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资料选读

沈家桢讲金刚经研究:(三)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金刚经讲义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印光大师:若不专心致志念佛,而于别人口里讨分晓,亦与看《金刚经》,而不知实相

《金刚经》怎样说空

贤宗法师:《金刚经》给我们怎样的一种智慧和受益

念地藏菩萨 《地藏经》《金刚经》,念咒等,算不算助念?

智渡法师:请问金刚经能默诵吗?

女儿虔诚诵金刚经,神识不清精神抑郁的父亲神奇康复

宏圆法师:《金刚经》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破除执着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沈家桢居士:为什么劝您念《金刚经》?

耕云先生:金刚经之殊胜

沈家桢:如何运用《金刚经》于生活

《金刚经》主题研究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10

学佛人的魄力,要多颂金刚经

修福报产生的痛苦,要靠《金刚经》的力量

印光大师:《净土五经》其功德亦不亚于《金刚经》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90

 
金刚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慧祥法师:《金刚经》讲解第十九讲  

  主讲:释慧祥

  日期:2005年11月27日

  讲别:第十九讲

  请大家合掌。

  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并称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并发愿:佛弟子(您们的名字)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誓愿之福回向给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称:“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请放掌。

  众佛友!上次讲到“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这时,其实金刚经的重点,佛陀已经讲毕。接着,佛陀就是举例来说明,如何从观念上、言行上来做降伏其心。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释经】须菩提!您意下如何?您认为有什么身相标准,可以用来评断这就是如来的吗?

  【说明】众佛友!我们想要“降伏其心”,第一步,就是要审察自己现有的“观念”。因此,佛陀就提问题,让须菩提及与会的大众,来审察自己对佛陀身相的看法。在这个法堂的集会中,须菩提代表与会大众来发问,所以佛陀就只问他一个人。

  请大家要深入观察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我说说我的看法,给大家做参考,也请大家各自运用智慧深入,如理思维佛陀的智慧与慈悲。佛陀讲此《金刚经》,是应须菩提的提问,要如何令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在任何因缘下都能降伏其菩提心的障碍,以令他们的菩提心能安住而坚固如金刚一般不会被破坏,而能排除一切障碍。因此,当佛陀说明完毕:要降伏其心的方法,以及不要被障碍住来安住其心的方法之后,就直接问须菩提,您对“成佛”这件事中的“佛身”有什么看法。因此,就问出“可以身相见如来不?(可以用身相来做为标准说我已经见到如来了吗?”这样的问题。

  请大家要知道,这不只是佛陀在问须菩提而已,我们也要自己问自己:在我们自己的认知中,什么是佛陀身相呢?好!请众佛友心中要发起这样的「疑情」来参究。接着,我们再来看看须菩提与佛陀是如何对答的。

  【经文】“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任何色身之相为标准,来评判说:这是如来。或评判说:这不是如来。为什么呢?因为,对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如来来说,并没有说哪一种身相,就绝对一定是他的身相。因此,如来的身相,就是没有一定的身相。”

  【经文】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释经】佛陀告诉须菩提说:“举凡所有的现象,皆是我们认识不清楚下的错误认识。如果能照见这些现象的实相,而如实知道不是我们现有的认知。这样,就能照见如来真正法身之相。”

  【经文】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释经】须菩提问佛陀说:“世尊!可有众生能够听闻这样的说法的文字之时,生起如实知的信心的呢?”

  【经文】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释经】佛陀告诉须菩提说:“您不要这样说。当知如来示现的这个肉身入灭以后,在末法时代剩下最后五百年,这时还有懂得持戒修福的人,对我这样的文章文句能生起信心的,他会依我所说的去照见诸法实相的。您应该要知道像这样的人,不只是对一尊佛、二尊佛、三尊四尊五尊佛而种植善根,其实这样的人,己经曾在无量千万尊佛的地方,种植过种种的善根了。因此,当他们听闻到这样的文章文句,甚至有的人只需一念间,就能完全明白。所以,能因此法眼清净,而照见诸法实相,而成就对如来的信心的。

  【经文】“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释经】须菩提!如来完全知道,也完全能如实照见这些众生,因此而可以如说修行,而成就无量的福德。

  【经文】“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释经】为什么他们可以如此呢?因为这些众生,不再被我相给障碍住菩提心的发展,不再被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障碍住菩提心的发展。因此,他们已如实照见,没有任何现象一定会有效地帮助菩提心的发展,也没有任何现象一定不会有效帮助菩提心的发展。

  【经文】“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释经】为什么他们能知道这些道理呢?因为这些众生知道:如果我们的心,以为哪一个现象就是成佛之后的现象,则这个人就会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障碍住菩提心的发展;他们也知道:如果一个人以为有哪一个方法,一定就是成佛有效的方法,那么这个人也会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障碍住菩提心的发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有人以为有哪一个方法一定是无效的方法,也是会被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给障碍菩提心的发展。因此,他们知道:不应该以为有哪一个方法一定是有效的方法,也不应该以为有哪一个方法一定是无效的方法。

  【经文】“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释经】因为这个道理的缘故,如来常常说:‘您们这些比丘们!知道我所说的有效办法,就像有人过河时被教导,用竹筏过河是有效的方法。当这个有效方法的有效时机一过,就要换方法了,更何况现在都无效的方法,怎能拿来运用呢?’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释经】须菩提!您意下如何呢?您认为如来有得到什么方法,是一定可以用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吗?或者,如来有说过什么方法是一定可以成就菩提的吗?

  【经文】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如果照着我对佛陀说的道理来了解,并没有一定的方法,叫作可以让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方法。实际上,也没有哪一个方法,一定是可以让佛陀说出来后,我们就可以成佛的方法。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教的方法,我们都不可以认为一定是永远有效的方法,也不可以说有哪一个方法是永远无效的方法。实际上,任何方法,都是要随着实际的状况而运用,不可以认为一定是有效的方法,也不可以认为一定是无效的方法。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有学位的贤者,及无学位的圣者,他们都是安住在不是他们所创造,而是本有的因缘果报的法则来运用,因此依身口意行的不同,所以结果就有所差别。”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释经】佛陀说:“须菩提!您意下如何呢?如果有人将整个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七宝用来布施,这个人所得到的福德,您认为可以算很多吗?”

  【经文】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释经】须菩提回答说:“很多啊!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说有这样多的福德,其实正因为不是真正属于无漏的福德那种永远的体性,所以,我才对如来说:对这种终究会享完的福报来比较,算是很多。”

  【经文】“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释经】佛陀说:“如果又有另外的人,对这部经典(指金刚经)中的义理能接受而修持,甚至将这经典中所说的四句偈等等,能为人解说,令对方如实照见这样的现象及道理,以这样的福德,胜过那个用银河系的七宝布施的人的福德。为什么呢?须菩提!一切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佛陀们,以及佛陀们所成就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方法,都可以从这个经典所教导的道理中去发掘出来。须菩提!有效的成佛的方法,并不是说有某一个方法一定就是永远有效的成佛的方法。”

  好!今天讲解到这儿。下课!祝大家进步!

  (注:已经慧祥法师初次校正。)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