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大家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情,對我們學佛的人來說,都是一個考驗,也都是一種修行。

  比如生活中遇到了困惑或者遇到了幸運。
  遇到了困惑內心對此境也沒有任何的煩惱,遇到了幸運也不貪戀執著。
  為什呢?
  這些種種的外境都是一個影像而已,所以說對影像必須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態。
  隨緣而造作。

  作為我們學佛的人來說,我們的心態必須要突破這些障礙,不要被影像所束縛。
  一定要為經教為標尺,對佛的教科文深信不疑。
  不要用自己的角度,個人的觀點來看問題,比如在學佛的過程中,他人的見解不合我意,他的見解就錯。

  還有的說,佛法那是人說出來的,也有可能講錯了。
  這類型的人沒有辦法了,佛遇到這種人也是束手無策。
  為什麼?說明本人的善根福德不夠,造成知見偏差。

  經典是人說的不假,但不是普通凡夫俗子而言,是一位出色的超凡入聖的覺者,我們凡夫俗子怎麼能夠與聖人相齊並論?
  是,從外相上也是穿衣服吃飯,也是與我們的形體等同,但是內心的智慧大有差別。

  這個差別具體有多大呢?多大?
  我的天,聖人的智慧,聖人的心量與虛空無二無別。
  而我們呢?鼠目寸光。

  經典是智者了解了大自然的事實真相,自然規律。
  然後把這真相向我們大家宣告,當時有人記載下來,流傳至今稱為經典。
  供大家學習與了解。
  而不是說這個自然規律是某人創造的。
  而是智者的發現。
  所以說我們必須要對智者尊重。
  對他的講述必須要有所誠意,遵從相信。

  千萬不要有絲毫的懷疑,我們在修行旅途中,必須要踏著智者的足跡,努力前行。
  千萬不要參雜個人思維見解。
  這是最大的忌諱。
  如果用個人的思維見解會造成南轅北轍。

  我們要想對佛法了解與認識,必須要深入經典。
  其實藏傳佛教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佛在滅度後五百世,發現還有許多適合於另一種方式來救度,所以化身在海上,連花化身。
  稱為蓮花生大士,這就取名為密教。

  這是佛又一次用不同的方式的化現,為眾生而施教,主要的目的只有一個。
  皆是等同,所以我們大家不要對門派強烈的對立。
  根據自己的因緣所取就好了。
  千萬不要分別。
  大家要相互鼓勵,相互關愛,相親相愛一家人。

  佛,猶如一位大售貨員,他會察言觀色,看我們對哪個貨物的需要,他老人家就好聲贊歎。
  真是百貨迎百客。
  真是對我們大家所有的眾生,煞費苦心,用心良苦。
  我們大家一定要報答佛的恩情,努力修行,永不懈怠,不辜負佛對我們的無為的付出。

  阿彌陀佛,釋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