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不同?


   日期:2018/4/23 12: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生”问题是一门大学问,尤其“生”与“死”是人生两大课题,“生从何来,死往何去?”这是千古以来人类试图探讨却不得其解的谜。然而二千多年前佛陀证悟成道,他所证悟的,正是解开这两大谜题的真理。

佛陀不但自己了悟人生的真谛而证悟成佛,而且还留下千经万论,告诉我们人生的真相,帮助我们解开生死之谜,进而指导我们如何安住身心、和谐群我、去除烦恼、超越轮回,获得一个自由自在的人生。

所以,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其实就是一部指导我们人生方向的生活宝典。信仰佛教可以获得面对人生的力量与智慧。

佛教的律仪、义理可以帮助我们规范生活、认识自己、透视人生的真相。尤其生活中有了佛法作慈航,可以帮助我们圆满完成自己。因此,佛法与人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信仰佛法可以产生力量

人生在世,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出门在外,天黑了都知道要回家,当我们一期的生命走到尽头,也需要有一个家可以回去。信仰如同我们的家,使我们的生命有所依靠,使我们的未来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

因此,人只要有生死,就需要有信仰,有了信仰,人生才有目标,精神才有依靠,行事才有准则;乃至遭遇苦难时,有了信仰就会产生力量;彷徨失意时,信仰可以指导我们的方向,指引我们的前途;心中有了烦恼的时候,信仰会帮助我们获得一股安定的力量。

相反的,没有信仰的人,茫茫无依,如同行尸走肉,生活没有目标。因此,信仰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有信仰的人即使遭遇到难忍的痛苦,或是致命的打击,由于信心的生起,终能克服困难,再度燃起希望;没有信仰的人,生命没有依归,生活便没有中心,而失去意义。

提到信仰,有的人一开始信仰宗教就走错路,信了邪魔外道,这就是“邪信”。

比邪信好一点的是“不信”,不信仰任何宗教固然是不好,但是至少没有走错路,没有中毒,将来还可以选择正确的信仰,还有得救的机会。

信仰最终的目的是要开启智慧以解脱生死烦恼,因此“正信”佛教才能获得信仰的利益。

在佛教的经典中,处处指陈信仰的利益,例如:《大智度论》说:“信仰的利益如手。”又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华严经》也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因此经中譬喻信仰如手、如杖、如根、如船、如力、如财,信仰能使思想统一,能使前途有望,能使烦恼解脱,能使身心安住,能使生活美化,能使生命有靠,在深广辽阔的佛法大海中,唯有掌稳信仰的船舵,才能深入龙宫探得骊珠;在茫茫无边的人生苦海中,唯有依靠信仰的大愿船,才能从生死大海的此岸安然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

所以,能够正信佛教才能跟着真理走,才能产生解脱烦恼的力量,才能迎向光明的人生,才能创造幸福的前程。

律仪道德可以规范生活

所谓“律仪”,就是佛教的戒律与仪礼,合乎道德的标准。

佛教有皈依、受戒、羯磨,以及早晚课等各种戒法、仪礼,更有所谓“五年学戒后,方可听教参禅”的说法,由此可见佛教对戒律、仪礼的重视。

不过一般人不了解佛教的戒律,以为受戒会有许多的限制、束缚,因而不敢受戒。其实戒就是规矩、轨范,是行为依循的准则,如同火车的轨道一样,火车不依轨道而行就会出车祸,人如果不依规矩行事,不自我轨范,就容易误入歧途。

戒就像国家的法律、学校的校规。一个人如果不遵守法律,不遵守校规,一样要受国家的法律制裁,要受学校的校规处分。因此,人人都需要守法、持戒,而不是佛教徒才需要受戒。

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能持戒,社会必定安定和谐,所以,佛教对国家社会到底有什么贡献?光是一个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对净化人心,防范犯罪于未然,其功能便远胜于法律之上。因为法律是制裁犯罪于已然,是消极的自我规范,不做恶事;佛教的戒律是防范犯罪于未然,而且不只是消极的防非止恶,规范自己,更要积极的修德行善,利益他人。

因此,持戒可以健全自己,可以利益他人。一个人自我健全,才能受人尊敬、肯定,才能和谐人际关系。

戒律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何者可做,何者不可做,例如五戒、十善让我们对是非善恶有所遵循,进而将我们的身心导入道德的正轨,使我们趣向涅槃的解脱大道。

所以戒的意义是不侵犯别人,如果人人都能受戒,人人都能持戒,则彼此互不侵犯,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佛法义理可以了悟人生

生命从那里来?这是大多数人的迷惘。

一般人总要找一个“最初因”,但是佛教的“缘起”说明“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也就是说,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不是凭空而有的,也不是单独存在的。

所以“生命”是“十二因缘”关系和合的存在,它不是直线的,它像钟表的一到十二,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

死并非没有,生也并非永恒,生命是三世轮回不已的,世间是苦空无常的,认识缘起、轮回、无常的道理,有助于我们把握真实的人生,让我们活得踏实,活得自在。

尤其缘起法说明宇宙万法都是因缘关系的存在,有因有缘,一切事才能成就,故应把人际关系建立好。如果自己破坏了因缘,不能把握因缘,万物万事就很难圆满了。

此外,因缘果报的道理让我们了解,凡事有因有缘才有结果,有播种才有收获。有的人不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一心想要发财,却不去努力工作,只想享受现成,于是偷盗行抢,结果锒铛下狱,不但误了自己的一生,也造成社会问题,贻害大众。

有的人发生困难,遭遇挫折,却不去检讨原因,只在果报上计较,于是怨天尤人,忿恨不平,殊不知凡是有因有缘才会有果,自己所受的果报,正是自己植下的因所产生的结果。

如能了此真理,就会甘心受报,坦然自在,纵使受苦,也只是今生。否则今生再造苦因,来世还要再受苦果,如此轮回不已,生生世世受苦,终将永远不得解脱。

因此,了解佛教的缘起、业报、因果、无常、苦空等义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生,了悟人生,进而掌握人生,开创人生。

佛法生活可以圆满自己

佛陀成道时曾发出宣言:“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意思是说,人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只因烦恼、无明覆盖,不能见到自己的真如自性,就如明珠蒙尘、乌云蔽日,因此有忧悲苦恼,有生死烦恼,有人我是非,有好坏善恶,有种种的不如意、不满足等,这些都是人生的缺陷。

学佛修行就是要拂拭心中的尘垢,让我们的心光显现,真如现前,获得一个圆满自在、不生不死、没有人我对待、没有时空限制的解脱境界,这是学佛修行最终的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只有三毒息,三慧朗,才能获得身心自在,欢喜安乐的解脱境界,这就是真如现前、大圆满的世界,也就是证悟的世界。

因此唯有学佛才能充实人生,认识人生,证悟人生,才能圆满自己,完成自己。经云:“人生难得,佛法难闻。”能够得生人身,又能学佛闻法,是为极大的福报。

学佛与不学佛到底有什么不同?

过去佛陀曾对弟子开示说:一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和一个未受过佛法教化的人,遇到快乐的事物时,同样会有乐受的感觉,相反的,遭逢悲伤痛苦的时候,同样会有苦受的感觉。但是,一个没有受过佛法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时候,往往悲不自胜,甚至徬徨迷惑,不知如何安顿自己,这就如同中了第一支箭以后,又中了第二支箭一样的感到痛苦不安。相反的,有佛法的人,遭逢痛苦的时候,绝不徒然悲叹,乃至怨天尤人,自乱方寸,因此不会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甚至身处乐境中,也绝不放纵自己,因为一旦陶醉在乐境之中而放逸身心,第二支箭便会带来苦受。因此,有佛法信仰的人,自然能够不为苦乐所惑,也就不会再受第二支箭之苦。

这说明了人生不能没有佛法信仰,不能没有佛教的律仪来规范生活,不能没有佛法的智慧来解决人生问题,有佛法的人生才能圆满自在,才能了生脱死。

所谓“了生脱死”,就是能够透视人生的真相,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当下活得自在。甚至认识死亡后的世界,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能够无惧于生死,超越生死,这就是“了生脱死”。

如能进一步帮助别人认清生死实相,同样解脱自在,这就叫做“自觉觉他”,这就是大乘菩萨道的实践,也是人道的完成,所谓人成即佛成,由此可见佛教与人生关系的密切,以及对人生的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