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四章 积善 (1)


   日期:2010/9/11 14: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四章   积善

正文:是道15则进,非道则退

译文:我们平时每做一件事都要事先想清楚,若是附合因果规律的善事,附合公众心理的善事,就要身体力行,努力去做。若是逆天理违背公众心理的恶事,就应该立即警觉,赶快停止不做。

分析:

什么是道?道,在生活中指的是人们公认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我们做人的准则。那么这个准则又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顺天理,合人心。非道则反之,就是逆天理,拂人心。为此,我们要招来福报,就必须做附合人心之事,众善奉行。其次,对境一定要做好抉择。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必须先想一想,怎样做才能顺天理,合人心。如果是正确的,就要努力去行;如果是错误的,立即停止。假如我们不是小心行事,一念差错,就会走入非道的路途,所以,对境的抉择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我们面对冤家仇敌,是生嗔恨,还是忍辱?面对公款,和别人的行贿,手是伸,还是缩?对贫困病苦之人,是尽自己力量帮助,还是漠不关心?做生意是诚信经营,还是坑蒙拐骗?这些平凡的事情,考验着我们的身心。我们是选择道,还是选择非道?往往是立见分晓。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清醒地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避凶趋吉,这才会是光明的人生之路。再次,把握身口意的行为。道与非道体现在生活中,就是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行为,口中、笔下的每一句话,以及我们的所思,所想,起心动念。古德说:“大道不离目前,而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道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思想,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善人。

事例一

先生是一位读书人,自称唯物主义者。几十年前他到寺院去,别人即使不拜佛,也怀着敬仰的心境,他不但不敬佛,反而口出恶语,耻笑礼佛拜佛的人。当时,他仕途顺利,春风得意。自此以后,不但仕途屡遭失败,而且还身体多病,亲人频频出事,生活极其悲惨。后来,他遇到善知识,指出他的恶业所在,他用几十年的时候修行佛法,忏悔罪业,直到到晚年才转为顺境。为此,每当他听到无知青年,信口诽谤佛法时,必定现身说法,为他们做前车之鉴。

再析

有体验的事情,才会有深刻的体会,李先生体会到做非道之事遭受恶报,所以,他会极力阻止他人重蹈覆辙。如果我们人人知道做逆天理,拂人心的事情,必然遭致恶报,就绝不会做“非道”的事情了。

事例二

张某,相貌堂堂,才华满腹,因为犯了邪淫,先是工作受挫,接着患了心脏病。他认为是环境不好,本着“人挪活,树挪死”的古训,离开了故乡,到外省工作。但是,恶业并没有因为他工作地点变动而消失,虽然在外省他是一张白纸,但是不久,他就受到排挤,然后失去了工作。为生存,他又搬到南方,这时,有人劝他积功累德,改变命运。因为屡受挫折,他听从劝告,努力做助人之事。过去,他从来舍不得布施,即使是旧衣服,他也是放在衣柜里,别人跟他要,他也舍不得送人,自己不穿也放着。现在会主动到街道捐衣服,捐款,帮助贫困户。并且初一、十五必到寺院去供养,礼佛忏悔,经过努力行善,几年后,他终于找到一份工作,生活可以安定下来。

再析

由此可见,道可带给人以福善,非道可带给人以灾祸。世人执着的乐事,如大吃大喝等,须知杀生吃喝则是非道,用公款吃喝也是非道。所以,这些所谓的乐事,可能会给你结出苦果。要知道避过是立志行善的人的第一坚要之处,要先从这样的事情做起。

正文:不履16邪径17,不欺暗室

译文:我们做人一言一行,起心动念,一切立身处世行为,都不应该偏离正道,决不可昧着良心走向邪路上去。即使在房室阴暗处,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可以做欺心昧理的事。

分析

人的一言一行,乃至一念之间,都不应当偏离正道。为此,一要在心地上清除邪径。邪径就是邪恶害人的地方。比如说,赌场,卖淫的场所,吸毒之处,传销窝点等地。如果立志做善人,这些邪恶的地方我们是绝对不去的。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用投机钻营谋求地位,用权利给子孙谋福,同样是一种邪径。另一方面,在心地上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邪径,我们生起了一丝恶念,就是邪径。虽然是起意,并未有行动,也断然使不得。我们不履邪径,要从防微杜渐开始,哪怕是一个念头,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不能心存求福,如果用所求之心去造福,所造之福会变得非常微小,这也算是一种邪径。倘若为了沽名钩誉,为提高自己地位去行善,这仍然是一种邪径。必须心地无私,才是真正的正路。二要在心地上光明磊落,在公众场合,众目睽睽之下,我们常会自律,但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处所,有的人就会放逸。有智慧的人,即使在无人看见的地方,心地也是光明磊落的,无论是公众之中,还是独处之时,都不会做苟且之事。

事例一

北方某市的农村,有一个人姓郭,平素里郭某老实任干,家里盖起了几间平房,日子过得很不错。他经常在矿山轮大锹,很能干,一天装卸个二三十吨没有问题。他也有妻子儿女,工作中他见矿上的男人,女人都三班倒,男人常不在家,女人下夜班常一人独行,于是心生恶意。从2005年开始,常在晚上抢劫强奸妇女,然后照常生活上班,没有一点异样。三年间他一个人就做案27起,终于在20067月被布网的民警捉住,郭某一直以为自己很隐密,但作恶必得恶报,他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事例二

林义在北方一个乡做民政助理,一干就是几十年,几乎成了终生职业。在农村乡镇,民政助理是一个实权人物,手中掌握着钱物。但林义在工作中,不存一分私情,他对全乡的优抚对象,帮扶对象十分熟悉,经常到家中了解情况。一次,他到贫困户张某家看望,发现他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不行了。过了几天下暴雨,林义半夜起来,想到张某一家,不知房子怎么样,就冒雨前去探望,半路过一条河时差点被水冲走。等到他赶到张某家时,那一家老小还在睡觉,他急忙叫起他们,让他们赶紧到邻居家避雨。张家人刚出屋走了十几步,就听“轰”地一声,房子塌了。张家人一见,跪在雨中感激林义。过后,林义又张弄着帮张家盖起了新房,张家将他视为救命恩人,感激不尽。几十年来,林义为上百户优抚和帮扶对象盖了房,为几百户人家解决了困难,但他手中的权力始终公平利用,没有向亲友倾斜一分。他的姑姑去世前,求他给姑夫办个优扶本,好有点固定收入。他知道姑夫不附合条件,没有给办。他的一位亲属办优抚证时,与他同期办理的人明知道他的亲属条件比他们优越,可以得到更多的补助,还是商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到上级去告状。所以拿到证时,他们争着看他亲属的补助是多少,当得知和他们是一个标准时,顿时哑口无言,心服口服,一致称赞他办事公正。林义几十年如一日地热心工作,受到群众的拥戴,在退休前被评为市精神文明标兵,受到市政府的奖励。家中子女也都读大学出去工作。

事例三

陈阳是一高中教师,她一心为了学生,全力做好教学工作。他班上有一个贫困生,父亲病故,母女相依为命,不但没有钱买学习资料,连吃饭都困难。陈阳知道这种情况后,就出钱给她买资料,并且天天打饭给他吃。学生不好意思接受,他就说老师食堂饭菜便宜,才几角钱,让学生每月交三十元钱就够了,实际上他每月都要花一百多元钱,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三年,到那个孩子考上大学为止。还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父母离婚后,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陈阳从生活上关心他,在思想上教育他,使他能够面对现实,重新振作起来。十多年来,陈阳所带的高考班,每年都排在全市第一位,他所教的学生,98%都考上合适的大学。2004年,他有二个学生分别考入北大,清华,其中一人高考成绩排列全省第二名。陈阳是一个好老师,做为母亲却无暇顾及女儿,女儿上下学由丈夫接送,他更没有时间对女儿辅导,一切由女儿自己面对。另一方面,对于不附合标准的亲友的子女,他们要求通过她的关系进入重点校,陈阳都是劝他们选择合适自己的学校,没有开过一次绿灯。为此,亲友说他六亲不认,连自己孩子都不管。但是陈阳在学校,却成为一个热门老师,许多家长托人把孩子送进他的班级,他们说,把孩子交给他放心。

正文:18德累19

译文:我们积德就象积聚钱财,渐渐地增加,渐渐地多了。累功就象筑墙一样,一块砖一块砖地筑,慢慢地就高大了。

分析:

如果我们不注重修身,不去积德,德就不会崇高。如果我们不去累功,功就不会增大。首先,积功累德要有一颗至诚的心。我们知道,因果不虚,作恶得苦报,行善必得福报。商人赚钱,是由少到多,我们积德累功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件一件的善事,没有一年一年的坚持不懈地行持,就没有福德的增长。俗话说,春种一粒种,秋收万颗子。积功累德也是这样,只要你肯做肯行,必将舍一得万报。

积功累德要有持久心。《太上感应篇》说,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如果我们发心积功累德,每日三件善事,一年多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千三百善。如果对这件事有畏难情绪,认为难以完成,或者主观上不去思考,不去行动,就一定会有许多客观的困难,一定会完不成。所以,积功累德关键的一点是要有持久心,不能发心不做,或者半途而废。所以,凡是遇到了一切善事,都要欢喜去做,不要因为吝啬钱财而中止,不要因为怕人耻笑而情疑,不要习惯于安逸而不够奋发,不要被私欲所牵绊而影响决策,不会因为事情大而生畏难情绪,不会因为善小而忽略,不会以事情忙碌为理由而推诿,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或个人的名节而不救患难,这才是真正的积功累德。

积功累德在逆境中要有勇猛之心。人生之路并不是处处美景,我们大多数人会遇见逆境和不顺心的事情。如果想走出逆境,积德累功更需有勇猛之心。如果想出离六道轮回,首先的一点,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在行持中,要将自己想成是患重病的病人,事业受挫或家人不顺是种种症状,而因果不虚的理论是能治疗我们病患的妙手回春的医生,积德累功就是能治我们病症的良药。要想到,自己是重病的病人,需要大剂量用药才能除病,要想化逆境为顺境,则必须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所以,逆境中行善,更需要勇猛精时之心。同时,还要做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勉励而行,定会得到真实的利益。

事例一

华敏多年不顺,事业受挫,家庭分散,为此,有人劝他积功累德改变困境,并送他《太上感应篇》和《了凡四训》。华敏如获至宝,行持多年,环境渐渐改善。华敏在资助孤儿时,事迹登在某杂志上,为此有一农民来信诉说自己妻子离婚,父母不喜欢自己,又无力再成家的困境,华敏去信劝其行善改变命运,并讲了自己的体会。那位农民只是要求华敏给其安排工作,华敏无力做这件事,劝其学习美发技术到城里打工。其人不学,只是要华敏给找固定工作。华敏劝其做助人之事,没有钱可以出力,可以劝别人做善事,并送给他一些佛学书。几年过去了,华敏的功德日增,而那位农民还是报怨命运不公,抱怨没有技术,打工挣不到钱,抱怨说不上媳妇。还时不时写信,要华敏给安排工作。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与其有时间抱怨命运,不如实实在在地做几件善事,与其高喊行善得乐,不如边讲边做,功德更加圆满。

事例二

赵力勇是一个农民,他的家在北方的一个山沟里,现在五十来岁。在四十多年前他在马路上被汽车撞伤,因为没有钱治伤,最后截掉一条腿,成了皮肤癌,生活要走到了尽头。他妻子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他虽然有病只好骑自行车捡废品卖,如此生活得很贫困。但是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看到八十岁的涂玉芬老人和他的盲儿子生活非常困难,他家的房子就要倒塌了,没有人帮他们解决困难。赵力勇就和妻子商量把他们母子接来同住,收养了两个老弱之人。就在他们母子搬出那个房子不几天,房子就倒塌了。家中一下子添了两个人,没有住的地方,赵力勇的妻子陪涂老太太住,赵力勇陪盲儿子住,直到2003年老人八十六岁去世。现在盲人杨井森还生活在他们家里,已经六十多岁了。看到有许多孤寡老人没有收入,无处可去,赵力勇舍出三百多平方米的田园,盖敬老院,杨杖子开发区的吴亚光张罗钱,他们盖起来房子后,先后住进了几位老人,但是他们没有收入,一切支出由赵力勇和吴亚光承担,后来他们呼吁社会赞助,把善行做了下去,现在赵力勇仍然活在世间,两个孩子也都出去读书了,他们夫妻还在照顾那些没有亲人的老人们。

赵力勇是一个残疾人,他面对困难很多,但他没有退缩过,宁可自己不享受,也要帮助别人,是因为他有一颗助人的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才会获得如此福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