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素食护生 -->健康

 晚餐没吃对,大病找上门


   日期:2016/1/15 10:5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晚餐这样吃很不对!

  晚餐离不开肉

  在多数人的晚餐中,肉是绝对的主角。不论在外应酬,还是在家吃饭,桌上经常有红烧肉、炖猪蹄、炸鸡排……

  晚上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如热狗、汉堡、香肠等,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红肉油炸或烧烤后,会产生异环胺类化合物,也可能导致肠癌,并且红肉纤维含量低,易引起便秘,从而影响胆酸的中和,刺激大肠上皮细胞。

  晚餐总吃剩饭

  不少老人怕浪费,晚上总吃剩饭剩菜。统计发现,很多胰腺炎尤其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都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暴饮暴食、食用变质食物等。

  特别是蛋白含量高的剩鱼、剩肉变质后,也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进一步诱发胰腺病变。

  晚餐吃产气食物

  晚上吃一些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气体的食物,如豆类、包心菜、绿椰菜、青椒、茄子、土豆、芋头、玉米、香蕉、面包、柑橘类水果和添加木糖醇(甜味剂)的饮料及甜点等,会让人产生腹胀感,妨碍正常睡眠。

  晚餐吃得太辣

  晚餐爱吃辣的人越来越多,火锅、麻辣香锅、川菜、湘菜等“重口味”餐厅一到晚上往往爆满。

  晚上吃得过咸过辣,如摄入大量辣椒、大蒜及生洋葱等辛辣的食物,易让肠胃产生灼烧感,导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秘、大便干燥、消化不良等问题,从而干扰睡眠。

  晚餐爱喝煲汤

  立冬之后,很多人的晚餐桌上更离不了一碗热腾腾的肉类煲汤。

  但排骨汤、猪蹄汤等脂肪含量很高,尤其是对心血管有害的饱和脂肪含量很高,不宜常喝。

  高血压患者不适合喝太咸的汤。

  痛风患者不应多喝海鲜汤等,因为其中的嘌呤含量较高。

  胃肠不好、食欲不振的人通常脂肪消化能力也比较弱,如果要喝煲汤,应该撇掉大部分浮油。

  因此,肉类煲汤不适合晚上食用,选在中午吃比较好。

  晚餐喜吃甜品

  不少人喜欢在晚餐后吃点甜品,但过于甜腻的东西很容易给肠胃消化造成负担。另一方面,晚餐后活动少,甜品中的糖分很难在身体中分解,进而会转换成脂肪,容易造成肥胖,长此以往也有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晚餐“生冷黏硬”

  生冷,一般指未经过烹饪处理的,比较凉的食物,比如西瓜、香瓜、生西红柿等生冷瓜果,或是凉拌黄瓜、凉拌海蜇等凉拌菜;而黏硬,则是指是汤圆、年糕、切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干煸、干炸、水分很少的干硬食物。

  晚上肠胃需要温和消化,这些食物进入胃内后,会直接影响胃的工作,让消化活动变得异常亢奋,容易导致急慢性胃炎等胃病。

  晚餐过量饮酒

  有人喜欢睡前喝点酒帮助睡眠,也有人是迫于晚上应酬不得不喝酒,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应该尽量杜绝。

  睡前饮酒会使酒中的很多有害物质在体内存积,毒害身体,损伤视网膜,降低抵抗力,并使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明显加重。

  因此,尽量保证睡前4~6小时内不饮酒,晚上的应酬能少则少。如果不得已,睡前喝了酒,最好再喝点绿茶解酒,或喝点温牛奶保护胃黏膜。

  那晚餐要怎么吃才最健康?

  最佳的晚餐时间

  晚餐最佳时间是18点左右,晚餐后4个小时内别睡觉!

  晚餐少吃睡得香,具体吃多少依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个人的需要而定,以自我感觉不饿为度。晚餐千万不能吃饱,更不能过撑。晚餐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晚 上18点左右,尽量不要超过晚上八点。

  八点之后最好不要再吃任何东西,饮水除外。并且,晚餐后四个小时内不要就寝,这样可使晚上吃的食物充分消化。

  吃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包括五谷杂粮(小米、大豆)、香蕉、海藻等

  其中,小米是最佳的催眠器,因为在所有谷物中,小米含色氨酸最为丰富,小米中还含有大量淀粉,吃后容易让人产生温饱感,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

  吃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比如动物肝脏、牛奶、蛋类等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可维持神经功能的稳定,有助于消除焦虑及安眠。小麦、白菜等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能在脑中帮助血清素的合成,有助于安眠。

  我们常说早餐吃得像皇帝,中餐吃的像平民,晚餐吃的像乞丐。切莫本末倒置,在晚上饮食不注意,给身体增加负担。

  来源:综合健康时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