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光明禅师:勿用有求之心诵读《金刚经》


   日期:2016/7/4 8: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光明禅师开示【七】

  关键词:精进持诵一经四咒决定会即生成就;莫把学佛当交易;勿用有求之心诵读《金刚经》;真正的师父;何为加持;何为感恩;何为末法;何为功德;有相禅定与无相禅定;五眼;开悟。

  各位同修道友不知您们将《金刚经》背诵下来多少?背诵一段接着又一段,下一段没有诵下来就步步精进努力,全部背诵自如了,又去妄念又得福德资粮又为入定打下坚实的功德基础,真的是种享受,行住坐卧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默默持诵佛陀金刚语真的是大福报啊,同修道友多多努力,人生苦短,时光飞逝,精进持诵一经四咒决定会即生成就,下生再来普度众生!多多努力多多努力,顶礼合十。

  (一)莫把学佛当交易,不论你是诵经、持咒、念佛、放生一切善行之后的回向都要弃小从大,回向大众回向无上大菩提,这样才会如一滴露珠融入大海而不干涸。

  (二)勿用有求之心诵读《金刚经》,读诵之中不要用有所理解分别之心,读诵之后也不要用有所求之心来回向,并不是说《金刚经》不能够解决你的问题,而是提醒你《金刚经》如同一颗稀世珍宝,这颗珍宝当然可以解决你生活中一切油盐酱醋之事,但想想这样做是不是太可惜了?你要用这颗珍宝来证得无上大菩提呀!真要有所求可以放心厚脸地向地藏王菩萨要,所以一经四咒非常实用而重要,已经反复强调好多次了,也已经把这个秘诀交付大家了,可是有几个人好好珍惜呢?

  (三)谁是你的师父?我可不是呀,所以你们叫我什么都无所谓的,我只不过发心开个群而已,说说自己累世的感悟从自家胸口流露出的,决不是他人之言呀。所以听不听随缘了,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你真正的师父坐在你的头顶,他能时时处处让你明心见性,反过来说,如果你没有尊敬你的师父你的上师你的本尊而把他恭敬于头顶,你怎么能得到加持?

  (四)何为加持?心与法合即为加持,心与师合即为加持。这就是密乘为什么注重上师瑜伽法和本尊法。

  (五)什么是感恩?依教奉行就是感恩,勤修佛法就是感恩。

  (六)何为末法?一经四咒你背诵如何呢?有些人连一品都没有背诵下来呀。法法太多了就是你的末法,一门深入就是你的正法。

  (七)功德?每天持诵《金刚经》以及每日善行只能说是在积累你的福德资粮呀,功德是从定中生。奉劝各位先发心背诵一经四咒轻松自如了再来好好打坐入定。

  (八)禅定分有相无相:有相禅定,专修本尊持咒观想身心合一;无相分二,一是走气脉,机在目,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证四果,无四相,是名证入《金刚经》。二是不走气脉路线,直接禅坐中都摄六根诵持《金刚经》直达无相无为彼岸,有时一句金刚语加持你入定半天,是名真持《金刚经》!各位菩萨道友知道《金刚经》多么重要吗?你背诵下来吗?你相信佛语说《金刚经》功德不可思议吗?

  (九)五眼?有副对联说得好:睡至二三更时六欲七情俱利锁;想到一百年后四书五经亦名缰。如果是凡夫如我们就只能以肉眼看世界从而以此知见而障碍自己,所以说知见立是无明本,以天眼看这个世界呢?再想想以慧眼、法眼、佛眼看这个世界看人生看六道众生呢?又会如何呢??

  (十)开悟不过是悟心,证悟是心量不断扩展的过程,你的心量多大证悟就多大,佛法就是不断教你扩大心量的伟大教育,过程中你自然会深深体悟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金刚经       光明禅师)(五明学佛网:金刚经       光明禅师)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四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三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二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一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九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八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七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六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五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四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