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末法时代提倡人间佛教更为重要


   日期:2011/1/15 18: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管佛教有小乘、大乘,有显教、密教,不管它怎么分,应该要有人间性,这是很适合时代的潮流。不仅承继传统,而且是时代所趋,人间佛教必然是未来的一道光明。过去最早期以声闻趋向大乘,我们称为正法时期;后来以天乘之天道思想来趋向大乘,我们定为像法时期;以人乘佛教来趋向大乘,可以说是末法时期。既然是末法时代,如太虚大师所说,末法时代提倡人间佛教更为重要。

    摘自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卷第九、分布阎浮提品第十七中有经文:
   “尔时,世尊告月藏菩萨摩诃萨言:“了知清净士,若我住世诸声闻众,戒具足、舍具足、闻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我之正法炽然在世,乃至一切诸天人等,亦能显现平等正法。于我灭后五百年中,诸比丘等,犹于我法解脱坚固;次五百年,我之正法禅定三昧得住坚固;次五百年,读诵多闻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多造塔寺得住坚固;次五百年,于我法中斗诤言颂,白法隐没损减坚固。”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中有经文:“涅槃之体亦复如是,无有住处。直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涅槃即是常乐我净。涅槃虽乐,非是受乐,乃是上妙寂灭之乐。诸佛如来有二种乐。一寂灭乐。二觉知乐。实相之体有三种乐:一者受乐。二寂灭乐。三觉知乐。佛性一乐,以当见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名菩提乐。”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中有经文: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中涅槃者则是利根。若利根者,何不现在入涅槃耶?何故欲界有中涅槃?色界则无?佛言:善男子。是人现在四大羸劣,不能修道。虽有比丘四大康健。无有房舍、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众缘不具,是故不得现在涅槃。善男子。我昔一时在舍卫国阿那邠低精舍。有一比丘来至我所,作如是言:世尊。我常修道而不能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我时即告阿难言:汝今当为如是比丘具诸所须。尔时阿难将是比丘。至只陀林与好房舍。是时比丘语阿难言:大德。唯愿为我庄严房舍,净洁修治。七宝严丽、悬缯幡盖。阿难言:世间贫者乃名沙门。我当云何能办是事?是比丘言:大德。若能为我作者,善哉善哉。若不能者,我当还往至世尊所。尔时阿难即往佛所,作如是言:世尊。向者比丘。从我求索种种庄严七宝幡盖。不审是事,当云何耶?我于尔时复告阿难:汝今还去,随比丘意。所须之物,为办具之。尔时阿难即还房中。为是比丘事事具辨。比丘得已,系念修道。不久即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善男子。无量众生应入涅槃。以所乏故,妨乱其心,是故不得。善男子。复有众生多喜教化。其心匆务,不能得定。是故不得现在涅槃。善男子。如汝所问:何因缘故舍欲界身有中涅槃、色界无者?善男子。是人观于欲界烦恼因缘有二。一者内。二者外。而色界中无外因缘。欲界复有二种爱心。一者欲爱。二者色爱。观是二爱,至心呵责。既呵责已,得入涅槃。是欲界中能得呵责诸粗烦恼:所谓悭贪、嗔、妒、无惭、无愧。以是因缘能得涅槃。又欲界道,其性勇健。何以故?得四果故。是故欲界有中涅槃,色界中无。善男子。中涅槃者凡有三种。谓上、中、下。上者。舍身未离欲界,便得涅槃。中者。始离欲界未至色界,便得涅槃。下者。离欲界已至色界边乃得涅槃。”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八、梵行品第八之四中有经文:“诸众生中,惟天(人)与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修十善业道。”

  《禅法要解》中有经文:“慈三昧力故。行者皆见众生无不得乐如一切入观。禅定力故于缘境界转青作赤。何况众生皆有乐相而不见也。如贵贱贫富禽兽之属。各自有乐互相怜愍。贵者之患贫者所无。贫者之患贵者所无。问曰。余道可尔。地狱云何。答曰。地狱众生亦有乐分。远见刀山灰河。皆谓林水而生乐想。见树上女人亦生乐想。又我心颠倒故爱乐其身。若欲杀时逃避啼哭请求狱卒愿见放舍。若语赦汝。得脱此苦心亦可乐。如是之等皆有乐分。又复神通力故。行慈之心。种种教化令众生得乐。或随所有而能与之。及身口行助成利益。如诸佛菩萨深心爱念坏诸恶趣。实令众生得种种乐。以是故不但愿与。亦实令得乐。问曰。行慈者得何功德。答曰。行慈者诸恶不能加。如好守备外贼不害。若欲恼害反自受患。如人以掌拍矛。掌自伤坏矛无所害。五种邪语不能坏心。五种者。一妄语说过。二恶口说过。三不时说过。四恶心说过。五不利益说过。譬如大地不可破坏。种种嗔恼谗谤等不能毁也。譬如虚空不受加害。心智柔软犹若天衣。复次行者入慈。虎狼毒兽蛇蚖之属皆不能害。如入牢城无能伤害。得如是等无量功德。问曰。慈德如是。何者名慈法。答曰。爱念众生皆见受乐。是心相应法行阴所摄名为慈法。或色界系或不系。心数法。心共生。随心行。非色法。非是业。业相应。业共生。随业行。非报生。是应修得修行修。应证身证慧证。或思惟断或不断。或有觉有观。或无觉有观。或无觉无观。或有喜或无喜。或有出入息或无出入息。或贤圣或凡夫。或乐受相应。或不苦不乐受相应非道品。先缘相后缘法。在四禅亦余地。缘无量众生故名为无量。清净故。慈念故。怜愍利益故。名为梵行梵乘。能到梵世名为梵道。是过去诸佛常所行道。问曰。云何修习慈心。答曰。若行者作是念。我除剃须发不在饰好破憍慢相。若称此者宜应行慈。今著染衣。当应行慈令心不染。食他之食不虚受施。如经所说。若有比丘。渐修慈心则随佛教。如是不虚食人信施。复次若出家、若在家行者作是念。慈心力故。于恶世中安隐无患。于破法众中独随法行。于热烦恼令心清冷。如近聚落有凉清池。复次行慈力故。怨家毒害不能复害。如著革屣刺不能伤。行者处于欲界。多嗔怒害。斗诤怨毒种种诸害。慈心力故无能伤损。譬如力士著金刚铠执持利器。虽入大阵不能伤坏。复次是慈能利益。利益三种人。凡夫行慈除诸嗔恚。得无量福生于净果。世间福德无过是者。求声闻辟支佛者。欲界多嗔慈力能破。及余烦恼则亦随灭。得离欲界渐出三界。如佛所说。慈心共俱近修七觉。大乘发心为度众生。以慈为本。如是慈心。于三种人无量利益。又习慈初门。又十六行令速得慈。又使牢固。亦常修行。一者持戒清净。二者心不悔。三者善法中生喜。四者快乐。五者摄护五情。六者念巧便慧。七者身离心离。八者同行共住。九者若听若说随顺慈法。十者不恼乱他人。十一者食知自节。十二者少于睡眠。十三者省于言语。十四者身四威仪安隐适意。十五者所须之物随意无乏。十六者不戏论诸法行。是十六法助慈三昧。悲者观众生苦。如地狱饿鬼畜生世间刑徒饥寒病苦等。取其苦相故悲心转增。乃至乐人皆见其苦。问曰。云何以乐为苦。答曰。乐是无常,乐无厌足从因缘生。念念生灭无有住时。以是故苦。复次如欲天受乐。如狂如醉,无所别知。死时乃觉。色、无色界众生。于深禅定爱味心著。命终随业因缘还复受报。如是众生当有何乐。于地狱三恶道。是旧住处。天上、人中犹如客住。暂得止息。以是因缘故。佛但说苦谛无有乐谛。是故一切众生无不是苦。众生可愍不知实苦。于颠倒中而生乐想。今世后世受种种忧恼而无厌心。虽暂得离苦还复求乐作诸苦事。”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末法时期       人间佛教)(五明学佛网:末法时期       人间佛教)  

 仁焕法师:实践人间佛教 

 李向平教授: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 

 沈海燕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论真禅法师的思想及其 

 吕有祥教授:佛教使命与人间佛教的杰出践行者——真禅大师圆 

 华方田教授:人间佛教实践的先行者——简论慈航法师的三大理 

 仁焕法师:走人间佛教之路 

 陈坚教授: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利乐有情是往生净土的重要资粮— 

 仁焕法师:走人间佛教之路 

 仁焕法师:人间佛教精神 

 仁焕法师:坚持走人间佛教之路 

 仁焕法师:人间佛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