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不学习的坏处(四)


   日期:2017/7/4 9: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什么是“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呢?“直”是“性情率直”的意思,“绞”在古文中是“急切、急躁”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性情率直,但是不好学、内心没有智慧,其弊病就是急躁盲动、不稳重。

  什么是性情率直呢?性情率直的人具有一个特征,就是心里一旦想到什么,立即就会将心里所想到的在言语、脸色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直”的法相就是“无有改变”。例如,一条路如果是直的,则行走在其上的人就无需改变行走的方向;同样,一个人被称为“直”,则这个人内在的心相和外在的行为、语言就是一致的,心里想什么,行为和语言就会表现什么,不会出现内在心相和外在行为、语言不一致的情况。“直”的反面是“曲”,“曲”的法相就是“变动、不一致”。一条路如果弯弯曲曲,则开始的方向和最后的方向可能完全相反;一个人如果“弯曲”,则心里所想的与嘴上说的、行动上做的可能就会相去甚远。例如,有些人心里明明喜欢一件物品,嘴上却说不喜欢,行为上也故意表现出不喜欢的样子,这就是“曲”;又如,心里明明对某人怀恨,但行为和言语上却对此人毕恭毕敬,这就是“曲”。由此可见,“直”实际上是诚实,是表里如一,而“曲”实际上是虚伪和表里不一。

  性情率直、表里如一的性格好不好呢?孔子在这里说,如果此人好学、有智慧、取舍正确,则这个性格就是好的,会给自他带来很多利益;相反,如果一个人不好学,内心就愚痴没有智慧,从而取舍就会多有谬误,在这种情况下,性情率直、表里如一就反而成了一个缺点——急躁盲动。只要是急躁盲动,其后果往往就是后悔懊恼。急躁盲动者的特征就是急于将内心的一个想法付诸于外在的行为和语言,以实现心中的目标,但是由于不好学的缘故,也不去观察内心的这个想法或决定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周到、是否还有更好的改进方案、如果付诸实施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付诸实施后往往会发现结果并不是自己事先所想像的那样,于是内心后悔不已。

  什么样的因对应什么样的果,或者说“如是因如是果”,是宇宙间的法尔,是真理,是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事实。因具有生果的作用,当产生某果的因已经具备的时候,不生果是不可能的;因不具备,想生果也不可能;要想得到某个果,我们必须观察与这个果相对应的因,从因求果。当我们的内心掌握了一个因与果之间的对应,内心就得到了一个智慧,依靠这个智慧,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因会产生什么样的果,要得到这个果须从什么因去求。

  内心如果没有智慧就会有业果愚。“业”实际上就是身口意三门所产生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因为这三者一旦产生,就具有生果的作用,所以叫作“业”或“业力”。“业果愚”的征象就是对自己现前的身口意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心中一片茫然,或者处于一厢情愿的误解、错解之中。例如,有些人为了得到别人的尊敬,于是在语言和行为上就故意傲慢,以为傲慢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尊敬,其实自己越傲慢就会越让别人反感和瞧不起,所以想通过傲慢之因得别人的恭敬之果,这就是业果愚。又如,有些人为了解决问题,就用非常严厉和凶狠的语言指责别人,以为这样别人就会惧怕自己,乖乖地“束手就擒”,谁知这样付诸行动之后,对方不但没有惧怕自己,反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这也是业果愚。又如,有些人以为有钱就有快乐,于是就拼命地去挣钱,在一阵打拼之后终于挣到了一些钱,结果发现除了自己购买东西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犹豫了之外,内心的痛苦和彷徨依然如故,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想想打拼时所经历的痛苦以及与家人的分离,再看看因没有时间教育子女而使得子女不成才的现状,才知道当初对金钱的看法有误,这也是业果愚——误以为外在的金钱是内心安乐的因,不知道内心的安乐与痛苦决定于内心看待外境的态度。

  所以,为了避免言行的失误,我们必须养成好学的习惯——平时多多观察万事万物的因因果果以获得智慧,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中小心翼翼、谨言慎行,时时刻刻仔细观察自己的身口意及其会导致的结果。唯其如此,我们才能避免犯错误。思想在没有付诸行为和语言之前,只会影响自己的心灵,还不会影响到外境;一旦付诸实施,就会影响外境,产生一连串的反应,以致再也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古人说“一言出口,驷马难追”,就是说的这个道理。言语说起来容易,但是一旦说出去之后,其产生的影响用四匹马也无法拉回来了。所以,在将自己的决定付诸实施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关于行为和语言要谨慎的教言,古人说了很多。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草率的动作和言语,均是卑劣的特征。”《淮南子》中说:“言不苟出,行不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意思是说,言行不能苟且马虎,一定要仔细观察之后,选择最佳的方案付诸实施。宋代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说:“临行而思,临言而择。”意思是说,行动之前一定要思考,看看这个行动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说话之前一定要观察,以选择最好的言语。荀子的《劝学》中说:“言有招祸,行有招辱,君子慎其所立乎。”意思是说,有些言行会招致灾祸和耻辱,所以君子之人对其身口意应当如何安立特别谨慎。宋代大文豪苏轼说过:“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意思是说,言行谨慎则一定会成功,随随便便则往往会失败。《格言联璧》中说:“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pián)集。”意思是说,不观察思考并且性情急躁,就会一事无成;喜欢观察与思考并且心平气和,则各种祥和的事情就会降临。华智仁波切的《自我教言》中也说:“恒需谨慎有三种:众中出言当谨慎,独处行为当谨慎,平常观心当谨慎。”

  据说,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张向孔子请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对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意思是说:“要多听!将有疑问的事先放在一边,不要随便评论、判断,可以先说那些没有疑问的事情,这样言语上就不会出现忧悔;要多观察!将预感到后果不妙的事情先放在一边,不要随意付诸实施,可以先谨慎地做其它事情,这样行为上也不会出现忧悔。言语和行为都很少忧悔,政事就会处理得很圆满。”事实上,学佛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学佛人能够做到谨言慎行,“言寡尤,行寡悔”,佛也在其中矣!福德也在其中矣!但是,现前有些“不好学”的佛友并不这样认为。在这些人心中,学佛和求福报全部依赖于烧香、拜佛、跑庙、化缘、举行影像佛事这些事情之上,其实这些都只是学佛和求福的前行,虽能获得一点福报,但根本无法与谨言慎行所带来的利益相比。事实上,不学习就能离苦得乐的法,佛陀从来就没有宣说过!通过学习,获得智慧,遣除心中的业果愚,这是佛陀向我们所开示的离苦得乐的唯一无偏正道!

  重要啊!学习这件事情!在此世间,因一言而招祸、因一行而毁掉生命的事例简直多得无法枚举,这都是不学习、不观察、不思考而导致的悲惨结果。人人都知道要离苦得乐,甚至连动物也概莫能外,可是不通过学习遣除心中的业果愚,离苦得乐这件事只能是美好的梦想而已!(“不学习的坏处”未完待续)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