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周泳杉老师: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日期:2010/11/4 22:1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也是讲敬。但是我们要思考,我们这个敬是在表皮上的敬,还是在内心真正的恭敬。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做俞麟,这个俞先生他是文昌社的一个社员,同是这个文昌社的社员里面还有一个人叫做王用予,他们都是读书人。读书人过去都会结文昌社,做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乡里面造桥铺路,再教导大家惜爱字纸,就讲这些东西。读书人他明理,他要做起社会的榜样,所以过去文昌社很多。这个王用予先生因为他事奉帝君非常的谨慎,怎么样谨慎?我们讲依教奉行,对于帝君的教诲没有打折扣,非常的谨慎。结果有一天,他就梦到帝君来给他托梦,告诉他,你因为德行非常的谨慎,所以来年你在考试的时候你一定会高中国家的考试,来跟他先预告。

    王用予先生他受到帝君这样的一个托梦,他就很好奇,他就问说,因为他跟这个俞先生交往甚密,两个人交情非常的好,他就问说我们同社的这位俞麟,俞先生,他来年成绩如何?帝君就讲,他说这个俞麟他因为侍奉父母用腹诽法,这腹是肚子那个腹,腹部的腹,诽是诽谤的诽,一个言字旁再一个非,腹诽法,所以他的功名已经被革除了。王用予先生以前没听过什么叫腹诽法,他就很好奇的问帝君什么叫做腹诽?帝君就告诉王先生说,腹诽就是俞先生他在侍奉父母的时候,表面上父母教他敬听,父母责他也顺承,表面上都是非常的服从父母,非常的听父母的话,可是他的肚子里面,腹,他肚子里面有抵触,肚子里面有诽谤,肚子里面有不高兴,所以那叫腹诽。所以你看他表面上看起来人家总觉得这个俞先生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孝顺的人,没想到他的敬意怎么样?十分的不足,没有恭敬心。换句话说,他只是做表面功夫,给别人怎么样?称赞他是好人,这个敬不是真的。所以上天已经革去他的功名了。果然这个俞先生终身不第,没有考上科举。从这个故事我们就了解到什么叫做承训,还是在那个敬意,完全的恭敬。所以这一条是总纲领,是一切孝行的总纲领。

    下面讲到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统统都是从这一条怎么样?发展出来的。所以教导孩子恭敬十分的要紧。我们现在怎么教敬?很重要,我们早上讲,第一个夫妻配合,第二个亲师配合。你看夫妻怎么配合?夫妻之间互相赞叹,不要争执。因为我们说到,敬的表现就是让。而让,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讲,大家容易明白,叫做心里真的有对方。一个人心里有对方,他展现出来的就是什么?礼让,无所不让。就是我们说到的什么?所以夫妻之间无所不让。这个礼让,心里真的有别人,真的把对方放在心里面,他一定做到我们孔老夫子说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一定能做到什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因为他心里真的有别人,真的把别人放在心里;换句话说,他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们就了解到,确实如果从这个标准来看的话,现代教育确实它的方向值得我们去深思。有很多的教育理念都是从自我为中心出发来学习的,而这样的教育没有办法教恭敬,他心里只有自己的时候,他完全不会想到对方。这个重要。所以夫妻之间能做到完全的把对方放在心里,他互相的恭敬,这一点孩子就能学到。

    我们也要看到社会的现实来思考这个问题。现在确实整个社会的状况,离婚率很高,怎么教敬?可以教。夫妻两个人可能没有学传统文化之前,有任何的纷争而因此分开。学了传统文化之后怎么办?怎么教敬?末学遇到这样的个案,末学都建议他们在孩子面前不要数落对方的不是。过去就让它譬如昨日死,明日种种譬如明日生,过去就让它过去了。在孩子的面前还是维护对方的尊严,不要批评对方;换句话说,不要找对方的毛病,找对方的优点,这就对了。有一个妇女告诉末学说,他真的对我们加害、暴力。末学就说了,没有错,善恶你要让孩子能分辨,可是不要产生对立,这就对了,不要产生对立。这是一个总原则,真正把对立从我们内心当中消除,这个就是恭敬。没有从这里学,其实对孩子来讲是一大损失。过去我们确实听到,过去的家长了不起,了不起在哪里?你看,爸爸会跟孩子讲,他说孩子,你这一生你可以不要孝顺我,可是你不能不孝顺你妈,因为你妈为你付出这个这个、那个那个。妈妈会跟这孩子讲,孩子,你可以不要孝顺我,但是你不能不孝顺你爸。你看互相的,夫妻之间互相的尊敬对方,这个是教导敬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什么?父亲教导孩子恭敬老师,这个是我们老教授给我们的,从他小时候的经验说到。你看求学的第一天,爸爸带着孩子到私塾里面去拜师。首先准备好礼物,在大成至圣先师面前,老师先带着家长和学生先向夫子行三跪九叩礼。行完了之后,再把老师请到台上,爸爸在前面,带着孩子跟老师行三跪九叩礼,把礼物奉上。老人家就讲到,这一个表演,让一个孩子这一生对老师的恭敬心牢牢的扎在心里面一辈子,不管在这个世界遇到什么样的大风大浪,什么样的诱惑,人生的诱惑,这一辈子这个恭敬心没有改变。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学问的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学问的利益。要不要去盯他说你要去读书,明天要考试了?不用。他的恭敬心扎下去了,他自己能够在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了不起。

    我跟很多家长在交流的时候,末学都跟他们说到,我说教导孩子恭敬老师,这个是您给孩子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有一位副校长,这个是在马来西亚,他跟末学在交流学校状况的时候,就曾经跟末学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其实这个案例太多了。他就说,经常现在的家长动不动就带着孩子来学校要跟老师讨回公道,为什么?因为老师也许是体罚了孩子,也许是责备了孩子,家长不能接受。所以有一次就闹得很严重,他身为副校长,他亲自当着孩子的面跟家长赔礼道歉。末学就很感慨,告诉这位副校长,我说他这个赔礼道歉所得到的,我们所谓的尊严,比起他孩子一生所失去的,不知道相差几千万倍都不止。他的孩子这一生,你这个副校长这一个躬鞠下去,孩子这一生的恭敬心就毁掉了,就被这个家长给毁了。而毁掉一个孩子的恭敬心,你看他这一生怎么样?末学告诉大家,如果他没有特殊的因缘,他的法身慧命就断了。能比我们一个面子还要重要吗?

    所以这一个问题,我们不去深思,我们不能体会其中的重要性。你看居则致其敬怎么教?还是要从一个大原则,什么大原则?这个是末学看民国初年有一位大善人,叫做王凤仪老先生,王善人的《言行录》,特别王善人告诉我们的一个口诀,他说“找好处”,还有“认不是”。老人家说什么?“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关了地狱门。”天堂路怎么开?找好处,找谁的好处?找任何人的好处。先生就找太太的好处,太太找先生的好处。五伦关系,没有一个关系不能这样子做,找好处天堂路就开了。再来,认不是,地狱门就关上了。有什么不是?谁的不是?我的不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那个求是什么意思?就是责备的意思,君子遇到过失总是责备自己。

    我们不认识君子跟小人,看什么就知道了?看他肯不肯吃亏就知道了。肯吃亏,这个人必定是君子。到处都要占便宜,小至什么?争一口气,这一口气我咽不下去;大至什么都要争,什么都不肯让,这个一定是小人。这个很容易分辨的。凡是责备自己,不要求别人的,这个我们要跟他学习。大家就了解到,“愚人争理”,愚人在争什么?争道理;“贤人争罪”,争过失,争罪过,确实不一样。所以这里教恭敬特别从这两条下手就能教。而展现在家庭里面,对父母亲就是完全的顺从,没有什么?没有腹诽,就是刚刚我们看到的,俞先生教导我们的,没有腹诽。其实都是反面教育,正面也是教育,反面也是教育,他都有功德。我们学习了之后,这些人物统统都有功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