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上班一族如何发心利益众生,如何祈请加持财富圆满!


   日期:2017/4/13 15: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上班的发心:

  上班前发愿:为了一切众生暂时和究竟的安乐故,我参与工作。

  正行:专心工作,慈悲喜舍对待一切众生,方便的时候对其他人念几句观音心咒(或其他有信心的佛菩萨心咒),默念也可以。发愿所有众生尤其见闻念触我者,悉皆皈依三宝、早成佛果。

  下班: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愿一切接触的众生都能发起菩提心,成就究竟安乐菩提果位!(可用普贤行愿品作圆满回向)

  实际上,以上正是“三殊胜”教理运用于工作、生活。

  二、祈请加持财富圆满:

  这样发愿并不合适:有些佛弟子祈请上师三宝加持财富圆满,“许愿”请加持带来财富,事成之后将如何供养上师三宝来报答。

  这样发愿是合适的:由于我往昔的贪婪、吝啬、偷盗等等非法的原因,造成现在财富不圆满的现状,我发愿忏悔自他众生往昔的种种过错,并发愿从当下开始广行布施、远离贪吝、利益众生,终不舍弃这个愿望。如果我的愿望是真实不虚的,那么请上师三宝加持我财富圆满。同时还可发愿:愿我的财富成为众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的因缘!

  学会“发愿”至关重要。即便有些事情目前无力做到,只要始终坚定一个愿望,象保护种子一样守护她。发心广大、行持踏实,始终会有开花结果、善愿圆满的一天。

  我们现在拥有的财富,都是无常的自性,应该视为不是自己的、而是众生的,自己只是暂为保管和支配而已。作为大乘佛子,应该发愿将财富用于利益众生,特别是三宝事业,哪怕是世间法的使用,也可调整发心,发愿使这些资财成为众生成佛的因缘。

  在发愿和行持的过程中,不可因为暂时因缘不具足而放弃,若能以稳固的信心、持久的恒心对待,那么出世间的智慧也会渐渐升起,同时与精进闻思修行结合,最终一定会达到福慧圆满的彼岸。

  三、关于“现世福报”: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只有自己往昔积德的善因,才能出生财产受用、幸福名誉等的果,如果有了这样的因,那么善果不求自得。相反,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因,那么就算是再怎样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非但不会如愿以偿,反会适得其反,遭遇不幸。

  公案:有些想通过修财神、护法神等得成就获财富的人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没有往昔所积累的布施果报,那么护法神们也爱莫能助。从前,一位深居山里的修行人生活拮据,一无所有,于是他便开始观修单坚护法神,结果真的修成了,已经达到了人与人交谈般的境界,可是却没有获得任何悉地。单坚护法神对他说:“因为你以前布施的果报一分一毫也没有,所以我实在无法给予你悉地。”一天,在众多乞丐的行列中,这位修行人得到了一碗稀粥。回来后,单坚护法神问他:“今天我给你悉地了,你知道吗?”那人说:“我仅仅得到了一碗稀粥,而且不只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道您所赐的悉地到底是什么?”单坚护法神说:“盛粥时,你的碗里落的一大块油脂,就是我赐的悉地啊。”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一位弟子曾问塔波仁波切:“如今末法时代,对於一个修持正法的修行人来说,很难得到衣食资具,我们是修财神法或者修学摄生数,还是乾脆走向必然的死亡?到底怎样才好呢?”

  仁波切答道:“即使修财神法,若无有往昔的布施果报,也难以达到目的,而且内心想如理如法修行的人为了今生利益去修财神法也是相违的;摄生术也是同样,在繁荣兴旺的古代,当土石水木等营想充足之时容易修成,而营养已殆尽的当今现代,修摄生术也不可能获利;趣(驱)入必然的死亡也无有利益,像如今这样的暇满人身将来难以获得。如果内心深处真正生起‘死与不死都无所谓,我决定修行’的信念,则永远不会缺衣少食,未曾有过修法者被饿死的先例。”

  世尊也曾说:“纵然发生一藏升面粉兑换一藏升珍珠的饥慌,佛陀的追随者也不会缺衣乏食。”

  《阿格旺波尊者自传》中有句话很有意思:“世间的财物,当你专门去追寻时,(可能)怎么找都找不到;而当你不去找它们的时候,(它们)却又一大堆一大堆的送过来了……”这段话引人深思,财物、姻缘或者其他福报,都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源于之前种下的善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因果有净信,真心真意地帮助众生,从不计较得失,努力而不执着,这是最合适的态度和做法,道理就这么简单,可是我们在现实中却总是忘记这一点。

  佛经中关于自利与利他的比喻:种谷可得谷,但稻草不求自得。种谷喻为六度万行,谷喻为众生的利乐,稻草喻为自己的利乐。若能放下自私心,真心真意地利益众生,这样就足够了,自利之事将会不求自得,完全不需操心。释迦牟尼佛就是最好的例子,从发心到成佛,没有考虑过自己,一直都在利益众生,结果他积累了无量福慧资粮而成佛了。又如《入行论》所提:凡愚求自利---结果众生还在保守轮回之苦,牟尼唯利他---结果释迦牟尼佛已成就无上佛果。

  所以:

  不必羡慕别人的福报,宜远离嫉妒、勤修随喜;

  不必研究别人的福报从哪里来,宜自身勤行布施、忏悔业障;

  不必只是执着于外在的供施,更关键的是调好发心、时刻检视起心动念;

  不必追求今生利益,唯一回向无上菩提;

  不必关心有何果报、何时现前,只需坚信“此因必得果”、真心真意地帮助众生...

  总之,修法和其他善行,一颗纯洁的心足矣,无需追求世间八法,而是唯一发心利益众生、唯一回向无上菩提。以这种清净的发心摄持,并且每天不间断地作、真心真意地行持,不用等到来生,今生就会有改观,很快就会见到明显效果。又或者说,下半生比上半生增上,一年比一年增上,一月比一月增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