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法门、这一部经,主要就是度在家同修


   日期:2010/8/12 11:2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再继续看第二品,第二品是第一品的连续。为什么夏老居士,不把这两品合成一品?实在说,最初的会集本,这两品的确是合在一品里面。我们看慈舟老法师的科判,就看到了。夏老最初会集出来的,慈舟法师给他作了个科判,而且慈舟法师将这个会集本,第一次讲过一遍,在济南。那个时候,本经一共分成三十七品,不是现在的四十八品,在我们想像当中,大概夏老是按三十七道品分的,他分成三十七品,后来不断的再订正、再修改,修改了十次,才成为定本。把这个全经分成四十八品,四十八品我们想像当中,一定是依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用四十八来分,於是把第一品就分成两品。

  那么两品,为什么不把在家菩萨分在第一品?在我们看到,应当是合理的,因为他都是表法的。为什么他要在这个地方分段?一定有他的用意。没错,确实是有很深的意思,意思在那里?特别把在家人这一段,另外分成一份,就是提醒我们,这个法门、这一部经,主要就是度在家同修。不要以为修行,当生成佛大概只有出家人才有分,我们在家人业障深重没分。他在这里分,就是这个意思,叫你不要怀疑,在家人可以在一生当中平等成佛,与本经的教义、与阿弥陀佛的本愿,确确实实相应。这是夏老居士独具的慧眼,让我们一看到这个段落,就警觉到、就体会到这个意思。

  此经确实以在家人为主,为什么?在家菩萨有十六位之多,而且这十六位在家居士,是什么身分?统统是等觉菩萨现的在家身,他们的地位,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没有两样。在我们佛门,佛示现的大多数是出家的形像,菩萨所示现的多半是在家的形像。在我们中国,四大名山,四大菩萨,这是大乘法里面的支柱,大乘法里面的中心。四位菩萨,只有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出家相。唐朝的时候,高丽的王子出家,来到中国九华山,以后我们知道,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所以地藏菩萨的塑像,就塑成出家相。南海观音菩萨是在家相,五台的文殊菩萨也是在家相,四川峨嵋普贤菩萨也是在家相;连弥勒菩萨,你们要是到北京雍和宫去看看,弥勒菩萨也是在家相。

  但是在中国习惯,塑弥勒菩萨是塑布袋和尚,出家相。布袋和尚出现在宋朝,南宋的高宗时代,跟岳飞同时代。他老人家圆寂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化身再来的,说完他就走了、就圆寂了。这是佛门里面,也有这么一个规矩,佛菩萨化身来,绝不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决定就走了,如果身分暴露还没走,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现在在很多地方听说,哪一个法师是什么佛再来的,哪一个居士是什么菩萨再来的,说了又不走,这个不可靠。说了就走,真的,不是假的;说了不走,假的,绝对不是真的。

  这十六位菩萨,实际上与会的菩萨人数,超过一万二千人,来的菩萨太多太多了,此界他方。此界是娑婆世界,不在我们地球,其他星球的菩萨,来参加这个法会;他方世界不是娑婆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的菩萨都来参加,菩萨众就太多太多了。特别提出十六位,十六是表法的,十六代表圆满。我们佛法有显、密这两个系统。显教里面的表法,《弥陀佛经》里面用七,七代表圆满,不是数字。七是指什么?东、南、西、北,这四;上、下,这六;中间,中,这就是七,它表圆满,不是数字。《华严经》里面,用十代表圆满,也不是数字,十是代表圆满。在密宗里面,常用十六,十六是密宗里头代表的圆满,它也不是个数字,处处显示佛法的大圆满。这十六位他的名号也是表法,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学习,不能够错过。

——大乘无量寿经  (第二集)  1998/4/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34-002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这个地方,总共为我们列出,十六位在家的『上首』菩萨。「上首」这个意思,就好比大众团体里面的首座。如果我们讲分班的话,是一个班一个班的班长,这就是上首。与会的菩萨众,人数太多了,前面我们所看到的有声闻众,就是出家的比丘众;后面又给我们说到有比丘尼众;有在家二众,男居士、女居士,这些人都有数目,总共有两万人。菩萨众的数量就太多、太多了,特别是他方世界来的菩萨。贤护是我们本土的,跟释迦牟尼佛生在同一个时代,这一位是在家,已经证得等觉的一位菩萨,在家菩萨。他的地位跟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完全平等,这一点同修们要记住。同样的,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示现的是出家相。与佛同时、同一个时代,还有一位示现成佛,是在家相,我想许多同修们都知道,维摩诘长者。维摩诘长者是在家佛,释迦牟尼佛示现是出家佛。我们在《维摩诘经》里面看到,佛的弟子,像此地所讲的,舍利弗、目犍连,几乎所有大、小乘经,一开端都有这两个人,阿难尊者,差不多这三个人,我们常常看到。这三个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见释迦牟尼佛,你看那个礼节「顶礼三拜,右绕三匝」,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合掌、恭敬、白言」。他们到维摩居士那个地方,也是一样。维摩居士升座讲经,这是居士讲经,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都是出家相,出家的罗汉,见到维摩居士,也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也是恭敬合掌而白言,没有两样。这一点诸位同修们一定要记住,特别是出家人。为什么?怕的是我们一出家,穿上这一身圆领、大袖,就变成贡高我慢,就自以为是。

  末法时期,黄念祖老居士讲得好:颠倒了。哪里颠倒?往昔修行证果的人,人数最多、最殊胜的,出家比丘第一,成就第一,人数最多;出家的比丘尼第二;在家的男居士第三;在家女居士是最少。这是从前。现在这个时代修行证果的,我们今天讲证果,就是真正往生西方净土,就是证果,在家女众第一,人数最多,真有成就;第二是在家男众;第三是出家女众;最末了是出家男众,你说糟糕不糟糕。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就是这个衣服一穿,不晓得天高地厚,贡高我慢,求人恭敬。人家对你一恭敬、一供养,那一点福报全都报光了,这还得了吗?所以古来祖师大德,一再劝勉我们,我们要谦虚、要恭敬。特别祖师大德在课诵忏仪里面,常常我们念到,「一切恭敬,一心顶礼」,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你看那个意思多深。怎么可以贡高我慢?怎么可以轻视别人?

  本经出家众比丘,只列了五个人,菩萨也只列了三个人,出家的菩萨;在家的菩萨,列了十六个人。它的意思不是太明显了吗?这个法门,这一部经,就是度在家同修,一生圆满成佛的无上法宝。我常劝同修,我说:我们今天要依靠谁?我们要跟哪个学?我们要跟阿弥陀佛学。为什么?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这样劝导我们的。他老人家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是跟佛中之王学,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无量寿经》是经中之王,这还有什么话说?我们今天依照这一部经就足够了。

  如果你说这部经太少,恐怕不够。这一部经里面字字句句,都是圆满法轮。不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在这一部经字字句句当中,字字是圆满的,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尽的法藏,也出不了《无量寿经》之外。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明了、要通达,然后你才能死心塌地,一门深入,我们才有成就,正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这就好比我们凿井,我们打井,取水打井,你在这个地方一直打下去,这个井打得愈深,水源就愈丰富,四大海水,你都能达到,看你的深度!法法圆融。你打浅了不行,浅了,这个井的味道,跟那个井水的味道不一样,深深的打进去,每一口井都打得那么深,味道就一样,佛佛就道同。怕的是你不够深,一定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期的薰修,我们才有真正成就可言。

  这个地方明显的显示,这个经是度在家同修的。在家同修,在一个很复杂的环境里面,都能一生圆满成佛,何况出家?出家不就更容易了吗?这讲普度,没有一个众生不得度的。这个典籍,实实在在是微妙到了极处、殊胜到了极处、究竟圆满到了极处。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三集)  1998/4/1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34-00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