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法師開示
希阿榮博堪布:新年都會許個願,可你知道如何達成願望嗎
閉上眼睛許個願,然後希望再次睜開眼時,夢想就成真了,孩子們會這麼想;而如果一個成年人認為自己所有的願望都必須實現,並且要無條件,馬上,實現,否則就覺得自己被虧待了,這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 生活中哪能總是稱心如意,求而不得是常態。學佛,首先是要認識這一點。 佛法為什麼可貴?不僅是因為它能幫助你實現願望,更是因為當你的願望落空時,它能引導你放下失望、恐懼和執著,教你透過不圓滿、不穩定的流轉的現象,感受到喜悅清淨。 願望的達成,就像所有的現象的生起,需要因緣具足。甚至連孩子都知道,許願之後,自己要努力做個好孩子,願望才可能實現。 我們需要以自己行持善法的功德回向,以此作為達成心願的緣起。比如,我發願磕一萬大頭,以此功德回向,希望某人的病痊愈。那麼,我的發願和實際磕一萬大頭的行為,是緣起,是助緣,會有助於病人的痊愈,但真正是否痊愈還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比如醫藥治療、護理、病人自身的心態、身體狀況等。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只是像說"芝麻開門"一樣在佛前說"讓某人的病好起來吧",希望他應聲就好,是不現實的。那扇"芝麻門"只在童話故事中打開。 願望的達成,除了現在的努力外,還要有往昔的因緣。以前,有一位住山的修行人非常貧窮,一無所有,於是他開始觀修單堅護法神,結果真的修成了,他能像跟普通人交談一樣同護法神交談,但他仍然很窮。單堅護法神對他說:"因為你往昔沒有種下多少布施的因,現在就很難有受用豐足的果報,我也沒辦法。"一天,他在乞丐的行列中得到一碗稀粥,回來後單堅護法神問他:"今天我給你悉地(祈禱的成果)了,你知道嗎?""我只得到了一碗稀粥,不僅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您所賜的悉地是什麼?""盛粥時,你的碗底落了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