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界法师:真实的修行,一定是从内而外,不能从外而内!


   日期:2018/12/24 18: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界法师

  第八卷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面,辛二、劝修直道。

  佛陀在破除阿难尊者的妄想之前,他先讲出二种根本。佛教的根本理论是讲诸法因缘生,一个人会生死流转,另一个人会产生涅槃安乐,背后都是有它的原因的。当然所谓的原因,主要的就是我们那一念心,就是我们心态的不同。

  如果我们今天是用一种攀缘外境的妄想来修学,我们可以创造一种非常殊胜的善业,成就一个安乐的果报。但是这果报会有个问题,它不会持久。你看生到天上的人他不会持久,他享受天福,总有一天他一定要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

  因为他刚开始的时候是用生灭心来攀缘殊胜的三宝境来修学,它的本质是生灭的,所以他的果报会有一定的期限。

  但是我们看佛陀,成就佛陀以后,我们没有看过哪一个佛陀又掉下来,没有过!他成就佛陀他永远是佛陀,他不会受时间空间的障碍,因为他刚开始的时候就依止不生灭心,这就是问题点。

  我想我们在座很多人学过唯识学,《八识规矩颂》、《百法明门论》、《唯识三十颂》。唯识学跟《楞严经》的确在思考模式上不太一样。我们可以这样讲,《楞严经》是在破唯识的。我们刚开始依止唯识学第六意识,第六意识要怎么修学呢?这要根、境的和合才产生识,所以第六意识一定有外境的刺激,才能够产生心识的活动。

  学唯识的都知道,我们的心不能单独存在,没有外境就没有内心。我们刚开始在修唯识的时候,是有一个外境的刺激产生一个善心,由这善心再创造一个外境,由这一个外境再产生另外一个善心,然后才能够所谓的断恶修善,然后才能够辗转增胜。

  所以唯识的第六意识是受阿赖耶识的影响,阿赖耶识要变现好的因缘,第六意识就能够好好的修学;阿赖耶识变现一个不好的因缘,第六意识就开始造业放逸。

  唯识的思考是这样子,心随境转。《楞严经》它否定这种思考模式,它说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楞严经》的心它不是从外境,它是你的心,你开始回光返照你的真如本性,我的真如本性没有恶法,它是清净的,所以我应该断除恶法。为什么?因为我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我的内心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我就不应该存在这东西,这是我捏造出的,所以我应该舍掉,我的内心本来就具足无量的功德,所以我必须把它开显出来,所以我要修善。

  所以它整个修学是称性起修,它是从内心发动出来,然后再创造外在的因缘。

  我希望大家把内心要分清楚,我们这一念心,一个是从外面来的,这就叫生灭心;一个是从你内心发出来的,这就是不生灭心,这是容易判断的。

  所以真实的修行,你一定是从内而外,不能从外而内。

  如果你现在的修学,整个功德还是从外而内,那你这修学不会持久,绝对不会持久!因为你是生灭心,而且你这样修学也不能了生死,因为你的本质是生灭。以生灭心不可能得到不生灭果,因为本质不一样。

  所以佛陀说: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你拿一盘沙,你煮了三小时,顶多叫做热沙,只是温度增加而已,沙本质没有改变。我们一定要将心地法门弄清楚,你到底是依止妄想还是依止真心,这样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