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觉慧普弘:修行修自己


   日期:2016/4/22 5: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读佛经,听法师讲经,学习古大德的论述,就是为了明理,用古人的,古大德的成功经验对照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如法,看看自己到底是否正确,是否有偏差,希望我及时发现,及时更改,及时走上正途,我虽然没有学过诸多经论著述,但,净土法门法师所讲述的经论非常易懂。

  用智慧观照,多指用古大德、佛菩萨的智慧观照,这样很好,是学佛人必须用的方式方法,也是最好的方法。但除这个方法之外,还有方法,这个方法,又不是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找不到,看不着,无影无形,一法不立,无观而观,无照而照,无所不观,无所不照,非用法观照,非不用法观照,是法为心法,心法为真实智慧,本来具足,非外得,非用知识对照。完全是自性作用,说有心法,亦是无有心法,啥都没有,自然知晓对错,究竟与否,非用法观照,亦非什么心法在起作用,实际上,是自性的自然作用,自性的真实启用,自性若真实启用,就绝不会有偏。

  智慧观照好,这里说的智慧观照是指,用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成功经验,作为智慧,用祖师大德的智慧积累作为智慧,用这样的智慧进行观照,来修正自己。这个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必须用的方法,这个方法适合范围广,这个方法,是佛说,祖师说、一切大德都必说的方法,还有一个方法是不可说的方法,不必说的方法,说出来无有意义的方法,所以大多不说。这个方法该用之人不用教,自然启用,本来具足,不用对那样的人说,没到那个层面的人,对他说也没用,更没有意义,因为他们根本用不上,没有用。

  上述用智慧观照的方法,依经据典好,但:这个方法有局限性,局限在开悟之前的所有人,开悟之后的人就用不上了,开悟之后自然关照,无观无照。

  学佛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初学到开悟之前,也就是从初学到解悟这其中所有层面的人。再有一种人,是从开悟到圆满佛的所有层面的人。

  开悟之前的人·完全依经典而学而修正自己。

  开悟之后,不用经典,不离经典,完全是自性作用,绝对不偏不倚,完全正确。(当然,不是所有不依经典的人都在这一层面,不是所有不依经典之人都是开悟之人,以为开悟,实际上并未开悟的人大有人在。)

  开悟之后才是真正进佛门了,开悟之后就是真正的修行人,开悟之后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佛人。只有开悟之后,自性才会真正起作用,才不会有偏,才会完全在正道上。非是用理法去约治自己,也不是用祖师大德的心得经论为智慧,用来观照自己,完全是自性自然作用,无观无照,不会不在道上,自然在道上。所以,有观有照还未真。

  当然,这个方法,不是啥方法,完全是自性自然作用,到这一层面的人不用为其推荐这一法,而正在自然应用这一法,无不应用这一法。若没到这一层面的人,给他推荐这一法也没用,他们完全用不上,没到时候,所以,不必说,说而无意,甚至还会给一些增上慢人带来魔障,所以,需要这一法者不用说,不需要这一法者更不用说。

  当然,用佛经典、用祖师大德的论述为镜,这一法好,不止古来大德是一面镜子,可以借来观照自己,修正自己,古今一切成功失败,善恶美丑,都是一面好镜子,看到的一切都是一面镜子,只可观自己,绝不可以观他人,利用好自己的一切有缘,观自己,观自心,观自性,问自己,问自心,问自性,切记莫要把方向弄反了。

  方向对的人,能够自己照出缺点不足之处,欢喜赞叹一切有缘法太好了,这些法不是给他人讲的,都是给我自己讲的,我自己非常受用,心越来越净,心越来越安,一切感恩,感恩一切。绝对看不到他人对错,没有他人不足之处,绝对不会替他人着急,不会盼他人好,除修正自己外,不起余心。

  用错方向之人,看到的都是他人不足,替他人着急,盼他人好,一切有缘法,自己丝毫都没用上,都用在他人身上了,都是给他人讲的,不是给自己讲的。替他人着急,盼他人好,常用好心当成慈悲心。越替他人着急、越盼他人好,他人反而不好。

  佛说法一定是随缘而说,大部分是因为佛弟子分享或提问而随缘说法,有些法不是因佛弟子分享提问而说,看起来不是,实际上也是,都是随缘而说,就好比,一位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学生中,大人小孩老人都有,健康的有,生病的也有,有学生问老师问题,老师自然随缘而答。有些虽然没有学生问,但,老师看得清楚,知道有病的是啥病,自然为其人讲述他所需要的法,这也是随缘,病人就是缘,因缘而说法,对大人说大人话,对小孩说小孩话,对老人说老人话,对病人说病人话,都是随缘,无有一法不是随缘,佛看我们世间一切人、一切众生,看得清清楚楚,需要啥,就说啥样的法,一切随缘。

  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多听听他人的声音,把他人的话听明白,才可以发表见解,因为我们没有开悟,不能够真正看明白对方,用我们的眼睛看,用我们的心想他人如何,都不可以,因为,都是个人支见,都是自己认为的,听他人所说的话,一定要听完,听透,才能够知道话中之意,若不听完,只凭三言两语,就下结论,肯定不行,肯定没有真正解读其义,很多时候,对方的话语刚刚起个头,真正的话题还没说,若不把对方的话都听完整,怎能够解读对方之意呢,更何况,有些话是婉转而说的,所以,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把对方的话题完全听完整,一定要有来言去语,不要有给他人讲的心,不要给任何人下任何结论,不要给他人定位。学佛人听经听法听分享,一定要听出弦外之音,听玄外之意,听那说而未说,真的要说而不能说出来,必须听者自己体会而出的内容,这就是听那听不到的声音,虽然听不到,一定要把它听出来,真能听出来者,才是真会听,才会真受用。

  在我们的有缘人当中,比我们层面高的,我们没到那个层面,对那个层面根本不了解,就不要用经论去猜解衡量对方了,因为,真正的高人,无明无暗,明里找不到他,暗里也找不到他,不显山不漏水,凡是显山漏水的,不一定是真正的高人。既然自己没到那个层面,肯定不了解哪一层面之人,所以,不要再给自己增加念头了,放还放不过来呢,干吗还给自己增加念头,放下才好啊。

  对于和自己接近的同修,相互分享享心得,互学互敬,依众靠众,相互提高,这样就好。

  对于比自己还差一些的同修,有问必答,自然随缘,在自己有能力帮助对方的时候,自然随缘帮助他人,若无能力,实话实说,千万不要有帮助他人之心,一切随缘,随缘自在自在才好。

  至于说,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是开悟之后的真实应用,是开悟之后的自然作用,达到理无碍,必须是开悟之人,只有开悟之后,才会真正的理无碍,不是外学而得的理,外学的理有局限性,学啥是啥,永远学不完,也就是说,没开悟之前,总会有不明白的理,永远做不到理无碍,学来的就是知识,很多人理明白了,不去用,或者做不来,就是因为是学来的,不是本性现出来的,没有和本性完全接轨,都是知识,好说、好听、自己不一定用得上,在这一层面的人很多,常常为他人说理法,所说之理法自己不一定用,自己不一定都做到,这就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这一层面之人,往往觉得明白的理很通达,觉得理无碍了,在具体的事上就有障碍了,理是否无碍在事上见,事是理的验证,在事上过不去,肯定理上有问题。在理无碍这点上说,外的来的不都好用,不是自己的,就好比,干井填满水,终久必干,只有井内出水才行,只有本性中真的流露才行,那是自己的,是真得道了。

  开悟之人,遇任何人事现象,任何问题,都会生出智慧来,不是外学而得的理,是真的生出的智慧来,这个所生出来的智慧就是理,遇缘随缘而有,无所不有,所以通达无碍,真正的通达无碍,真正的理通达无碍是从开悟开始,但,是否真正理无碍,要在事上见,在遇缘之时,是否有障碍,小事无障碍,大事有没有障碍,在事上见分晓,初开悟之人,从理上看,确实通达无碍,但在事上就不一定了,为什么?因为还有很多习气在,遇到与自己习气无关的事好办,若遇到与自己习气有关的现象,就不好过,通不过去。若在事上无有障碍,才真的证明是真正意义的理无碍了。若在事上有障碍,就不是真正的理无碍了,只能与没开悟之前想比较,是理无碍了。

  所以,事无碍是验证理是否无碍的,若遇到与自己所悟出来的理相应之事,通不过,既是理有障碍,又是事有障碍,就不是事无碍了。若无所障碍,完全通的过去,就是事无碍了。

  理事无碍就更深入一些,往往,理中有理,事中有事,从这个角度看有道理,从那个角度看也有道理,每个角度都有道理,每个角度的理都对,都有理,理与理之间有所交磨,事与事之间有所相撞,遇到类似事情,理于理之间是都通达无碍,理和事之间是否有障碍,理是否好用,若不好用,就是不通达,事和理之间一定有障碍,若能够通达,就是理事无碍了。

  事事无碍,是所有理自然通达明了,事与事之间无所障碍,无论是多少理相互交融,无论是多少事相互在一起,无论是一个或多个,一切理清清楚楚,一切事互相明了,丝毫无有障碍,就是事事无碍了。达到事事无碍之人,习气都没了。从理无碍到事事无碍,就是从处开悟到圆满佛的所有层面的写照,也是真实作用。完全是自性作用,非是人心作用。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之间,都是相互印证,相互圆融的。

  这些道理,我们没开悟之人,明白一些就好,不要执着,每天继续听经,继续念佛,依佛力加持和自我的精进力,从迷到悟、从偏到正,从迷信到正信,都会越来越好,都会得到相应提升自己的觉悟,提升自己的心性,都会和佛感应道交,听经念佛,持名念佛,明理持名,明理念佛就好,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