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本法法師:佛七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七開示
 
釋本法
 
俗話說:「勤能補拙」。「懈怠」是萬病之源,人若是懈怠,甚麼病都出來,相信嗎?不論是消瘦的人有毛病,肥胖的人也會有毛病。所以不能懈怠,要常精進之意。墮落的根源是甚麼?就是不常精進。
 
世間法常說:「賺錢也要打拼」。修行也是一樣要打拼,要常精進。賺錢打拼賺有錢,修行若沒有努力也是無行可修。
 
換句話說,就是要勉勵我們凡事都要常精進,身體始能健康,精神也才能夠飽滿,現實問題才可能解決。世間法的問題解決了,精神上的煩惱也才能夠解決,精神生活壓力少即慢慢得入解脫。
 
避免墮落的好處在那裡?就是能培養我們的善心、善根,使它更深厚,越來越厚…。使它節節升高,一層一層地提升、提高。也就是在培養我們的悲心,悲心就是慈悲的心,讓我們的善念與愛心更加擴大出去,當我們心中的愛心更充滿了,就會逐漸地流露出來。
 
在我們心中的框框自然培養了更多的愛心,裡面爆滿塞不進去,就會流到外邊去,一直往外堆,不斷地堆積而變成了更多、更大的愛心,而不斷地分給更多的人使用,也就是發展為大愛。
 
當我們看到別人把我們流露出來的愛心,不被荒廢、不被浪費地分享使用它,我們就會很高興,我們的福報、善心、愛心、悲心不斷地豐富滋潤了一切的眾生,度量越寬大,先把自己照顧好,滿溢的不隨便丟掉而奉獻給別人。否則,若未加善用而浪費實在是太可惜。
 
就如同我們度眾生,要能盡心盡力。「廣老」他的度眾生,是自己有一點成就了,不管是有多余的三分也好五分也罷,加加減減、多多少少作隨時隨緣分享給眾生,讓他們免於痛苦。
 
我給別人就是度化眾生,別人接受了我所給的度化就是滋潤他的慧根。所以,我給別人的是培養福報,別人得到我的滋潤時,他的慧根就有成長,這就是相輔相成,互相成就。換句話說,凡度眾生就是能自度而後才有辦法、有能力度他,也是自利又利別人,這就是行菩薩道。
 
所以,度眾生就是自己的能力增強了,先成就自己使自己得利了,也就是充實能力自利後,自己有了多余能力可以幫助別人、利益別人,這就是「自利利他」。
 
同樣的道理,自己有了多余的能力而後可以幫助別人、救護別人,這就是「自救救他」。因為常精進,使得自己有更多的體悟,不斷精進菩提心增長智慧更得以明心見性而自行度脫自己,進而再行度他,這就是所謂「自度度他」。
 
既然利益自己也利益別人,由親而疏,由近而遠,逐漸擴大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誓願行,這些就是行菩薩道的行為。以上所講的都是正面的。
 
下面要講的則是負面的,他們的痛苦是甚麼?諸如心理不平衡、不敢面對一切。現在有很多人,打個比喻,一般說的:「你的煩惱一大堆」。這就包含很廣而不具體,是個攏統的說法。
 
所謂「煩惱一大堆」到底是甚麼煩惱?
 
即是「根本煩惱」,就有五種:貪、嗔、癡、慢、疑。這五種根本煩惱若能斷除掉,業力就會減少。我們平常拜多少佛?就能消多少業障,也相對能增加多少福慧,消多少業障就消多少業力。又平時有念多少佛?也能消多少業障,增加福慧也就有多少,而消業障植福慧能有多少,就能無形中增長多少慧命、慧根。
 
換句話說,妖魔鬼怪為甚麼會來找此人的麻煩,而不會找你的麻煩!為甚麼呢?因為根本煩惱就是自己無明的煩惱,為甚麼稱為根本煩惱呢?會自然貪嗔癡嗎?
 
比如說,在一個道場裡面,“張三”是先來已經有十幾年了,“王五”是新來的。今不論義工也好、住眾也好,或有出家也好、沒出家也好,或住了以後有出家,或住了很久還沒出家也好。
 
反正張三是舊人,看到進來的新人是個少年兄,生性活潑勤快,大家很歡迎他、親近他。張三可能就會嫉妒、心裡不爽快,他每天就郁卒了,雖心感郁卒也得過日子,日子久了就悶出病來,這種因外在所纏而感受苦就是根本煩惱的其中一種。
 
又比如說,某些事大家都會做,某甲是老義工卻不會做,因死愛面子,被說幾句數冷落的話,感覺很沒面子,為了愛惜這不知價值幾斤重的面子,板著臉發牢騷的說:「你們都不尊重我,害我沒面子」。如果是因為不懂方法而不會做,並非可恥的事,因為每個人都有無知的一面,也各有其不同的專長,皆非萬能,偶爾會做錯是常情,不必過度自責,也不應苛責做錯的人。待人能多包容,犯錯後應勇於認錯道歉,並設法檢討改善它。
 

上一篇:本法法師:行菩薩道 度化眾生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