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月悟法師:信仰與理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信仰與理智
釋月悟

  一般宗教重信不重解,導致熱情有余,理智不足;而一般對佛法頗有研究的知識分子,理解力雖強,但缺乏信仰,沒有熱情。佛教是至高無上的,表現在信與智的統一。為此我深信不疑,毅然捨親割愛出家,終生無悔。
  各佛學院的辦學方針沒錯,或“以學為主,學修並重”,或“學修一體化,學院叢林化”。但是,就佛教的學與修、信與智,如何落實而不偏,仍無現成的模式供各佛學院具體操作。我實地考察了國內十余所各級佛學院,先後任教五處;就管理辦法,大抵照搬中國佛學院八十年代制定的一套。社會改革開放廿余年,教內辦學還是沿用老一套,難免與時有違。對此,我呼吁僧伽教育決策人大膽革新,不計個人毀譽得失,為培養與時俱進的合格僧才,闖出一條辦學新路來。
  中國佛教的僧人,果真喪失自信力嗎?言必稱日本佛教,動辄以學術論成果。須知,全世界三億佛教徒,中國漢地便有一億之眾:佛教的根,在中國,不在日本。佛教發展到現在,越來越世俗化了,都積極地向日本學習;佛教世俗化的標志,就是佛教的學術化。好象佛學院辦學,學僧畢業不寫論文,這個佛學院就不正規。不但要交論文,還要搞世俗的一套,字數也得強調,預科的畢業論文不得少於五千字,本科的畢業論文不得少於一萬字,研究的畢業論文不得少於三萬字……須知,世間作家寫文章也要講“靈感”,更何況無上佛教,如果沒有一點學修體會,而去強制學僧限期作論文,學僧只能東拼西湊去應付,以致胡亂考證、 胡亂發揮!
  如果引導學僧一味傾向佛教學術,一味考證佛教文獻,並作為佛學院的成果,那麼培養出的學生,說不定只有兩條路可走,或作終身只會考證的文字師,或干脆還俗去做學者。日本佛教過於注重學術,結果沒有真正的出家人。筆者曾經親近當代天台宗大德慧岳老法師,當年跟他一起留學日本的共有三十五人,學成之後,沒還俗的包括他在內,只有三人。
  不過,我並非一味排斥學術。只是, 學佛人必須拿信仰心去搞學術,因為搞學術而深入佛教文獻,在有信仰的情況下變得更理智,反過來更堅定對三寶的仰信。我所擔憂的是,信心不堅,缺乏信仰,而傾心學術,則適得其反,會淡化本已不堅的信仰,動搖學佛的信念,或終身在文字裡面打轉,絲毫嘗不到體證佛法的法味,實在可憐!佛教講信、解、行、證,解是建立在信仰三寶基礎上的解,搞佛教學術的人,沒有信仰, 可能也會講佛法,但這不是信解的解,而是無信的解,與信解佛法, 了生脫死毫不相干。
  在教內,另有一種不良的傾向,就是不少的佛教道場, 強調修行,排斥辦學, 結果引導大眾只修不學, 錯認為學教是增長知見。須知,學教是信解佛法;對佛法沒有聞思基礎, 不明白,不理解, 怎麼能生信心?所以,中國佛教的僧人應當振作起來,積極引導大眾聽聞佛法,仰信三寶而不盲從;否則,很容易因狂熱而缺乏理智,導致如*輪功橫行的時候,其歪理邪說,也能引誘這些似是而非的佛教徒,陷入魔網。佛在法華會上開示無上妙法,當時五千眾退席;佛欣慰地說, 現在會眾“貞實”,沒有枝葉。發人深省!

 

上一篇: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