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不学习的坏处(五)


   日期:2017/7/7 8: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什么“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呢?“勇”的法相就是心里想到什么、或者有什么决定,此人会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地付诸实现,即便周围存在一些困难和违缘,也毫不顾及,一心想着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和“好直不好学”中所提到的“直”相比,“直者”只是率直地、没有扭曲地将心中的想法表现在行为和语言上而已,而勇者则不仅要将心中的想法表现出来,而且还具有实现这一想法的强烈动机,即便周围存在一些障碍,勇者也不会怯懦或善罢甘休,而是会勇往直前,排除困难,直到想法成为现实为止。所以,将勇者和直者相比,勇者实现自心想法的能力要比直者强大得多。

  正因为如此,不好学的勇者其弊病要比不好学的直者大得多,不好学直者的弊病只是“急躁盲动”而已,而不好学勇者的弊病却是“乱”——也即使得勇者自己与其周围的人一起陷入混乱之中。“急躁盲动”只是个人的灾难和不幸,而“乱”则是群体的灾难和不幸。不好学勇者的地位、影响力和能力越大,则危害的群体规模也越大。平民百姓好勇不好学,往往只会乱及一家;一个单位领导阶层的人如果好勇不好学,就会乱及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果好勇不好学,就会乱及一个国家。

  所以,“勇”不能离开智慧,离开了智慧的“勇”于人于己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就像一个脚力比较好的人,其行走的速度会远远超过脚力差的人,但是如果行走的方向错了,就会偏离目的地更加遥远。“勇”就好比是力量和速度,智慧好比是方向,没有智慧指挥的“勇”,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灾难。例如,有人在和家人争吵的时候,非常勇猛,结果造成家庭破裂。过后想想,非常后悔当初吵架时的鲁莽,要是吵架时的勇猛稍微减弱一点,也不至于无法挽回。又如,有人在公共汽车上为一点小事,就和别人大打出手,勇敢异常,最后由于出手太重,不仅要赔偿医药费,还要被刑事拘留,心里也很长时间闷闷不乐,这也是勇敢用错地方的例子。特别,那些蹲在监狱里或者已经宣判了死刑的犯罪分子,在行持杀人、抢劫、贪污受贿等非法行为时,不能不算勇敢,但是这些没有智慧摄持的勇敢,无情地葬送了他们的一生。据说,孔子的学生子路好勇,他有一次问孔子说:“君子尚勇乎?”意思是,君子之人崇尚勇敢吗?孔子回答子路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意思是,君子在勇敢和真理之间,将真理放在首位。君子如果勇敢但违背真理,就会祸乱天下,小人如果勇敢但违背真理就会用各种手段攫取财物。

  《荀子·荣辱篇》中说:“有狗彘(zhì,猪也)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牟牟然惟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意思是说,勇可以分为狗彘之勇、贾盗[1]之勇、小人之勇、士君子之勇这四类。为了一口食而争,没有廉耻,不知是非,不避死伤,不畏大众力量的强大,迫不及待地只想得到利益和食物,这是狗彘之勇;为了一件事或自身的利益,而争夺财物,不知辞让,内心果敢而振奋,贪婪而凶猛,迫不及待地只想得到利益,这是贾盗之勇;为了自身的利益,轻视生命而蛮横暴虐,是小人之勇;为了维护正义,不畏权势,不顾自身的利益,即使国王的富贵也无法改变其决心,看重自他的生命,坚持正义,并且百折不挠,是士君子之勇。可见,荀子所说的四类勇,前三者是没有智慧摄持的勇,而唯有士君子之勇是以智慧来驾驭的勇。

  从佛教的角度,可以将人分为“凡愚、下士、中士、上士”这四类,因此这四类人所具备的“勇”可以分别称为“凡愚之勇、下士之勇、中士之勇、上士之勇”。所谓凡愚,是指内心不仅有业果愚还有真实义愚的人。这类人虽然想离苦得乐,但不知道断恶行善,所作所为背离因果之道,所以凡愚之勇是凡愚堕入三恶道的助缘。所谓下士,是指业果愚已经遣除,但真实义愚尚未遣除的人,这些人内心深信因果,知道唯有断恶行善才能使自己离苦得乐,但是不知道三界轮回没有究竟的安乐,不知道修行解脱道。对于下士来说,下士之勇会帮助他们行善断恶,以至现世获得幸福和安乐、来世投生善趣,在轮回中获得增上生的安乐。中士不仅遣除了业果愚,而且还遣除了真实义愚,他们看到三界轮回没有究竟的安乐,所以发誓修解脱道。所以,中士之勇是中士出离轮回的助缘。所谓上士,是指不仅遣除了业果愚和真实义愚,而且还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界轮回,以获得究竟安乐的人。上士之勇可以成为上士救度众生出离轮回的助缘。所以,“勇”被不同类别的人所用,就会承办不同类别的义理,被愚人所用反而会危害自他。“凡愚、下士、中士、上士”这四类人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呢?完全是按照其相续中所拥有智慧的多少来划分的!所以,“勇”和大智慧结合,可以承办大利益;和小智慧结合,只能承办小利益;和愚昧结合,就会炮制痛苦和灾难。

  我们知道,不同的种子和“土壤、肥料、阳光、水”这些外缘结合,会发出不同的苗芽,长出不同的枝干,开出不同的花朵,最后结出不同的果实。若种子有毒,则苗芽、枝干、花果皆会有毒;若种子是药,则苗芽、枝干、花果皆是药;若种子具备营养,则苗芽、枝干、花果皆可滋养人体。智慧好比种子,勇敢好比是土壤、肥料、阳光和水,勇敢是导致自利利他,还是害己害人,完全依赖于智慧。

  在此世间,还有什么比通过学习获得智慧更重要呢?不少人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勇敢,需要在勇敢方面多多训练,但是却很少有人认识到智慧比勇敢更重要,并下决心要多多学习、获得智慧。在没有获得智慧之前就拥有了勇敢,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因为此时的勇敢大都只是招致祸乱的帮凶而已。智慧是我们离苦得乐的唯一依靠。愚者虽然也希求离苦得乐,但却不知道离苦得乐的根本在于通过学习获得智慧。我们中国人有句谚语说:“勇敢不在膀臂之上,而在智慧之上。”《格言宝藏论》中说:“求得今生来世乐,皆为依靠智慧力。”又说:“即使英勇又顽强,若非智者难得盛。”所以,获得智慧远比培养勇敢重要。

  除了学习,还有其它获得智慧的方法吗?绝对没有!犹如食物的营养唯一通过咀嚼、消化而吸收一样,同样心灵的营养——智慧——必须通过闻思修而获得。《礼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意思是,虽然有美味的饮食,但不食用就不能吸收其营养;同样,虽然在我们的心灵和外境之上存在各种规律,但是不去格物致知,也不会掌握它们。古人还说:“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也即,人生下来不吃饭就会饿死,人在年轻时不学习就会一生愚昧。又说:“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意思是,人人都知道用食物来去除身体的饥饿,但却不知道用学习来去除心灵的愚昧。儒家《中庸》说:“好学近乎智。”也即,一个人如果好学,就会渐渐具足智慧。玉石不经切割磨炼,永远只是一块默默无闻的石头,根本不会发出光泽;同样,人如果不学习,虽然具有一个健康的大脑,但也永远只是凡愚一个,相续中根本不会生起圣者的智慧。(未完待续)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