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悟道法师:安士全书 第8集 |
||
日期:2016/2/1 19: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弥陀佛!今天是二O一六年一月二号。我们接著再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请大家翻开书本,第十九页。我们昨天学习到「遇佛得度」这一段公案。帝君因为发愿变一条龙去报仇,伤害到无辜,被上帝处罚。在邛池这个地方,变一个龙身,没有水,只有泥巴,而且又连年干旱,身上又有小虫在咬它,可以说内外热恼。加上身上八万四千鳞甲当中(龙都有鳞甲)都有生小虫在咬它,宛转困苦,受苦可以说不知道时间了。所以经上讲「地狱一昼夜,人间五百年」。有一天忽然遇到佛了,遇到释迦牟尼佛,它求佛救度,放下过去的冤仇,皈依三宝。所以它龙身也就不见了,又恢复人身,男子身。昨天我们学习到「遇佛得度」这一段。这一段,周安士居士有一段说明,可以说是一个补充注解,来给我们解释这一段里面的因果报应这些道理事相。 龙,我们肉眼见不到,我们现在能见到大概是刻在石柱上的那个龙。龙我们没有见到,我们现在到寺庙里面看到刻的龙柱,它那个形状、那个样子,他怎么把它画出来、怎么把它雕刻出来?在我的推想当中,可能有人见过。我们净老和尚说,他小时候见到龙,被吊在天上,但是只看到龙尾巴,龙的头没看到,在福建建瓯。龙有没有?我们佛弟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受过三皈依的佛弟子皈依法(佛不在了,就以法为中心),法就是经典,经典有记载,决定是事实真相,的确有龙、有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这个事实。因为佛没有妄语,我们凡夫见不到的事物,佛全部都能见到,他不是猜想的,也不是推理的,是亲证的境界。所以佛经给我们讲,我们就可以相信,如果经典没有讲,我们只能存疑,无法相信。这里按经典上讲的: 按【龙有胎卵湿化四种。】 同样是『龙』,但是龙的种类也很多种,大体上分为『胎卵湿化』,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我们知道人是胎生的,狗、牛、羊、猪这些也是胎生的;鸡、鸭、鸟是卵生的;另外还有湿生,湿生就是像湿地里面的生物,潮湿的地方,在那里生长的生命;化生是变化出来的。《楞严》讲了十种,十生;一般讲得简单,胎卵湿化四种。龙的种类也有这四种生命。 按【其间苦乐相去。不啻天渊。】 『其间』就是这个当中,同样是龙,但是有的龙它过的日子很快乐,有的龙是在受苦受难的。『苦乐相去』,「相去」就是差别。『不啻天渊』,就是不止天地之别,不止天跟地这样的差别,那个差别更大,也就是说快乐的非常快乐,受苦的非常痛苦。所以我们中国传统,我们中国人说「龙的传人」,好像有这个习俗,遇到龙年大家都想要生小孩,生出来就是龙子龙女。有很多人就想利用这一年生孩子,在大陆、在台湾,我听说都有。龙年生的就很好吗?如果我们看到这一段,「龙有胎卵湿化四种,其间苦乐相去,不啻天渊」。所以龙,你也要看什么样的龙,有福报的龙,还是受罪业的龙?我俗家二哥属龙,很会喝酒,所以我们叫他醉龙。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所以叫醉龙,反正碰到酒没有醉是不肯罢休的。 所以这个当中,我们读了佛经,我们的见识就广了。如果我们不读佛经,只相信我们现在世间人讲的,真的是坐井观天。坐井观天,你一个人坐在井下面,然后往上面看,井的口径不大,看天空就那么一点点,以为天就那么大。实际上宇宙间无量无边的事事物物,不可思议的事情太多了,只有佛彻底明了。 按【所以娑竭罗龙王云。龙趣之中。或有享福如天神者。或有受苦如地狱者。或有等於人畜饿鬼者。各随宿业受报。】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是『娑竭罗龙王』讲的。「娑竭罗」是印度梵语的音译,翻成中文叫做咸海,又翻为龙王,娑竭罗就是咸海。我们知道这个地球上的海水都是咸的。娑竭罗龙王即咸海中一百七十七个龙王当中第七个龙王。我们听过净老和尚讲《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是佛无问自说的一部经典,没有人请问,佛自己就说,这个叫无问自说,就如同《佛说阿弥陀经》,没有人问,佛自己主动对这些弟子来讲。《佛说十善业道经》也是无问自说,佛到龙宫去给娑竭罗龙王讲这部《十善业道经》。 现在讲到佛到龙宫去讲《十善业道经》,在海底里面有龙宫吗?现在潜水艇潜下去也没看到龙宫,就像太空人阿姆斯壮登陆月球,也没有看到月宫,也没看到上帝,於是乎看不到他就认为没有,原来这是神话、传说,一般人他总是认为这样的。有一些是虚构的,当然我们是不足以采信。但是佛在经上讲的,那可不是随便讲的,世间一般的正人君子,他都不会随便乱说话,那何况佛?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他讲的话句句真实,也不会讲太超过,也不会讲不到位,十分讲十分,九分讲九分,不会夸张,也不会保留。 有关龙的事情,我们看《华严经》。以前我刚出家,就跟一个法师,我们两个在辩论。龙树菩萨请《华严经》是到龙宫去请,我们根据记载是龙树菩萨到龙宫请《华严经》到人间来,记载是这样的。这个法师他说,这个龙宫其实不是在海里面那个龙宫,而是印度一个地方的地名叫做龙宫。我说你讲的跟这段记载不相符合,这个里面明明是说龙树菩萨到龙宫请到人间来,是到龙宫把这部经请到人间来,可见得真的有龙宫,不然它说从龙宫请到人间来,这个话就讲不通了。既然在人间的一个地名,怎么说请到人间来?本来就在人间。我们如果知道有六道轮回这个事情,对这桩事情也就不会有怀疑了。在我们中国的小说里面,这个也不是小说,像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他都有记录这个公案,在河里龙变成人出来。《阅微草堂笔记》不是虚构的,不是演电影编剧自己去编一个故事,不是,《阅微草堂笔记》就是像我们现在的新闻报导。 在台湾的新闻报导,没有限制。以前在台湾台东一个市长,他去砍了一棵千年的古树,就被树神砍断他的脚筋。好像去年还前年的报纸,这个人还在,我们可以去采访。还有,我有一次看到一则新闻(这个可能大陆看不到),那个新闻就是美国AA的飞机。以前我们去达拉斯都是飞机坐到加州,然后转AA的飞机到达拉斯,AA它的总部在达拉斯。有一个开飞机的被附体了,开飞机的正驾驶被附体,你说危险不危险?还好没有闹出事情,有副驾驶在。 这些事情,我们人生的经验看多了。现在大陆上很多附体的,你去看那些他装装得出来吗?装的你也看得出来,不是装的你也看得出来。所以那一年我在山东海岛金山寺做百七系念,好像隔壁一个市,那个市是哪一个地方我忘记了,一个法师专门给人家做助念、专门处理附体的,反正助念只要不求病好要求往生的,都送到那边去,他负责助念送往生。有一次他到金山寺找我,然后就跟他聊天,当然他常常接触这个事情,常常给人家助念,常常处理附体的事情,他见闻就多,什么样的他都有看过。然后有一天,有一个人给他讲:那是人装的,什么附体?他就给那个人讲:他装的,好,你也来装看看,看你能不能像他那样装。他说:他头在撞墙壁,你撞看看。所以这些事情,我们要以很客观的一个态度去观察,不能自己一个主观的观念去看。如果自己一个主观的观念去看,那都会看错了,就不能了解事实真相。 这里讲这一段就是娑竭罗龙王说出它们『龙趣之中』差别很大的。所以不是说龙就是很好,你看什么龙,有福报的,还是没福报的,还是有罪业的龙?有福报,它享福就像天神一样,如果有罪业的龙,它受苦就像地狱一样,还有像人道的龙、畜生道的龙、饿鬼道的龙都有。这个什么原因造成的?『各随宿业受报』,各个随著自己宿世造的善恶业受这个果报。所以这个离不开因果报应。 按【昔世尊与无量菩萨说法。有一盲龙。居热水中。遍身鳞甲内。为小虫所唼食。号呼望救。】 『昔』就是过去,『世尊与无量菩萨说法』,就是给无量无边的菩萨来讲经说法。当时有一条『盲龙』,「盲龙」就是眼睛瞎掉的龙。这条龙它『居热水中』,住在热水当中,热得不得了,而且整个身体的鳞甲里面,还有小虫来咬它、吃它,『唼食』就是咬它、吃它,真的是痛苦不堪,受不了了。所以『号呼望救』,「号呼」,就大声号叫,希望有人来救它。 按【又有无量饿龙。泪下如雨。各问宿世因缘。】 『又有无量』,就是数量太多了,流泪就像下雨一样。请教世尊,它们宿世是造什么因缘,现在得这种果报? 按【佛为一一开导。令其受三归五戒。而后诸龙。得脱苦趣。】 佛给它讲经说法,给它授三皈依,还有授五戒,给它说明你过去世造什么因,这一生得这种果报。要得到解脱就是要忏悔业障、要改过,把过去那些错误的恶因改掉,不要再造,这样就能得解脱。所以这些龙听到世尊说法,各个都得到解脱。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我们六道众生想要脱离生死轮回,讲经说法、听经闻法是最主要的。听经闻法才能明理,才能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知道修学的理论方法,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我们的问题就解决了。可见得讲经说法是佛陀教育主流的教育,这是主流的。这个公案: 【详大集经济龙品】 详细记载在《大集经.济龙品》,就是救济这些受苦的龙得解脱,有这一品经。 按【信乎。】 『信乎』就是要相信。 按【佛为三界大师。四生慈父。光之所烛。能使盲视聋闻。跛行哑语也。】 我们要相信,佛是三界的大导师,『四生慈父』,胎卵湿化四种生命慈悲之父,来救拔这些众生的苦难。所以『光之所烛』,「烛」就是照,像点蜡烛的烛光,佛的光如果我们接触到,『能使盲视』,你眼睛看不到的人,眼睛能看到了;『聋闻』,耳朵聋的人,他就可以听到了;『跛』就是脚残疾的人,不能走路的,他可以起来走了;『哑语』,哑巴的人他会说话了。这是接触到佛光的功德利益,这些盲聋瘖哑,这些残疾的人都能恢复他正常的能力,平常人他六根的功能就更加殊胜。所以佛光注照让我们身心轻安,烦恼轻智慧长。好,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 按【帝君往昔。因闻歌有感。遂至下车投拜。则智慧灵根。植之者良厚。宜其面睹慈容。顿捐宿业也。】 文昌帝君,『往昔』就是过去世,『因闻歌有感』,听到人家唱佛歌,赞美佛的歌,他有感动,种了这个善根,所以就下车投拜。现在我们做法会,这些唱念也就是佛歌,有很多人听到我们法会唱念,很多人也是闻歌有感。有一些人没有学佛,他的家人过世,参加法会,他就种善根了,他就开始来接触佛法,现在我们也看到很多。这是文昌帝君讲他过去世於佛法种善根的因缘。『则智慧灵根,植之者良厚』,过去世有种深厚的善根,所以他有这个因缘,可以见到佛的慈容。见到佛就『顿捐宿业也』,「顿」就是很快,他过去造的那些恶业就消除了,我们讲消业障。这是见佛的功德利益。 所以我们看《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三观,第一观到第十二观是「观想念佛」,心要很静,心要很定,观想才能成就。第十三观,「观像念佛」,观佛像,看佛像,这个比观想要容易,但是要有时间。在《观经》讲,「但想佛像,得无量福」,你就是想佛像,你的福报就无量无边了。我们现在用持名念佛也功德不可思议,是最方便的一种。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我们接著看下面这一则: 【幽明交理】 『幽明』,「幽」就是阴间,幽暗之处。这个幽,鬼道、阴间见不到太阳光,就像快下雨、阴天一样,所以它那个世界是幽暗的。「明」就是阳间,在阳间,在人间,我们就可以看到太阳。「幽明交理」,「交」就是互相,「理」是治理,就是阴间阳间互相治理,都要治理。我们看下面这个文: 【帝君曰。予以先世有善政。天年甫尽。即生於顺帝永和间。所谓张孝仲者。即予也。盖犹不忘其故称也。虽未登显仕。然蒙上帝旨。俾予日应世务。夜治幽冥。凡人隐微之事。予皆知而籍之。以至灵鬼邪祟。无不预焉。】 这个又是一世,这一世脱离龙趣了,脱离了。帝君他自己又讲,『予以先世有善政』。过去造业,杀害很多无辜的人,受了罪报,遇到佛,业障消除了。再过去,他也是有善政,善,做好事。『天年甫尽』,刚刚寿尽,刚好他的寿命尽了,死了。死了之后,『即生於顺帝永和间』,这是讲他投生的时代,「顺帝永和」,就是东汉。永和是汉顺帝刘保的年号,这个是在西元一百三十六年到一百四十一年,顺帝做皇帝也做了五年。他在这个时候降生,他还是姓张,『所谓张孝仲者,即予也』,就是顺帝永和间有一位张孝仲,就是他。『盖犹不忘其故称也』,他也没有忘记他过去的称呼,过去这些称呼他没有忘记。 『虽未登显仕,然蒙上帝旨』,当时他虽然没有做很大的官,「然蒙上帝旨」,玉皇上帝的降旨,就是叫他,『俾予日应世务,夜治幽冥』,就是白天在人间,「应世务」就是办事,白天在阳间办事,「夜治幽冥」,晚上到阴间办事。换句话说,白天也要上班,晚上也要上班,白天在阳间上班,晚上到阴间上班,一躺到床上,没有休息,要到阴间去上班。我们净老和尚讲经常常引用,章太炎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好像去代理一段时间,到了晚上,他睡觉就有两个小鬼抬著轿子来抬他去上班。这个事情,我们民间叫走阴差的。 所以『凡人隐微之事,予皆知而籍之』,凡是人你很隐密、很微小的事情,他都知道。白天在阳间,晚上到阴间,所以人所有的事情,他统统知道,「籍之」就是把它记录起来。我们看《太上感应篇》,「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人造善事、做恶事,这些鬼神他都有档案、都有记录的,文昌帝君他也是做这个职务、这个工作。『以至灵鬼邪祟,无不预焉』,这些「灵鬼邪祟」他没有一个不预先知道去处理的。所以很多问题都是他在处理。下面这个按,这是文昌帝君讲的,在东汉那个时代。周安士居士是清朝时代,相差的时间很长,一千多年。 按【太仓有人。曾见役於冥。】 『见役』,「役」就是役使,这个役就是我们一般讲被抓公差,或者公家政府要找我们去做事情,我们一般讲服役,服劳役。像台湾,我们男子二十岁就要服兵役,政府要徵召,要服兵役。『太仓』,在江苏省最南部,『有人』,他晚上要到阴间去服役,去办职事。 按【每至丙夜。】 就是到三更半夜,到晚上十二点。 按【举体僵冷。】 就是每到晚上十二点,凌晨十二点,三更半夜,他整个身体就僵硬、就冷了。这个时候他的神识就到阴间去了。 按【冥司授以一牌一杖。】 『冥司』就是阴间的官府,好像阴间的法院一样,「冥司」。『授以一牌一杖』,就是一个牌,「杖」就是长长,木头的,好像我们的拐杖那样的。一个牌: 按【牌上皆列所拘人姓名。】 这个牌子上面都有列出来,你今天要去抓哪些人,姓名都列在这个牌子上面。他这个杖一接到手: 按【杖一入手。顷刻穿山入海。】 他这个杖一拿到手,马上他就能够穿越高山、入到大海,就是他的行动很快速,而且没有障碍。 按【将所拘人负杖头。】 『将所拘人』,抓到的人就把他绑在那个杖的头,绑在那里。 按【虽多至几十。其轻如羽。】 『虽多至几十』,每一次绑了几十个人。但是不重,很轻,好像鸟的羽毛一样,那么轻。他每天晚上都是干这些事情,都去抓人的。 按【一至天明。便与平人无异。】 一到天亮,就跟我们平常人一样。这个人做的时间久了。 按【心甚厌之。百计莫逃。】 心很不喜欢再做这个工作,但是没办法,他也逃不掉,反正到晚上他就到阴司去。后来他遇到一个出家人: 按【有僧。】 有一个出家人。 按【劝以出家。受菩萨戒。】 劝他出家,说你不想干那个事情,你就发心出家来『受菩萨戒』。 按【从之。】 『从之』就是他接受了。听这个僧人劝导,劝他出家,出家去受菩萨戒,他就接受了,他就出家去受菩萨戒。 按【而后其役遂绝。】 他一出家去受菩萨戒,阴司也就没有再来找他了,他这个役,从此以后也就没有了。这些事情,古今中外都有,这个不是迷信,的确有这个事情。这一则是「幽明交理」。我们接著再看: 【流矢集体。】 【帝君曰。予以善功世修。渐复神职。而命债未偿者。犹不吾置。】 我们看这一段,帝君又讲,这是另外一则。这一则『流矢集体』,被很多箭射中身体。文昌帝君讲,『予以善功世修』,我过去做很多善事,积功累德,世世修行。因为前面有造罪业,杀害无辜,遇到佛继续修善,修善他就渐渐恢复他的神职。『渐复神职』,虽然恢复神职,『而命债未偿者』,还有欠人家命债的,过去把人家杀害,还没有偿还的。『犹不吾置』,这个业力所牵他也身不由己,「犹不吾置」就是身不由己,还要去还这个命债。 【复生於河朔。】 『河朔』是指古代黄河以北的地区,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地区,在这个地方。就又投生到这个地方来了。 【经云。宿世身骨。过於须弥山。所饮母乳。多於大海水。】 这是小字,引用经典给我们讲。我们『宿世』,就是生生世世,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世就有一世的身体,骨头。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轮回,身体的骨头如果堆积起来,就像须弥山那么高。每一生每一世,出生都有母亲,吃母奶,吃母奶的奶水『多於大海水』,累积起来像大海水那么多。这个小字引用经典给我们提示出来,也是告诉我们,在六道轮回,如果不了生死出三界,这个事情没完没了,是非常痛苦的一桩事情。这个也是劝我们要觉悟,要发心求了生死出三界,脱离六道生死轮回,才能得到自由,究竟解脱。现在的人讲自由,实在讲,哪一个人有自由?都是受业力所牵,因缘果报成熟了,不来也不行,缘尽了,你不走也不行,自己无法做主,哪有自由可言。所以经典讲,起码你要证阿罗汉,脱离六道生死轮回,才谈得上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解脱。大陆流行讲解放,解是解脱,解放也很好,你要求解脱就要放下,所以叫解放。你放不下,你就得不到解脱。我们再看下面的文: 【从邓艾伐蜀时。予为行军司马。劝艾从间道出。省锋镝之祸。迨其深入。遇诸葛瞻。许以封王琅琊。瞻不听。至於交绥。瞻之中坚。予所当也。流矢遍集予体。瞻方就擒。予欲营救之。而予已创甚矣。盖向者。邛池未偿之报也。】 我们来看这一段。『邓艾』是西元一百九十七年到二百六十四年,距离我们现在一千八百多年了,他是三国魏(三国,就是我们常看的「三国演义」,这个魏就是曹操,曹操他建立的国号叫魏)棘阳人。棘阳是古代一个县的名称,在西汉汉高祖七年的时候置县,时间大概公元前二百年,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南阳溧河,河南省新野县东部偏北,他是这个地方的人。「邓艾」,字士载,他的字叫士载。古人有名、有字,他的字是他的外号。仕魏至城阳太守,仕就是做官,在魏国做官,做到城阳太守。城阳也是古郡的郡名,现在是山东省莒县城阳镇。太守是在这一郡当中最高的长官,他的权力很大,下面的人,他可以任免的。他是太守,都督陇右诸军事(督陇是唐朝时置,就是现在广西),追封邓侯,封侯了,官位也做得很高。魏伐蜀,魏国要去讨伐蜀,蜀是在四川成都。他要去讨伐蜀国,艾督军自阴平道入,行无人之地七百里,至成都,蜀主刘禅降。 魏伐蜀,邓艾的军队从阴平道进入。这个阴平道就是现在甘肃文县鸪衣坝,这是甘肃省的阴平古道。他从这个地方进入四川,从当时魏国山东一直到广西这一带,要去讨伐蜀国,要进入四川,从这条阴平古道进入。经过的地方是没有人住的,没有人住的有七百里,没有人住的。当时的里,它是用三百六十步,就是我们一个人走三百六十步,三百六十步的距离就是当时称为一里。三百六十步,照现在推算一华里等於是三国时候一点三三里。换算现在的公里,现在二百六十五公里是三国时候的七百里,那个时候七百里换算现在是二百六十五公里。他从这个地方进入到四川成都,打仗他打赢了,蜀主刘禅投降了。刘备的儿子,就是蜀汉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是西元二二三年到二六三年,有四十年的时间。进官为大尉,这个大尉官也很大,升官了,他打仗打赢就升官了。后钟会诬谋反,被杀,后来被钟会诬告,说邓艾要造反,结果被杀了。这个详细在《三国志.魏书.列传》,详细的这些历史公案在《三国志.魏书.列传》里面。 文昌帝君这一世,他就生到河朔,就现在山东、山西、河北这个地方,跟著邓艾去讨伐蜀国。『予为行军司马』,他做行军司马。这个「行军司马」,三国魏咸熙元年,司马昭挟魏帝止长安,这时各王公都在邺,这个邺也是古代一个邑名,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就以山涛为行军司马,所以行军司马这个称号是从这里开始,从三国的时候。文昌帝君担任行军司马,『劝艾从间道出,省锋镝之祸』,他就劝邓艾从间道出,可以避免锋镝之祸,「锋镝」就是被人家射箭的灾祸。『迨其深入』,深入之后去遇到『诸葛瞻』。「诸葛瞻」,是西元二百二十七年到二百六十三年,是诸葛亮的儿子。遇到诸葛瞻,『许以封王琅琊』。「琅琊」就是现在山东的青岛、临沂境内,现在的青岛市,古时候叫琅琊。遇到诸葛瞻,「许」就是允许,答应给他封王,在青岛这个地方。这个应该也是劝他就投降吧,我封个王给你。 『瞻不听』,他就不接受,不接受就打起来了。『至於交绥』,「交绥」就是两军交战,『瞻之中坚』,在这个当中的中坚,『予所当也』,就是文昌帝君他就在中坚的。射箭,『流矢遍集予体』,「流矢」就是乱箭,被乱箭射中他的身体,箭很多都射到他的身体。『瞻方就擒,予欲营救之』,他要去救他,『而予已创甚矣』,他要去救,已经没办法了,因为他自己身上中的箭太多了,要去救诸葛瞻也没办法了,所以也就死了。这个因果,『盖向者,邛池未偿之报也』。「盖向者」就是往昔,盖就是因为,因为往昔他用大海水去淹县城,淹死二千多人,他的冤家对头只有八十几个,可以说有二千多条人命都冤枉被害死的。害死有果报,要偿命,这一世这个战争来偿还宿债。我们知道,这些军人大概也就是以前被他无辜杀死的人来投胎,今天遇到战争然后互相杀害,被杀死,该还的他就还了。一刀还一刀,一命还一命,这是因果报应。所以我们从这个公案里面知道,战争死的人,从因果观来看,事实上也没有冤枉死的人,都是冤冤相报。过去我们杀他,这一生被遇到,他来杀我们;杀我们杀过头了,下次他再被我们遇到,我们又去杀他,互相杀来杀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我好像有一次听黄念祖老居士他以前录的录音带,他的北京腔,我听我还可以,有些我还听得懂。他说有一个人,知道过去世的事情,他说过去世被国民党打死了,他就怀恨在心,然后投胎当共产党,然后再来打国民党。你就知道战争怎么一回事了,就互相杀来杀去,冤冤相报。总归一句就是杀生。杀人有因果,你杀众生也有因果。所以,「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半夜声」。这个世间,你希望它没有战争,和平,大家戒杀。不要说持到菩萨戒,持到五戒就非常好,如果能够持到菩萨戒的不杀,连杀的心都没有,那我们这个世间永远和平。这世间为什么不和平?第一条就是杀生。所以佛为什么把五戒、《十善业道》、《沙弥律仪》、八关斋戒第一条就列不杀生?我们《安士全书》,第二个部分「万善先资」,也是劝戒杀的。因为这个世间人最容易犯的,而且犯了之后,他还觉得这很正常的,但是他不知道,那不是正常,那有果报的。你现在要杀它、吃它,很痛快;将来你被它杀、被它吃,那就不痛快了。如果知道这个因果,我们真的就不敢再去造这个业,不造这个恶业就不会有那个恶果。下面引用《楞严经》讲: 按【楞严经中。言杀业之报。纵使经於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 这一段是举出《楞严经》当中一段经文,『《楞严经》中,言杀业之报,纵使经於微尘劫』,「微尘劫」是非常非常长的时间,这个不是算年的,微尘劫,以劫来计算的。这个是形容时间非常遥远,非常久。非常久,怎么样?他果报会不会消失?不会,如果因缘聚会,那个果报就现前。遇到了,就会『相食相诛』,互相吃,互相杀。『犹如转轮』,好像轮转来转去的。『互为高下』,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羊死了,它也是过去世杀生,这一生被杀了,杀了,它在畜生道业报受尽了,债还完了,它也会到人间来。人间的人,杀生吃肉的业造多了,福报享尽了,他死了也会投胎到羊,然后换他吃它,互相吃来吃去。所以「互为高下」。 按【然则邛池之报。尚属瞬息间事耳。遂谓从此帐清无欠。恐犹未也。】 帝君这个『邛池之报』,它不是很长的时间,就是隔一世报应就现前了。没有马上报,也不是就没有了,是时间未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辰未到,不是不报,只是时间不一样,时间早晚而已。所以因缘果报这桩事情,在六道生死轮回,永远是这样的。你了解这个事实,你还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好玩吗?我看了心都凉了一半以上,真的没意思。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则: 【隶掌桂籍】 『隶掌桂籍』,「隶」是管辖的意思,「掌」是掌管,「桂籍」就是凡是读书人都归文昌帝君管,管考试的,这一科谁能中、谁不能中,文昌帝君管。所以现在虽然不是考科举,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相信文昌帝君,在大陆有没有我不知道。在我们台湾,我每次到龙山寺,前面大殿供观音菩萨,后面也有华陀、也有关公、也有妈祖,还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每一次大学联考、高中联考,父母都会把准考证影印放在文昌帝君前面,我看文昌帝君那个案头(桌子)堆了一堆准考证,然后我就问:这干什么?他的父母亲就是来求文昌帝君,保佑他的儿女考到好的学校。说明现在虽然制度不一样,还归文昌帝君管。上海城隍庙,它后殿也有一间供文昌帝君的,大家可以去看看。文昌帝君管文部,关公管武部。所以上海城隍庙后面两个偏殿,一文一武,这边是文昌帝君,这边是关圣帝君。我们看下面的文: 【帝君曰。上帝以予累世为儒。刻意坟典。命予掌天曹桂籍。凡士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皆隶掌焉。】 这一段,就是管这些考试的。过去时代乡举考试,这些制度都属於他管。现在制度不一样,我看到台湾,大陆不知道有没有,台湾文昌帝君的庙,考试,这些家长都要去拜拜,这个也说明现在还归文昌帝君管,管考试的。这个地方,下面这个按,按就是他再把这一段的义理发挥,补充解释。 按【世俗若闻有人将为试官。】 世间的世俗的人,若听到某某人,这一次他要当考试官,知道之后怎么样? 按【则钻营者多方结纳。】 『钻营』就是什么?去攀缘,多方面去巴结,巴结考试官。巴结考试官干什么?希望帮帮忙,他如果考试,他帮忙一下,或者泄漏一下题目(现在好像泄漏题目也不可以的,大陆也不可以,如果泄漏就会处罚的),暗中送送红包,然后偷偷告诉我,巴结就是这样的。『结纳』就是去巴结,希望走后门他能考上。 按【虽昏夜乞哀。弗恤也。】 虽然整个晚上乞求,但也没什么帮助。下面讲: 按【然彼试官者。止操一方之柄。】 考试官他是管一方面的而已,你看文昌帝君他是全管的,他全面管的,但世间的考试官他是主持负责那一部分,『一方之柄』就是一个部分、一个范围。 按【不能揽天下之权。】 不是所有都归他管,只是在这个当中,某一部分归他管。你求他,也只能求他这一部分,其他他也帮不上忙。纵然他能帮忙,只能帮这一部分,其他的他帮不上忙。 按【止管一任之中。不能及三年之外。】 『一任』就是一次。一次,这一次他任考试官,三年以后,可能又换人了。你去巴结他,现在巴结,以后也巴结不上,以后他也帮不上忙,他可能只做一任。 按【且典司小试者。不能参乡会之权。】 『典司小试』,这个是小的考试。『不能参乡会之权』,乡考,一乡的考试,他就不能参与了,他没有这个权力。 按【执掌科名者。不能任铨选之务。】 『执掌科名』,他是管一部分,他不能担任铨选这样的职务。 按【即或黜陟由我。而亦有时不效。】 纵然,『黜陟』就是革职,都是由我来主持,有时候也不一定有它的效果,就是也不一定他就能够做得了主。 按【夤缘盖若斯之难也。】 『夤缘』就是攀缘上升,这样多方去攀缘,想要得到这些功名,实在讲非常的困难。下面讲: 按【乃有一试官焉。至公至明。不病不老。不去任丁忧。不采择门第。不必费钱财。不必仰情面。自县试以至廷对。由典史以及台衡。无不经其进退予夺。而钻营者。反不委心结纳。投其所好。可谓明智乎哉。投其所好奈何。曰。仰学帝君而已矣。流通宝训而已矣。】 这个地方给我们讲,你去巴结世间这些考官,这些人你也巴结不完,那么多,各人有负责各一部分的,你去攀缘,很难的。『乃有一试官』,有一个考试官,『至公至明,不病不老,不去任丁忧』。这个考试官,他是公正严明,他不病也不老,「不去任丁忧」。丁忧,是古时候,丁是遭遇、遇到的意思,父母,或者祖父母,直系亲属过世了,居丧,特别指官员居丧,这是叫丁忧。另外,就是男子遇到父母过世,必须在家里守丧三年,这三年当中不可以做官,不可以结婚,人家有喜事请客不可以去赴宴,也不可以去参加考试,这三年当中都不可以,这个叫丁忧。古时候的男丁,男子叫男丁,不去任丁忧。『不采择门第』,也不需要什么门第、什么身分。他也不必选择,你是什么样的对象身分、什么样门第的人,也不必要。 『不必费钱财,不必仰情面。自县试以至廷对』,「县试」就是县里的考试,「廷对」,就是县的考试,考到省,然后考到皇帝那边,现在叫中央,考到中央,廷对就是在朝廷回答皇帝的问话,就是皇帝殿试。从县考到朝廷殿试,『由典史以及台衡』,「台」是三台,就是三台星;衡是玉衡,北斗杓三星,就是位於紫微宫帝座前的星名,用这个来比喻宰辅大臣。就是你不需要去面对这些,『无不经其进退予夺,而钻营者,反不委心结纳,投其所好,可谓明智乎』,「钻营者」就是多方去巴结的人,你怎么不反过来来巴结这个人?你去巴结那些人不一定有用,这个人可好用了。这个人这么好用,你来结纳这个人,那你什么都圆满了。「反不委心结纳,投其所好」,你不来找这个人,「可谓明智乎」,就是你是有智慧的人吗? 下面再给我们解释,什么叫投其所好。『投其所好奈何』,什么叫投其所好?『曰:仰学帝君而已矣』。什么是所好?就是学习文昌帝君而已,你向他学习,他的教导,你向他学习,依教奉行,就是「投其所好」。自己学习,另外一方面,『流通宝训而已矣』,流通这个法宝,广劝世人。如果你这样做,那你统统不需要去巴结什么人,你所求的都能满你的愿。这一段大概意思是这样。好,我们这一节时间到了,我们先学习到这一段。下面,「当来证果」,我们下午再来继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