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什么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日期:2015/3/16 8: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常常听到人们说这句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这句话,大家一般认为是描述一种比较颓废的生活态度,前途很渺茫,生活得很无奈。

那么,什么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呢?首先就要有生活的动力的。和周围的人探讨,有人说是为了孩子,有人说是为了吃好穿好、找好对象、买车、买房等等……包括一些很高尚的,比如,古人的扫天下等等。

不过末学觉得那种生活很累呀,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有人家养了一头牛,有一天闹了牛脾气,晚上就是不进圈,男人在后面推,女人在前面牵,就是不行;正在这时,孩子放学了,看到了,赶快拿了一把草,叫父母走开,用草在前面引路,老牛就乖乖地进圈了。——用利益去吸引。正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包括那些高尚的理由,未必就不是心头的一把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下面引用犟牛居士的话:六度在一心念佛中

同修问我如何使六度圆满,就是发心专念。发心是因,专念是行,发心为解,专念为证。学人应在一心上下功夫,无不成就者。

一心念佛具足六度万行:

一、若能一心念佛,必能舍弃境缘,对境缘统统放下,即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梵语到彼岸,究竟圆满之意)。

二、一心念佛,诸恶莫作,心不起恶想,即持戒波罗蜜。若真一心念佛,决不应再有一个持戒念头,再找戒律修即破了一个圆满的戒律,必挂一漏万,所持的必定是个不圆满的戒律。戒是防非止恶,整个律藏无外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恶念不起,见思惑断了,小乘戒律圆满成就。若善念没有了,所知障破了,断了尘沙烦恼,菩萨戒律圆满了,一心念佛戒定慧都在其中。

三、一心念佛,心即柔和、柔软,遇事不起心不动念,即忍辱波罗蜜,无忍辱相。若还有忍的念头,心没清净,本来无一物嘛。

四、一心念佛,永不懈怠,不退惰,佛号绵绵密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各人工作好上加好,即精进波罗蜜。执事废理成就不大,执理废事,必堕三途。口念可断,心念决不能断。

五、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即禅定波罗蜜。

六、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对外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均明了通达,但心不起念头,即般若波罗蜜。

可见六波罗蜜即在一心念佛中。只要一心念佛,统统圆满,统统具足。一心念佛万行具足,直接修心,直接了生死,直接出三界,所以佛称此法为易学难信之法。众生都好搞离奇古怪,有的人说自己是大佛转世,欺骗多少众生入魔道,若有点小神通,众生更信了。此即末法时佛法弱、邪法兴的表现。

所谓的活在当下,活在平和的一句佛号中,应就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做。此时的你做起事来,无不是绵绵密密,柔和自然,此时的工作、生活能不顺利吗?!过去、未来都不去着意,这难道就是“中道”吗?!这难道就是“随缘”吧?!此时的念佛人不求神通感应,只是踏实做人。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积极       态度)(五明学佛网:积极       态度)  

 仁焕法师:面对苦难的正确态度 

 黄国达居士:大乘佛法对五欲的态度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 

 其它:修行态度小语(梁国雄) 

 周齐教授:批评的应注意合理性 被批的应积极面对 

 雪漠:积极地做事但不要执著它 

 怡僧法师:佛教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 

 药师山·紫雲居士:居士婚姻两性观 二 居士面对YIN业态 

 药师山·紫雲居士:修行学佛的态度及方法 

 蔡礼旭老师:言而有信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蔡礼旭老师:指导学生树立勿轻诺的态度