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走进宝典,句句精辟


   日期:2016/3/24 12: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 母亲对儿女的爱护,从怀孕那天开始!母亲的情绪、起心动念对胎儿有很严重的影响,凡是有不好的影响,统统都要禁止,她才能做到母亲的责任,这叫真正爱护子女。所以怀孕这十个月当中要心平气和、举止安详,希望这个小孩能受到好的影响。

  2 爱护胎儿,饮食起居都要留意,尤其是心情,母亲起心动念、喜怒哀乐影响小孩的心理,影响他将来的习性——他的习性是善良还是粗暴,与母亲怀孕时候情绪关系非常大!母亲什么时候教?怀孕的时候教,这叫胎教。

  3 小孩出生之后,到三岁这一千天,严密的照顾、防范,凡是与性德相违背的,不能让他看见,不能让他听见,不能让他接触到。他眼睛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都是正面的,都是仁义礼智信,都是五伦、四维、八德,这个善根坚固,这是扎根教育。中国古人说“三岁看八十”,三、四岁这个根扎好了,八十岁都不会变。

  4 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视的是家庭教育,所以看你这个家庭有没有前途、会不会兴旺,就看你的家教。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好儿女,世间人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要不懂得教养,这个希望会落空。

  5 一个家庭里面,做父母的不懂得道德、不懂得因果,不能和合、不能相容,天天闹别扭,这个家庭就很痛苦。小孩在这种环境里面生长,他的思想、情绪就会变得不正常。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不懂得怎么爱人,他的内心充满了怨恨,以后麻烦可大了!

  6 我们中国人讲道德,归纳起来就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人人都能遵守这十二个字,人与人之间决定没有冲突。这十二个字落实在家庭,这个家庭美好;落实在夫妻,这对夫妻百年好合;落实在自己,健康长寿;落实在国家,国泰民安。

  7 古人读书,先学品德,先学做人,先要把人做好,然后再求学问。古时候的教育,注重道德、尊重道德、履行道德,所以社会安定;现在的教育只重视科技、重视利害得失,不重道德,所以社会动乱,人心不安。

  8 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养父母”,这两方面配合,才能把一个孩子教好。家长尊重老师,老师也尊重家长,彼此互相尊重,做出一个模范给子弟看——这是身教,不是言教,所谓的好孩子、好学生,是这样教出来的。

  9 古时候的人受过教育,没有上过学,也接受过社会教育、伦理教育、道德教育,这是真实智慧。现在人有聪明,没有智慧,读了大学,读了研究所,拿到博士学位,人情世故一窍不通,人与人的关系他不懂,他会做事,他不会做人。

  10 我们活在这个世间,自己做人,品德要紧,生活不必求奢侈,也不必求丰厚,能过得去就行了,职业一定要正当,不能够做伤天害理之事。 佛法里面讲,杀生的事业决定不能做,纵然赚钱,但是你要晓得,你残害多少生命,你跟多少众生结冤仇,那个麻烦大了!

  11 古代的艺术不是以娱乐为目的,是以教化为目的,表演的都是因缘果报,劝人忠孝节义。今天演艺人员的表演,几乎都是反面的,为了贪图名利,所表演的都是杀盗YIN妄、暴力色情,完全违背伦理、违背道德、违背十善,他搞这个东西,把社会大众导往恶的方面,他把人教坏了,果报肯定是阿鼻地狱。

  12 我们生在世间,需要生活、需要养家,有一个正当职业,能够养家活口就可以了,不必跟人家比富贵、比奢侈。在这个社会上跟人家比面子,那叫造罪业,愚痴的人才干这个傻事情,有智慧的人不干这个傻事。

  13 有德行的人,待人接物,一定是真诚恭敬,谦虚和睦,没有一丝毫骄慢,如果我们对人虚情假意,自以为是,贡高自大,我们错了!

  14 我们希望别人能够关怀我,我有没有关怀别人?希望人家关怀我,这是果报,果报从哪里来?我要关怀别人。我只关怀我几个喜欢的人,不喜欢的,我不关怀了,喜欢跟不喜欢的,大概就是十跟一的比,你不如意事就常八九。你对社会、对众生没有贡献,希望人家来关怀你、来帮助你,没有这个道理!

  15 我们帮助别人、尊敬别人、爱护别人,决定不求回报。帮助人求回报,这是错误的,这是有条件的,这是商业行为,这不是真诚、这不是清净、这不是慈悲。我们帮助别人,没有任何条件,也不需要任何回报。如果有求众生回报的意念,这是轮回心。

  16 我们心里面要放一切众生最好的、最善的、最真的;众生的不善,众生的一些恶业,决定不放在自己心上,培养自己的纯净纯善。自己做的善恶也要把它放下,为什么?放在心上就是染污、就是分别、就是起心动念。那是什么?那是六道轮回的因。不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心要像经题上讲的一样,“清净平等觉”,这是真心。

  17 要善待自己,守护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对待人要慈悲,什么都不需要计较,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什么好计较的。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随缘,随缘就自在,没有挑剔,什么都好,一天到晚心平气和,你不会动怒,你全身舒畅,你的工作会做得很顺利,会做得格外的好。

  18 我们学佛,心地清净,永远自己谦卑,永远尊敬别人。你能尊敬别人,别人也尊敬你。你用美德来装饰自己,你有德行,你的身有光明。光明从哪里生的?从清净心生的。

  19 世间圣贤人教给我们,人与人相处,所谓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交往才能够长久,才不会变质。凡事好过头会变质,坏过头也会变质,一定要保持平淡。人家跟我们很好,你要知道,那是假的,虚情假意,不是真的;他跟我恼了,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为什么?他不可能变好。

  20 世间人的恩爱是假的,常常会变化。那个爱是什么?贪爱。贪爱必定要控制、必定要占有,所以,几个人真正懂得爱?世间人带着感情这个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冤家、仇敌。

  21 世间人都是虚情假意,今天说很爱你,明天就不爱了,这个一定要知道。感情是迷,理智是觉,所以叫你要理智,不要轻易去动感情。结婚,要以生活目标为思考的第一个重要标准,不能够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会痛苦。

  22 真正的爱心是什么?永远关怀你、包容你、体恤你、爱护你,帮你提高生活的品质,使你真正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

  23 我们学佛的人,最怕的是杀生,而杀生里头,最严重的是堕胎。堕胎是杀人,不是杀别人,是杀子女,子女至亲,这个罪过极重。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堕胎的罪过很重。你仔细去调查,你去问问,凡是堕过胎的身体都不好,精神也不好,她的家庭、事业都不好,何况后头还背因果。

  24 佛经上讲得很清楚,邪YIN的罪过很重,你贪图的只是片刻之欢,可是你后头要受无量劫的罪报。现在年轻的女孩子随便去堕胎,她要晓得因果她就害怕了。堕胎是杀人,欠命的要还命,哪有没有报应的道理?有特异功能的人看到,多少这些女孩子身边都有很多小鬼跟着,有些还住在她身上,所以她一身都是病,那个病是医不好的,你能不怕吗?

  25 人一定要懂得自爱,自爱就不造恶业,不跟众生结冤仇。我们学佛人,宁愿吃亏上当,决定不损人利己。损人利己是祸害,眼前得到小利,后头果报是大灾大难。中国古圣先贤讲仁义,仁是爱人,能够舍己为人;义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现在的社会,这两个字没有了。别人没有,我要具足,我要学习。

  26 学习圣教一定要有诚敬心,才能得利益;如果没有诚敬心,得不到利益。处事待人接物,不懂得尊重别人,没有诚意,吃亏的是自己,为什么?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心,世出世法都不能成就。

  27 中国古人讲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是这样的。你跟饿鬼志同道合,你一定到鬼道去;你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肯定入阿弥陀佛的俱乐部。善与善感应,恶与恶感应,净与净感应,你懂得跟佛感应,你就成就了。所以学佛的人要有智慧,要明了通达,不为外境所迷。

  28 学佛最要紧的就是要学会转境界,不要被境界转。 顺境,要放下贪爱;逆境,要放下嗔恚,不管外面的境界变化多大,时刻要保持心平气和。 处逆境,随恶缘,无嗔恚,业障就消了;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就现前。

  29 无论顺境或逆境,都是增上缘。境缘里面没有好坏,好坏都是我们自己的用心。会用心的人,顺逆都是方便,都帮我们成就;不会用心的人,顺逆都是障碍。所以你能遵循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任何一个境界都是好境界,都能帮助你提升,都在成就你的智慧。

  30 今天的社会,纵然你是全心全力以恩惠帮助别人,可是你要晓得,今天的人并不感激你,他为什么不感激?因为他没有受过伦理教育,他不懂。现在世间人,不但是普通人,我们看到拿博士学位的,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有相当声望的,对于恩义也不懂,他不知道恩义,他哪里会报恩?

  31 今天这个世间,众生太难度,好心对待他,他恶心来相向,恩将仇报,干的都是这种事情,干的都是地狱的罪业。人要有道义,来生才能得人身。见利忘义,来生到哪一道?畜生道去了、饿鬼道去了、地狱道去了——堕一道,其他两道都不能避免。

  32 众生忘恩负义,我们要示现知恩报恩;众生不知道孝亲尊师,我们要示现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就是教化众生,用行为去教化。现在人与人之间只讲利害、不讲道义,我们是佛弟子,我们怎样教人?有恩有德、有情有义,我们要做出好样子来给人看,让人感悟、让人去体察。

  33 世间人痛苦从哪里来的?争名夺利,患得患失,这很痛苦!真正学佛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决定没有利害、决定没有得失,这个心多清净、多快乐、多自在!

  34 我们的命运操纵在自己手上,只要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可以改变自己的一切。这一世当中,我们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别人毁谤、侮辱、陷害、障碍,统统没有关系,我们欢欢喜喜地接受,准有好处。好处是什么?具足四好,我们念佛决定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好人的果报。

  35 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永远是如如不动、心平气和,别人毁谤他,他不会生气;别人赞叹他,他不会欢喜。自己一定要警惕,人家赞叹你,是要引发你的贪念;人家毁谤你,是要引发你的嗔恚,所以“赞”和“毁”,都是在引你堕落,你可不能上当!

  36 帮助别人、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善行善事;嫉妒别人、障碍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嫉妒障碍别人,不但损自己的德、折自己的福,还折自己的寿,这个伤害大了,聪明人决定不干这个傻事!

  37 我们这些年提出的“诚敬谦和”,真诚、恭敬、谦虚、和睦,这是真实德行、真实智慧的表现。诚敬谦和,有人,做给人看;没有人,做给鬼神看,做给九法界众生看,一切时一切处,决定没有松懈的时候。对我们自己来讲,勇猛精进,菩萨第一善根,精进不懈,你说有多快乐!

  38 别人在迷位,对人虚情假意,不懂得用真心,这是搞轮回。我们今天觉悟了,我们用真心,我们表现在外面的态度决定是“诚敬谦和”,我们是天天法喜充满,境界天天提高。

  39 我们现在住的地球,环境的染污、社会的染污、人心的染污,今天是染污到极处,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所以不必要认识的人,不要去认识;不必要的应酬,统统要舍掉;除了圣贤书,我统统不看,为什么?都是染污。

  40 不必要知道的事情,最好不要知道,心里面少分别执着妄想,这样才好。没有必要认识的人用不着认识,心清净;你跟人家往来多了,是非就多了,你的心怎么能清净?别人纵然有过失,与我有什么相干?不但不能谈论,最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把它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被扭曲了、被污染了。

  41 看别人毛病,说别人是非,这是造罪业,果报肯定在三途。喜欢说人坏话的人最不幸,这些人怎样?嗔恚心强、嫉妒心强,心量小,小到极处,一个人都容不下,将来往生到哪里去?到地狱去。

  42 日常生活当中,要养自己的善心、善愿,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到“心无恶念,意无邪思”。什么是邪思?人我是非。没有人我是非了,你的心是清净的,你的心是平等的,清净平等生智慧,不生烦恼。

  43 在这个世间,能把欲望降到最低的程度,这是世间最聪明的人,为什么?他身心没有牵挂。每天吃饱、穿暖了,有个地方可以遮避风雨,他就满足了,这种条件很容易达到,这叫知足常乐。只要知足,就很自在,你这个人生就有价值、有意义,那叫真正幸福、真正快乐。

  44 苦从哪里来的?从欲望来的。欲望愈大、欲望愈多,你生活就愈苦。所以我们欲望愈少,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活没有压力,生活愈简单就愈快乐,这是佛教给我们的。

  45 人生在世,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身心健康、没有病苦、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清净自在。真正幸福是自己修来的,怎么修?修清净心,生活愈简单愈好。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以无事为幸福,多事不幸福,多事很苦、很烦恼。

  46 古大德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是接受圣贤教育,读圣贤书,智慧增长、事理通达。释迦牟尼佛真正看破了,彻底放下了,他得的是大自在。所以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学佛。学佛,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通达明了,晓得“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这才有真正的幸福。

  47 我们学佛人,生活简单,饮食简单,我们吃素,两个菜一个汤够了,不错了!要省事,不要搞那么多,有时间多念佛、多用功,能吃得饱就够了,何必要做那么多花样?有客人来,待客也不例外,这样才好。我们的物质生活愈简单愈好,愈朴素愈好,这是我们净宗道场的道风,我们要落实。

  48 素食卫生,保卫我们的生理;卫性,保护我们善良的性情;卫心,保护我们的慈悲心、真诚心、清净心。饮食是愈简单愈好,能够讲求卫生、能够摄取营养,这就够了。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我们的心清净,营养就足够了。身体是我们的境界,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身体比什么人都健康,什么道理?境随心转。

  49 最好的营养品是心地清净,法喜充满。我们学佛人远离贪嗔痴慢,远离一切不善,心地清净,饮食简单,天天法喜充满,心情很愉快,这是不老、不病的秘诀。

  50 饮食愈简单愈好,心地愈清净愈好,如果你心地清净,你百病不生,健康长寿。我们的饮食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消耗在妄想上,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个能量消耗最大;如果这个人心清净,没有胡思乱想,他消耗就少了,饮食自然就少了。

  51 佛家对于饮食非常讲求,不但讲求卫生、卫性,性质不好的、影响我们情绪的统统不吃,还讲求卫心。素食是最健康的、最营养的,吃素不但卫生、卫性,还卫心——保护自己的清净心、真诚心、慈悲心,这才是饮食里面最美满的。

  52 素食,实在说非常重要,为什么?一般人吃肉食,造的杀业太重,这冤冤相报,很可怕!这个果报怎么化解法?用真诚心断恶修善、吃素戒杀、护生放生、弘护正法、忏悔念佛,将念佛的功德统统回向宿世、今生这些冤亲债主,希望他们明白,我的成就就是他们的成就,希望怨结能够化解。

  53 佛教我们不杀生,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当中,我们都能遵守,绝对不伤害众生的生命,我们真正做到,这叫修行。佛教我们不杀生,我们认真去做,不要怕别人讥笑。我们随顺佛陀教诲,绝不随顺别人的闲言闲语。我懂得了,我真正做到,这个受用就不可思议!

  54 佛在经上说,吃素、戒杀,能消除恶业,这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吃素是不杀生,间接的不杀生,这有功德。不是说吃素有功德,是不杀生有功德,千万不要把意思会错了。佛教第一条大戒是不杀生,不杀生,这包括放生护生、戒杀素食,这是施无畏,果报是健康长寿。

  55 许许多多的病痛、附体的、着魔的,我们一般讲精神不正常,都是冤亲债主惹的祸,他来报复你,过去你欠他命,他来讨命。如果你有伦理道德教育、有因果教育,你有正气,这些冤亲债主不敢靠近你;如果你有恶念、你造恶业,你的正气没有了,他就很容易靠近你,就找到你身上来了。

  56 冤亲债主来报复,唯一的方法就是跟他谈判,谈条件,请他不要干扰,你自己好好地修行,修行的功德跟他分享,大多数都会接受,这不愿意接受的很少。你真正断恶修善,真正依教奉行,真正持戒念佛,鬼神看到你,尊重你,冤亲债主也尊敬你,也不敢来碰你。

  57 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不但要学会尊敬人,更要懂得尊敬鬼神,为什么?因为鬼神的报复心很重,你对他不恭敬,他会扰乱你,让你胡思乱想、心神不定。

  58 要保住这一生平安幸福,要断一切恶缘,决定不造恶业,恶业带来烦恼、带来忧虑、带来不安。为什么不安?人不喜欢你,跟你结冤仇,鬼也不喜欢你,佛菩萨也跟你距离远了,你身心都不得安稳。人一定要知道断恶修善,你能够断恶,这些冤家、魔王外道就慢慢跟你距离远了;你行善,诸佛护念,善神、善人天天跟你接近,这个好!

  59 我不欺骗别人,人家不会欺骗我;我绝对不伤害别人,别人不会伤害我;我恭敬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恭敬我;我关怀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也关怀我——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报。

  60 业报自招无代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没有一个人能逃得了因果报应!所以平时说话要很谨慎,行为要很慎重,才不会惹来祸害。

  61 平时能积德行善,你所得的果报是“称心如意”;你心行不善,你所得的果报是“不如意”,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与人无关。各人因果,个人承担,自己清净不染,这就对了。

  62 相信因果报应的人,懂得守本分,懂得善有善报,懂得去种好因。“种善因一定得善果”,天天种好因的人,内心仁慈,一片祥和,他怎么不快乐?

  63 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心善行善,遭遇的却是恶报,这是什么原因?过去生中他造的罪业余殃未尽,今生虽然修福,福修得不够,敌不过罪业,所以恶的余报还是要受。

  64 我们看到许多作恶的人,地位很高,拥有很多的财富,好像没有报应,这什么缘故?这是他过去生中所培的福报还没有享完,他所造的罪业,果报没有现前; 等到他福报享完之后,没有不堕地狱的。什么原因?福报大,造业就重,造业也大。

  65 这个世间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我们要放下,我们不求这些东西,我们所祈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的行为纯正,决定不造恶业,所造的纯善无恶,所得的果报,自己不要去享受,所有一切的福德都贡献给社会,都给别人,完全送给别人去享受。我们自己享受什么?清净快乐。

  66 真正念佛人,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就好。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里头要用智慧,不用感情。我们随善缘、随净缘,不随恶缘。真正随缘的人,二六时中不生烦恼。清净快乐的人随缘,不随缘的人,哪来的清净快乐?随缘,智慧慢慢就开了,不随缘的人不开智慧,随缘的人心清净、心平等,清净平等生智慧。

  67 现在的社会,整个世界没有例外的,全都是学知识,而疏忽了智慧。我们要明了,几乎所有宗教创教的那些圣人,都教导我们学智慧、教导我们修清净心、教导我们放下欲望,我们要细心才能体会。

  68 现在人欲望没有止尽,终身生活在痛苦当中,终身生活在身心紧张之中,那不叫自找苦吃?欲望是愈少愈好,愈少你的日子愈好过、愈自在;欲望多,日子就很难过,过得很辛苦,那就是自己找罪受。

  69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他老人家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坚持到底,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是好东西,佛法把这个东西称之为财色名食睡,叫地狱五条根,你在这里面起贪嗔痴慢,你决定堕地狱。

  70 学佛的人,第一个要把欲望控制住。欲怎么样?适可而止,不能叫它膨胀。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你要想得到幸福、得到平安、得到快乐,你把你的欲望降低,你就非常快乐;如果你的欲望膨胀,你的祸害就来了——一转眼就堕入地狱了。

  71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间的荣华富贵是一场梦,我们很清楚、很明了,不是真正的富贵。真正的富贵,生生世世都不会失去。这一世享完了,来生就没有了,这不是真富贵,这是假的,昙花一现,我们要了解这一个事实真相。

  72 我们看到许多人想尽方法去赚钱,不错,有些人钱赚到了,命也没有了;有些人赚到钱,命还在,但是得了一身的病,苦不堪言,这就说明人不能跟命争!

  73 福报,不是有财富,不是有很高的地位。福报是什么?天天快乐、法喜充满、身心健康、没有灾难,这是福报。你命里头有钱,那是你前生修来的福报;你有福报没有智慧,你迷恋于享福,而不知道修福,你的福报很快就会变成祸害!

  74 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知识不能解决问题,唯有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有智慧就不迷了,不迷就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了生死出三界。佛在经上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能够把心专注在一处,专注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上,作佛也能办得到,何况其他?

  75 阿弥陀佛是最清净的、是最善的、是最殊胜的,念这一句佛号,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们这世间日常生活这些小事情,没有一样不能解决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学佛,为的是求究竟圆满的智慧,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智慧怎样求?一定要依照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戒、定、慧。

  76 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标。我们学佛,戒定慧与经教的道理一定要相应,这叫修行。

  77 地球的这些灾变,地震、海啸、飓风、火山爆发这一类,都是贪嗔痴慢所引发的。佛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我们能把贪嗔痴放下,地水火风的灾祸就没有了。所以要知道,贪嗔痴不但是所有疾病的根源、也是一切灾难的祸源。

  78 佛教我们这两句话,“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你要真听懂了,真正依教奉行,确实能够自度度他,不但能保住自己这一生的智慧福德,也能够帮助你周边的人消灾免难,所以不能不重视。

  79 人家问:你修学的是什么?你要回答:“我修的是觉正净,学的是戒定慧。”“你用什么方法修?””我用念佛的方法。”这就答对了。

  80 戒定慧,第一个是持戒,持戒是遵守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的教诲是什么?是经典。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把经典上所讲的原理原则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生活、行为,要真正去把它做到。

  81 佛告诉我们,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波罗蜜、普贤十愿、弥陀四十八愿,是我们行门依据的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相应,这个生活就是菩萨行,我们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我们的灵性天天向上提升。 学佛学什么?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学佛菩萨的生活。

  82 佛教导我们,如果你想作佛、作菩萨,你要转贪嗔痴为戒定慧。你贪嗔痴不能放下,戒定慧就不能成就;你要想修戒定慧,一定要把贪嗔痴放下。学佛先决的条件,永离贪嗔痴。贪嗔痴是根本烦恼习气,一定要知道它的祸害,然后下定决心,跟它断交,永远地舍弃,这就对了。

  83 经典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无边的烦恼自己要下决心远离,不能沾染。凡是会增长我们贪嗔痴慢的,我们就要提高警觉心,赶快远离。如果不赶快远离,就会愈陷愈深;深到某个程度,自己想离都离不开,那就完了!

  84 学佛的人,一定要把贪嗔痴慢断掉、把杀盗YIN妄断掉,决定不干这个事情。断一切恶,行一切善,没有利己,念念是利益众生,《华严经》上说,“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念念是正法久住,这个重要。

  85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记得用真心。真心里面没有自私自利,真心里面没有名闻利养,真心里面没有五欲六尘,真心里面没有贪嗔痴慢。 你还有贪嗔痴慢,你的佛号念得再好,不能往生。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贪嗔痴慢,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心行不善,怎能跟他们住在一起?

  86 《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是普通的善,是上善。上善是指心里头没有一个恶念,对人、对事、对物一片慈悲,全心全力照顾别人、帮助别人。我们就凭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就能往生吗?不能!所以人生在这个世间,最重要的一桩大事,就是要懂得在这一生当中把自己的灵性向上提升,提升得愈高愈好。

  87 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什么是上善?就是《十善业道经》上佛说的标准,“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就是上善。我们真正希求这一生到极乐世界去,那我们就不能不真干,五戒十善要认真地修,决定不能够违犯。

  88 十善里面,身讲三条,意讲三条,口讲四条,你才知道口过的严重。《无量寿经》说三业,首先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才晓得,口业是多么严重的罪业!阿弥陀佛是至善,佛菩萨教我们多念佛,没有教我们多说话,人还是木讷的好,任何场合当中言语少,得到别人尊重,诸天善神更是尊重你,为什么?言语少,过失少。

  89 念佛是真实的善业,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尽可能地用“多念佛、少说话”来避免口过,用这个方法来杜绝口恶。“身、语、意”这三类的行为,佛教导我们从“善护口业”下手,真是有道理,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90 现在人习气很重,心浮气躁,脾气很大,喜欢批评人,喜欢责备别人,有意无意就造罪业。这个业,是嗔恚,是地狱业,为什么?你叫别人生起怨恨,跟别人结冤仇。很多的冤仇自己不知道,无意当中结的,你说这个事情多可怕!

  91 世尊在《梵网戒经》里面,留下四条最重要的戒,“不谤国主,不作国贼,不漏国税,不犯国制”。国贼是什么意思?伤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决定不能做;你要去做,你就是国贼。国主是谁?从国家领导人到地方领导人都算是国主。他们纵然有过失,与我们不相干,我们没有理由去毁谤他、去批评他。

  92 为什么佛教我们“不谤国主”?人民的幸福是奠定在社会安定的基础上,如果全国人民对国家领导人有信心,对他都尊敬、都服从,这社会是安定的,社会安定大家就有福了。反之,如果人民对国家领导人没有信心,随意毁谤,社会要是动乱,大家就要受苦受难。

  93 纵然国主做得不善,做得不好,都不可以毁谤,为什么?有国家法律制裁他,有因果报应他。各有各的因果,你毁谤是你造恶业,他造作不善,你又何必跟着他下地狱——你毁谤他,你就跟着他下地狱!

  94 自赞毁他都是迷惑颠倒,所以我们不但对于国主不可以毁谤,甚至于对其他法门、其他宗教学术也不能毁谤,为什么?因为喜欢毁谤别人,必堕地狱,这要记住。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多说一句闲话,不如多念一声佛号,念佛号是积功累德,说闲话是造业。

  95 念佛是为了清净心,心清净就是念佛。持名念佛是无量法门里面第一法门,念佛是唤醒自己圆常大觉。一句佛号念到底,这句佛号是无量觉。觉心是如如不动,觉相是清净无染。起心动念,着相着迷了,那不是真心,那是迷心、是妄心。

  96 我们净土宗,所修的就是一个清净心。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就是此地讲的清净心。六根怎么摄法?只要你专注忆念,六根自然就收摄了。

  97 极乐世界是清净心变现的,极乐世界是真诚心现出来的,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用真诚心待人,为什么?我们只有一个目标:求生西方。你用真诚心,与佛心相应,就有感应;你要不用真诚心,极乐世界你去不了。

  98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心?用念佛的方法。大经《无量寿经》里面提出修行的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就是清净心、就是觉心。念佛求生极乐净土的心,想做佛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

  99 《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什么?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不想。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天天念这个、想这个,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决定得生净土。还想别的,不管想什么人、想什么事,统统是六道轮回,决定不能出六道。

  100 净土法门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行就是把念佛当作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你真信、真发愿、真干,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你。你造作善业,感三善道的果报;造恶业,感三恶道的果报,不管是善是恶都是苦,怎么都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只有念佛往生净土是一了百了,这是我们自己不能不知道的。

  101 念佛,不是在口上,换句话说,你的心跟佛心一样,这叫念佛。佛是什么心?佛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有这个心,你念佛就没有中断过。佛是什么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那是佛的行。我们心是佛心,行是佛行,哪有不作佛的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这一生就决定作佛。

  102 平时要养成一个念佛的习惯,不要把念佛忘掉,因为人死了之后,来生到哪里去,关键是最后一念。你最后这一念是阿弥陀佛,你到极乐世界去了;一生念佛,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不是佛号,你去不了。

  103 人死了之后到哪一道去,完全是阿赖耶里面含藏的种子,哪一个种子力量最强,它就先受报,力量弱的后受报,这强者先牵。就因为这么一个关系,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念佛人要把阿弥陀佛念熟、念透,这个力量最强,临命终时,念佛这个种子就牵引你到极乐世界,原理就在此地。

  104 释迦牟尼佛讲得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本来是佛,你现在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你这一生当中决定作佛。 我们念佛的人的本愿就是往生作佛,我们一定要作佛去。经上告诉我们,“是心是佛”,你本来是佛,只要你真干,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你肯定作佛去。

  105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命无常,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这一生就结束了。所以不要以为自己还能活多少天,还能活多少年,那是妄想。所以什么都要看淡、都要放下,要认真努力断恶修善,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106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有高度的警觉,如果你真想往生,要学会不计较,一切都要放下,不要认真,不要执着。可以有一个认真,你把所有一切人事物都看成阿弥陀佛,这个认真好;只能有一个执着,其他执着都要放下,那就是执着这句名号,这叫“执持名号”。

  107 弥陀圣号是我们自性的德号,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求相应,不能不相应。你认真努力干,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三业清净的人,心清净,身清净,语清净,就像经上讲的,一念十念是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点都不假!

  108 今天除了念佛求生净土,没有第二条路好走,证果不可能,得禅定也不可能,修福也不可能,眼看摆在面前的,那就是三途,将来到哪里去?地狱、饿鬼、畜生,就这三条路。我们现前社会,愈想愈可怕,愈看愈可怕,你不念佛就不得了,不往生就不得了,这是真实的事情。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宝典       精辟)(五明学佛网:宝典       精辟)  

 觉明法师:《观音宝典》序 

 觉明法师:《观音宝典》缘起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校正台宗宝典《随自意三昧》略记 

 传喜法师:学佛开拓心灵宝库 出家人要承担重任 金刚经是开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G 第466经~46 

 除夕年三十念诵哪些经咒好?最实用祈福宝典指南! 

 《楞严经》为什么被赞誉为“戒YIN宝典”? 

 为什么《楞严经》被赞誉为破魔戒YIN的宝典? 

 十言​换位(精辟) 

 慢前患者痊愈宝典 

 精辟富有哲理的句子 

 朋友圈精辟的感悟说说,句句都是​人生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