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弟子规》与佛法修学(第九集) |
||
日期:2010/6/12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弟子规》与佛法修学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九集) 2005/3/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52-118-09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 我们刚刚提到了天堂跟地狱只在一念之间。有个朋友他刚好有机缘遇到小天使,小天使就跟他说,我带你去看天堂跟地狱,你首先要看什么?这位朋友就说,那我先看地狱。到了地狱,刚好在用午餐,有一排长长的桌子,两排的人对坐在桌子前,筷子都是一公尺长,桌上也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当喊开动,所有的人拿起一公尺的长筷子,拼命夹食物,一夹就要往自己的嘴巴塞。结果因为筷子太长,还没有夹回来,就已经在中途打起架来,筷子撞在一起,食物掉满地。掉了以后,还互相谩骂对方:都是你害的!都是你害的!结果那个气氛非常的不好,他看不下去了,说:算了算了!我去看天堂! 小天使带他去天堂,一看,桌子还是那张长桌子,还是坐了两排的人,还是那些菜,筷子还是一样一公尺长,他就很纳闷。结果一喊开动,所有的人菜夹起来,先给对方吃,一夹起来:来,给你!来,给你!结果有一个人人缘不错,一下子三、四个人同时夹给他,他说:等一下,等一下,我快要噎著了!所以人缘很重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当人念念都为对方著想,我们就生活在天堂之中;当每个人都自私自利,互相竞争,互相计较,那就生活在地狱之中。 有一次我到海口的乡下去演讲,刚好也讲到这个故事,后来因为晚上还有一堂要对他们当地的老师上课。吃晚饭的时候,镇长跟副镇长就接待我们一起吃,在吃饭的过程,镇长跟副镇长就拼命给我们这些老师夹菜。我们中心的老师就说:我们来到天堂了!也是很好的一个回忆。所以,我们要把家庭经营成天堂的气氛,这样家庭里面的人才能长命百岁;假如家里面的气氛是像地狱,会怎么样?那就变成癌症的高危险群。所以,家庭气氛有赖每个分子去经营、去付出。 我在杨老师家住了七个月,在这段时间之内,虽然我没有结婚,但是也从他们夫妻相处,学到了一些很好的经验。杨老师一进门,或者她先生一进门,绝对会向屋里面的人先打招呼:我回来了!屋里面的人不管在忙些什么,一定会先放下手边的工作,然后出来迎接:欢迎你回来!你们家有这样做的举手?你今天回去说:我回来了!你先生正在看报纸,看看你,你可不能气馁,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现在要扭转整个家庭的气氛,要循序渐进,你喊第一次,喊第二次,喊到第十次,一定会有回应。所以对的事要坚持做。 当杨老师走到门口来,看到她先生进门,拿了很多大包小包的东西,杨老师一定会亲手把它接过来,然后对她先生说:来就来,这么客气干什么?还带大包小包。拿进来。还有,不管先生买什么,都欢喜接受,毕竟是先生的一片心意。你可不能在门口,还没有进门:你怎么又乱买东西?他的热心被你一盆水怎么样?你们有没有听到先生的那个热诚被我们浇熄的声音?所以这气氛就非常融洽。 她先生很会泡茶,每一次茶泡好出来,杨老师接茶的时候都是齐眉,她落实相敬如宾。喝茶的时候她就会说:怎么有人可以把茶泡得这么香,这么好喝!她先生会说:好,我再去泡。所以多看对方的优点,对方会非常欢喜,俗话说「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我们不要吝啬很真诚的称赞、赞赏,这样会让对方的优点愈来愈发挥。今天您的先生刚好心血来潮,帮你洗碗,洗完以后,你进去一看,根本很多清洁剂还掉在上面,怎么办?怎么把碗洗成这样?他下次就不洗。你一定要挑一个刚好洗的满干净的,然后拿出来说:这个碗怎么洗得这么干净?我第一次洗碗也不可能洗得像你这么干净!他很有成就感,下次又会帮你洗。所以不只孩子要称赞,任何人都要鼓励、都要称赞,他的潜力就会慢慢激发出来。 假如家庭气氛不好,那就影响甚深。我们都知道日本江本胜博士研究出来,当一个地方的气氛不好,所有在这个环境里面的物质跟人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你家庭里面都是爱语,都是互相关怀,人的身体就很好;假如在家里面吵吵闹闹,那每个人的细胞都病变。因为刚好有看到一个实验,是拿白米饭来做实验;第一碗是称赞它,第二碗是骂它,第三碗是理都不理它。结果一个礼拜以后,第一碗饭有一点发酵,香香的;第二碗饭臭了,发黑了;第三碗饭,诸位同修,结果怎样?比第二碗饭还臭。所以,冷战比热战还厉害。你不要说,我懒得跟我先生吵,这样的态度会更恶劣,夫妻关系会更不好。有时候吵一吵,情绪还有发泄出来;你在那里冷战,不只你们夫妻两个很难受,连旁边这些孩子都觉得要赶快避开。 刚好有一次我在谈这个实验的时候,有一对夫妻带孩子来听课,先生坐在左边,太太坐在右边。先生一听完这个冷战比热战还厉害,马上就把他的右手伸出来,然后跨过他的儿子,拍拍他太太,用眼睛告诉她「老师在讲你了」。结果我站在讲台上,替他捏把冷汗,突然看到他太太狠狠的瞪他一眼。很多男人到太太离开他的时候,他还不明不白,问题出在哪里?其实一定是因为太太付出很多,他连一句肯定都没有,太太愈做心里愈难受,所以就生闷气。先生又没有适时的安慰,适时的疏通,久而久之,那个情绪就很不好。所以我们男士不只要善体父母的心,也要善体太太的心境,这样就能把家庭不好的气氛转掉。 而且,人说实在的,苦与乐都在我们的心中。当这一生能够闻到念佛法门,这一生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的因缘,内心都觉得这一生已经值回票价了!往后的人生,时时刻刻为人著想,不跟人有任何计较;因为已经值得了,知道有好地方可以去了,所以往后所有的付出,我们都不用去求回馈。既然不求回馈,哪来的痛苦?我曾经就跟朋友沟通一个观念,我说按照逻辑来讲,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到我们的内心,没有人能真正进入我们的内心。而那个真正伤害我们的人是谁?比方说,今天我们走在马路上,突然有个不认识的人过来,啪!给你一巴掌。打完以后,他就走了。你还神魂未定,还在那里擦脸,心里想说他一定心情不好,算了,算了,不要跟他计较。结果回到家里,刚好先生喝了点小酒,不大清醒,啪!也给你一巴掌。同样一巴掌,效果不一样,你说:我这辈子都跟你没完没了! 所以同样一巴掌,为什么产生不同的效果?谁造成的?所以苦是自讨苦吃!《无量寿经》有句话给我的震撼很大,「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事实真相。我们又何苦给自己制造这么多的痛苦?用一分包容的心,就没苦。你说先生这样的态度,他应该知道怎么样当父亲,他应该知道怎么样当好先生。诸位同修,我们念书念了十多年,请问哪一节课教你如何夫妻相处?有没有?请问哪一节课教你如何教育小孩?对,虽然先生有三十几岁的身体,他有没有三十几岁的智慧?没有!所以我们的「应该」正不正确?也不正确。所以「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要怜悯他,没有办法学到圣贤的教诲。今天我们学到了,应该用我们的德行去感化家庭里面的每一分子,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思惟。 我在教书的时候,刚好遇到一个学生,他的行为比较偏颇,有一次拿了老师的钱被抓到。因为要给这个孩子一些警觉性,所以还请来警察给他录口供,让他知道这个错太严重。录完以后,这个孩子坐在楼梯口,很落寞。刚好那节课我没有课,走过去,看到他的背影,也感受到他的情绪,我就走到他的身旁坐了下来。当一个人情绪很不好的时候,我们不要主动讲话,「人不安,勿话扰」,等他想跟你讲自然就会讲。坐下来,差不多过了一、二分钟,这个学生就跟我说,他说:老师,我很想死。我们当老师的要镇定,学生说很想死,你不能:唉呀!不要!要把原因找出来。我们也很冷静问他说,你为什么很想死?然后他就说:老师,都没有人喜欢我。所以当一个人得不到任何人的关爱,他内心会非常的空虚,非常的不安。 我进一步就安慰他,我说:辅育老师会讨厌你吗?因为我们学校有个老师也很关心他,他听了以后没说话。接著我就说,那蔡老师会很讨厌你吗?他摇摇头,不会!把他的情绪安抚好了,我们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把原因找出来才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我就跟他说,那别人为什么很讨厌你,不喜欢你,原因在哪里?这个学生说:老师,我都打人,我都骂人。他清不清楚?他清楚。我说:那你就以后不要打人,不要骂人,人家就不会讨厌你。这个孩子皱著眉头告诉我,他说:老师,我很想改,但是我改不了!我们当老师,听到学生讲出他内心的一种挣扎,真的是非常的感慨。所以为什么教育要从小扎?长大以后习性要改,大难大难。其实当他在随顺习气的时候,他自己也很痛苦;所以大人纵使在作恶当中,他的内心也很痛苦,他也希望别人包容他。当我们有个真诚、至诚心包容他的时候,才能够唤醒他的觉悟;当我们不能唤醒对方的时候,反过头来观照,是不是我们的诚心不足。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则佛陀的故事,当时印度有个杀人魔王,在很多的国家都是通缉犯,还要派军队来抓这个人。刚好这个恶人,他听说有位圣者叫佛陀,他就生起了不好的念头,想要来试看看佛陀是不是真正万德万能?所以他就站在佛陀会经过的路径当中,一看到佛陀,他马上拿著刀往佛陀的方向冲过去,试图要考验佛陀。当他快步行走,跑得愈快,佛陀离他愈来愈远,他愈跑愈累,终於跑的筋疲力尽。突然佛陀回头看著他,对他说:仁者,你止步!印度的止步跟止恶,音几乎完全相同,所以佛陀这一句至诚的话,打到了他的内心里面去,他突然双膝跪下,痛哭流涕。佛陀的这个至诚心把他唤醒了,因为作恶内心实在太苦太苦。而佛陀怎么称呼这个人?「仁者,你止步」!所以,佛陀是平等看待一切众生,甚至於是把众生都当作佛一样的恭敬。由於这分至诚,把十恶不赦的人都唤醒,后来他就出家修持。当他走在路上,很多的人民都拿著石头扔他,他也知道是自己的罪恶,要欢喜去接受。 刚好有一天,各国的军队知道他在佛陀这里,都派兵要把他抓回去。因为佛陀很有威望,这些君主也很尊重佛陀,佛陀在当下就对这些军队讲,你们看这位修行人,难道会是杀人魔吗?大家一看,他整个修持非常好,整个脸色完全都不一样,军队也都退回去了。所以确确实实人都不愿意作恶,我们透过彼此的缘分,要尽心尽力帮助对方。我就跟这个学生约好,拿个簿子,左边写善,右边写恶,每天你都到老师这边来,今天做什么善,今天做了哪些恶,自己要清楚;每天期许自己,善要增加,恶要减少。 因为这个同学他说他要自杀,我就很警觉,因为自杀以后很不好。我刚好有一本《地藏菩萨本愿经》画册,我就过几节课以后,跟这个同学相约坐在楼梯上,开始跟他说,作恶以后会下地狱,地狱的刑罚是什么样的情况。这个孩子看的时候,眼睛瞪的特别大,我们希望让他了解一定要赶快断恶修善。过了几天,这个小孩在我们的办公室门口,走来走去。虽然孩子没有开口说要找我们,但是我们从他的举止还有眼神,也知道孩子要找我们。所以我就走出来,对他说,有什么事吗?这个学生用他的左手捂住他的右手,然后有一点腼腆就把手拿开,这个孩子在他的手臂上画了一尊释迦牟尼佛。诸位同修,这个孩子画这尊佛,也要画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他的内心只有哪个念头?释迦牟尼佛。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帮助。 所以夫妻只要能互相包容,互相鼓励、称赞,家庭气氛就会很好。佛陀也教我们要做四摄法,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我们假如出差去,或者到一些地方去游玩,也要顺手给另外一半买些纪念品、小礼物。师长也常常叮咛我们,人际关系要好,要多请客、多送礼。当你一回来,马上把礼物拿给太太,太太一看,你走到哪里心里都有我,她一定会说:你一定饿了,我去帮你煮碗面。她会很欢喜。除了要布施之外,还要爱语,常常鼓励、肯定对方。当然,当先生有过失的时候,我们也要抓住好的机会点,给予劝戒,给予引导,这也属於爱语。 再来,利行。先生的事业,先生对於父母的奉养,我们也都能时时尽一分心力。提醒他,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父母,提醒他也是利行。当有些事情可能他容易忘记的,我们也能够从旁帮他记下来,提醒他,这也是利行。最后同事,夫妻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把孩子教育好。夫妻假如能一同走向修行、修道,成为法眷属,那就非常圆满。很多人觉得另外一半,很难把他引导入佛门。其实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念头障碍了,因为愈亲的人他不会听你说什么,他只会看你做什么,你的成就愈好,对方愈能够肯定佛法的殊胜。我们安下心来,先把修身做好,就能够把这一生夫妻的因缘往圆满的方向去推动。 所以「居有常,业无变」,把家业经营好。对於小孩来讲,他是在学习过程,所以学业也要有正常的规律来学习。很多小孩他在礼拜一来上课的时候,都是气色不好看,也可以从孩子的气色了解到,他放这两天假,晚上一定很晚睡觉。有一条数学题,叫五加二等於多少?五加二等於零,等於零还不错,五加二可能会小於零。五是在学校上课五天,二是回家野放两天,结果五天的学习都被这两天放逸抵销掉了。现在孩子是愈大愈难教,代表不是等於零,是小於零,每天德行反而在下堕。所以,无规则不成方圆,绝对不能让孩子生活、学习没有规律,因为人都会好逸恶劳,假如他知道放假就不用读书,他就很喜欢放假。 我就跟我姐姐提了一个醒,纵使你今天带他到郊外去,你也要固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定要让他读经典。让他明白,不管我到哪里,纵使出外旅游也要每天读书,他就觉得这是我每天该做的事,他就不会去逃避。所以,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家长会说孩子不好学,诸位同修,孩子不好学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一个家庭有没有好学的气氛,影响很大。我们的记忆当中,父母也从来没有叮咛我们:赶快好好念书。没有这样的记忆。但是从小,只要吃完饭,休息一下,父母就进房间读书了。那时候我们年纪还小,有没有可能父母在书房里面念书,然后我们几个孩子大摇大摆坐在那里看电视?敢不敢?不敢!很自然的,我两个姐姐就带著我上楼念书,所以习惯就成自然。 记得在初中、高中的时候,我的母亲晚上上楼来,都是叫我们:赶快去睡觉,不要再念了。后来我母亲人都还没到,一听到脚步声,我的姐姐就会传达我母亲的话:赶快睡觉了,不要再念了。我妈妈在那里笑,觉得也很有意思。我就跟现在的家长讲,假如你叫孩子去念书,你自己在那里看电视,然后告诉孩子:你赶快给我上去念书!那孩子当然会依依不舍,慢慢走,一边走还一边看,然后还抱在楼梯口的柱子上,久久不忍离去。突然你就说:我数到三,再不上去就家法伺候!他才勉为其难上去了。一上到楼上,坐下来,身体在书桌前,心在哪里?我有一次在讲这个例子的时候,下面有个小朋友就说在电视里,孩子很明白。所以上行下效,假如上不好学,下要好学,很困难。而当你不好学,又要叫他读书,他内心会很不满,久而久之就会不听你的话。 我记得我父亲五十几岁,刚好公司需要去考一张证券交易所的一个证件,要考上那个,才可以去带一个证券所,公司就派了很多人一起去考试。我的父亲年纪最大,其他的都是三十来岁的小伙子,一起去考。结果所有人考完试,只有一个人考上,就是我父亲考上。我看著父亲五十多岁,每天在那里看书,内心肃然起敬。所以诸位同修,当今天回去,你不要先叫孩子,你自己每天就开始读《弟子规》,读经典,相信你的孩子走过你的身边,也会肃然起敬。所以,家庭点点滴滴都要靠长辈、都要靠父母来好好经营。我们接著看下一句经文,一起念一遍: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事情虽然小,但是也不可以擅自去做,因为善一定是从小处做起,慢慢才会形成大善。刘备留给他的孩子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恶积久了就成大恶。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对孩子很多行为要从小处去纠正。比方说,我就曾经听到一个案例,有个小朋友,刚好他的同学要坐下的时候,他突然把椅子移开,开了个小玩笑。结果同学没有注意到,一下就整个坐下去,当场脊椎著地,宣判终身瘫痪,所以『事虽小,勿擅为』。我们进一步要引导小孩,这个同学将在病床上躺一辈子,他很苦。不只他会苦,还有谁会苦?他的父母!一个孩子养这么大,突然变半身不遂,父母比他还难受,还要伺候他,每每看到他,可能眼泪都止不住。我们会问同学:小朋友,关心你的人有多少?他们算一算,亲朋好友也有几十个人。所以你一个小小的过失,造成了几十个人的痛苦。 所以,只要对人的安全有任何的危害的,这样的事绝对不能做。孩子要对安全特别敏锐,第一个要注意别人的安全,不能乱开玩笑;第二个,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所以要告诉孩子,不可以乱玩火、乱玩电、乱玩水。我们也常常看到寒暑假期间,孩童溺毙的情况多不多?很多,这都是没有教导他安全的态度。中国的小孩对於安全意识偏低,这都是缺乏提醒,所以只要跟安全有关,「事虽小,勿擅为」。 再来,要跟礼貌有关,也要「事虽小,勿擅为」,不可以去随便乱动他人的东西。我就曾经听过一个朋友,他就是有这个坏习惯,进到人家家里会动东西。结果刚好那一天他到同学家,进去同学父母的房间,隔天他的同学到学校去,就对他说:你偷了我们家的钱!全班的同学都听到了,他很难受。因为不是他,他没有拿,可是人家因为他的习惯,一口就咬定他,他也是百口莫辩。这个阴霾一直跟著他几十年。 北京前一阵子有个外商公司刚好招员工,去的都是很优秀的人,而且要经过好几关的试验、考试,还要考外语,考很多专业。后来考下来,只剩几个人做最后的面试。当这些通过最后考验的人到了会议室,长官就对他们说,我现在刚好有点急事,我出去一下,十分钟以后我们继续面试。结果他走出去以后,在这十分钟当中,这些年轻人就站起来摸东摸西,看到桌上的资料,拿起来看一看,还顺手拿给其他的人看。十分钟以后,这个主管进来,他说对不起,你们统统没有录取,因为会议室里面有装摄影机,你们连最基本的「事虽小,勿擅为」都没做到。他们很不服气,他们就说:从小到大,也没有人教我们不可以乱动。所以确确实实,现在人真的很缺乏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纵使他们的能力很好,学历也很高,但是这些小细微都没有顾虑到。小事办不好,能不能办大事?那就不可能。所以「事虽小,勿擅为」。 我们要求孩子勿擅为,大人也要勿擅为。比方说,我们一进门,脱了袜子,一定要好好摆好,不可以乱丢。不然你的孩子有读《弟子规》,他会告诉你,「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而当我们跟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指出我们的过失,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你要接著跟孩子说,「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爸爸说:对不起,感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大人很不习惯讲对不起,好像觉得「对不起」讲出来会怎样?好像自己怎么样?刚好相反,当为人父母,为人长者,能够对自己的过失诚诚恳恳说对不起,孩子对你会更加尊敬。因为我们在教学过程,难免也会出错误,我记得有一次我跟孩子说道歉的时候,当我抬起头来,看到他们的眼睛都瞪得很大,那个态度就是对老师更加尊敬。 有个母亲,刚好她的先生一进来,袜子乱放,这时候怎么办?因为先生还没有配合,这个妈妈马上很善巧,她就跟孩子讲,因为也怕孩子会觉得爸爸做错了,她就跟孩子说:你看爸爸很辛苦,工作一天都没力气,你赶快帮爸爸把这个袜子拿去浴室里面放著,准备洗。引导孩子要体恤父亲很辛苦。孩子去拿了以后,这个父亲内心觉得怪怪的,下一次再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时候,她先生就自己拿了就过去了,因为他也希望自己在孩子的面前有很好的形象。所以,我们用包容取代责备,慢慢对方的惭愧心也会生起来。 有个小孩刚好跟我们一些老师坐在车上,在开车的过程遇到红灯,这个小孩就对开车的老师说:老师,你不用在这里等红灯,你只要右转过来。因为刚好在这里等红灯,他说:老师,不用等了,你只要从这边开过来,然后转过来,然后再转回来,就过去了。跟谁学的?他的妈妈还是警察;所以我们当警察、当老师的,一定要很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这个老师就警觉到,这个孩子一定是看父母开车开这样,所以当天回去他就打电话给孩子的妈,说:今天你儿子教我如何开车。结果他母亲一听,自己也觉得很不好意思,就笑起来了。诸位同修,「事虽小,勿擅为」,所有违法的行为,不礼貌的行为,都不能做,不然会给孩子不好的形象。 我们看下一句,『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句话很重要。因为孩子从小不会贪心的话,对他养成廉洁有守的态度是个根本。我们古代为什么要「举孝廉」?因为孝是德之本,有孝的话就有德行;而有廉洁之心,他替众人办事才不会贪婪。廉洁是办事能不能够办成的一个根本,所以做人做事根本在孝、廉。孩子有时候,他拿东西并不是想偷,而是一个不了解的动作,他觉得好玩,就拿起来。所以我们当父母的人要很敏感。刚好有个妈妈带著自己的孩子到书局去逛,逛完出来的时候,发现孩子拿了日记本上的小钥匙。妈妈就回过头来,跟这个小姐说:这个小钥匙不知道放哪里?结果这个小姐就说:小东西,没有关系,给他玩!母亲也没警觉,就拿给孩子,就回来了。后来孩子上幼儿园,常常都带些小东西回来。所以教育里面慎於开始,一开始没有教他,往后就很难教。 另外有个妈妈就讲到,有一次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突然回头一看,孩子手上拿了一颗芭乐,她马上很警觉,就回过头来,赶快去找这个商店。结果商店的老板怎么讲?没关系,给他,给他。所以我们现在大人的教育观念敏感度不够,反而好心行了恶事。这位母亲马上就拿了钱交给孩子,说你拿人家任何东西一定要给钱,还让孩子亲手把钱交给老板。这些机会点都要抓好。 有个孩子上了小学,有一天回来脸色怪怪的,我们当父母的要常常观察孩子的脸色,因为他假如做了坏事会表现在脸上。可是现在很多孩子讲谎话都不变颜色,为什么会这样?从小磨炼起来的。所以只要你一开始能导正,一开始去观察,一定都可以发现得了。那一天她看到孩子脸色怪怪的,她去翻了孩子的书包,结果发现里面有两、三颗苹果。就把孩子叫过来,苹果从哪里来?孩子也知道错了,很紧张!他说我们几个同学走过来,顺手好玩给人家在摊贩上把这些水果拿走,其他同学也有拿。这个妈妈马上带著孩子到水果店,恭恭敬敬给人家鞠躬,对他说:对不起,我的孩子拿了你的水果,我跟你道歉,我自己没把孩子教好,要多少钱,我现在马上付给你。她的孩子在一旁站著,相信妈妈的这个态度会唤醒孩子的惭愧之心,而孩子也会一辈子记住这个教训。 「物虽小,勿私藏」,除了不可以偷以外,不可以拿以外,同时间也要教导我们不要吝啬,不要很多东西都只是想给自己,要懂得施舍;假如从小,孩子任何东西都只想给自己,他就会自私自利。有个母亲到学校来,他们同学有六、七个,母亲就到寝室里面,把这些牛奶拿给孩子,她说:儿子,你就一天喝一罐,自己喝。都不敢让其他的同学知道,很神秘,然后就走了。诸位同修,这样教好不好?刚好老师察觉到这件事,马上就跟孩子讲,我们有东西要跟同学一起分享,不然你偷偷摸摸在那里喝,你也喝的不痛快。孩子一听,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当场把所有的牛奶倒出来,倒好以后,就分给每个同学喝。当每个同学在接受牛奶的时候,都对这个同学说:谢谢你,谢谢你。在倒的过程,这些同学也很怕自己倒太多,别人没得分,还会说:好了好了,我的够了。所以你看,一个孩子的慷慨的心,让整个同学都学习到了。当天这个小孩写日记,他就说到,这杯牛奶喝下去又香又浓。因为他是欢欢喜喜供养大家,所以他也喝的格外的欢喜。我们从这个小事当中,也是教导孩子不要吝啬。后来他的母亲看了他的日记,也觉得很汗颜、很惭愧,你看孩子都有这种施予的心。 我们也要同时让孩子建立一个观念,要公私分明,公家的东西绝对不能轻易占为己有。我会问小孩,学校里面的东西是谁买的?小孩就说,校长买的。接著我们就问,那校长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小孩子说,政府给的。这也是一个常识,引导他们。那政府的钱又从哪里来的?是从纳税人的钱里面付出来的。那纳税人有多少?学生的直觉就说有十几亿人口,我就跟学生说,你有没有纳税?他说没有。所以我们大略估计,纳税的人也有个五亿、六亿人,所以你拿了公家的东西,欠多少人?欠五亿、六亿人。怎么还?很难还,可能要做牛做马才还得了。我们透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对公家的东西不会占为己有。而我们为人父母也要谨记这一点,公家里面的便条纸、文具也不能够轻易拿回家里来用,我们能够愈清廉、廉洁,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而上班时间能不能常常跑回家里来?这个勿私藏,连时间(公家的时间)也不可以占为己有,这都是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假如我们物虽小,私藏了,这个对德行就有损失,所以「苟私藏,亲心伤」。一个人要创事业很辛苦,而要把事业能够维持而不败坏,更难。所以在中国百大企业,每年都有统计,结果很令人深思的现象,明年的百大企业跟今年的百大企业,几乎很多都是不一样的公司。在这百大企业的企业主当中,有很多人今年还在榜上,明年已经锒铛入狱,被关起来。因为在商场当中见利忘义,急功好利,贪婪的心伏不住,所以本来事业飞黄腾达,做了犯法的事,当场就垮下来。我们要谨慎养孩子这种不贪、廉洁的心,才能够让他的人生减少很多会致命的诱惑。我们看下一句,我们一起念一下: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诸位同修,父母对我们最希望的,最期许的是什么?其实父母可能第一个最关心的,是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论语》里面有句话,「父母唯其疾之忧」,这个疾是有个好的身体,父母才不会担忧。而这个疾除了指身体健康之外,你再把它延伸出来,就是坏的习惯。所以哪些坏的习惯,会让人生遭难?这些我们都应该,「亲所恶,谨为去」。哪些坏习惯会让人生落入很不好的境地?我们来思考一下,待会再一起讨论,好,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