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信屬般若慧疑為諸罪根
眾生疑惑從何而來? 首先我們的疑惑是從二元對待的思惟方式當中產生的,但妙明本心是絕待的、無分別的。眾生由一念無明妄動,就產生能所、主客的對待。人類邏輯思惟被限定在心意識范圍當中,它必然是對待法,而淨土法門卻不是對待法。 如何超越二元對待? 佛陀在般若系經典中常常通過“如來說……即非……是名……”的表述語式,讓眾生去體會超越二元對待,回到本有的般若智慧。 透過般若智慧眾生更能夠相信淨土法門,“信”屬於般若智慧的范疇,不是邏輯思惟的范疇。淨土法門是不能用科學邏輯思惟去證明的。 不僅在信仰層面,乃至在整個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環境方面,二元對待的思惟方式也會帶來非常慘重的損害,甚至直接威脅到地球人類的生存基礎。 東方文化要拯救地球,解脫西方文化的困境,實際上就要依靠超越二元對待的般若智慧。 如何堅定淨土信心? 淨業行人要建立信心可以選擇從仰信入手,依教奉行,老實聽話。淨業學人要把經驗、常識等我執我見全都放下。 凡夫的思惟方式是線性的、平面的,而佛法智慧理事圓融,它是立體的、多面的、多元的。 淨土法門至圓至頓,非凡夫思量分別所能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能截斷眾生妄想分別的暗流。 淨土法門貴在專精,淨業行人要時常熏修佛言祖語,同時落實在執持名號的實修上。 蕅益祖師曾說:“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信願如目,眾行如足。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淨土法門的特點是從果地下手,彌陀名號內具阿彌陀佛果地上的功德,眾生執持名號,就把佛的果地上的功德全體接納過來。
上一篇:印光大師:一定要念佛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由于xuefo.tw域名因备案需要暂停使用(最短15天),自即日起请用http://big5.xuefo.tw访问网站,特此通知!
30944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