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第07讲-4


   日期:2018/4/7 21: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最近好多人问我,关于不倒褡,难道不倒褡就是道了吗?哪一本经典,哪一条戒律叫你不倒褡啊?除非真正在修头陀行。连佛自己都要睡的,经典上、戒律上,只教你睡时,要观想日轮在心中,要清明地睡,睡得少,这些讲究是有的。出家人睡,去掉五盖则有之,并没有叫你不躺下来。我说这些话,并不是说不倒褡不对;只是,你如果自认为有这个体能,可以做到不倒褡才行。如果没有这个体能,结果要修道,道没有证到,体力先搞垮了,这个可太不值得吧!我讲的话很严重,是很诚恳地告诉你们。佛“乃如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我们要做实语者,老老实实地讲话,直心是道场,所以要注意这个问题。

  “皆悉知之”很重要,乃至你躺着睡,也可以注意呼吸,这是同样的道理。

  “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注意!这里进一步了。后来天台宗把这个法门扩充了,叫做“调息”、“听息”、“数息”,乃至后来到了密宗,叫作修气功、修九节佛风、修宝瓶气等等。道家有句话:“天地玄珠,万气本根。”在身心配合下,气有万种的变化。中国人看相,先要看气色好不好,的确是有道理的。

  呼吸沉静到停止了,绝对找不出妄念来,你要起个妄念都起不来,可是这时知不知道?很清明,这是实际的功夫。这时做到了“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至于知道的这个“知”,又是什么?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所谓灵灵明明,始终存在。

  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

  这句话就要研究了,从心出并不是从心脏里出来,而是说:心念动了。心念动时,有时觉得与光明放射出去了,那时如有旁人经过,这个人马上会受感染,他的心境就会得宁静,或觉一股热流一样传到他身上来。但这是过程,不是好事,这是做得到的。这时候还没有得定,还早,只是普通静坐功夫而已。

  现在科学晓得人体会放光,本来每个人都会放光的,到那时,你的气息停止了以后,那个光芒放射得更大。如果讲有鬼神,那个时候,鬼都不敢碰你,老远看到你就躲掉了,阳气盛极之故。

  所以“息从心出”,并不是息从心脏出来,那是你的心念动了。换句话说,一般人练气功都从心——心念故意造作,学密宗也是,那是你心念构成一个气息出来的道理。

  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

  修宝瓶气时,丹田有一股气,炼到能不呼不吸时,即使把你长埋于地下,也可暂时死不了。

  大家注意啊!现在谈的这个路线,都是从鼻子来的,其实我们人体也在呼吸。身体上的呼吸停止了,才算真正入定了。入定时三样东西还在——暖、寿、识。阿赖耶识并没有离开过身体,真正入定了,气息一定充满。气息充满的人,不管多大年纪,身体任何部分,一定都是软的,软化到如婴儿一般。所以入定的人,不能去碰他,只能用引磐在耳边敲。

  你们功夫做了一段时间,身体还没有软化,两条腿盘不住,这不是两足尊,而是两足争,打起坐来跟两腿在争、在熬。去年有一位朋友,写信问我打坐的问题,他说他腿坐不住,我回答他:那得功夫与腿争!我们现在用功都来不及,还跟腿去搞这玩意儿!来不及啊!正意最重要。什么姿势都可以的,等功夫到了,两条腿已软化,自然就盘得住了。只要这两条腿的气通了,寿命也跟着延长。你注意!你觉得身体老化一点,僵硬一点,那么你就早准备一点——准备走了。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所以也不要有门户之见,在这一套修法上,佛家、道家都行,因为“定”是共法。

  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以为忙啊!累啊!没有时间打坐。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是要真正做到了才行。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道家有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若要不死,肠内无屎。”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实。

  如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在这物质文明发达的时代,修这个法门,对身心都好,寿命也可延长。你们打坐时,有的人不是会乱摇吗?只要你把意念与呼吸配合为一,气就不会乱跑了。则无愁忧恼乱之想,所以学密宗的讲,由喉轮到心轮的脉打通的人,妄念就不来了,忧愁烦恼自然就去掉了。

  “尔时世尊,具足与罗云说微妙法已”,具足,大原则都具备了。

  罗睺罗闻法后,“往诣安陀园”,安陀园又译为阿兰若,意即清净的道场。他“在一树下,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余念,系心鼻头”。罗睺罗开始修持佛所教的安般法门。

  “尔时罗云,作如是思惟”,这思惟是在定中,正思惟,并没有错。你们以为应该无妄想,把正思惟也丢掉了,那就错了,大家懂吧!想把正思惟也空掉,是不对的。

  “欲心便得解脱,无复众恶,有觉有观,念持喜安,游于初禅。”罗云依照佛的教法,入了初禅定,这时才真得大喜乐,发出真正的大慈悲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修证佛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修证佛法)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三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二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