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


   日期:2018/5/17 20: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列位朋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号称“禅文化” 的生活、生存方式,为道德君子、清静雅士们所尊崇。那么到底“禅” 为何物;什么是禅呢?

  “禅” 字的最早出現,既是在古印度的古典正法佛学“杂阿含经” 中,原始称谓“禅那”。 就是通过修行禅那的方式,来达到清静“身心” 的目标,从而远离五蕴尘垢实现身心解脱的伟大理想。所以,再后来才有禅思、禅覌、禅定、止覌等相应相近禪学名词出現。

  那么,修习禅学到底与我们的学习、工作有多大关系呢?很少有人把它当作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进行公开讨论!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吧!

  当人们正确进入禅境中时,身心轻松愉悦,于物质存在的世界沒有任何欲爱、欢喜,无我、无我所、不相在。心量广大无边,对于色、受、想、行、识五大自然物质和精神物质的存在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地看到它的无常性、变易性是它的自然存在的真实状态,所以能对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变能做出精准的判断和杰岀的创作来!

  君不見,古往今来中外各种文学、艺术、书法、绘画、武术、工巧等等国宝级大师,以及各种门类的自然科学成就蜚然的精英豪杰们,他们都有着较为深厚的禪学底蕴,在学习、工作时都有禅境伴临,所以会产生骄人的业绩也就不足为怪了。

  禅学、禅思是一种自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什么宗教、神学的特有的修持方法,谁都可以学;谁都可以用。佛学佛成;道学道成;魔学魔成。

  佛道讲究施捨、脱离、无我,故尔成就光明、道德、欢乐。而魔道讲究贪喜、欲爱、求得、有我、取著,故尔成就黑暗、瞋恚、痛苦。

  佛、魔本是善恶一念之差,修习成就都得益于禅思的帮助,成佛也是它;成魔也是它。它本身沒有善恶阶级性,正念为善;邪念为恶。它只是一种提高思维効力的科学方法,这一点大家务必要认清!

  下面切来倾听,如来佛陀是怎样教导他的圣弟子们,通过禅思的修学帮助建立起是法无常、变易、苦、无我、无我所、不相在的宇宙人生覌的,进而实现五蕴解脱、身心大自在的伟大目标的!

  第63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愚痴无闻凡夫于苦、乐、不苦不乐受,不如实观察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观察故,于受乐着生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集而生,是名色集;是名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受诸苦、乐、不苦不乐受,如实观察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如实观察故,于受乐着灭。乐着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皆悉得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比丘;禅思住,内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实观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第63经译文:

  当佛陀住在舍卫国,给孤园时,一天世尊对诸比丘说,应当经常修习方便禅思,以便内寂其心,进而做如实观察(捨弃分别心)。都观察哪些内容呢?分别观察什么是色,色集,色灭,都有哪些特点?分别观察“受、想、行、识”的每一蕴的集、灭等内容。

  哪些愚痴无闻凡夫,他们于苦、乐以及不苦不乐受,不作如实观察什么是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因尔于“受”生起乐著,生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苦恼。从此纯大苦聚集而生。这就是“色集”,也是“受、想、行、识”的集。

  什么是色灭以及“受、想、行、识”灭呢?由于多闻圣弟子他们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能做如实观察,他们于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如实观察,所以他们能做到乐著灭。乐著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苦恼灭,以至纯大苦聚集统统得灭!这才是色、受、想、行、识灭。

  佛说比丘,应当经常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小結:光从道理上理解还不行,还得有实践修行,既努力用功(方便禅思),实现內寂其心的目的。

  久見婆罗门,逮得般浧槃。

  一切佈已过,永超世恩爱。

  列位朋友:让我们沐浴在正法佛学的暖阳春风里,轻松愉快地渡过每一周,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文化)(五明学佛网:       文化)  

 李向平教授:禅宗信仰及其实践模式——以民间禅宗为对象 

 李向平教授:信仰转形: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 

 龚隽教授: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 

 沈海燕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论真禅法师的思想及其 

 严耀中教授:禅密二宗关系述论 

 严耀中教授:对《禅门清规》背景与影响的几点认识 

 吕有祥教授:永明延寿禅师论念佛与修禅 

 吕有祥教授:佛教使命与人间佛教的杰出践行者——真禅大师圆 

 吕有祥教授:马祖禅风述略 

 吕有祥教授:楚山绍琦禅学思想概述 

 吕有祥教授:永明延寿禅师的念佛论 

 杨笑天教授:日本禅僧中国修行体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