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虛己以游世。
  《莊子·山木》篇裡講了一個小故事。
  一個人在乘船渡河的時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過來。
  這個人喊了好幾聲沒有人回應,於是破口大罵前面開船的人不長眼。
  結果撞上來的竟是一只空船,於是剛才怒氣沖沖的人,怒火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其實你會發現,生氣與不生氣,取決撞來的船上有沒有人!
  莊子說:“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空船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都要把別人看成一個“空船”。
  你被同事絆了一跤,就要想,他一定是無意的。
  當你被傷害的時候,不要想著去報復,更不能沉溺於痛苦之中。
  要把這一次的傷害當作一次空船事件,你是被一只空船撞傷了,而非是一個人有意開著船撞你。
  只有這樣,你才能盡快地從憤怒和痛苦中走出來,盡快完成創傷後的自療自愈,也才能不斷放大自己的格局。
  莊子曰:“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意思就是不要太自我、太自私、太把自己當回事。
  一個人如果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太把自己當回事,那麼就很容易與別人起沖突。
  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當回事,不以自我為中心,放下自以為是、放下偏見和無用的面子,誰又能傷害他呢?
  例如,在一個門口,你和一個人撞上了。
  你開口第一句就是,“你眼瞎?干嘛撞我”
  對方也會勃然大怒,因為他感到你的自私自利和不可理喻。
  就像你感覺被一艘有人的船撞傷。
  如果你開口第一句話是,“對不起,您沒事吧”。
  結果就會完全相反。
  因為這時候,對方感覺到的是一個空船,船上沒有一個自私自利、不明事理的人。
  這樣就不會有爭執,更不會有傷害。
  從世俗角度講,太看重自己,就容易與別人發生爭執,如果有“空船心態”,則人生會少些紛爭,人就少生閒氣。
  從修行的角度講,莊子說,虛己以游世。
  就是要虛己、外己、忘己,忘掉自己的私欲、忘掉偏見,這樣才能不被傷害,不害物亦不害於物,不傷人亦不傷於人。
  最終走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