo.tw访问网站,特此通知!
30930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