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月悟法師:南傳內觀和天台止觀的區別在哪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南傳內觀和天台止觀的區別在哪裡?

內觀(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內觀是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開始的時候,借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升專注力;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後,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體驗無常、苦、以及無我等無處不在的真理。自然就慢慢離欲,從中可以體驗安詳、滿足、愉悅。

天台止觀涵攝所有的修行法門,總結為漸次(次第)、不定、圓頓三種止觀。南傳的內觀,相當於天台次第止觀(天台智者大師《釋禅波羅密》),有同有異。相同處:從數息觀入手,由觀身至觀心,次第而進。不同處:發心不同。南傳內觀著重出離心,漢傳天台著重菩提心。不過,平心而論,天台側重圓頓止觀,對漸次止觀僅作概說,不及南傳內觀細致扎實。依大乘根機,漸次止觀僅接引中下根的鈍根菩薩,利根菩薩發無上菩提心、修習圓頓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依小乘根機,南傳內觀則接引利根聲聞。

若發菩提心,修習南傳內觀,則與天台漸次止觀平等平等,無二無別。所以,大乘小乘之說,乃是方便說。發心是根本,修法是手段。諸法平等,契機則妙。 

 

上一篇:月悟法師:受戒後破戒罪過大,不敢受戒,怎麼辦?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