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地藏经略谈(五十)南阎浮提众生刚强难调难伏


   日期:2017/4/20 12: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中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佛陀告诉阎罗王们:‘这个南阎浮提的众生性情太过刚强,行为很难调和,心念很难调伏。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地藏菩萨,在百千劫中一个一个地救拔这些刚强的罪业众生,希望他们早早得到解脱,哪怕是已经堕落到大地狱中,地藏菩萨仍然以各种方便之力,破掉他们堕落地狱的根本业因,定点消除这些罪业;可是阎浮提的众生们由于集结的恶习、恶心、恶念太多太重,就像陀罗转圈一样,这个罪业根源拔出了,刚刚转出恶道,他又造作下了另一个下地狱的因缘,很快又转回恶道中去了。所以才会劳烦这位地藏菩萨,经过了这么久的劫数还在做这些救度众生的事情。’”

  这就是娑婆世界众生的真实状态,恶习太深、太重。有的人保护着自己的缺点,不让人说、不让人碰,讳疾忌医,不道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有害,颠倒行事,结果自然不能如愿。百千种的恶习从哪里来?从刚强的性情中来、从难调伏的心念中来、从愚痴的无明中来、从不切实际的妄想中来。我们学佛要得利益,要懂得调伏自己的心、要懂得观察自己的恶习,然后运用各种方法、求学各种方法,把这些恶习都去除干净。

  错误有很多种,有的是主观造作下的,有的是无意间做下的。错误是结果,追究原因就是错误的心和行导致如此结果。心念是否符合当下的情况,行做是否符合环境的约束?正所谓契机为法,如果不能符合当下的状态,行做都是没有意义的。刚强在什么地方?阎浮提的众生造业很勇猛,对自己的错误不肯认账!恶习太多,今天因为这个恶习掉进地狱了,地藏菩萨救度他,把这个恶习的根源拔掉了;明天又因为另一个恶习,掉进地狱了,累得地藏菩萨头头救拔,不能暂歇,我们准备累他老人家多久呢?

  学佛就是要通过各种法门,来对治自己的毛病习气,正所谓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陀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一一法门对治众生的一一烦恼。修行就是因为我们有痛苦烦恼,能把烦恼转掉、破掉、观破、参漏,这里面就有菩提智慧了。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言行心念,不是你念几部经、拜多少拜的佛、持了多少万遍的咒,就叫修行的;修行没有形式可言,真正地照见自己的习气毛病,真正地有法门来破除这些、修正这些,这才是真正的修行,除此之外所有所谓的修行,都是助行,非正修。从文字般若中学到的内容,全部都是助行,修行是要通过文字般若走到观照般若中,在这些观照中得到诸法实相,顺此而为,这才是修行、这才是法门的根本意义。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

  “譬如有人迷路了,忘记了回家的路,在外面晃荡也没有个方向,误入了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这条道上有很多的夜叉和大力鬼,还有很多老虎、野狼、狮子一般的猛兽,毒蛇和剧毒的蝎子。这个迷路的人在这个危险的道路中,马上就要遭受到这些恶毒的伤害。”

  这三大类危险代表了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贪嗔痴,鬼众代表贪,猛兽代表嗔,毒虫代表愚痴。此人不知道自己陷入巨大的危险中,也没有感觉到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厄难。这贪嗔痴三毒是每个人、每个众生都有的,只是潜藏起来了,不容易发现。贪就像恶鬼一样,时时袭扰我们的心;嗔恨就如猛兽,爆发时威力惊人,却不容易驯服;愚痴就像毒蛇,平时很隐蔽,一旦被它毒害却无法防范。

  【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事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

  “有一位知识善于治疗各种毒伤,也懂得如何对治夜叉恶鬼。在紧要的关头遇到了迷路人,路人正要进入诸毒遍布的险路,知识对路人说:‘站住,那位男子,你为什么要进入这条道路?你有什么奇异的技术能治疗种种毒患?’这位迷路人听到这话,才知道这条路非常危险,就退步向后,希望从这恶毒之路里出去。”

  “知”是知道,“识”是能够分辨,有分辨能力。这位知识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多解大术”是对这位知识的简单解释,“多”是擅长,拥有很多,“解”是了解明白,“大术”是内容很重要。

  “咄”是语气助词,这里是制止的意思。

  迷路人马上就要遭遇危险的时候,遇到了这位知识,这个概率非常低,这幸运太难得了!我们就如迷路人,知识就是诸佛菩萨,他们想救我们,但能否在关键时刻遇到?比喻里就恰恰遇到了,而且迷路人还没有被恶毒伤害到。

  这个迷路人其实很好度,因为他害怕受到伤害,虽然没有受到伤害,但是他心地很纯净,听到规劝就能够信受。听到知识这样说,马上停止了自己向前的脚步,而且在后退,后退就是回头,就是悔改,求出离这种危险,这是他当下的唯一愿望。这样的人真的是非常非常好度,很遗憾的是,南阎浮提的众生多是要自己撞了南墙才懂得回头,而且有的人撞了南墙还不回头,只能和南墙同归于尽了。

  【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

  “这位知识升起了慈悲心,手把手拉他出了危险境地,避免了各种恶毒的伤害,到了安全的地方,使迷路人得以安全、快乐。善知识对这个迷路人说:‘迷路人,停止这样危险的行为,从今以后千万不要再走进这条道了。进入到这条路中的人,很难出得来,而且还会把命丢在里面。”

  知识制止迷路人向前,只是希望他能知道前面有危险;如果路人很有本领,能战胜这些恶毒,知识也不会再管。但是看到迷路人害怕了,求出离了,这时知识的心境不同了,这完全建立在迷路人的自我选择上。如果路人刚强地冲了进去,知识一定认为路人有能力对付恶毒,没我什么事了,走我的路吧。佛菩萨度我们也是这样,告诉我们前面会有危险,我们没有去听,佛菩萨会拽住我们不放吗?不会的。不是佛菩萨见死不救,而是因为每个人的愿望都是值得尊重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愿望,有人想吃遍天下,有人想玩遍天下,佛菩萨能不让他去吗?还是要让他去的,所以这个时候佛菩萨救度我们,完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如果我们知道危险,害怕受到伤害,求出离痛苦,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念就满足了佛菩萨救度众生的标准——自己愿意出离痛苦。

  我们走的路就是三毒萦绕、众恶集结、诸苦逼迫的一条轮回迷失路,在这里没人能做到全身而退。谁懂得制伏内心的恶毒和外在的恶毒呢?这些都不懂,但是就有一个勇猛造业的心,敢冲进去,不害怕各种恶毒,我们身边几乎全是这样的人,全是这样的众生!而佛菩萨看着、看着、看着,没有办法说话,因为他自己不想出离,因为他觉得这饮苦食毒没有什么不好!

  告诉他前面有危险(信),马上停止下来(行),求出离危险的众生(愿),真的是太少太少!就像四种马的例子,上等的良马比喻那种观察最为敏感的一类人,他们看到别人的生死,就醒悟——自己有生一定也会有死。亲人故去,这种悲痛只持续很短的时间,然后说生活还要继续、努力生活吧,若这样置若罔闻,死的那个人真的就白死了。

  苦和乐是对立的,离开痛苦就会感觉到很快乐。人在追求快乐和逃避痛苦这两种事情上动力是不一样的,虽然离苦和得乐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是求出离痛苦的动力比求快乐的动力要强烈很多。

  【是迷路人,亦生感重。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迷路人听了知识的劝告,也见到知识一路来手拉手的提携,把他引领到安全快乐中,他也感觉到非常幸运,对这位知识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在要分别的时候,知识又对他说:‘你如果见到了亲人、认识的人,或者不认识的那些迷路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你都要告诉他们:这条路众多恶毒,很危险,会丧失性命。千万不要让这些迷路人,自己找死走入险路。’”

  迷路人被善知识提携到了善道,然后嘱咐给他一个任务,不要让其他人也误入这危险中。佛菩萨度众生,帮助众生离开痛苦得到快乐,而那些能做同样事情的众生,其实就已经走上了菩提之路,就已经在行菩萨道了。所以第一个迷路人就是一位在众生中觉悟的菩萨(觉悟生死轮回之苦),在佛的指引下,告诉这位菩萨,你要去帮助众生也得到这个快乐,或者帮助众生出离那些痛苦。这时,这位善知识交给迷路人的任务不只是去帮助人,而是以善巧方便让这个迷人走上了菩提之路,一下就从小乘的坚固中(为求个人得离苦),走到了大乘的自觉觉他的道路上来,这知识如此的嘱咐安排,才能算做真正的善知识。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地藏经略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