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百喻经卷上》20、人说王纵暴喻


   日期:2017/12/24 20: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译文:从前有一个人,讲国王的过失和罪恶,他这样说:“国王非常暴虐,治理朝政没有方法。”国王听到了这话,十分恼怒,竟然不追查是谁说的这句话,听信诽谤献媚的小人挑唆,把一位贤能的大臣捉来,下令从他的脊背上割下一百两肉。后来有人证明不是他说的。国王心里很后悔,命令用一千两肉为这位大臣修补脊背。这位大臣夜里痛得大声喊叫,国王听到他的声音,就去问他:“为什么痛苦呢?割了你一百两肉,还给你十倍的肉,你还不满足吗?为何还痛苦呢?”旁边的人回答:“大王如果砍掉臣子的头,即使给一千个头来作为补偿,仍免不了臣子一死;大臣虽然得到十倍的肉补偿,但仍免不了痛苦。”

  愚蠢的人也是这样,不考虑将来,只图一时快乐,把痛苦推向大家,支配百姓,掠夺财物,还想要消除罪孽,从而得到福报。这就好比国王割下别人脊背上的肉,用别的肉来补救一样,希望使人不痛苦,是办不到的。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20、人说王纵暴喻

  昔有一人,说王过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无理。”王闻是语,即大瞋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信傍佞①人,捉一贤臣,仰使剥脊②,取百两肉。有人证明此无是语,王心便悔,索千两肉,用为补脊。夜中呻唤,甚大苦恼。王闻其声,问言:“何以苦恼?取汝百两,十倍与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恼?”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头③,虽得千头,不免子死。虽十倍得肉,不免苦痛。”

  愚人亦尔。不畏后世,贪得现乐,苦切众生,调发百姓,多得财物,望得减罪而得福报。譬如彼王,剥人之脊,取人之肉,以余肉补,望使不痛,无有是处④。

  注释:

  ① 佞人:专门取媚于人的小人。

  ② 仰使剥脊:仰,命令,剥脊,割背上的肉。

  ③ 截子头:砍下他的头。

  ④ 是处:办法、方法。

  解说:

  《长阿含经》卷十七<沙门果经>通过阿闍世王之口介绍了六师外道的学说,他们各各以为没有后世,没有业报轮回。

  辨析:

  生活中已经出现的失误,往往很不容易弥补,因为此时此刻的觉悟,已无法使彼时彼刻的时光倒转。因此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或慎思而行。这都是先人从历史经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对一个人来说,不犯错误并非容易的事,重要的是决不能犯同样的错误。人生是短暂的,机遇也是有限的,如果连有限的机遇都未能抓住,又犯了难以弥补的过失,那么就会使本来应该有所作为的人,成为平庸的人。

  本篇的喻意,直指有一定权力地位的人,不应有只顾眼前痛快,不顾后果的短期行为。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若抱着风水轮流转,不捞白不捞的认识,不能为民解难,反而置百姓于水火,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可以看出,佛教高僧们在宣传基本教义的时候,并没有远离现实政治,也并非对当权者避而讳之,而是力行劝戒,广行宣讲的。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历代政教之间的相互关系十分微妙,往往表现出既相互利用,又保持一定距离的特殊关系。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喻经       人说王纵暴喻)(五明学佛网:百喻经       人说王纵暴喻)  

 王孺童居士:《百喻经》之研究 

 《百喻经卷下》:99、偈颂 

 《百喻经卷下》:98.小儿得大龟喻 

 《百喻经卷下》:97.为恶贼所劫失㲲喻 

 《百喻经卷下》:96、诈称眼盲喻 

 《百喻经卷下》:95、二鸽喻 

 《百喻经卷下》:94、摩尼水窦喻 

 《百喻经卷下》93之老母捉熊喻 

 《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百喻经卷下》:91、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 

 《百喻经卷下》:90、地得金钱喻 

 《百喻经卷下》:89、得金鼠狼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